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辉 张燕 赵淑芳 丁习武
在东营地区中轻度盐碱地,开展“平菇-小白菜-长根菇-口感型番茄”周年高效轮作模式试验示范,不仅提高了生产设施利用率,而且利用发酵菌渣改良了土壤,促进了蔬菜产量和品质的提升,为加强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提供新路径,具有较大推广价值。
一、茬口安排
2月平菇菌渣发酵处理;3~4月种植小白菜;5~8月初栽培长根菇;8月上旬~9月上旬进行长根菇菌渣原位发酵处理;9月中旬~12月栽培番茄。
二、生产关键技术
(一)平菇菌渣改良土壤种植小白菜
1.平菇菌渣发酵
将平菇种植结束后的菌棒及时进行脱袋处理,菌渣粉碎至粒径≦1.5cm,并剔除其中的杂质,加入菌渣干重的0.1%~0.2%的腐熟菌剂,含水量为55%~60%,pH值为6.5~8.0,建堆发酵处理,发酵总时间在20天左右。
2.利用平菇菌渣改良土壤种植小白菜
发酵结束后,将菌渣施入土壤800~1000kg/亩,后施入生物菌剂20kg/亩,复合肥25kg/亩。土壤旋耕、耙地、开沟、播种、整地、浇水以及后续生产管理按照小白菜常规要求进行。
(二)盐碱地长根菇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1.场地消毒及覆土处理
清理棚室及周边卫生环境,并在挖畦覆土前对场地消毒。挖畦深15~18cm,覆土使用棚室畦内挖的壤土,然后参照每1m3土用石灰粉1.5~2.5kg,将壤土与石灰粉进行搅拌,晾晒用于覆土。
2.整地作畦
将棚室整理成宽1~1.2m、深20~25cm的畦床,两畦之间留宽50cm的作业道。栽培畦挖好后,畦内撒生石灰消毒。
3.脱袋覆土
脱去塑料袋,用杀虫剂和杀菌剂对菌袋进行消毒,然后站立放于畦床上。菌袋之间的空隙用肥沃的土壤填充。表面覆土厚2~3cm,覆土后浇大水一次,然后再覆土把畦面整平,并保持覆土湿润。
4.出菇管理
覆土培育期,棚内温度控制在23℃~29℃,覆土及菌料温度21℃~24℃。当覆土表面有少量白色菌丝出现时,早晚在覆土表面喷雾状水,并加大通风量,透入散射光,增大昼夜温差,昼夜温差不超过5℃,控制菇棚内温度在26℃~28℃,空气相对湿度85%~90%,光照强度在200Lx~500Lx,二氧化碳浓度小于0.2%。
5.采收及转潮管理
当菌盖直径长到2~3cm,菌柄长度为4~8cm,菌盖未完全张开时即可采收,采收后的子实体用小刀切去根部泥土,进行分级。1潮菇采收结束后清理菇床,喷重水1次,采收期60天左右。一般能采3潮菇。
(三)长根菇菌渣改良土壤种植口感型番茄
1.长根菇菌渣原位发酵
长根菇栽培结束后,保留菌渣约5000kg/亩,加入一定量的腐熟菌剂,结合高温闷棚,就地原位发酵20天左右。
2.定植
选择阴天或者晴天的下午定植。采用单行密植、两侧双分吊蔓方式,株距18~20cm,行距70~80cm,在秧苗两侧铺设2条滴灌带。
3.温度管理
缓苗前,白天棚内温度控制在28℃~30℃,夜间17℃~20℃。缓苗后,适当降低温度,白天22℃~26℃,夜间15℃~18℃。坐果后白天20℃~30℃,夜间13℃~15℃,最低夜温不低于8℃。
4.肥水管理
定植至开花期间,定植后7~10天第一次追肥,选用高氮型(22-12-16+TE)滴灌专用水溶肥,每亩每次滴灌4~6kg,之后15天左右1次。开花后至拉秧期间,选用高钾型(19-6-25+TE)滴灌专用水溶肥,每亩每次滴灌7.5~10kg,温度较低的季节15天左右1次,温度较高的季节10天左右1次。滴灌专用肥尽量选用含腐植酸、黄腐酸、氨基酸等具有促根抗逆作用的功能性水溶性肥料。
5.植株調整
双干整枝,及时抹杈、绑秧。最初打杈时间可推迟到杈长5cm左右,以后可在1~2cm长时及时抹去。打杈一般与绑蔓结合,要先打健株,后打病株,以防病害相互传染。番茄生长后期,下部叶片黄化干枯,影响通风透光,应将黄叶、病叶、密叶打去。
6.授粉
熊蜂授粉,蜂箱离地面1~1.4m高,开始施用1小时内打开蜂箱两个口,在番茄盛花期,一般每亩放30~35只熊蜂,可使用2个月再更新。也可用机械振荡器授粉。
7.采收
当果实表面80%转色成熟时,及时采收,采收时间以早晨和傍晚为宜,采摘后加强水肥供应,促进丰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