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华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营口 115009)
能够引起鸡群发生腿部疾病的原因比较复杂,常见的病因首先是饲料营养不平衡,尤其是饲料中维生素、微量元素含量不当,蛋白质和能量比例不合理等。其次,是鸡群感染一些病毒性或细菌性疾病,直接或间接引起鸡群腿部疾病发生。再次,鸡群饲养管理不善,环境条件较差,湿度过高或密度过大等也容易诱发鸡群发生腿部疾病。
在鸡群生长过程中,如果饲料中维生素或微量元素含量不合理,就会直接引起鸡群发生腿部疾病。例如维生素A缺乏时,鸡体骨骼的再生能力减弱,抑制软骨生长发育,鸡只表现站立无力、趾爪蜷缩、跗关节肿大,剖检关节可以看到有明显的尿酸盐沉积。反之,维生素A含量过多时,就会导致鸡只发生佝偻病,因为维生素A可以在肠道黏膜处与维生素D3竞争吸收和转运部位,致使机体摄入维生素D3不足而发生佝偻病。如果饲料中钙磷或维生素D3缺乏时,就会直接引起鸡群发生佝偻病,并且腿部疾病感染率大幅提高。病鸡表现行走无力、跗关节着地,剖检可见软骨膨大、骨质疏松、胸骨缩小且弯曲等。另外,维生素E,微量元素硒、锌、锰等含量不当时,都会诱发鸡只发生各种各样的腿部病变,抑制鸡群生长和发育,甚至引起较高的死亡率。
如果饲料中蛋白质、氨基酸和能量含量不平衡时,不仅能够影响鸡只的正常生长发育和饲料转化率,而且还容易引起鸡只发生代谢障碍而诱发腿部疾病。尤其是蛋白质含量过高时,会促使尿酸盐沉积在腿部关节腔内,最后形成关节型痛风症,鸡只表现关节肿大、疼痛、难以站立,剖检关节腔可见大量白色尿酸盐沉积在软骨上面。同时,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过高,也会增加鸡群的饮水量,因为消耗1份蛋白质,往往需要3份饮水,这样就增加了饮水管理的难度,鸡舍内容易发生湿度增加的现象,这也是诱发鸡群发生腿部疾病的重要条件。
在鸡群生长过程中,如果感染了马立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毒性关节炎、大肠埃希菌、脑脊髓炎等疾病,都会导致鸡体发生腿部疾病。例如,马立克病毒能够侵害鸡只坐骨神经,致使鸡只发生特殊的“大劈叉”姿势。鸡群感染滑液囊支原体时,鸡只逐渐发生脚爪干枯、趾关节肿胀且发热、剖开关节腔可以看到黄白色透明液体流出,病情严重时,渗出物呈黄白色干酪物。鸡只感染病毒性关节炎时,膝关节着地行走、胫骨变粗、跗关节肿胀、肌腱断裂、发生跛行,剖检关节腔可见黄色黏稠渗出物。鸡只感染葡萄球菌时,病鸡跖、趾关节肿胀、且颜色呈紫黑色,有的发生趾瘤,切开关节腔可见浆液或干酪物渗出。
在鸡只转群、扩栏、免疫接种等过程中,难免受到人为损伤而腿部发生骨折和扭伤,引起腿部炎症和出现拐腿情况。有的垫料管理不当,垫网和笼具破损等,都会对鸡只脚垫造成伤害,病菌可以通过脚垫上行感染发生腿部病变。
鸡舍环境条件较差,通风不良、空气污浊等条件下,不仅对鸡只呼吸道黏膜造成损伤,而且舍内病原微生物会随着粉尘被鸡只吸入体内,直接引起呼吸道疾病,进一步可以诱发腿部疾病。尤其是鸡舍湿度较高时,舍内病原微生物繁殖速度加快,鸡只脚垫长期处于在潮湿环境下,皮肤渗透性增强,外界病菌极易渗透进入脚垫,然后上行感染腿部而发生腿部疾病。另外,饲养密度过大时,鸡群发生争抢料位和水位的机会增加,也容易发生扭伤或撞伤腿部的问题,进而引起腿部疾病。
在配制饲料配方时,需要根据鸡群日龄的增长,随时调整营养成分,来满足鸡体生长发育需要。保证饲料中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含量充足,但是也不能过量。可以适当添加维生素D3的含量,并且保持维生素A和维生素D3含量处于平衡状态,预防鸡群发生佝偻病。生长中鸡群发生营养问题,往往是饲料保管不当引起的,尤其是炎热的夏季,饲料中含有的维生素容易发生分解或失去活性,鸡群采食这样的饲料后,极易引起营养缺乏而诱发的腿部病变。所以,在生产中,需要妥善保管饲料,防止受到阳光直接照射,并且尽量缩短饲料保管时间,在短时间内让鸡群采食完毕,避免饲料中各种营养成分发生分解失效现象。
在育雏或产前等关键时段,为了提高鸡群免疫力和减少应激情况发生,可以在饲料或饮水中适当增加维生素的添加量。随着鸡群日龄的增加,随时调整饲料中能量和蛋白质的含量,保持蛋能比例合适,避免蛋白质含量过高而引起的痛风症。同时,保持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合理也有利于饮水管理,能够更好地控制鸡舍的环境条件,保证鸡舍湿度适宜,空气质量良好,进而增强鸡群体质和抗病能力,降低鸡群感染腿部疾病的机会。
因为许多病毒性或细菌性疾病均可以诱发鸡群发生腿部疾病,所以,在日常生产中,需要做好生物安全体系。首先,制定科学的防疫制度,安排技术人员认真执行和操作,定期对鸡群生活环境进行带鸡消毒,鸡舍周围场地和路面也需要定期清扫和消毒,所用的饲喂器具和设备随时清洗和消毒,减少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和切断疾病传播途径,降低鸡群感染发病风险。其次,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优质疫苗,按照正确的疫苗稀释和接种途径进行免疫接种,有利于提高免疫接种效果,这样可以有效防控传染性疾病的发生。针对细菌性疾病,需要根据季节或鸡群周龄,使用药物进行预防,一般疗程为3~4天,就可以有效防控细菌性疾病的发生。
首先,保证舍温的前提下,尽量加大通风量,将鸡舍内的潮气和有害气体排放出去,保持空气新鲜和湿度合理。由于湿度对腿部疾病影响较大,在加强通风管理的同时,需要加强饮水管理,调节水线水压合理,及时维修损坏的乳头、过滤器等零件,避免水线发生漏水或溢水现象。平养鸡舍需要每天翻动垫料,将潮湿板结垫料清理出去,更换为新鲜干燥的新垫料,避免垫料潮湿,诱发腿部疾病。随时将鸡舍内损坏的设施设备修理好,减少垫网、笼具等对鸡只腿部造成的伤害。在转群、免疫接种过程中,需要对鸡只轻拿轻放,尽量减少对鸡群造成的伤害,可以选择在晚上进行,这样鸡只挣扎现象减少,避免扭伤鸡只翅膀或腿部骨骼。饲养肉鸡时,由于早期生长速度很快,骨骼发育与肌肉发育不匹配,可以进行适当限制饲喂或控制光照来减少肉鸡采食量,减缓肉鸡体重增加速度,促使骨骼和肌腱良好发育,这样能够明显降低肉鸡发生腿部疾病的问题。
总之,在鸡群生长管理过程中,需要提供营养全价的饲料,避免饲料中各种营养成分缺乏,在关键周龄和应激状况下,可以适当增加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的添加量,来减缓应激和提高鸡群免疫力。完善生物安全体系,制定合理的卫生消毒制度和免疫接种程序,并安排专业人员认真实施和操作,防控各种疾病的发生。加强饲养管理,供给舒适的生活环境,保持饲养密度合理,降低鸡舍湿度,给鸡群提供一个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等适宜的环境条件,进而提高鸡只体质和免疫力,减少鸡群发生腿部疾病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