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2024-01-07 00:42:40
在线学习 2023年11期
关键词:银龄夜校个人信息

夜校出圈助推学习型社会建设

《光明日报》刊载刘齐文章

在夜校出圈的背后,一些问题也亟须关注。在开班设课上,如何保证授课质量和内容品质,让学生们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在教学环境上,如何保证位置便民、环境优良,尽可能吸纳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在收费标准上,如何保证公开透明、亲民合理等,让大众都能够平等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此外,现在还有不少年轻人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在满足城市青年上夜校的同时,也应该大力关注乡村青年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他们量身定制夜校课程,做到城乡统筹、一体推进。同时,夜校自身也要积极探索职业教育、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的融合发展,形成科学系统的体制机制,推动“夜校热”持续下去。

夜校火爆的背后,也体现出大众对于更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的旺盛需求。因此,政府部门要搭建好平台,让各类主体都能成为艺术课程多样化的供应商和服务商,使丰富的都市资源“沉下去”,转化成可为市民群众所用的美育资源,从而服务教育强国战略,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借助这一宝贵契机,让“夜校热”成为新常态,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文化自信、文明水平、艺术修养。而对于年轻人来说,把“夜者日之余”充分利用好,提升自己的文化艺术修养,也是不负韶华,不负青春。

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 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中国教育报》刊载李健文章

让学习成为一种方式,需要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三进”实践制度。全民终身学习氛围的营造离不开人民的参与,要推动终身学习理念和实践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

进学校是实现营造全民终身学习氛围的第一步,各级各类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在中小学积极推广全民终身学习理念、传播全民终身学习的核心价值内容,鼓励各级各类学校自主、积极参与打造终身学习主题宣传周、营造终身学习师生互动课程等多种多样、内容丰富的终身学习校本文化活动。进社区要求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积极联合地方社区,推广宣传全民终身学习的社会理念与价值要义,因地制宜地在地方社区创办具有全民终身学习氛围的社区宣传活动、建立基于社区服务的全民终身学习互动平台与项目。进乡村要求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将全民终身学习思想传播到乡村,积极鼓励村民加入全民终身学习的队伍中来,建立乡村全民终身学习图书馆、增加乡村全民终身学习宣传科普活动月、积极鼓励村民开展多种多样的乡村终身学习互助学习小组。

确保银龄教师“西进”无忧

《经济日报》刊载王明昊文章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经验丰富的退休教师到中西部去,不仅能充实受援地的师资力量,把学科前沿知识、先进教学方法带入课堂,还可通过“传帮带”,提升当地青年教师综合素质,提高受援地教育系统的“造血”能力。

银龄教师“西进”体现了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和情怀。在为他们叫好的同时,也得提供切实帮助,让他们“西进”无忧。摸清受援地对银龄教师的需求应作为一项优先工作。各地情况不同,应明确各级各类学校的人才缺口,列出精确的人才需求清单。通过岗位精准匹配,让银龄教师更好地用所学知识创造更多价值。

受援地还应完善服务保障,在福利待遇、保险医疗、衣食住行等方面为银龄教师提供全方位保障,创造舒心、安心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需以明确的规则机制、完善的服务保障打消银龄教师的顾虑,使他们能在中西部的广阔天地中尽展其才。

强化家庭教育实现前端保护

《法治日报》刊载雷小政文章

现实中,很多家长都十分注重保护孩子的个人信息安全,但不可否认,也有一部分家长因为外出务工等现实因素,迫于无奈实施“手机带娃”,导致“监护人同意”“身份核验”等预防机制形同虚设,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孩子信息泄露等风险。还有一些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在“网络晒娃”时没有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把孩子的年龄、生日等个人信息泄露在网络空间。这些都给不法分子通过数据整合分析、描绘“画像”,锁定未成年人身份提供了可乘之机。

更值得警惕的是,当前,一些侵犯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的不法行为具有高度的隐蔽性和技术性。在信息转移途径多元化的背景下,一些信息获取者会想方设法诱使未成年人进行自主授权,或者通过设计奖励机制、诱使概括性授权等获得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这种情况下,许多监护人即使能意识到保护个人信息的重要性,也很难从未成年人纷繁复杂的上网活动中甄别、预判潜在的风险来源,更无法对未成年人进行具体的、有实际价值的信息安全引导。从这个角度说,加强个人信息保护中的家庭教育,提高监护人的保护意识和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乡村学校是否停办不能只算经济账

《中国青年报》刊载马长军文章

据我观察,很多乡村学生对乡村生活越来越陌生。我想,唯有让孩子们能熟悉乡村、熟悉田野,在家乡接受教育,才能让他们留恋乡村,愿意投入更大的热情建设乡村,振兴乡村。

停办乡村小学主要还是考虑师资成本,学校设施成本相对问题不大,因为有些学校最近几年内才重建了标准化的教学楼,还都为中小学完善了各种配套设施,有的设施标准并不比城镇学校差多少。学校停办以后,即便这些设施不一定闲置,但挪作他用还是有点可惜。所以,是否可以考虑学生不动,而是安排教师“走教”?一个乡镇由中心学校安排,各教学点互相协作,就像一个教师可以到不同的班级教学一样,让教师到不同的教学点流动教学服务学生。至少,尽量不要让小学一二年级孩子寄宿。当然,想办法提高乡村小学的教学质量,也是留住学生的关键。

叫停安全教育打卡并非终点

《南方日报》刊载默达文章

要纠正一个误区——“取消打卡”不是“停止学习”,而是要采用更有效的方式,敦促老师和家长负起责任来。在成都,取而代之的是各级各类学校每月确定一次班会课,组织学生在校集中收看、学习、交流讨论;在福州,取消公开通报学习情况,却没有取缔安全平台,利用平台资源组织在校学习仍被纳入学校年底考评中;评论区也有不少家长肯定了教育平台的实用性,希望能采用更温和的方式而不是逼迫学习……在形式上纠偏,在内容上优化,方可促进安全教育有力有效落实。

力避形式主義的过程中,有一个更为深远的问题值得思考——安全教育的目标和终点是什么?为什么链条上的每个参与者心知肚明“应付检查,全无效果”,但仍然机械执行甚至层层加压?教育是任务分配更是责任共担,从效果出发反推形式,或许才是“减负”的正确选择。

猜你喜欢
银龄夜校个人信息
在夜校,这届年轻人重新找到了生活
小心那些上夜校的年轻人
柯桥街道老年学校打造有“温度”的银龄家园
柯桥成校创新+品牌培育“共富夜校”发展核
银龄讲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新追求
公民与法治(2022年9期)2022-09-20 03:23:46
如何保护劳动者的个人信息?
工会博览(2022年16期)2022-07-16 05:53:54
个人信息保护进入“法时代”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06-01 06:17:42
警惕个人信息泄露
绿色中国(2019年14期)2019-11-26 07:11:44
社区银龄餐馆
“浓情系银龄 孝行暖天下”广东省启动老年人意外险捐赠活动200家社会组织倡仪参与
大社会(2016年4期)2016-05-04 03:4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