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动画是一种充满活力的文化形态,拥有大批年轻受众,同时也是承载民族艺术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是中国动画史一部里程碑似的优秀作品,上映一个月后播放量就到达了2亿,某知名影评平台更是打出了9.5的高分。无论是它的剧情结构还是艺术风格,都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充分呈现了中国动画独有的韵味。国创动画是我国民族工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在中华優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有很高的文化传播价值,这也是本文所探讨研究的内容。
【关键词】《中国奇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价值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19—049—03
引言
近几年,越来越多中国制造的产品成为全球爆款,比如国产电热毯、电暖气、筋膜枪、咖啡机等产品均受到了国际消费者的热烈追捧。在该背景下,以中华文化为主题所创造的文化产品也备受瞩目,《中国奇谭》动画短片集就是如此。《中国奇谭》是一部以“中国妖怪”为题材的动画短片集,其对我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进行了提取,并用一种现代化的方式进行了展现,十分符合现代群众的审美需求。动画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对其文化传播价值进行研究,意义重大。
一、《中国奇谭》动画短篇集概述
《中国奇谭》是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哔哩哔哩联合出品的原创网络动画短片合集,由十多位导演执导,总导演是陈廖宇,在2023年1月1日播出,一共有八个独立的小故事,分别是:《小妖怪的夏天》《鹅鹅鹅》《林林》《小满》《玉兔》《小卖部》《飞鸟与鱼》。该动画短片开播后受到了当代网友的高度关注,居高不下的评分更是反映了该作品的受欢迎程度。这些故事时长都非常短,只有十几二十分钟,各有特色。但是故事中的“妖怪”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妖魔鬼怪”,它们是创作团队在本土文化语境上通过想象、联想创作的角色,有古代书生、庙宇泥像、身边爱人等。这些故事的题材也丰富多彩,有科幻想象、唯美爱情、人性思考以及生命母题,打破了以往低幼化的倾向,揭示了社会与人性真实的一面,引发了很多受众的共鸣,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中国奇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奇谭》的创作手法丰富多彩,由8个相互独立的取材于中国志怪小说的故事组成,运用了传统剪纸、皮影、偶定格动画以及二维技术,还融合了CG、三渲二等现代技术,对跌宕起伏的中国故事进行了生动形象的呈现,更是将中国特有的艺术表现力进行了传达。
(一)剧情与结构中的传统意趣
一个优秀的剧本是电影成功的基石。《中国奇谭》中的故事大多都是改编自中国古典名著,通过编剧的现代化改编,使这部动画短片成为了一部更适合现代观众看的故事。比如《小妖怪的夏天》中的“孙悟空”形象就是取材于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同时也和电视剧《西游记》、动画片《大闹天宫》、人们心中的“齐天大圣”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在小猪妖为了完成任务下山偷柴火时,镜头中的农户大门贴了这样一副对联:“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这一句诗源自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聊斋志异》中的《考城隍》。再比如《鹅鹅鹅》这一故事源于南朝吴均的志怪故事集《续齐谐记》中的一篇《鹅笼书生》,该动画直接运用中国人的视觉形象思维将这篇《鹅笼书生》进行了还原,并且融入了现代人的情感。因此人们很容易从《鹅鹅鹅》动画中感受到古代志怪小说的怪诞氛围。中国传统志怪故事通常分为四种类型:人妖相恋、人妖相报、人妖相通、人妖相斗。《小妖怪的夏天》中小猪妖向唐僧一行人报信,阻止他们进入陷阱,后又被悟空救下,从这一点看是人妖相报的故事;但该故事又多次强调“唐僧是法师,悟空和八戒都是妖”,可以看出导演是将妖比作了普通人。乌鸦怪与猪妖砍不完柴想要抢百姓的柴,属于“基层互害”。《鹅鹅鹅》则是人妖相恋的路线,书生角色的设定是狐妖所变,这一点沿用了我国古代一贯的妖魔叙事模式,即狐媚惑人,代表了人的欲望。此外,第六集《飞鸟与鱼》取材自民间传说《田螺姑娘》;第八集《玉兔》的灵感来源于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嫦娥奔月”。
(二)场景与画面中的中式美学
在动画影片的场景设计上,《中国奇谭》充分借鉴了我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与形式,比如水墨画、剪纸、皮影、课本怀旧风等。这些中式美学使《中国奇谭》在网络上收获了一众好评。比如《小妖怪的夏天》的背景运用了水墨+光影,在设计场景时,将画面和中国传统水墨画、电影画面的互文性进行了呈现,使得场景唯美自然,尤其是水墨的晕染和光线的过渡都恰到好处。再比如《鹅鹅鹅》,运用了中国传统水墨画+工笔素描、竖排字幕以及默片等形式,对我国传统动画进行了效仿,又增加了十分典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影片开头,中国画独有的“散点透视”以及大面积的留白技法,将仙山之境呈现在观众眼前,朦胧缥缈的云雾笼罩着大大小小的青峰,弯曲狭窄的山路上,一名头戴红绳的男子进入观众视线。据创作者自述,他是想通过这种传统绘画形式对早期电影胶片的效果进行重现。第三集《林林》是用三维技术制作的动画短片,但是在场景设计上并未过分追求或强化三维的逼真效果,而是将三维与中国绘画、审美意蕴进行了充分结合,构成了《中国奇谭》独特的东方美学魅力,呈现了中国式的秀丽风景与经典建筑。传统的绘画形式既加深了《中国奇谭》的意蕴,又增强了场景的代入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五集《小满》,单从这个名字就能看出其来源于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从人物角色的动作中也能看出对剪纸、皮影戏等传统元素进行了运用。此外,《小满》的画面底色为中国红,播出时间正好是大年初一,十分符合过年的气氛。
(三)配音与配乐中的民族元素
《小妖怪的夏天》中唐僧的配音正是大家熟悉的为86版《西游记》唐僧配音的张云明老师,在致敬了经典的同时,也勾起了观众的回忆。这一集的配乐是南京民族乐团的演奏家于东波设计的即兴配乐,运用了有九千年历史的贾湖骨龠等乐器。贾湖“骨龠”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的最古老的乐器之一,也是世界范围内出土最早的还可吹奏的乐器之一。第三集《林林》的配乐同样为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别是这句“白山黑水,濯我红心。林下含芝,授汝长生。不见来路,胡不归去。”歌词与我国《诗经》风格极为相似,再加上歌者空灵的声音,成就了独特的中国记忆点。其中“不见来路,胡不归去”化用了《诗经·邶风·式微》中的“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乎为中露?”充满了中国传统诗歌和敦煌莫高窟“拓印谱”上的艺术风采。马久越(《林林》的音乐总监)指出,该动画短片的音乐完全是跟随剧本走,片中配乐都是为了达到叙事效果所创作的,所以该片的配乐与叙事节奏的步调完全一致,不仅有笛、箫、阮咸(简称阮)这些中国传统乐器,还有西洋的管弦类乐器。阮在我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发展历史,相传西晋时期的阮咸善弹此乐器,所以用阮咸命名。它音色温和平缓,古韵十足。第五集《小满》的背景音乐是唐代礼乐,运用了筚篥、尺八、羯鼓、唐筝等唐代特色乐器,我国唐代将该礼乐当做宫廷音乐,但是随着时代变迁,部分乐器已经失传。运用有着浓郁中国风的民族乐器演奏,为《小满》营造了独特的民族古典文化氛围,使观众体验了古声古色的视听享受。
三、《中国奇谭》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价值
(一)浸润国人心灵,传承经典文化
泱泱中华,古老文明,孕育滋养出丰富璀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琴棋书画、乐曲歌赋、古玩器物、民风民俗、传统历法、节气等。在新时代下,文化作为群众的精神家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当于群众精神的故乡。《中國奇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输出和传播,大大加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人心中的影响力,更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人心中占据了一定地位。但是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网络新媒体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即便民间艺术再吐故纳新依然无法追赶上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很多优秀的民间艺术渐渐被新时代的浪潮所吞没。人们也被新鲜事物所吸引,很少回想这些陈旧的记忆[1]。我们不得不承认,现代智能技术、信息技术以及数字技术必然会成为传统艺术变革的引领,为了不让这些经典优秀的传统文化被尘封,艺术创作者纷纷利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助力民间艺术重新崛起,让群众,特别是当代青少年看到优秀传统文化并非是古板晦涩的,它们可以穿越时空与声、光、电结合构成全新的形式出现。随着《中国奇谭》的热播,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运用让中国文化经典再次进入观众视野,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也引发了众人的高度关注。不少观众评论说在《中国奇谭》中看到了“传承”。也许“美术片”的辉煌时期已落幕,但支撑中国动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却不曾失色,也正是因为有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才出现了如此让人惊喜和赞叹的《中国奇谭》。从立意上看,中国传统的哲学思考,比如“生与死”、“虚与实”、“善与恶”等在作品中被充分呈现;从剧情上看,这些故事以中国古代志怪小说为蓝本,并继承了小说天马行空、韵味十足的叙事结构;从风格上看,水墨书法、工笔描绘等中式美术风格随处可见;从配乐上看,动画短片中选用的鼓、箫、阮等传统乐器,体现了独特的东方特色。细数下来,发现《中国奇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无处不在。
《中国奇谭》仿佛甘冽的泉水浸润了国人枯竭干涸的心灵,又好似和煦的春风唤醒了国人心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记忆与情怀。
(二)建立身份认同,助力民族复兴
文化是整个社会的精神财富,对社会发展、民族复兴有着重要作用,甚至已经成为制约、引领一个民族或国家公众思维、行为的软力量。一个族群、民族或国家的个体对自己所属群体的特征和文化会建立认同与接纳的主观意识,这就是文化身份认同。拥有相同的历史记忆、价值信仰、文化习俗、行为模式或者文化特质、文化结构基本相同的群体很容易在沟通交流中产生文化认同,并在时间的发展下形成将先进文化当做主导的文化体系。《中国奇谭》将现代科技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有机结合,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重现、推广,既打造了属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品牌,又构建了我国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感,对民族凝聚力的增强有着积极作用。在《中国奇谭》的热播下,国人渐渐意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继而会不由自由对其产生情感上的热爱和认同,并开始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奇谭》运用现代化的方式,深入挖掘民间艺术的东方符号,用高科技彰显传播文化的魅力,打造了与现代受众审美情趣相符的动画作品,借助现代化、年轻化的传播形式阐释传统艺术之美,为现代受众建筑了重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桥梁,成功增强了国人的文化自信。[2]
(三)传播优良美德,弘扬正能量价值观
俗话说:“人不可忘本”,历经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华民族一直崇尚美好的道德。从豆瓣高达9.5的评分以及几天时间突破千万播放量这些数据中可以发现,人们在观看《中国奇谭》时是心情愉悦的,因为它是在用中国的价值观讲故事,观众可以轻松明白故事的内容。[3]这部动画短片集秉持着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引导群众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目的,对优秀中国文化进行了合理运用,对中国传统美学元素进行了充分融合,从内到外,在注重形式美的同时,也对其背后的精神价值进行了深入挖掘,向观众展现了更高的艺术境界。比如《小妖怪的夏天》,其内核就是“知其不可而为之”(出自《论语·宪问》)。这句话指做事不问能不能,只求该不该。换句话说就是做事不求结果只求过程,无论结果如何但求问心无愧。该故事聚焦小人物的生存状态,对现代职场的一些规则进行了真实呈现,可以说是对《西游记》这部名著的全新表达。在《小妖怪的夏天》中,小妖怪是通过思考和反省选择了道德正义,拯救了唐僧师徒,这恰恰是我们中国人所具备的勇气、坚定、正义、责任感等价值观。最后,小妖怪为自己正确的选择感到骄傲。在这个故事中,小妖怪先是对唐僧进行了解,然后将有陷阱的消息传递给唐僧,完全是用中式的价值观在推进,因此呈现出了独特的视角与风格。第三集《林林》通过人和狼之间无法化解的矛盾,提醒我们要热爱保护大自然,告诉了大家“生态兴则文明兴”的绿色理念。故事结尾,狼与人遥遥相望,蕴含着古代朴素的对立统一理论,传递了浓郁的中国哲学韵味,鲜明的民族特色,在观众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四、结语
《中国奇谭》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媒介,经过精心创作与不忘初心的文化坚守,赢得了大众的广泛赞许。相关动画作品也应当借鉴其成功之处,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核,运用新媒体时代的表现方式,让经典文化获得真正的传承,充分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争取早日再现中国传统动画的辉煌景象。
参考文献:
[1]常姣姣.中国动漫文化传播价值的迷失成因之探析——评《动漫文化的思想教育功能》[J].新闻爱好者,2021(11).
[2]李宏刚,陈方曦.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去极端化智慧及其传播价值[J].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0(1).
[3]贺玮.中国奇谭,一次本土动画的多元探索[N].中国美术报,2023—02—20.
作者简介:徐宁(1990—),女,汉族,山西太原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影视创作、影视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