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永生
内容介绍
话剧是以对话为主的戏剧形式,主要叙述手段为演员在台上无伴奏的对白或独白。话剧在中国最早出现在辛亥革命前夕,当时被称作“新剧”或“文明戏”。“五四”运动以后,欧洲戏剧传入中国,中国现代话剧兴起。话剧中的对话是经过提炼加工的口语,须自然、精炼、生动、优美,具有个性化,富有表现力,通俗易懂,能为群众所接受。郭沫若的《屈原》、老舍的《茶馆》、曹禺的《雷雨》、苏叔阳的《丹心谱》等,都是我国著名的话剧作品。
精品展示
《雷雨》(节选)
◎曹 禺
鲁侍萍 我倒认识一个年轻的姑娘姓梅的。
周朴园 哦?你说说看。
鲁侍萍 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周朴园 也许,也许你弄错了,不过你不妨说说看。
鲁侍萍 这个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个,她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男孩。听人说她生前是不规矩的。
周朴园 (苦痛)哦!
鲁侍萍 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才过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了。
周朴园 (汗涔涔地)哦。
鲁侍萍 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周朴园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鲁侍萍 我姓鲁,老爷。
周朴园 (喘出一口气,沉思地)侍萍……对了,这个女孩子的尸首,说是有一个穷人见着埋了。你可以打听得到她的坟在哪儿么?
鲁侍萍 老爷问这些闲事干什么?
周朴园 这个人跟我们有点亲戚。
鲁侍萍 亲戚?
周朴园 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鲁侍萍 哦——那用不着了。
周朴园 怎么?
鲁侍萍 这个人现在还活着。
周朴园 (惊愕)什么?
鲁侍萍 她没有死。
周朴园 她还在?不会吧?我看见她河边上的衣服,里面有她的绝命书。
鲁侍萍 她又被人救活了。
周朴园 哦,救活啦?
鲁侍萍 以后无锡的人是没见着她,以为她那晚死了。
周朴园 那么,她呢?
鲁侍萍 一个人在外乡活着。
周朴园 那个小孩呢?
鲁侍萍 也活着。
周朴园 (忽然立起)你是谁?
鲁侍萍 我是这儿四凤的妈,
老爷。
周朴园 哦。
鲁侍萍 她现在老了,嫁给一个下等人,又生了个女孩,境况很不好。
周朴园 你知道她现在在哪儿?
鲁侍萍 我前几天还见着她!
周朴园 什么?她就在这儿?此地?
鲁侍萍 嗯,就在此地。
周朴园 哦!
鲁侍萍 老爷,您想见一见她么?
周朴园 不,不,不用。
鲁侍萍 她的命很苦。离开了周家,周家少爷就娶了一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她孤身一个人,无亲无故,带着一个孩子在外乡,什么事都做:讨饭,缝衣服,当老妈子,在学校里伺候人。
周朴园 她为什么不再找到周家?
鲁侍萍 大概她是不愿意吧。为着她自己的孩子,她嫁过两次。
周朴园 嗯,以后她又嫁过两次。
鲁侍萍 嗯,都是很下等的人。她遇人都很不如意,老爷想帮一帮她么?
周朴园 好,你先下去。让我想一想。
●赏读
选段出自《雷雨》第二幕,侍萍急于把四凤领走,远离这个伤心之地,但又与周朴园不期而遇。本片段通过两人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涌动的对话,逐步揭开了周朴园伪善的真面目。他打听、寻找侍萍,只是求得心灵上的安慰罢了。他们相互试探对方,周想要探明鲁的身份,鲁想要了解周真实的意图,话里话外留有余地,具有丰富的潜台词,为后文周朴园收买工人代表、开除鲁大海埋下了伏笔,使人物性格的发展具有了底层的逻辑,使故事情节的发展一以贯之,毫无突兀之感。
《茶馆》(节选)
◎老 舍
秦仲义 现在我明白了!王掌柜,求您一件事吧:(掏出一二机器小零件和一支钢笔管来)工厂拆平了,这是我由那儿捡来的小东西。这支笔上刻着我的名字呢,它知道,我用它签过多少张支票,写过多少计划书。我把它们交给你,没事的时候,你可以跟喝茶的人们当个笑话谈谈,你说呀:当初有那么一个不知好歹的秦某人,爱办实业。办了几十年,临完他只由工厂的土堆里捡回来这么点小东西……他是天生来的笨蛋!
王利发 您自己拿着这支笔吧,我马上就搬家啦!
常四爷 搬到哪儿去?
王利发 哪儿不一样呢!秦二爷、常四爷,我跟你们不一样:二爷财大业大心胸大,树大可就招风啊!四爷你,一辈子不服软,敢作敢当,专打抱不平。我呢,做了一辈子顺民,见谁都请安、鞠躬、作揖。我只盼着呀,孩子们有出息,冻不着,饿不着,没灾没病!可是,日本人在这儿,二栓子逃跑啦,老婆想儿子想死啦!好容易,日本人走啦,该缓一口气了吧?谁知道,(惨笑)哈哈,哈哈,哈哈!
常四爷 我也不比你强啊!自食其力,凭良心干了一輩子啊,我一事无成!七十多了,只落得卖花生米!个人算什么呢,我只盼国家像个样儿,不受外国人欺侮。
秦仲义 日本人在这儿,说什么合作,把我的工厂就合作过去了。咱们的政府回来了,工厂也不知怎么又变成了逆产。仓库里有多少货呀,全完!
王利发 改良,我老没忘了改良,总不肯落在人家后头。卖茶不行啊,开公寓。公寓没啦,添评书!人总得活着吧?我变尽了方法,不过是为活下去!我可没作过缺德的事、伤天害理的事,为什么就不叫我活着呢?我得罪了谁?……
常四爷 盼哪,盼哪,只盼谁都讲理,谁也不欺侮谁!可是,眼看着老朋友们一个个的不是饿死,就是叫人家杀了,我呀,就是有眼泪也流不出来喽!松二爷,我的朋友,饿死啦,连棺材还是我给他化缘化来的!他还有我这么个朋友,给他化了一口四块板的棺材;我自己呢?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看,(从筐中拿出些纸钱)遇见出殡的,我就检几张纸钱。没有寿衣,没有棺材,我只好给自己预备下点纸钱吧,哈哈!
秦仲义 四爷,让咱们祭奠祭奠自己,把纸钱撒起来,算咱们三个老头子的吧!
王利发 对!四爷,照老年间出殡的规矩,喊喊!
常四爷 (立起,喊)四角儿的跟夫,本家赏钱一百二十吊!(撒起几张纸钱)
秦仲义、王利发 一百二十吊!
●赏读
选段出自《茶馆》第三幕,是整个话剧的结局部分。从清末到北洋军阀时期,再到抗战胜利的近50年间,历经沧桑的裕泰茶馆更加破败了,常四爷、秦仲义和王利发老掌柜过了一辈子,却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秦仲义的工厂被抢走,只能掏出一二个机器小零件和一支钢笔管;王利发的茶馆也将被人霸占,成为情报站;常四爷的筐里只有些纸钱和花生米。谈起身后事,他们都觉得没有指望,含着眼泪为自己撒起了纸钱,揭露了旧社会的腐败,表现了人民的觉醒与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