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中秋
(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2 地质队,安徽 马鞍山 243000)
青阳-南陵地区在区域构造位置上属下扬子台坳的江南过渡带,地层属下扬子地层分区的芜湖-贵池地层与江南地层分区的广德-太平地层小区。
该区地层自震旦系至第四系均有分布。
1.2.1 褶皱
由宣南坳陷盆地、北东向黄柏岭复背斜构成了该区基本褶皱构造轮廓。
1.2.2 断裂
该区断裂构造较为发育,北侧以东西向周王断裂和东侧北东向的江南断裂带控制全区构造格局。
区域燕山期岩浆活动强烈,形成较多大型花岗岩侵入体。
研究区自老至新岩石地层单位有震旦系蓝田组、皮园村组,寒武纪黄柏岭组到第四系。岩性特征如下:
1)早震旦世蓝田组(Z1l):蓝田组地层区内出露较全,与上覆皮园村组为假整合接触,主要出露于百丈岩一带;
2)晚震旦世至早寒武世皮园村组(Z2-∈1p):为灰色厚层硅质岩与灰色厚层硅质岩互层;
3)早寒武世黄柏岭组(∈1h):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部及西南部,下段与上段为页岩出露;中段为灰色中薄层微晶灰岩;
4)第四系(Q):分布在矿区中部,岩性为灰黄色粘土、亚砂土,普遍含砾石。
黄柏岭复背斜为区内主要构造,并发育有2 个Ⅱ级褶皱:北贡背斜、牛角山向斜。
2.2.1 褶皱
2.2.1.1 北贡背斜
该背斜作为黄柏岭复背斜的主体部分,也是研究区内主要构造。北贡背斜呈北东向展布于研究区的东南部,核部出露寒武系下统黄柏岭组地层,北西翼为白垩系上统宣南组地层覆盖,南东翼由寒武系至二叠系下统地层组成。
2.2.1.2 牛角山向斜
该向斜位于黄柏岭复背斜西北部牛角山一带。出露长约8.5 km,轴向近北东。核部地层为红花园组,翼部为仑山组。
2.2.2 断裂构造
区内断裂构造较为发育,按其与黄柏岭复背斜的关系,可分为纵断层和横断层。
2.2.2.1 纵断层
纵断层走向与黄柏岭复背斜轴向一致,性质以逆断层为主,正断层和性质不明断层次之,规模为数百米至数公里不等。
2.2.2.2 横断层
横断层走向为近东西向-北西向,垂直于黄柏岭复背斜。主要以平移断层为主,规模小于纵断层,长度约数百米。横断层倾角较陡,形成时间晚于纵断层,并切割纵断层使之发生平移。
2.2.2.3 节理
研究区内节理类型以剪节理为主,主要以近东西向和北西向二组为主。节理裂隙多呈闭合型或充填型,产生于成矿期前,为成矿热液运移通道之一,是矿液富集区。
研究区最大的侵入体为查济二长花岗岩、百丈岩细粒花岗岩和云岭花岗闪长岩。
2.3.1 查济二长花岗岩
查济二长花岗岩为九华山岩体东部延伸部分,侵入于黄柏岭背斜核部。岩石主要矿物成分为钾长石、斜长石、石英和黑云母等。
2.3.2 百丈岩花岗岩
百丈岩花岗岩岩性为细粒花岗岩,灰白色,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岩石主要矿物以钾长石、斜长石、石英为主,少量黑云母、角闪石和金属硫化物。
2.3.3 云岭花岗闪长岩
云岭花岗闪长岩体,分布于云岭-汀潭一带,形成年代为燕山早期。中细粒花岗结构,岩石主要矿物为斜长石、钾长石、石英、黑云母及少量角闪石。
2.4.1 矿床(点)分布特征
研究发现,区内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主要有金、钨钼、铅、锌、银、锑、铜等金属矿种;矿化类型有矽卡岩型、斑岩型、低温热液型等。矿床(点)的分布位置受控于断裂及黄柏岭复背斜,呈带状分布,在多组断裂交汇处或成群出现。该区主要是北东向矿化带如图1 所示,其特征主要为:
图1 研究区矿床(点)分布、地质构造缩略图
1)北东向青阳百丈岩-南陵吕山金、钨钼、铅锌、锑矿化带,以层控矽卡岩型钨钼矿、低温热液型金银锑矿为主;
2)北东向泾县郭峰-南陵吕山金、铜、铅锌矿化带,以低温热液型铜金矿为主。
2.4.2 矿床及矿体地质特征(如表1)
表1 矿床及矿体地质特征表
烟墩测区位于研究区北西侧,地处安徽沿江断裂褶皱带的北部边缘,出露地层为寒武纪中统杨柳岗组及下寒武系黄柏岭组。于志锋等[1](2021)在对研究区烟墩地区进行1∶10 000 土壤地球化学研究发现,测区内Ag、Cu、Pb 等11 种元素存在异常,查明异常元素分布特征,最终划分出了4 处以Au 及多金属为主的组合异常带。
研究区内矿化类型主要有:
1)产于早、中奥陶世层间滑脱面的低温热液型金矿,以南陵吕山金矿床为代表,属微细粒浸染型金矿;
2)产于震旦纪蓝田组底部白云质灰岩中的钨钼多金属矿化,以青阳百丈岩钨钼多金属矿床为代表;
3)产于早寒武世黄柏岭组内北东向破碎带中的Sb(Au、Ag)矿化类,以南陵格里湖锑(银)矿点为代表,类似矿点有罗冲、白果树、金家冲等;
4)产于花岗闪长斑岩及其接触带矽卡岩中的含金银多金属矿化类,以泾县乌龙埂含金银多金属矿点为代表[2]。
研究区矿化形成的规律性特点可以概括以下三点:
1)表现在区域矿床(点)产出特征上,在分布平面上具有成带分布的规律;
2)表现为多矿种、多矿化类型并存,体现出矿化反应受统一的地质作用,在不同成矿环境下形成的成矿系列和组合特征;
3)区域上自南西向北东,表现出成矿温度由高温-低温、成因类型由矽卡岩—热液型—低温热液型的演化规律,南西段以矽卡岩型、热液型钨钼、多金属矿为主,向北东部为低温热液型金银、锑矿化[3]。
对研究区的地质工作和对区内已知矿种、矿化类型及其与地质构造、不同成矿信息等时空耦合关系的初步研究,对区内已知矿化形成条件及其富集规律初步概括如下:
1)地层-岩性对成矿的控制。区内已发现有震旦系蓝田组、寒武系黄柏岭组、奥陶纪紫台组、红花园组、仑山组、五峰组等矿化富集层位,其中碳酸盐岩和泥灰岩对成矿有利。不同时代地层的平行不整合面是区内成矿有利部位,以奥陶系泥灰岩、白云岩中层间断裂破碎带对区内低温热液型(类卡林型)金矿、银多金属矿以及夕卡岩型多金属矿具有重要控制作用。
2)岩浆岩对成矿的控制。区内已知矿床(点)形成与燕山期岩浆活动关系密切,除一些已知形成于大型或小岩体与奥陶系碳酸盐岩接触带部位接触型夕卡岩型外,还有中酸性浅成侵入体与蓝田组碳酸盐岩接触带形成的层控型夕卡岩,都与小岩株的侵入作用有关。区内的斑岩体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或是属深成侵入岩周围的形成的高位小岩体,在百丈岩小岩株中还发现了斑岩型钨钼矿化。
3)构造对成矿的控制。区内断裂构造对矿化控制明显,在不同方向断裂交会、复合处多是矿化集中区或矿床(点)出现的部位,而一些基底断裂和大型盖层断裂带不仅控制了岩浆岩的分布,也控制了一些矿化集中区的出现位置。在矿化集中区内,一些特殊性质的断裂带则是矿化富集的有利场所。
通过对找矿标志的详细研究,可有效地缩小找矿靶区,推断矿体(点)的具体产出位置,并为后续的勘察工作提供依据。
在区内已发现的各类矿(化)点主要受构造和地层控制,二者成为区内找矿的直接地质标志。
研究区内化探异常的圈定是找矿靶区的最为直接的标志[4-5]。研究发现,烟墩测区Au、Ag、As、Sb 元素异常套和较好,化探异常走向为北东向,与构造关系密切。
青阳-南陵地区金多金属矿位于下扬子台坳中的江南过渡带,位于沿江断褶带的北缘、周王断裂南侧,其东南为江南断裂与太平复向斜为邻、西南有青阳岩基分布,所以是由深大断裂、大岩基等围限的倒三角形地质块体,也被称为江南“金三角”成矿区。而在区内已发现的各类矿点、矿化点主要受构造和地层控制,区内矿化带具有自南西向北东出现明显的由高温成矿向低温成矿的特点。结合研究区内已发现的百丈岩中型钨钼矿床、南陵县吕山中型金矿床,显示了该区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