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强
2023年,ETF的发展或许是公募基金的最大亮点之一。
从增速来看,期末全市场ETF份额规模同比增逾五成,净值规模同比增近三成,历史上首次超过2万亿元。从增量来看,ETF贡献了公募基金年度份额增量(2.09万亿份)的三成。
那么,ETF市场整体上出现哪些变化?投资者结构是否发生变动?就股票ETF(主要跟踪A股指数)与跨境ETF(主要跟踪海外指数)而言,哪些指数更受市场偏爱,哪些则被边缘化?公募持牌机构的市场占有率情况如何?
下面先看ETF市场的总体情况。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截至2023年年底,全市场ETF有876只(仅计主代码),份额规模合计1.81万亿份,资产净值合计2.0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4.22%和26.68%。
这些ETF由股票ETF、跨境ETF、货币ETF、债券ETF及商品ETF等五类组成,其中股票ETF有719只,占比82.08%;其余四类分别有106只、15只、19只及17只,占比分别为12.10%、1.71%、2.17%、1.94%。
從规模来看,股票ETF份额规模为1.37万亿份,占比75.53%;其次是跨境ETF,占比23.69%;商品ETF、债券ETF及货币ETF分别为0.39%、0.12%及0.11%(未上市ETF占比0.16%)。同期,股票ETF资产净值合计1.45万亿元,占比70.68%;其次是跨境ETF,占比13.64%;货币ETF、债券ETF及商品ETF分别为10.12%、3.92%和1.50%(未上市ETF占比0.14%)。
增速方面,债券ETF份额规模同比增长79.58%,排在首位;其次是跨境ETF,同比增长61.30%;股票ETF及商品ETF分别是55.24%和18.65%,货币ETF则下降24.95%。资产净值方面,债券ETF同比增长51.39%,跨境ETF、股票ETF、商品ETF分别增长45.97%、37.01%、38.46%,货币ETF则下降24.95%。
从最近三年(2020年年底至2023年年底)的数据来看,整个ETF市场呈现高速增长,期间份额规模由4702亿份增至1.81万亿份,资产净值规模由1.10万亿元增至2.04万亿元,分别增长285.50%和86.20%,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56.80%和23.02%。
同期,跨境ETF增速最为可观,份额规模及净值规模分别增长17.07倍和6.91倍,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62.44%和99.23%;其次是债券ETF,份额规模及净值规模分别增长3.51倍和3.16倍,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65.18%和60.84%;股票ETF排在第三,份额规模及净值规模分别增长219.97%和92.22%,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47.36%和24.34%;货币ETF及商品ETF份额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7.19%和2.48%,资产净值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7.19%和8.59%。
从持有人结构来看,机构投资者所持份额占比整体上呈下降趋势,但五类ETF有所不同。
由于2023年度数据尚未发布,最新数据仍为2023年中报数据。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机构投资者所持份额占到全市场ETF份额规模的49.04%,较年初下降0.92个百分点。2020年至2022年年底,机构投资者所持份额占比依次为56.10%、52.26%及49.96%。
五类ETF中,机构投资者所持份额占比最高的是债券ETF,2023年上半年末为94.19%,且过去三年一直在95%上下浮动。其次是货币ETF,2023年上半年末为60.15%,商品ETF、跨境ETF及股票ETF分别为55.82%、48.35%和44.44%。
截至2023年年底,成立了ETF的公募持牌机构有53家,占到公募持牌机构总数(157家)的33.76%。其中,成立了股票ETF及跨境ETF的分别有50家和22家。
下面主要探讨股票ETF及跨境ETF。
先看股票ETF。
自2004年12月底首只股票ETF(华夏上证50ETF)成立以来,至2023年年底已有719只(不含联接基金)。其中,2023年成立119只,在过去19年中,仅次于2021年(成立了242只)。2022年成立104只,排在第三。也就是说,在所有股票ETF中,有六成以上成立于最近三年。
分季度来看,2023年一季度至四季度成立的股票ETF依次有19只、25只、42只和33只,分别占到全年成立的同类基金的15.97%、21.01%、35.29%及27.73%。从数据上看,前三季保持增速,四季度有所回落。
数据同时显示,股票ETF的数量在权益类基金(此处仅含股票型及混合型两类)中的占比在稳步提升。在某种程度上,这些数据反映了基金管理人及持有人风险偏好的变化。
截至2023年年底,权益类基金共计6823只(仅计主代码),其中股票ETF占比10.54%,同比提高0.72个百分点,较2021年同期提高1.25个百分点。
在2022年及2023年成立的权益类基金(分别为774只和710只)中,股票型ETF占比分别为13.43%和16.76%。也正是这两年,主动权益类基金的业绩表现不尽如人意。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截至2023年年底,过去三年、过去两年及过去一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低于-20%的主动权益类基金分别占到同类基金的49.25%、64.35%及17.05%。
从基金规模来看,截至2023年年底,股票ETF份额规模合计1.37万亿份,资产净值合计1.45万亿元,同比分别提高49.54%和34.27%,与同年三季末相比则分别提高5.64%和2.57%。与2020年及2021年同期相比,份额规模分别增长2.20倍和1.25倍,资产净值分别增长1.61倍和51.44%。
从增量的角度看,股票ETF份额规模中,有4059亿份来自2023年,占比29.66%,有9405亿份来自最近三年,占比68.73%。
截至2023年年底,股票ETF份额规模已占到权益类基金的21.97%,較年初提高6.69个百分点。2020年及2021年年底,该项指标分别为10.13%和10.17%。
有关持有人结构的最新数据仍是来自2023年中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机构投资者持有股票ETF份额规模(1.11万亿份)的44.44%,较年初提高1.88个百分点,较2020年年底及2021年年底分别提高4.17个及1.22个百分点。
在有披露2023年上半年末持有人数据的627只股票ETF中,机构投资者所持份额占比有所提高的接近六成,其中机构占比超过50%的有240只,占到38.28%,较年初提高2.86个百分点。
尽管机构投资者所持份额占比整体上有所提高,亦不乏有机构出于各种考虑减持所持份额。
以某只央企主题ETF为例,2022年年底,中国交建所持份额为3.68亿份,占到该只ETF总份额的27.16%,至2023年上半年末其所持份额降至1.30亿份,减持比例达到64.67%,所持份额占比亦降至6.41%。在此期间,该只ETF份额净值增长率为17.96%。
从基金管理人的角度看,截至2023年年底,成立股票ETF的公募持牌机构有50家,与上年持平。其中,所持份额规模低于1亿份的有8家,1亿份至5亿份的有8家,5亿份至10亿份的有5家,10亿份至50亿份的有19家,所持份额规模超过50亿份的有10家。
同期,份额规模排在前五位的公募持牌机构依次是华夏、易方达、国泰、华宝及广发基金,市占率(所持份额占股票ETF总份额的比例)分别为19.38%、15.44%、8.32%、8.04%和5.44%,合计56.62%。
2021年及2022年同期排在前五的公募持牌机构亦是上述5家,且次序相同,期末市占率分别合计56.77%和55.86%。
也就是说,过去三年,排在前五的公募持牌机构合计市占率稳定在56%左右,上下浮动幅度不超过1个百分点。同期,排在后20位的公募持牌机构合计所持份额占比依次为0.76%、0.59%和0.43%,呈下降趋势。
导致上述情形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产品结构。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截至2023年年底,719只股票ETF跟踪的指数多达301只,其中有166只指数仅有1只相应的ETF,占比超过五成。ETF份额不足1亿份的指数有74只,例如中证500等权、上证国企、中证杭州湾区及中证全指材料指数等。
以中证杭州湾区指数为例,跟踪该指数的仅有南华基金旗下一只ETF,2023年年底份额规模仅3141万份。再以中证500等权指数为例,同期跟踪该指数的仅有前海开源旗下一只ETF,份额规模仅2211万份。
上述两只ETF亦分别是南华基金及前海开源旗下唯一的股票ETF,由此亦导致该两家公司所持股票ETF份额规模在有成立同类产品的50家公募持牌机构中排在后列。
数据同时显示,有261只指数的相应ETF合计只占到两成。其中,包括中证杭州湾区、中证500等权指数在内,有150只指数,其相应ETF合计份额还不及1.50%。
有些指数则更受基金管理人尤其是头部管理机构及持有人的偏爱,例如科创50、沪深300及证券公司指数等。截至2023年年底,跟踪该3只指数的ETF份额规模分别为1676亿份、1071亿份及775亿份,分别占到股票ETF份额总规模的12.25%、7.83%和5.66%,合计25.74%。
另外7只指数,即中证医疗、科创创业50、300医药、国证芯片、上证50、创业板指及中证全指半导体指数,相应ETF分别占到股票ETF份额总规模的5.57%、3.80%、3.63%、3.05%、2.95%、2.44%及2.38%。
换言之,跟踪上述10只指数的ETF合计占到股票ETF份额总规模的五成。若再加上科创100、创业板50等30只指数,则跟踪该40只指数的ETF可以占到股票ETF份额总规模的八成。
上面提到,在股票ETF份额规模中,有4059亿份的净增量来自2023年,占比接近三成。具体来说,这些净增量主要来自跟踪203只指数的相关ETF。若不计跟踪其余98只指数的ETF产生的减量,则跟踪该203只指数的ETF贡献的增量实际上是5025亿份。其中,跟踪科创50、沪深300、中证医疗、科创100及300医药指数的ETF分别贡献了843亿份、512亿份、385亿份、324亿份和227亿份,占比分别为16.78%、10.18%、7.66%、6.45%和4.52%,合计占比45.59%。其中,两只科创板规模指数合计贡献了23.23%。
若只看2023年四季度,则增量主要来自跟踪136只指数的ETF。这些ETF贡献的1052亿份增量中,分别有22.94%、14.64%、12.33%、8.54%及4.53%(合计62.98%)来自跟踪沪深300、科创100、上证50、科创50及中证医疗指数的ETF。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市占率排在前五位的公募持牌机构皆重点布局了跟踪上述指数的ETF产品。
以华夏基金为例,公司旗下科创50ETF及科创100ETF在2023年贡献的增量分别是533亿份及78亿份,合计占到旗下股票ETF同期净增量的64.86%,其中科创50ETF贡献了过去三年股票ETF净增量的55.17%。易方达旗下医药ETF(跟踪300医药指数)、科创板50ETF及沪深300ETF在2023年贡献的增量分别是227亿份、183亿份及193亿份,合计占到旗下股票ETF净增量的67.45%;该3只ETF在过去三年贡献的增量分别占到净增量的26.46%、16.74%及13.20%,合计56.32%。
下面再看跨境ETF。
截至2023年年底,跨境ETF有106只,份额规模合计4297亿份,同比增长61.30%。与跟踪A股指数的股票ETF不同,跨境ETF主要跟踪海外市场的股票指数,例如纳斯达克100指数、标普500指数等,截至2023年年底,这些指数主要有51只。
在成立了该类产品的22家公募持牌机构中,华夏、易方达、广发、博时及华泰柏瑞的市占率排在前五,分别为37.85%、15.26%、9.28%、8.97%及8.83%,合计80.17%;排在最后五位的公募持牌机构市占率合计仅有0.90%。
从数据上看,过去三年中,2021年是跨境ETF发展最快的一年,成立相关产品的公募持牌机构由上一年的11家增至17家,2022年及2023年又分别增加4家和1家。2021年及2022年年底,跨境ETF份额规模分别为1167亿份及2664亿份,同比分别增长3.82倍及1.28倍。
在51只海外指数中,相关ETF份额规模排在前三的是恒生科技、恒生互联网及纳斯达克100指数,2023年年底分别为1076亿份、865亿份和391亿份,分别占到跨境ETF份额总规模的25.03%、20.12%及9.10%,合计54.25%。
上述3只指数亦最受机构投资者偏爱。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机构投资者所持跨境ETF的份额规模为1605亿份,其中分别有355亿份、246亿份和231亿份来自跟踪上述3只指数的ETF,占比分别为22.14%、15.35%和14.37%,合计51.86%。
就2023年而言,恒生科技及恒生互联网指数对跨境ETF增量的贡献度亦排在前两位,港股通互联网指数排在第三。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3年,相关ETF份额规模有所增长的海外指数有40只,贡献的增量合计1672亿份,其中跟踪上述3只指数的ETF分别贡献了464亿份、332亿份和184亿份,占比分别为27.76%、19.85%和11%,合计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