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航天企业志书是全面记述航天企业发展历史与现状的文献资料。志书编纂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要保证志书质量,需要在每一个环节严格把关。文章介绍了航天企业志书编纂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提高航天企业志书编纂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航天企业;志书编纂;质量
志是方志的简称,又叫地方志,是记载一个地方自然与社会的各个方面情况的典籍。企业志,企业之志也。航天企业志能够全面、系统地记述航天企业改革、调整、建设、发展的历史。其编纂工作承载着记录航天强国建设的光荣使命,也是保持航天历史脉络、传承航天奋斗轨迹的重要手段。在实践中,企业志要符合规定的编写质量并非易事。编写流程、编写队伍、档案基础等因素都会制约企业志的编写质量。因此,提高志书编纂质量,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一、编纂的含义和修志的作用
“编”,东汉许慎《說文》云:“次简也,”段玉裁注:“以丝次第竹简而排列之曰编。”《史记·孔子世家》言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编,指用丝绳编连竹简,又指编连竹简用的绳子。“纂”,《说文》云:“似组而赤。”其意为赤色丝带。这个字还有汇集的意义,如《楚辞·天问》:“纂就前绪,遂成考功。”从本义上讲,编和纂有相通之处。今天,“编纂”一词在使用上其外延有一定的扩大化趋势。目前,各种工具书、史志等也皆可称作“编纂”。
档案文献编纂就是以档案材料为基础的文献编纂。修志一般指编修地方志,也是以档案材料为基础。修企业志就是记载企业的发展过程。修志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首先,航天企业志积累的资料可以为编撰航天发展史服务,为学术研究提供档案史料。企业志记载了航天发展的奋斗足迹,可以更好地激励航天职工牢记光辉历程、弘扬航天精神、建设航天强国。
二、明确修志和编史的区别
档案编写人员在修志的时候,容易和编史混淆。通过比较二者的区别,可以更好地完成修志的任务。
在写法上,修志主要是记载现状,把事物横向分门别类地记载,只记载不论述。而写史倾向于纵向发展,探究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有史必有论,以史为主,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在记事上,修志做到横不缺项,纵不断线。横向看,反映一方之全貌,所以称为“一方之全书”,纵向看反映年限之间各项事业的兴衰起伏和历史发展脉络。编史选取本单位的大事、要事、特事予以记述,不需要事无巨细,面面俱到,主要记述单位的重大科技创新、重大改革发展举措、主要经营管理业绩等。
从材料来源看,修志既利用文献,也注重调查采访,注意收集口碑资料,详今略古,分门别类,各成体系。而编史主要依据文献和考古发现,详古略今,论点集中,具有论述的特点。
在记述时间上,修志时间比较近,编史时间较远,有当代修志,隔代编史之说。
三、志书编纂遵循的基本原则
航天企业志书的编纂工作主要遵循真实性、继承性、系统性、协调性和专业性等五大原则。
真实性指的是在编纂过程中,要立足本单位发展历程,对大量档案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展开鉴别、考证和分析,择取真实可靠的信息和资料,坚持实事求是、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
继承性指的是单位已经完成相关时间段的单位志书编制工作,可按照原先的体例,在此基础上续写。针对组织机构变化多次的单位,追溯相关档案流向,统筹调配档案资源,确保编纂顺利开展。
系统性指的是编纂对象全覆盖,涉及系统内研究所、全资公司和控股公司等。
协调性指的是单位间、领域间、条线间的协调平衡。包含本部和各单位之间的协调、各型号领域间的协调以及规划建设、经营管理、技术创新等工作条线间的协调。
专业性指的是编纂要遵守一定的编纂规范,保证志书质量。总的来说,在体例、结构、事件和人物等方面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规范要求。
四、志书质量标准问题的认识
质量就是志书的生命。如何制定志书的质量标准或者如何判断一部志书的质量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目前,志书的质量检验标准很难用几个概念或者指标就可以量化解决。志书属于文化范畴的作品,属于一种精神文化产品,不像某些数学竞赛或者体育竞赛有着详细的得分标准。即使是同一类型的志书,如《上海航天志》(1961-1990)和《上海航天志》(1991-2010),从形式到内容上不完全一样,均会有所差异,大至体裁的运用,小至条目的撰写,都有很大的评判空间。此外,对于同一部航天志,评判者眼光不同,评价也不同。例如,第二本航天志是在继承第一本航天志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但创新的内容和创新的程度很难用一个质量标准去评判。不过,一部优秀的志书,在行家评判之后,也会得出基本认同的结论。
总之,志书的内容和整个编纂流程都会有质量评判。目前,因为出版流程有一定的质量要求,所以重点应放在编纂质量的提高上。编纂质量可以从整体到局部分别考评。王宜斌主编的《地方志续修指南》提出了体例、行文、资料等方面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标准体系要求。将这些要求和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给志书做一个整体和局部的质量评判。
五、航天企业志书编纂存在的问题
志书编纂工作是档案工作融入中心,服务大局,发挥档案价值和作用的关键。目前,企业志书编纂工作仍然滞后于各单位的发展进程,有些单位仍未形成自身的企业志,现有的编纂整体水平有待加强,志书编纂工作协调机制尚不健全。
1.档案资料不够丰富
航天企业修志的主要资料来源就是档案资料。企业档案资料是企业在从事相关经济、社会活动中所形成的原始记录与真实历史凭证。档案资料的翔实与否是评价企业志最基本的标准。正是由于企业档案的原始性和时代性,保证了企业志书的真实性与特殊性。例如,有些单位隶属关系发生多次变化,出现和其他单位合并或者转产现象,档案资料也随着产权的变动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企业档案资源容易出现缺失,修志人员想要编写一部企业志就会无从下手,编写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企业档案资料的部分缺失,必然和企业志“横不缺项,纵不断线”的要求不相符。
2.编纂机构不够完善
领导重视是企业志编纂工作推进的根本保证。有些单位认为修志主要是档案人员的职责,实际上修志需要建立相应的编纂机构,包括编纂委员会、顾问评审组和编写队伍,逐级落实责任,还应纳入单位年度工作计划和经费计划。编纂队伍水平的高低关系着企业志书质量的优劣。志书编纂的特点是“众人修志”。修志时编写队伍都是由企业各个条线的人员组成,每个人的编写水平、业务能力等方面参差不齐。另外,编写队伍有一定的流动性,稳定性不强,新接手人员对编写要求学习不够深入,也会直接影响志书编纂的质量。
3.篇目创新程度不高
篇目就是编纂大纲,放在志书卷首的目录,也是内容分类检索的主要渠道。篇目是否科学、合理可行,是企业志书编纂能否成功的基础。方志学者梅森说:“方志编纂学研究中篇目框架研究是方志界研究分量最大、发表文章最多的研究分支,因为篇目拟订是方志编纂重要的第一个环节。”有些企业在修志时由于经验不够丰富,就去走访调研、学习兄弟单位修志的常规做法,但未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特色,对自己的篇目展开创新性设计,容易出現篇目雷同的状况,这样的企业志书就经不起历史的检验。
六、提高航天企业志书编纂质量的方法
1.丰富馆藏资料,为修志打下质量基础
丰富的馆藏资料是企业志真实性与特色性的质量保证。企业志在编纂时以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为目的,强调实事求是。若没有丰富的档案资料作为保证,企业志就很难全面、真实地记述科研生产管理和经营活动。档案是企业志书编纂的源泉与基础,志书是档案资料的缩影与结晶,二者相辅相成。企业志书编纂过程中需要利用到多门类、多载体、多形式的档案,如文书档案、经营档案、会计档案、科研档案、产品档案、质量档案、基建档案和照片档案等。档案部门应及时将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资料纳入馆藏,企业志编纂工作在一定范围内也能够弥补档案收集工作的不足。
对于因机构、单位变动造成档案资源流失的单位,在编纂企业志时不能轻易放弃相关主题档案资料的查找,不要将眼光局限在本单位,而要放眼全社会,积极主动地征集反映企业特色的档案资料。征集来的口述资料、文件、照片、视频和音频等都要分门别类整理、归档,以拓展馆藏档案的范围,丰富馆藏内容。
2.完善编纂机构,加强组织领导
领导如果不重视企业志的编纂工作,那么编纂就很难推进,质量就更加难以保证。企业志编纂时要想保证质量,需要成立编纂委员会、评审组和编写组。编纂委员会应有企业单位领导、相关职能部门领导等组成,其职责是领导企业志书编纂工作,审定编纂工作计划,协调解决编纂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审定终稿;评审组应由熟悉本企业发展过程的管理人员、技术专家和离退休老同志组成,其职责是审定编纂大纲,对书稿的系统性、逻辑性和规范性审查把关,逐章、逐节、逐句审查书稿,提出修改意见,给出评审结论;编写组主要由企业承担科研生产、综合管理的一线工作人员(含文秘、档案人员)组成,其职责是搜集各方面档案文献资料,实地调研采访,撰写稿件,并根据评审意见完善稿件、形成终稿。评审组、编写组在编纂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编纂委员会要全力支持编纂人员开展工作,保障编纂人员的工作时间和工作条件,及时解决在资料查找、保密审查等方面的困难。
3.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综合素质
编研队伍要认识到做好企业志编纂工作需要把握大局,找准方向,深刻认识到新时代企业志编纂工作的重要价值和历史定位,增强做好企业志编纂工作的责任感。因此,要想保证企业志书的质量,需要选择一批相对稳定的编写队伍。同时,可以邀请一些修志经验丰富、热心修志工作的人员加入企业志的编写队伍。鉴于编写队伍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需要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等方式,多层次培训企业修志人员,着力提高其编写水平。企业志书编纂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且内容涉及多个领域,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志书的质量。因此,编纂人员不仅要熟悉本单位(部门)所有领域的工作,还要有很好的文字功底,熟悉编纂规范,如体例、结构、事件、人物、图表、图片使用、大事记入选标准、文笔文风、数字用法以及计量单位用法等。通过培训,可以激发编纂机构和编写队伍的质量意识,为航天事业提供高质量的编纂成果,是促进档案工作发展的重要方面之一。
4.做好篇目分类,把握时代特色和行业特色
篇目拟订是企业志编纂的第一个重要环节。每一轮企业志的篇目设计都要在继承、吸收旧的企业志篇目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新的企业志需结合企业自身的行业、事业特点特征,对篇目展开创新性设计。尤其是在体例、通用章节和特定章节的设置上要有所创新,以突出企业自身鲜明的地域特色,改变篇目雷同状况。比如,在编修新一轮企业志时,旧志书的技术管理、质量管理、档案管理等章节在新一轮志的编写时,应统一调整到一个章节,内容可细分为档案管理、标准、计量、期刊等。由于职能调整,不能延续使用旧志的章节名称,需要适应性调整。旧志书的运载火箭篇是按照型号逐个介绍,现在则按照类型再按型号逐个介绍。这些变化和航天的高密度、高质量发射密切相关。
5.做好资料卡片和资料长编,明确编写规范
做好资料卡片和资料长编的编写、编辑工作是编纂质量的重要保证。资料卡片以“事”为单位建立,要项包括资料代码、资料内容时间、关键词、资料内容标题、资料来源、资料整理者姓名、资料整理时间以及资料报送单位和正文,每一项都有严格的编写要求。资料来源一般分为文献著作资料、文件资料、档案资料、报刊资料、网络资料、口碑资料以及图片资料等。资料长编卡片是资料长编统一保存和供查阅的具体载体。资料长编不是志稿,往往是志稿的5~10倍,比志稿内容更丰富详尽。比如,编纂第一部企业志时,制作了资料卡片1.2万余张,整理出长编稿200余万字;编纂第二部企业志时,初稿约80万字,资料长编约400万字。由于企业志书的字数限制,不可能把所有的档案文献资料录入,而那些有参考价值但未被选用的资料,都可以放在资料长编中,成为一种新的档案资源。资料长编包括汇辑型、纂辑型和撰述型三种,比较常用的是汇辑型。汇辑型资料长编是辑录属于本篇目的事物资料,单一资料来源,卡片按时间顺序汇辑。一部好的资料长编是成就一部高质量志书的前提和基础,编写人员需要坚持实事求是、言必有据的指导思想,做好资料卡片和资料长编的规范编写。
七、结束语
企业志是反映企业一段时期内历史和现状的综合性、资料性论述。编纂企业志是一种企业文化现象。企业志是企业的“窗口”和“镜子”。在某种意义上,企业志书反映的是一个企业的品质,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形象好坏。但是,编纂一部企业志是一项浩大的技术工程,修志人员需要加强对编纂企业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背负航天企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本着科学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编纂出高质量的企业志书。
参考文献:
[1]胡鸿杰.《档案文献编纂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吕 玲.浅析档案资料在志书编纂中的重要性[J].办公室业务,2016(8):104.
[3]杜仁彬.志书篇目分类原则研究[J].江苏地方志,2021(2):76-79.
(作者单位:上海航天信息研究所)
作者简介:林艳艳(1983—),女,汉族,江苏人,硕士研究生,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档案编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