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5G+医疗”的武威市区域创伤中心救治体系建设在急诊创伤中的应用价值

2024-01-08 10:12张振帅齐秦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3年6期
关键词:武威市成功率医师

张振帅 齐秦

我国每年有约70-80 万人死于创伤,致残率也相对较高,死亡率明显高于西方发达国家[1]。重症伤者的治疗效果与良好的治疗技术以及救治方案的实施有关[2]。急诊科收治的创伤患者救治中,重症患者的有效救治时间在1 小时内,超出黄金救治时间可能会增加患者呼吸衰竭、休克、感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还可能增加残疾以及死亡的发生率[3]。因此,建设有效的创伤中心救治体系以提高急诊创伤救治成功率是目前丞待解决的社会问题。随着5G 的发展和应用,在医疗中也发挥积极作用[4]。我院于2023 年1 月完成“5G+医疗”的武威市区域创伤中心救治体系建设,应用于创伤患者救治。该研究探讨“5G+医疗”的武威市区域创伤中心救治体系在急诊创伤中的应用价值,为其他地区的创伤中心救治提供有利证据。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收集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2023年1 月-2023 年6 月救治的创伤患者180 例作为研究对象。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正式开展研究(2022021)。按照“5G+医疗”救治体系实施前后进行分组,分为2023 年1 月-2023 年3 月实施常规救治的对照组82 例以及2023 年3 月-2023 年6 月实施“5G+医疗”救治体系的观察组98 例。观察组:年龄区间:23-43 岁,平均(29.65±4.62)岁,性别:男55 例,占比56.12%,女43 例,占比43.88%。对照组:年龄区间:26-41 岁,平均(29.28±4.70)岁,性别:男43 例,占比52.44%,女39 例,占比47.56%,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纳入标准:(1)大于18 岁;(2)24 h 内入院;(3)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伤者在入院途中已失去脉搏、心跳等生命体征;(2)妊娠期女性;(3)精神异常;(4)临床资料不全。

1.2 方法对照组予常规救治。安排急救车接诊创伤患者,120 急救车到达创伤现场后,首先评估病人的生命体征、意识及伤势,随后给予病人必要的生命体征相关支持。转至创伤中心后,评估气道、呼吸、心跳、循环,并对其进行进一步检查,根据会诊意见进行相应的对策干预。观察组予5G+医疗创伤救治。(1)“5G+医疗”创伤中心救治体系的建设。我院急诊科创伤中心结合中国创伤联盟紫云App 平台、创伤救治App 平台、武威市急救调度指挥平台,研发了快速、高效、全覆盖的“5G+医疗”武威市区域创伤中心救治体系,实现信息互通的手机端应用。(2)“5G+医疗”伤中心救治体系的应用。①创伤中心与分中心的信息互联互通。②院前急救。③院前至院内途中干预,根据患者伤情进行优先分诊,开通院内急救绿色通道。④创伤急救中心干预。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1)记录会诊医师到达时间、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时间以及抢救室滞留时间。(2)计算抢救成功率。抢救成功率的计算公式:[(抢救例数-死亡例数)/抢救例数]×100%。(3)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依照损伤严重程度量表[5]分别于到达现场时以及救治28 天后对患者进行ISS 评分。量表包含6 个部分(头颈部、面部、胸部、腹部、四肢、体表),每一部分从轻至重评分为1-6 分,ISS 评分分为≤16 分、>16≤25 分、>25 分三个等级,分别对应轻伤、重伤以及严重伤。(4)记录不良事件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以SPSS.26.00 分析数据,计量数据以(±s)描述,t检验,分类变量以[n(%)]描述,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医师到达时间、CT 检查时间、抢救室滞留时间见表1。

表1 医师到达时间、CT 检查时间、抢救室滞留时间(±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n=98 例)对照组(n=82 例)抢救室滞留时间(min)3.12±0.50*4.25±0.78医师到达时间(min)2.52±0.50*4.20±1.00 CT 检查时间(min)30.26±8.65*41.23±8.95

2.2 抢救成功率见表2。

表2 抢救成功率[例(%)]

2.3 ISS 评分见表3。

表3 ISS 评分(±s)

表3 ISS 评分(±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n=98 例)对照组(n=82 例)ISS 评分(分)干预前27.51±6.85 27.94±7.12干预后17.92±4.39*22.05±5.26

2.4 不良事件见表4。

表4 不良事件[例(%)]

3 讨 论

随着创伤救治体系的发展的完善,我国创伤救治有效率有所增加。目前,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的完善是市内关注的方向之一[6]。实现区域内一体化救治对于提升全市的救治质量有积极意义。在院前至创伤救治中心的转运过程中,患者的信息传送速度、以及转运进展对于提升医师会诊速度、治疗方案的快速拟定及入院后的分诊、救治有重要作用[7]。因此,完善救治体系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提升有效救治率尤为重要。5G 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通信技术,正在不断推动医疗领域的创新和发展。在急诊创伤救治中,5G+医疗的应用能够提供更快速、精准和高效的救治手段,极大地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8]。

创伤患者的院前评估对于后续的有效救治尤为关键,通过控制每个阶段的时间,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救治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5G+医疗”创伤救治的实施后,明显缩短了会诊医师到达时间、CT 检查时间、抢救室滞留时间。分析原因为:通过5G+医疗的应用实现远程医疗诊断和决策,并对伤者距离进行定位,有助于院内抢救工作的准备及医师的准备,缩短会诊医师到达时间,通过在院前的伤情进行有效信息的传输,入院后进行优先分诊,缩短CT 检查时间。并通过5G 网络,医疗专家能够远程观察和诊断患者的病情,通过高清的图像和视频传输,精确把握伤情和救治方案,从而避免了因地理距离限制而延误救治的情况。

本研究还显示,5G+医疗创伤中心救治体系能够提升救治成功率,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改善ISS 评分。ISS 对创伤患者救治情况及预后有良好的提示意义。ISS 越高,患者预后可能越差。5G+医疗救治体系通过快速的网络连接和高清的视频会诊功能,实现远程专家协同会诊,协助医生制定出更为科学的救治方案。该救治体系不仅缩短了专家会诊时间,还提升了诊断和治疗的精准度和效果。在急诊创伤救治中,除患者伤势的严重程度之外,时间是救治成功的关键。5G+医疗救治体系的快速传输速度和低延迟特性,使得医护人员可以更快地获取患者的病历和影像资料,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提高了急诊反应速度,缩短救治时间,提升救治成功率,干预后ISS 评分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基于“5G+医疗”的武威市区域创伤中心救治体系能够缩短创伤患者救治时间,提升抢救成功率,减轻损伤程度,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这一创新医疗救治模式为区域创伤救治带来了新希望,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武威市成功率医师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小刺猬的秘密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基于GIS的武威市凉州区甜叶菊种植适宜性评价
医师为什么不满意?
研究发现:面试排第四,成功率最高等4则
80位医师获第九届中国医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