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威武

2024-01-06 00:00:00
家教世界·创新阅读 2024年12期
关键词:野猪

“人猪矛盾”:一场保护与治理的调和

2024年10月25日,据媒体报道,一名游客在南京紫金山游玩时被野猪冲撞受伤。10月27日,一头野猪侵入南京南站至紫金山东站间高铁联络线,与列车相撞后引发设备故障停车,造成途经南京南站的部分列车晚点,随车机械师下车排查处置故障时,被邻线列车碰撞,经抢救无效不幸身亡。同日,一头野猪闯入南京一酒店大堂,看见人群后夺路乱撞又碰到玻璃门,随后民警和保安携手将其擒获。11月1日,一段野猪在玄武湖中游泳的视频在网上迅速传播……

一年中,野猪频现南京、屡上热搜,给人们带来了不少话题。

攻击、防御双强悍的野猪

现存猪科动物中最“典型”、分布最广的物种是欧亚野猪, 仅中国境内就有7个亚种。而放眼世界,东到日本,西到葡萄牙,北到瑞典、挪威,南到印度尼西亚,以及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都有野猪的踪迹。

栖息在不同地区的野猪,在形态、毛色上略有差别,体形相差明显。在欧洲南部,成年雄野猪体重一般为50 ~ 90公斤,而在东欧和土耳其则可达110 ~ 150公斤。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大公猪,重量有的甚至能超过300公斤,简直堪比棕熊!

野猪的身体比例明显“头重脚轻”,一个大脑袋就占了全身的近1/3。虽然看起来没脖子,但其颈部肌肉非常发达,和大脑袋、长嘴巴共同组成了一副“强力挖掘机”。成年野猪掘地刨食时,能翻起四五十公斤重的石头,撞倒一个人不在话下。而野猪锋利的獠牙(上下犬齿),长度可达12厘米,能轻松把人或猎犬划到肚破肠流。

野猪的皮糙肉厚同样出名,不仅民间自制的弓箭、土枪很难对其一击致命,就连警用手枪往往也要连射N发,才能击毙一头闯入村镇的野猪。繁殖季节的大公猪,身体两侧的皮下组织还会进一步加厚, 以在打斗中自保,愈发增强了“防弹”效果。要命的是,野猪在野地里能跑出近40公里的时速,人根本跑不过它。

野猪的前躯占全身的70%左右,后躯占30%,整个躯体呈前宽后窄的“健美体形”,肩胛凸起形成“肩峰”,屁股低且小,如同一尊小坦克。而现代家猪正好颠倒过来,前躯占30%,后躯占70%,肩膀平坦,屁股大又圆,看起来就像一辆公共汽车。这是因为中后躯产肉最多,为了吃到更多肉,人类才把野猪选育“改造”成了这副“丰腴”的样子。

强大但也不是无敌

希腊神话中的大英雄赫拉克勒斯曾立下12件功勋,第三件就是活捉欧律曼托斯山上的野猪。

在东欧一些保护区里,狼最主要的猎物就是野猪,平均每群狼一年要捕食50~ 80头野猪。在老虎称王的地方,野猪更是老虎的家常菜。中国民间有老虎当“猪倌”的说法,说老虎会悄悄跟踪野猪群,一头接一头地干掉它们——根据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调查,野生东北虎确实会这么干,并且野猪在它们猎物中的比重达到1/3,高居首位。体形远小于虎的豹,也有独自捕食成年雌野猪的能力。在南亚和东南亚,只有10多公斤重的豺,都敢对野猪群起而攻之。

面对捕食者,野猪的主要生存策略就是多生快生——雌野猪每年繁殖一胎,平均每胎4 ~ 6仔,远多于通常每胎1仔的鹿和野羊。多生快生使得整个野猪种群得以生生不息。

野猪泛滥成灾,非常难治

近些年来,国内许多地区都有“野猪成灾”的报道:野猪频繁跑进农田糟蹋庄稼,稻草人、报警器吓不住,建围栏和电网太费钱,而且它们还是国家“三有”保护动物,不能轻易捕杀……其实“成灾”只是表象,究其根源,是因为野外少了能治野猪的力量。

野猪本是各路猛兽的主要猎物,但由于生态环境被破坏,许多地区早就没了虎豹豺狼,甚至连金猫、黄喉貂等能捕食野猪幼崽的小型食肉类动物也不见踪迹。而当年“漏网”幸存的野猪,在没天敌的情况下,数量就快速反弹了。

而且在我国人口稠密的中东部地区,野猪的栖息地呈碎片化分布,面积小、食物少,还常被村庄、城镇分割。野猪比其他食草动物更能适应这种环境,如果附近就是食物唾手可得的农田,它们当然不会舍易求难。因此即便野猪数量没那么多,也会在当地居民眼前频繁曝光。

野猪“家驯”

也许是野猪适应性太强,早在一万多年前,尚处于石器时代的人类,就发现与其冒险去捕猎野猪,不如直接把它们养在身边。经过上千年的挑选、培育,那些长肉快、产仔多、脾气也不凶的野猪后代,逐渐变成头小身大、一身肥肉的家猪。

根据考古发现,已知最早的家猪,是距今15000~14700年前,在今天土耳其东部地区由野猪驯化而来的。这类家猪后来被引入欧洲,又与欧洲当地的野猪“联姻”,成为西方家猪的祖先。

而在亚欧大陆的东头,华夏先祖也开始驯化野猪,并且至少有3个起源中心。已知中国最早的家猪骸骨,出土于距今9000~7500年前、 位于河南省舞阳县的贾湖遗址中。另外,南亚、东南亚,很可能也是各自独立的家猪起源中心。看来在驯化野猪这件事上,亚欧大陆各地的先民还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被驯化的家猪,命运和人类文明的脚步紧密相连。中国古代的历次战乱和迁移,促进了各地家猪品种融合;东南亚的家猪被带上航海者的小船, 移民到数千公里外的太平洋岛屿上繁衍生息。大航海时代之后,猪儿们又首次登陆南北美洲、非洲南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而亚洲和欧洲那些历史悠久的家猪品种,也从19世纪开始“混血”……

猜你喜欢
野猪
野猪也能横渡长江?
军事文摘(2024年6期)2024-02-29 10:00:42
萌萌的小野猪
糙野猪的精细事儿
野猪与狐狸
大灰狼(2018年9期)2018-10-25 20:56:42
野猪做大王
智慧的野猪
小猪闹闹和野猪
小布老虎(2016年2期)2016-12-01 05:45:44
野猪受骗
读写算(下)(2015年6期)2015-08-22 05:57:56
巨型野猪
环球时报(2014-03-14)2014-03-14 05:25:56
偷吃的小野猪
小青蛙报(2009年13期)2009-05-11 03:5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