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的相关问题及解决方法

2024-01-08 06:10侯玉红梁春燕
新农业 2023年14期
关键词:抗旱树种造林

侯玉红,梁春燕

(1.山东省鄄城县古泉街道办事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 鄄城 274600;2.山东省鄄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山东 鄄城 274600)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树木作为可再生资源,具有改善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创造生活用品等功能。相对地,树木虽然是可再生资源,但成长周期长、存活率低,资源数量有限。且树木资源牵动着区域地区的发展,不可轻易调动,因此,大力发展林业、实施抗旱造林目标,是我国实现资源再生、维护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战略。

1 建设林业工程、抗旱造林的意义

笔者认为,建设林业工程、植树造林的意义可以从3个方面考虑:第一,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可持续发展战略。树木具有调节区域空气环境、吸引动植物族群、降低局部气温的功能,实行抗旱造林计划,能有效优化我国生活环境;第二,储备自然资源,协调多元效益。树木是珍贵的可再生资源,用途广泛,生活中处处能见到木制品的身影,实行抗旱造林计划,能有效为我国储备树木资源;第三,发挥抗旱功能,调节区域生存环境。实现抗旱造林,需在选种、养地、技术、设施、人才、监督等方面元素紧密配合。让树木锁住区域水资源,逐步改善当地自然环境,抗击干旱带来的危害。

2 我国林业工程建设中抗旱造林的现状

笔者认为,在我国林业工程建设中,抗旱造林部分存在以下3方面问题:第一,实践操作不当,浪费树种资源。在实际种树操作的过程中,由于地方种植技术的落后、设备残缺、天气影响等多方面问题,导致树种大量枯萎,造成经济损失。实践是相对重要的造林环节,实践不当将对造林抗旱计划的结果带来直接影响;第二,缺乏长期维护意识,监管力度薄弱。在造林计划中,大部分地区的造林活动都存在缺乏长期监管的问题,相关部门在组织植树活动后短期养护,便松懈监管力度,树木受自然和人为影响逐渐折损,影响最终抗旱效果;第三,树种选择不合理,未达到理想效果。树种选择需要充分考虑到播种的自然因素和树种的适配性,适配结果不佳,对造林计划的影响是最大的;总的来说,现阶段的抗旱造林工程已取得阶段性进展,但仍存在较大上升空间。植树造林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任务,需要国家科学规划、长久落实,要切实提升林业工程抗旱效果、保护国家环境。

3 我国林业工程建设中抗旱造林的相关策略

3.1 严选抗旱树种,提升成活概率

在抗旱造林工作深入落实的过程中,严选抗旱树种,是提升育苗成活率,节约林业资金的有效策略之一。选择抗旱树种可以从生存环境、树种来源、树种特性、灾害防御等方面入手。就生存环境来说,生存环境指抗旱造林的规划地区,相关技术人员在选种前期应充分勘探播种地区的天气、地质、周围生物群落、水资源和土壤成分,整合多方信息,确保选种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以针叶树种为例,针叶树种对水资源的依赖较弱,在少水的情况下依然能顽强生存,是抗旱树种的优良选择;就树种特性来说,树种来源以本地树种最佳。本地树种适应当地气候,不用考虑耐受性,且与当地水土相谐,是抗旱植树造林工程的优秀选择;除了来源以外,树种本身的生长特征也应纳入考核范围,干旱地区尽量选择生长周期短、耐贫瘠、对水资源需求小、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的树种。以榆树为例,榆树作为阔叶树种,其根系较为发达,抗旱性能极佳,适宜种植在干旱地区,同类优势的阔叶树种还有槐树、花椒树等;就灾害防御来说,林业灾害可大致分为生物灾害、病虫灾害、气象灾害等,外来生物入侵、突发气象、虫患等都能影响树木的生存情况,相关技术人员应充分考虑到此类问题,在选种时注意规避。以灌木树种为例,山皂角、连翘、酸枣树、柠条等灌木树种耐寒能力强、生命力旺盛,在勘察周遭生态圈后可以考虑投入使用,灌木生长周期短,生命力顽强、在不适合林木种植的区域,选择灌木也可以达到抗旱的目的。

3.2 科学养护土地,提升蓄水能力

在抗旱造林工作深入落实的过程中,科学养护土地,调控土地成分,是提升树木成活率,增强蓄水能力,助力区域环境改善的有效策略之一。科学养护土地,是造林计划正式实施前的准备工作,也是决定了计划是否成功的关键性步骤。科学养护土地,可以分科学勘探土地、改善土地结构、人为治理土地、实施造林活动几个步骤。就科学勘探土地来说,在选种、播种前,相关技术人员应深入当地环境,采集土地样本、分析土壤结构,整理出土壤含水量、酸碱度、空气、矿物质和腐殖质比例以及与土壤相关的当地生态结构,以此获得全面的土地分析数据,以备后期参考使用;就改善土地结构来说,此步骤在选种后进行,改善土壤结构的目的是让树种拥有更好的生存方式,在播种初期提升适应能力、加大萌芽育苗力度、增加存活率,为树苗成长提供较为舒适的土地条件,让树苗成功度过脆弱期,在土地里扎根,在干旱地区茁壮成长;就人为治理土地来说,人为治理土地的目的是通过人为改变部分土地环境,增加树种所需的生长元素,提升幼苗成活率。人为干预的方式多种多样。相关技术专家可以灌溉土地,提升土地含水量;相关技术人员可以翻新土地,利用太阳光照消杀土地深层的虫害和病菌,预防病虫害;相关技术人员可以科学施肥,增加土地肥力,为树种生长营造良好条件。相关技术人员可以在实施造林活动半年前进行人为治理,让土壤在半年时间逐渐成为适宜种植的状态;就实施造林活动来说,在前期工作准备完成后,相关技术人员可以开始组织植树造林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应注意植树规范,以不破坏当地植被为首要原则;在植树后经查人为遗留物,如电池、塑料水瓶、垃圾袋等,减少人为污染、预防森林大火。

3.3 创新造林技术,提升造林效率

在抗旱造林工作深入落实的过程中,创新造林技术,是提升造林效率,维护树木生长的有效策略之一。抗旱造林工程的实施以我国林业技术水平为基础。选种、勘测、种植、养护、防害等护林步骤都需要相关林业技术的支持。可以说,我国林业技术水平越高,造林效果越好,抗旱能力越突出。因此,在抗旱造林、建设林业工程的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应注意个人专业修养,努力提升个人专业水平,对上探索创新型林业养护知识,对下培养更多尖端林业专家,储备林业人才。创新造林技术可以从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国外技术、调拨实验资源等方面入手。就人才培养来说,国家应重视林业人才的培养,调整林业技术专员的薪资待遇,适当开放激励政策,鼓励当代学生学习林业知识内容,投身林业事业;国家应大力扶持人才培养计划,加设培训课程,将培训逐级下发,让处于每个岗位的林业技术人员都能得到提升,全面增强我国林业人才实力;就引进国外技术来说,我国林业专家可以对外进行学术交流,到国外参观拜访,与国外专家相互学习、探讨,从他国地域特征和治理方法中获得林业养护灵感,或引进合适的国外树种,促进国内植物生长的多样性,用国外技术、树种与国内实际情况相结合,创造创新型造林技术,提升造林效率。就调拨实验资源来说,国家应调拨相关款项,为国内造林技术争取更多实验空间,让专业技术人员有更好的实验条件,大胆假设、积极投入实验,以此总结出更加切实有效的造林护林技术,提升造林效率。

3.4 优化造林设施,辅助实践落实

在抗旱造林工作深入落实的过程中,优化造林设备,配齐实践工具,是辅助造林实践的有效策略之一。欲要工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造林工具是成功的一半,是造林计划成功实施的先决条件。在实践过程中,设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造林的效率。假如设施残缺,造林速度缓慢,会导致植物枯萎;造林标准不达标,则会破坏植物机体,均对最终成果存在影响。在实际播种前,优化造林设施是不可或缺的一步。优化造林设施,可以从创造科技农业设施、引进国外先进设施、配齐设施种类、调拨备用款项等方面入手。就创造科技农业设施来说,我国是人口稠密、粮食需求较大的国家,农业科技发展一直较为迅猛。随着科技时代的发展,相关农业设施一直在进步,国家可以在造林方面征集民间设计,研发创新型造林设施,提升造林效率,简化实践过程,从而减少路损,增加抗旱植物成活率,避免一系列后期补苗养护行为;就引进国外先进设施来说,相关技术人员可以考虑其他国家较为先进的造林设备引进我国,掌握核心技术,辅助实践的落实;就配齐设施种类来说,造林设施不仅要普及,更要齐全,相关造林部门应调拨款项,时常查验,以备不时之需;就调拨备用款项来说,设备后期的维修、消耗品的投入、设备养护、更换均是一笔固定支出,政府应定期拨款,确保设备的齐全。

3.5 强化团队建设,储备技术人才

在抗旱造林工作深入落实的过程中,强化造林地方团队建设,提升造林人员的专业水平,是储备林业技术人才,提升工作效益的有效策略之一。强化团队建设,是提升造林实施环节幼苗成活率,影响最终成效的重要战略。在部分地区,造林实践人员由当地人员组成,其人员的农业技能、理论知识都有所欠缺。要改善这一情况,可以从加大技术扶持、提升行业标准、健全的福利待遇、鼓励自我提升几方面入手,以此储备地方林业技术人才。就加大技术扶持来说,地方林业部门应与其他地区的部门做好沟通,请技术专家到种植当地进行造林指导,提升实践人员的工作标准,促进造林计划的发展;国家可以统筹技术专员,调动年轻的技术专员去干旱地区考察,积累造林实践经验,此举既帮助了当地造林活动的实施,又储备了大量国家林业技术人才,达到双赢的效果;就提升行业标准来说,在选择实践人员时,地方林业部门可以优先考虑经验丰富、专业能力强的相关专业人员,以提升工作效率,用专业对抗影响因素,规避部分植株损耗风险;地方林业部门在招聘人才时应提升行业标准,尽量选择学习专业与农业相关的人才,让专业对口,学以致用,便于后期的培训和培养;就健全的福利待遇来说,造林工作较为辛苦,对相关从业人员有较高要求。相关部门可以适当提升实践人造林员的薪资、福利待遇,吸引更多优质林业人才,逐渐提升行业发展力;就鼓励自我提升来说,相关林业部门可以建立激励政策,针对有较大进步、获得证书资格、工作取得较大进展的员工进行及时的物质、精神奖励,鼓励员工向榜样看齐,积极实现自我提升。

3.6 加大监督力度,实现长期管控

在抗旱造林工作深入落实的过程中,加大后期管理监督力度,及时补充折损,是实现长期管控,提升抗旱实效性的有效策略之一。三分种、七分管。抗旱造林计划的实施成效离不开长期监管的支持。部分地区的林业监管存在短期监管的现象,在幼苗成株后任其自由发展,忽视后期管理,对造林抗旱计划的影响十分巨大。加大监督力度可以从调拨资金、委派专员等方面入手。就调拨资金来说,为监督人员发放薪资、补充植株等物质都需要资金的长久支持,要切实提升林业监督力度,林业部门应定期调拨资金,用于监督造林工资、补齐植株所需,以此为造林计划带来长期恒定的保障。就委派专员来说,国家林业部门可以定期委派专员检查抗旱林生长状况,及时向国家林业局上报,以减少抗旱林损失。地方林业部门在强有力的监督下,能更加重视后期植株养护,及时补齐植株,巩固抗旱林发展。

综上所述,在林业工程建设过程中,优选抗旱树种,提升树种的成活率,减少折损,节约经济资源;科学勘探、调整土地成分,提升土地的蓄水能力,为抗旱造林工作打下基础;创新造林技术,更新专业造林知识,提升工程建设效率;优化造林实践设施,提升实践工作质量;强化实践团队建设,储备造林相关技术型人才;加大监督力度,实现造林工程长期管控,维护林海生长。以上均是在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的有效策略。

猜你喜欢
抗旱树种造林
美国联邦政府拨款8 400万美元用于西部地区抗旱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浅议造林的意义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
常绿树种在新疆的应用现状
防汛抗旱
城市绿化树种选择,只顾眼前你就输了
一个树种的国家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