黄河流域旅游业碳排放状况与脱钩指数研究

2024-01-08 10:35王艳付丽娜刘海英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3年12期
关键词:黄河流域排放量状况

王艳 付丽娜 刘海英

(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 内蒙古鄂尔多斯 017000)

引言

全球气候日益变暖带来了巨大的生态环境压力,威胁了人类生存,引起了各国的广泛关注。减少碳排放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根本策略,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中国积极探索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了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理念。旅游业作为世界上最大且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部门之一,其所带来的生态环境压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早在20 世纪90 年代,有关国际组织与学者就已经开始关注旅游业发展所引致的能源与环境问题[1]。大部分学者认为旅游产业碳减排工作的核心并不仅仅局限于减少碳排放量和降低旅游产业活动所形成的生态环境压力,更重要的是维系旅游产业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促进旅游经济持续发展[2]。鉴于此,旅游增长与碳排放的关系逐渐成为旅游资源与环境的研究焦点之一。

本文选择黄河流域作为研究对象,以“自上而下法”测量黄河流域各城市的旅游碳排放脱钩状况,研究城市间旅游业碳排放脱钩状态,以期探明黄河流域绿色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碳排放数据测度方法

目前我国尚无对碳排放量的官方统计数据,大部分研究是基于能源消费量的碳排放量测算而来的。我国第三产业的内部划分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基本相符,旅游收入构成大致分为长途交通、游览、住宿、餐饮、娱乐、购物、邮电通讯、市内交通及其他9 部分,这与第三产业能源平衡统计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及其他基本相对应。本文利用地区旅游发展系数,即旅游总收入占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的比重,将旅游业能源消费量从第三产业各种能源终端消费量中提取出来,并利用标准煤转换系数和标准煤碳排放量计算旅游业碳排放量及旅游业碳排放强度指数,限于篇幅原因,具体做法请参考相关论文[3][4]。

1.2 Tapio 碳排放脱钩模型

Tapio 脱钩指数模型是Tapio(2005)在研究欧洲经济发展、交通容量和CO2之间关系时构建的一种弹性系数分析方法,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Tapio 脱钩模型综合考虑了相对量和总量之间的关系,用于表征旅游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压力之间的脱钩状态,从而表征区域旅游可持续增长状态。限于篇幅原因,Tapio 脱钩指数具体公式及脱钩状况划分请见相关论文[5]。

1.3 数据来源与研究区域

黄河流经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8 个省市(四川已划入长江流域),故本文以这8 个省市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旅游业发展状况、碳排放量状况和实际地理区位对黄河流域上中下游进行划分,上游地区包括青海、甘肃、宁夏和内蒙古,中游地区包括山西和陕西,下游地区包括河南和山东。相关数据通过查阅2000~2019 年的《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和各省市统计年鉴及相关权威网站获得。宁夏2000~2002 年的能源消费数据缺失,以多重插补法进行补充。旅游总收入以2000 年为基期,通过各省市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平减,以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黄河流域旅游碳排放现状

测算发现2001~2019 年黄河流域旅游业碳排放量持续上升,碳排放增长率和碳排放强度增长率呈现增长-波动-下降的变动趋势,碳排放强度的空间特征依据黄河流域的上中下游呈现出高-中-低的分区特点。

2.1.1 从时间维度上分析

碳排放量持续上升,增长速度由快变慢。

通过测算2001~2019 年黄河流域旅游业碳排放量发现,旅游业碳排放量与旅游总收入呈正相关变化,在研究时间内二者均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2001~2019 年旅游总收入从1087.395 亿元增长至28194.494 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9.32%;与此同时,旅游业碳排放量从696.158 万t 增长至16157.139 万t,年均增长率为19.96%。由此可见,黄河流域旅游业的发展依然是建立在较高的能源消耗与碳排放基础上,对环境压力较大,属于粗放式的发展模式。

由图1 可见,黄河流域旅游业碳排放状况大致经历了2 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加速增长阶段(2001~2012 年),该阶段旅游业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波动显著,且增长速度较快。第二阶段为减速增长阶段(2012~2019 年),该阶段旅游业碳排放量增长速度减缓,年增长率逐年下降,自2015 年之后进入了平稳增长阶段。旅游业碳排放量在经历2012 年的峰值和2013 年的谷值之后逐渐趋于平稳,进入减速增长阶段。这个时期的最大特点是旅游业碳排放量增长速度开始低于旅游业发展速度,碳排放强度年增长率自2012年之后一直持续在负值区域,表明黄河流域旅游业发展绩效逐步改善,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是碳排放总量依然没有达峰,总体情况仍不乐观。

图1 旅游业碳排放量、总收入、碳排放强度增长率各年情况

测算时间内旅游业碳排放的变化情况与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相符合。进入21 世纪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尤其是2002~2005 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旅游产业快速扩张,导致了碳排放量的急剧上升。2012 年之后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推动下,旅游业开始转型升级,旅游业碳排放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2.1.2 从空间维度上分析

碳排放状况空间分布差异化,碳排放强度呈现出高-中-低的区域特征。

选取2001、2005、2010、2015、2019 这5 个年份的旅游业碳排放强度值,采用相关研究[6]的划分标准,按照当年旅游业碳排放强度均值的0.5、1、1.5 倍将各省分别归入低碳排放区、中碳排放区、较高碳排放区和高碳排放区4 类。结果如表1 所示。

表1 碳排放强度空间分布状况

由表1 可见,黄河流域旅游碳排放强度分层现象严重,且上、中、下游地区差异较大。从总体上看,黄河上游地区处于较高碳排放区,有向中碳排放区转移的趋势,减排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因底子太过薄弱,依然是目前及未来一段时间黄河流域旅游业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贡献者,是下一步碳减排的重点区域。中游地区旅游业碳排放强度一直处于平均水平,且陕西和山西差异较大,还有进一步分化的趋势。下游地区的碳排放强度一直低于全流域平均水平,但相对于上游地区和中游地区的碳排放强度变化不大,减排速度呈现疲软态势,需要进一步提档升级,进入低碳排放区。从各省的情况来看,各省碳排放强度都呈逐年降低趋势,但降低速度不同。上游地区呈现出加速降低趋势;下游地区进入低碳发展的关键时期,应从科技带头、路径摸索上发挥带头作用,进一步引领上、中游地区的低碳旅游发展;上、中游地区发展较好的省市,应发挥节点作用,如宁夏、陕西以点带面,带动周边省市的发展。

2.2 旅游业碳排放脱钩状况测度

基于Tapio 脱钩模型,测算出黄河流域2000~2019 年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指数(见表2)。黄河流域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指数经历了扩张性脱钩、强负脱钩、增长连接、强脱钩和弱脱钩5 种状况。其中,扩张性脱钩主要出现在2012 年之前,尤其是2008 年之前;增长连接主要出现在2008~2011 年间;2012~2013 年出现了一个强脱钩之后,脱钩指数一直维持在弱脱钩状态。由表2 可见,2001~2019 年黄河流域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指数呈现震荡式变化,震荡幅度由大变小,震荡区域从扩张性脱钩、增长连接和弱脱钩区域逐渐聚拢于弱脱钩区域,表明黄河流域旅游业减排工作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产业发展对能源的依赖性减弱,整体进入弱脱钩阶段。

表2 旅游碳脱钩指数

由表2 可知,黄河流域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指数总体上呈现较为剧烈的变动态势,大致可分为3 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1~2007 年)呈下滑-抬升-下滑态势。黄河流域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指数从1.405 下降到0.605,下降幅度接近56.96%,扩张性脱钩率为50%,是进入21 世纪后我国旅游业碳排放脱钩的第一次尝试。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为碳排放增速明显快于经济增速,发展过程中碳排放和经济增长呈逆向脱钩关系,旅游业的发展以能源和资源的压力为代价,是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2006 年我国印发《“十一五”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规划》,在国家政策推动下,能源和环境问题广受关注,2005~2007 年黄河流域呈现出弱脱钩状态。这表明黄河流域旅游经济发展与旅游业碳排放关系的脱离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减排的第一步已经走出。

第二阶段(2007~2013 年)呈“W”波动态势。这个阶段是旅游业碳脱钩状态最多变的时期,从扩张性脱钩到增长连接、弱脱钩,最后出现了一次强脱钩,碳排放脱钩指数均值为0.914,接近弱脱钩的临近值(0.8),呈现出整体向弱脱钩转变的趋势。这说明黄河流域旅游业碳排放呈同向快速增长,旅游经济与碳排放之间的脱钩状况较之前期已有一定的改善,旅游业碳排放年均增长速度滞后于旅游经济年均增长速度,实现了碳排放增长率的达峰,进入减速增长阶段。可见黄河流域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能源使用效率逐渐提高,为旅游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但旅游业碳排放量不断增长,且从趋势上看仍将持续一段时间,表明旅游经济发展对于生态环境的压力仍将持续增大。

第三阶段(2014~2019 年)呈“V”型态势。2013 年旅游业碳排放强度从正值转变为负值,之后一直持续负增长,碳排放脱钩指数整体降低到0.8 以下,脱钩指数的均值为0.608,最低值达到0.449,这说明旅游业减排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全面进入弱脱钩状态。2014 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相关文件,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等发展理念,促进了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有力地推动了旅游业发展绩效。随着从理念、布局、行动等多维度多方位推动节能减排和节能环保的政策措施出台,旅游经济增长与旅游业碳排放降低的耦合关系逐渐呈现。

综上所述,黄河流域旅游业碳排放脱钩状况呈现出波动趋好的态势,旅游业碳减排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相关数据可以推测,弱脱钩状态还将持续一段时间。要想真正实现弱脱钩乃至强脱钩,还需从全局上、系统上重新审视旅游业及其关联产业的经济发展模式,建立良好的监控、反馈、预警机制,调控旅游业经济增长与旅游业碳排放之间脱钩阶段与状态。

3 讨论与建议

3.1 讨论

在我国“力争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战略背景下,基于旅游业碳排放强度和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模型,对2000~2019 年黄河流域各省旅游业碳排放状况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2000~2019 年黄河流域旅游业碳排放总量仍呈上升趋势,但年均增长速度在2012 年后大幅放缓,进入减速增长阶段,旅游业碳排放强度年增长速度从2012 年开始低于旅游业发展速度。黄河流域旅游业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碳排放总量依然没有达峰,低碳旅游的实现仍有待努力。

旅游业碳排放发展状况空间分布不平衡,优势地区和弱势地区交替分布。从碳排放强度和碳排放脱钩状况来看,黄河流域旅游业碳排放状况分区现象严重,上、中、下游地区碳排放状况差异较大,呈现下游优于中游,中游优于上游的整体态势。且上、中、下游地区内部各省的碳排放状况也存在较大差异,呈现优劣交替分布的特点。发展较好的省包括宁夏、甘肃地区(上游),陕西地区(中游),山东地区(下游),这些城市作为节点,旅游业发展状况优于其各自区域内的其他各省。

黄河流域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指数整体趋好,各省间差异性较大。从整体来说,黄河流域自2013 年进入弱脱钩发展阶段,旅游经济对碳排放的依赖性降低,但碳排放仍呈现出增长态势,推测弱脱钩状态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各省间的旅游业发展和碳排放状况差异较大,脱钩状况包括强脱钩转化期、弱脱钩、弱脱钩转化期和增长连接期多种类型,各省差异较大。山东已经基本实现弱脱钩,有望向强脱钩转变;河南、山西和陕西属于弱脱钩类型;甘肃和内蒙古处于增长连接向弱脱钩转变类型;宁夏和青海为增长连接类型。

3.2 建议

上述内容表明,黄河流域各城市的碳排放脱钩特征不尽相同,经济发展和碳排放状况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地方政府应根据当地的旅游资源禀赋、旅游产业优势和经济发展基础,合理制定节能减排政策。同时积极吸收其他地区低碳旅游的发展经验,强化发展较好省市的节点作用,从节能科技、路径摸索上发挥带头作用,加大这些省市对周边的辐射与带动,推进全流域低碳旅游协同发展机制,促进黄河流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旅游业碳减排工作对于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可知,黄河流域的碳减排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对资源的依赖性降低,整体进入弱脱钩阶段,但仍存在着碳排放总量居高不下、空间分布不平衡、脱钩状况差异较大等问题,且减排成果并不稳定,是否会因经济下行压力而使减排成果出现倒退,这一点值得担忧。政府应加大减排力度,为碳减排工作提供政策保障,发挥节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转变旅游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全流域低碳旅游协同发展,打造旅游发展新局面。

猜你喜欢
黄河流域排放量状况
生态环境部启动新一年度黄河流域“清废行动”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天然气输配系统甲烷排放量化方法
黑龙江省碳排放量影响因素研究
黄河流域灿烂的齐家文化——陶器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增强大局意识 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发展水平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三十六计之顺手牵羊
全国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
——《2013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第Ⅱ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