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科”背景下公安院校教师实战化教学胜任力模型建构与赋能策略

2024-01-06 04:09:34
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胜任公安融合

薛 姣

一、问题的提出

在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新背景下,社会问题变得日益复杂化,网络社会治理已经成为当前公安机关关注的焦点。基于对当前犯罪形势和学科交叉融通态势的判断,在教育部“新文科”“新工科”等“四新”建设的理念指引下,浙江警察学院等公安院校创造性地提出了融合公安学和公安技术学的“新公科”理念,并通过学科融通、科教融合、警教融合、内外聚合等方式,探索出一条培养“更加忠诚可靠、更加专业敬业、更加融通复合”的新公安人才的新路子。(1)参见金诚:《面向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新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公安教育》2022年第9期。从本质上来看,“新公科”建设是回应公安行业实际需求的人才供给侧改革,“实战、实用、实效”是其根本导向,实战化教学是优化新公安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2)参见金诚:《基于“新公科”理念的公安实战化教学新体系构建》,《公安教育》2023年第5期。

教学胜任力是高校教师岗位胜任力的核心组成部分,(3)参见祁艳朝、于飞:《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思考》,《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年第9期;参见何齐宗、熊思鹏:《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高等教育研究》2015年第7期。强调教师在特定的教学岗位中所具备的能够成功实施教学的各类特征,包括专业知识、教学技巧、教学态度、人格特质、职业价值观等。(4)参见陆慧:《高等学校教师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胜任力行为特征研究》,《现代教育管理》2021年7月。已有的研究表明,教师教学胜任力与学生发展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不仅能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还能在学生的社会、情感和道德层面产生深远影响,提高学生适应社会急剧变化的核心竞争力。(5)See Filmer, Herbig: Effectiveness of Interventions Teaching Cross-Cultural Competencies to Health-Related Professionals with Work Experience: A Systematic Review, Journal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The Health Professions,2018,213-221. See Ramesh, Raju, Reddy, Krishnan, Biswas, Umamaheshwari: Perception of Teaching Competencies by Administrators, Faculty and Students of Indi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an Assessment of Faculty Training Need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ducation &Extension,2019,337-359.参见邱百爽、章昊、张颖:《高校教师双线混融教学胜任力调查》,《开放教育研究》2023年第4期;何齐宗、赵志纯:《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的调查与思考》,《中国大学教学》2018年第7期。在“新公科”建设背景下,公安院校教学胜任力应逐步向实战化教学胜任力发展。然而,前期调研发现,教师实战化教学能力与“新公科”人才培养需求之间存在明显的不适配,直接影响了“新公科”理念在课堂的实践和效果。(6)2023年6月至11月期间,浙江警察学院教务处以“新公科”为视角,开展了对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江苏警官学院等10所公安本科院校的“实战化教学”专项调研。调研发现,全国公安院校教师群体中尤以青年教师为代表的最显著问题是缺乏对警务工作实践的深入了解。由于目前公安院校教师队伍中的专任教师大多来自普通大学,虽然具有多元化的学缘结构,能为教学提供丰富的学术资源和专业知识,但教师相对欠缺公安实践经验及主动参与实战的动力,一些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师也严重缺乏对公安实战的了解,对于公安业务的认识完全依赖于书面资料。专任教师普遍存在教学与公安前沿和工作实际贴合不够紧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得不够紧密,主动创新教学与融入实战的动力不够强劲等问题。另一方面,一些教龄较长的资深教师,由于多年未参与警务实战活动,导致教学内容在实战针对性和适用性方面存在明显不足,甚至有脱离实际的问题,加之资深教师知识结构呈现出老化、单一和狭窄的特点,导致这些教师难以紧跟学科、技术前沿,从而同样影响这些教师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实战化教学胜任力。本文以扎根理论为主要研究方法,剖析在“新公科”建设背景下构成公安院校教师实战化教学胜任力的关键要素及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理论模型,进而从对策层面提出建议,以期为公安院校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参考。

二、研究设计

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有别于传统思辨或量化研究的研究方式,其不依赖于先验的理论框架或大规模数据分析,而是通过对采集的代表性资料进行持续的比较、分类和整合,从实际文本中抽象出相关概念、关系和维度,进而构建与研究对象高度相关的新的理论框架。(7)参见[美]安塞尔姆·施特劳斯、[美]巴尼·格拉泽:《发现扎根理论:质性研究的策略》,谢娟译,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2022年版,第1—10页。“新公科”背景下的教师实战化教学胜任力是公安高等教育研究中的新兴主题,相关研究的数量较少。借助扎根理论进行探索,一方面,能够降低对已有研究的依赖,并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实现从实践领域代表性资料到理论领域关键要素的转换;另一方面,依托对研究资料来源的包容性与个体经验的整合,能够有效保障研究的系统性与全面性。

(一)研究方法

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本文遵循以下逻辑展开分析与论述。首先,通过访谈收集相关数据,开放地接纳其中的多元观点,并基于数据进行解读,了解教师们在“新公科”教育教学改革及实战化教学中的经验和观点;其次,对访谈数据进行编码,将其中包含的关键词和主题进行分类和归纳,逐层揭示公安院校教师在“新公科”背景下具备实战教学胜任力的关键要素;第三,根据编码结果构建适合当前公安院校教师实战化教学胜任力的理论模型,并解释关键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基于理论模型提出专门性的提升对策。

(二)研究对象与数据收集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包括公安院校的学校领导及教师教官群体。其中,针对公安院校的学校领导,本研究通过收集其公开场合发表的讲话等方式获取数据;针对教师和教官群体,本研究通过深度访谈获取数据。为确保访谈样本的代表性和多样性,增强数据的可靠性,在教师群体的对象选择上,挑选了在“新公科”领域具有深刻理解、教学水平高、业务能力强、有相关改革经验的“关键少数”。在教官群体对象上,挑选了公安实战经验丰富,有驻校教官经历且教学效果好基层民警。同时,也考虑在教龄、性别和职称等方面的均衡性,有倾向性地选择了拥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以上资历的教师,并尽可能涵盖公安学、公安技术学、网络空间安全等多个学科领域。经反复筛选,最终确定18名教师和5位教官为访谈对象。(见表1)其中包括全国优秀教师1名、省部级教学名师3名和省部级优秀教师5名,省部级教学比赛一等奖以上获得者4名。在确认受访对象意愿和基本信息后,围绕研究主题以半结构化的形式开展访谈,所有访谈均在获得受访者明确同意的前提下进行。实际访谈时间为54至89分钟,平均访谈时长为57分钟。访谈结束后,研究团队对实地访谈录音进行了详细转录,最终确定了23篇访谈文本和5篇公开讲话稿为分析样本,总计8万余字。不同来源资料均经过三角验证法验证,(8)三角验证法(Triangulatim),也被译为三角交叉法、三角互证法、三角测量法等。三角验证法是一种研究策略,即用至少2种研究方法来考察和分析同一问题并用不同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相互验证,以达到增强结论稳健性和可重复性的目的。最后由Nvivo 11 Plus软件进行深度分析和编码。

表1 受访者基本信息一览表(共23人)

三、基于扎根理论的实战化教学胜任力模型构建

本文对访谈文本等资料进行梳理,按照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三个步骤进行。(9)参见[美]约翰尼·萨尔达尼亚:《质性研究编码手册》,刘颖、卫垌圻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第16—23页。其中,开放式编码是扎根理论的起点,是对原始资料逐字逐句进行编码、标签、登录,从原始资料中发展初始概念、提炼范畴;主轴编码是将开放式编码得到的各个概念进行梳理和整合,从而形成更加系统化、合理化的理论框架;选择性编码是在主轴编码的基础上进一步筛选核心概念并与其他概念整合,发掘其中的逻辑关系。(10)See Corbin &Strauss. 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Techniques and Procedures for Developing Grounded Theory (4th ed.). Sage Publications,2015.本文严格按照上述三个步骤开展,进而建立实战化教学胜任力理论模型,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提炼和修正理论,直至理论达到饱和状态,即不再产生新的概念。

(一)实战化教学胜任力的关键要素及相互关系

1.开放式编码。在开放式编码阶段采取了对28份文本逐字逐句的详细分析方法,综合567条有价值的原始语句,最终衍生出68个初始概念,如“跨学科知识”“从实践中发现问题”“人际洞察力”等。限于篇幅,本文仅按访谈资料编号顺序展示部分初始概念和原始语句。(见表2)初始概念又进一步提炼、聚拢,形成更具概括力的“初始范畴”,最终得到14个“初始范畴”,如“警教融合”“关注实战”“研究实战”“理论性知识”等。

2.主轴编码。主轴编码是基于不同范畴间的包含关系进行的进一步提炼,具体做法是:先挖掘范畴的特性和内涵,再找出不同范畴之间的潜在逻辑,建立起逻辑联系提取出“主要范畴”,并放回原始数据比照检验,确保主要范畴的完整性、周延性和逻辑性。在综合考量概念维度间的相似性、分层性等因素后,共精炼出4个主要范畴,分别是“公安实战问题意识”“多学科融合知识结构”“实战化教学综合技能”和“自适应持续发展能力”。(见表3)上述所提炼出的四个主要范畴也就是实战化教学胜任力的四个关键要素。

表3 相关范畴一览表

第一,“公安实战问题意识”是提升教师实战化教学胜任力的“罗盘”,具有导向性作用。在访谈中,多位受访者强调了问题意识在“新公科”中的重要性,认为它不仅能帮助教师设计贴近实战的课程,还能让学生学会如何将书本知识灵活应用于现实工作中,实现知行合一。“新公科”实战化教学的问题导向,从根本上说就是面向真实世界,面向实战所需,面向问题解决。然而,现代社会中存在知识碎片化的趋势,专业细化可能导致理论知识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脱节问题。(11)参见赵奎英:《试谈“新文科”的五大理念》,《南京社会科学》2021年第9期。在公安实战问题意识这一“罗盘”的指引下,教师可以更有策略性和方向性地优化自身知识结构和体系,保持发现问题的敏锐性,能够发现具有现实意义、创造意义和讨论价值的问题,(12)参见周宓、李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非教学性备课路径探析》,《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6年第5期。使其往更加贴近实战需求的方向转型升级,更利于解决现实执法中碰到的复杂问题。同时,带着实战问题意识去积累素材、案例、教案以及进行教学,总结提炼公安实战工作中解决复杂问题的成功案例,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实用性、复合性和高阶性,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思维和实战素养。

第二,“多学科融合知识结构”是提升教师实战化教学胜任力的“船体内部”,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基础条件,也是“新公科”区别于传统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上最典型的体现。(13)参见毛成、赵春鱼、李一星:《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院校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中国计量大学工科试点班为例》,《中国大学教学》2022年第4期。访谈者普遍认为,跨学科知识结构类似于公安工作的多功能工具箱,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多角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应对复杂情境的技能,不仅充实了学生学习内容,还激发了师生的创新思维。事实上,任何一个学科都是由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存在的时空关系和网络环境交集而形成的特定场域。(14)参见[法]皮埃乐·布迪厄:《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李猛、李康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133页。学科专业的边界并非一成不变,新的学科专业一直试图从原有的学科中脱离出来。(15)参见孟照海:《制度化与去制度化: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内在张力——以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为例》,《中国高教研究》2018年第5期。面对行业交叉、犯罪交叉、学科交叉、技术交叉等错综复杂的问题时,任何单一学科都无法支撑公安专业课程的教学。(16)参见张敏、费敏捷:《“新公科”背景下资金查控能力培养路径探索》,《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23年第3期。“新公科”是由社会经济变化所驱动的公安育人模式的革新。随着社会经济逐步复杂化、多元化,公安工作中遇到的跨学科、综合性的问题日益突出,迫切需要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科技素养高、法治意识强、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警务人才。因此,教师需要具备多学科交叉复合与实际公安工作需求相结合的知识结构,才能有效支撑厚基础、宽口径、重交叉、强实践的“新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7)参见潘镇、李金生、王丽萍:《新文科理念下文科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创新》,《中国大学教学》2022年第6期。这种交叉复合型知识结构能够让教师以更宽的视角,更有效和生动的方式开展实战化教学,进而强化对实战问题的敏感性和关注度。具体而言,教师所需的知识不应仅是本学科内,而是要广泛融合与之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信息技术等多学科领域,以及对公安业务知识、公安工作方法等实践性知识的了解,同时要掌握人工智能等教育技术最新工具性知识。(18)参见罗强:《智能时代教师知识结构的发展框架及其实现路径》,《现代教育技术》2022年第32期。

第三,实战化教学综合技能是教师实战化教学胜任力的“船体外观”,是“新公科”建设目标落实于课堂教学的直观呈现。访谈中,多位教师强调了将实战融合与转化进教学对课堂效果的重要性,这实际上就是实战化教学技能的关键体现。与其他三个要素不同,在实战化教学胜任力中是一种显性和综合体现。(19)参见陆慧:《高等学校教师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胜任力行为特征研究》,《现代教育管理》2013年第7期。在教学技能上,对教师的要求包括实战课程设计能力、课堂组织驾驭力、语言表达能力、体悟学情的共情力、学业考核评价能力等诸多方面。这种外显性体现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公安实战问题意识”的导向作用,也有教师“多学科融合知识结构”的基础,再通过教师“自适应持续发展能力”将内隐性要素更好地转化、融合和体现至具体课堂教学活动中,要从课堂设计的角度考虑实战素材在教学中的取舍和设计,也要从新公安人才培养的角度,考虑与之匹配的实战化教学案例和教学模式,最终实现课堂教学与公安实践深度融合。

第四,“自适应持续发展能力”是指教师个体在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和情境时,能够自主调整和适应,以保持或提高其工作或学习效能的能力,是提升教师实战化教学胜任力的“燃料”,具有内生持续的动力作用。从本质上来说,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很大程度是自我导向、自我驱动的结果。(20)参见朱宁波、曹茂甲:《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政策的文本分析》,《教育科学》2017年第4期。很多受访者都提出,仅仰赖外部力量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而未能激发教师的内在自我发展动力,所构建的教学胜任力将难以持久,缺乏可持续性,甚至可能迅速被淘汰。教师持续性地进行自我学习和自主发展既是应对公安工作现代化转型的现实需求,也是“新公科”教师对自我成长应有内在要求。(21)参见刘旭:《教师教育的四种价值取向研究》,《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7年第6期。强大的自我驱动的发展动力不仅可以激发教师对实战问题的持续关注与深入探索,更积极参与实战化教学改革活动,也可以激励教师不断挖掘自身潜力,主动优化自身学科知识结构,切实提高实战意识、实战素质、教学技能、实战应用能力,持续收获成长感、成就感和幸福感。

3.选择性编码。在完成主轴编码的基础上,本文聚焦于主要范畴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以揭示主要范畴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的逻辑关系结构。(见表4)“公安实战问题意识”“多学科融合知识结构”“实战化教学综合技能”以及“自适应持续发展能力”四个主要范畴(关键要素)不仅各自对实战化教学胜任力具有独立的影响力,而且在某些情境下,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和相互促进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不仅表现为单一范畴内部的因素叠加作用,更体现在多个范畴之间的交叉影响和协同作用。

表4 主要范畴的相互关系分析

由上表可知,这四个要素之间相互关联、动态发展,共同作用于实战化教学胜任力的提升,共同构成了互相作用、内外循环的关系,呈现非线性增长并终将走向融合的趋势。(见图1)

为了确保本研究基于扎根理论构建的理论模型达到理论饱和度,本研究邀请了3位该领域的外校专家对研究过程及其成果进行了审阅,获得了肯定性的专业反馈。此外,采用了成员核查法,即将编码结果及访谈数据与其他10名公安院校毕业生和4名非访谈对象的教师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验证。参与者普遍达成共识,认为研究所识别的编码概念充分且准确地涵盖了“实战化教学胜任力”所包含的各个关键维度。在后续的数据收集与分析过程中,本研究还采用了持续比较法,即在新文本的收集和分析中不断与既有文本进行对比,以检验新文本是否提供了关于现有分类和概念的新见解。结果显示,新文本未引入任何新的概念或分类,进一步证实了理论模型的饱和度和信效度。

(二)实战化教学胜任力的模型构建

基于前述扎根理论分析所提炼的四个主要范畴,也就是实战化教学胜任力的四个关键要素,即公安实战问题意识、多学科融合知识结构、实战化教学技能及自适应持续发展能力。本文根据选择性编码所揭示的逻辑联系,系统构建了“新公科”实战化教学胜任力模型,(见图2)以体现各主范畴之间的内在相互作用,并揭示了其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旨在全面展现“新公科”实战化教学胜任力的系统创新价值。

图2 “新公科”实战化教学胜任力模型图

从该模型的横切面来看,在教师个体特征方面,“新公科”教师实战化教学胜任力核心部分包括个性特征、身体健康和政治素质。(22)参见范瑛:《警察胜任力模型建构与培养策略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92—93页。根据访谈数据解析,多数受访者对实战化教学胜任力的认识与经典的“洋葱模型”(23)See Spencer. Vendor Selection Criteria and Method.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1(8).相契合。然而,本模型不同于“洋葱模型”,其以“公安实战问题意识”为胜任力的导向,突出了“多学科融合知识结构”和“实战化教学综合技能”作为独特的外显特质。此外,“自适应持续发展能力”也是贯穿横纵切面的重要动力,推动教师实战化教学能力的“进阶”和“扩容”。这四个要素融汇贯通所形成的复杂、动态胜任力结构,也正是“新公科”实战化教学胜任力区别于普通院校教师教学胜任力的重要特征。

从该模型的纵向维度看,在教师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所需胜任力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访谈数据亦支持这一观点,有不少访谈者建议将实战化教学胜任力按照教师成长的不同阶段(即新手教师、骨干教师和专家型教师)进行细分,为本研究模型的建构提供了参考。本模型将胜任力相应划分为初级胜任力、中级胜任力和高级胜任力三个阶段性维度。具体而言,在职业生涯的初期,教师主要面临着如何与公安实战应用场景保持同步的挑战。对于新手型教师的胜任力要求主要集中在保持实战问题意识和学科知识结构与实战需求的一致性,以确保教学内容的实时性和实用性,以及将实战情境有效地融入课堂教学,推动教学方法和内容的实战化适应,实现“站稳”实战化课堂讲台的目的。然而,随着教师在职业生涯中不断成熟,胜任力的要求也随之升级。在中级阶段,骨干型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与实战部门“并跑”的能力,还需要适度展现“领跑”实战的潜力,要求教师能够运用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学科思维对实战进行多角度的剖析和评价,能创新方式方法,开展多形式实战化教学,真正“站好”实战化课堂讲台。到了高级阶段,胜任力的焦点进一步转向教师在行业中的影响力和对同行群体的指引作用。这一阶段,专家型教师的教学不仅具有深度、广度和跨度,体现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还应具备较高的行业认可度,其教学和研究成果应对整个教师群体和公安行业群体具有指导意义,能够引导公安教育与行业的持续发展,真正“成就”实战化课堂的讲台。

此模型所揭示的“新公科”教学胜任力也因此区别于以往的实战化教学胜任力,“新公科”视角下的实战化教学胜任力要求教师具备交叉融合的知识结构、“数字+”教学创新展现能力、数字融合思维、国际视野等。概言之,“新公科”理念下实战化教学胜任力出现三个“化”的重要转变。一是融通化。“新公科”建设强调应对复杂现实问题所需要的跨学科融通能力,蕴含着学科交叉、知识应用、适应社情国情等丰富内涵,(24)参见黄启兵、田晓明:《“新文科”的来源、特性及建设路径》,《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年第2期。不仅带来了学科交叉和知识应用的需求,也为实战化教学胜任力带来新的角度。二是数字化。在新技术革命影响下,“新公科”是为应对警务现代化的加速推进而构建的,教师在实战化教学胜任力上需要展现出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特征。(25)参见权培培、段禹、崔延强:《文科之“新”与文科之“道”——关于新文科建设的思考》,《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三是系统化。学科交叉复合、文理工融通的“新公科”理念决定了教学改革的系统性,这要求教师不能仅仅依据个人理解进行教学改革,而应从公安工作整体性角度积极开展有组织教学和教研活动。(26)参见林健:《面向未来的中国新工科建设》,《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7年第2期。

四、基于理论模型提升教师实战化教学胜任力的赋能策略

在当前公安教育领域中,“新公科”已逐渐显现出其深远的意义。“新公科”不仅是公安院校教育改革的一项倡议,也是一套系统性的行动方案,实现多个学科领域交叉融合,涉及校企局、校内外、师生间多方主体的协同合作及各种线上线下资源的统筹整合,映射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不同阶段的教师教学胜任力的提升离不开学校管理层的重视和支持,因此,下文主要就如何在学校管理层面,从“新公科”理念出发,发挥“数字+”技术的撬动力,基于“新公科”实战化胜任力理论模型,为提升“公安实战问题意识”“多学科融合知识结构”“实战化教学综合技能”及“自适应持续发展能力”四个方面提出对策,以打造“融合+”的实战化教学教师发展新生态。(见图3)

图3 “融合+”实战化教学教师发展新生态

(一)以强化实战能力和意识为核心,搭建“多元融合”的实战化教学合作新平台

强化教师的实战意识和能力是提升“新公科”实战内涵的核心任务,把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实战问题意识作为实战化教学的切入点,构建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重点的实战化探究课堂的教学模式非常重要。(27)参见杨福章:《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中国大学教学》2007年第12期。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公安院校应精准识别合作利益共赢点,积极抓住合作机遇,在原有“同城一体”等校局合作平台基础上,进一步搭建完善实战化教学合作新平台,推动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扩大合作范围,深化合作关系。平台合作主体的选择应按照有利于“新公科”和实战化教学的原则,包括但不限于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司法行政机关等政法单位,以及兄弟公安院校、普通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等。同时,借鉴“附属医院式”的运营模式,将平台功能向专业思政教育、实习教学带教、新任教师培训、民警技能培训、警务技术孵化、警务理论创新等多个方面拓展,提高平台利用率和综合性。(28)参见陈晓济、徐轲:《公安院校“附属医院式”实战化教学基地构建》,《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20年第2期。为更好激发平台各方合作意愿,可考虑建立健全以下三个机制。一是联战联训机制,通过与实战部门共建共享共用校内外实验实训场所、共建案例素材库等,探索建立将重大案事件、重大涉警舆情等第一时间提炼还原“进课堂”机制,探索与基层公安机关共建课程资源,建好实战化教学案例库和实战化案例资源库,提高实战资源与教育资源的匹配度和有效度。二是疑难案件联合攻坚机制,由公安院校师生与公安机关骨干共建工作专班,共同投入侦办、研判工作,发挥专业教师在理论研究方面的优势,增强专业教师的实务操作感性认识,提升实战教学的基础性能力,并为实战部门提供理论和智库支持。三是“数字+”实战化教研机制,充分释放新兴技术对实战化教学的赋能效应,探索如何将新兴技术与实战化教学需求相结合,遵循问题导向、交叉融合、前瞻研究的目标,动态建设好虚拟教研室等“数字+”教研平台共享线上优质实战化教学资源,(29)参见曾建潮、吴淑琴、张春秀:《虚拟教研室:高校基层教研组织创新探索》,《中国大学教学》2020年第11期。开发和使用好智能诊断平台,生成教师教学发展的动态画像,实现实战化教学个性化诊断和持续性改进,形成“数字+”实战化教研新常态。

(二)以优化多学科融合知识结构为基础,完善“多学科融合”的教师发展培训新体系

作为“新公科”教育实践的主体,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深厚的学科专业知识,更需要拥有运用交叉复合的知识结构来解释和解决实战中复杂问题的能力。教师知识结构的优化直接关联到实战化教学核心能力的提升。(30)参见刘曙光:《新文科与思维方式、学术创新》,《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学校要为教师提供多维度的培训支持,包括但不限于跨学科研究专题培训、跨学科学术交流和跨学科人才培养咨询服务等。(31)参见薛姣:《“6+1”发展指数下公安院校教师教学发展的路径及行动策略研究》,《公安教育》2020年第11期。特别是加强数据治理能力和提高数字意识培养的比重,支持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数字+”元素。同时,指导教师用好慕课等数字资源进行备课、授课和考核、考试,用好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精准掌握学情、进度和反馈,以及用好人工智能等技术精准高效地开展、优化和创新教学。(32)参见张一春、汤玲、马春兰:《人工智能助推教师发展的路径和对策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23年第10期。此外,在设计教师发展培训课程时,还应避免采用“一刀切”的培训模式,应根据教师所处的不同职业发展阶段和课程特性,实施更为精准的分类分层培训计划。具体而言,根据“新手”“骨干”和“专家”三种不同类型的教学实施各有侧重点的培训方案。对于新入职的教师,培训的重点应集中在拓宽学科视野和熟悉与所授课程紧密相关的实战业务知识上。为此,可以考虑设立双导师制度,由校内学者和实战部门专家共同指导,通过专题培训、个性化指导等方式加速其教学能力的提升。对于骨干教师,应重点在丰富和深化跨学科知识上下功夫,以培养其从多学科角度解读和解决公安实战问题的能力。对于专家型教师,则应聚焦于团队领导力的培养,以促进跨学科团队的形成和高效运作。不同类型的课程(如通识课、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践课等)对多学科融合知识结构的需求有所不同,相应地,对教师培训课程也应进行调整。

(三)以创新实战课程转化和呈现为抓手,打造“理实融合”的实战化课程改革新模板

实战化教学不仅涉及实战内容的简单复制和同比传递,还有机糅合教师对实战案例的深度加工与精细裁剪,将实战元素与教学知识点整合与转化。这一过程要求实战经验与理论知识的精准匹配和自然呈现,从而达到“理实融合”的教学目标。因此,实战化教学综合技能提升的重点是要做好“化”字文章,要遵循“源自实战、融入课堂、超越实战”的三重逻辑。课堂效果高度依赖于教师实战化教学的课堂呈现,为此,学校管理层应在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中将实战化教学作为重要的评价维度,并制定明确、可观测、可衡量的实战化教学标准。关注新技术在实战化教学各个要素中的融合以及整体系统化设计,建设完善实战化“数字+”教学体系,构建课堂内与外、线上和线下、虚拟与现实高度联动的教学活动空间。将实践实战能力纳入学生课程考核内容,并邀请一线公安机关相应警种负责人参与评价。建立多样化激励机制,如课改项目立项、“精彩一课”教学观摩、实战化专项教学竞赛等,鼓励教师大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包括典型案例教学、红蓝对抗、公检同堂、庭审观摩等,先行打造一批实战化教学的“样板课程”,为全面推进实战化教学提供“理实融合”示范引领。

(四)以推动自适应持续发展能力为重点,构建“双师融合”综合保障新机制

“互联网+”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教师自主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可行性。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让教师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培训资源。但更重要的是要解决教师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实施持续发展型教师赋能策略。其中,组建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构建“双师融合”综合保障新机制是推动教师自适应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策略。(33)参见冯玉梁、王德新:《公安高等职业院校警务实战能力培养路径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年第31期。首先,对于校内专业教师,学校需在制度设计、资源配置和环境营造等方面给予全面支持,形成一整套符合实战化要求的考核标准和评价机制。明确将基层公安机关任职经历、办理典型案件数等作为职称评定、职级晋升的必要条件,着力解决教师到实践锻炼中“不下去”“下不去”“下不深”的问题。同时,提供多样化的实战化发展路径和培训机会,例如设立专项实战进修和培训基金,支持教师参与公安实战部门“同步异地”业务学习、案例研判会等。建立体现实战化教学贡献的考核标准和评价机制,按照教学内容是否贴近实战需要、科研成果能否在一线公安机关实际应用作为评价指标,引导教师教学科研的实战化转型,形成强大的发展后劲。其次,对于公安机关派遣到学校的教官,应强调育用结合,针对教官理论知识深度和教育学知识欠缺等问题,开展教官研修计划,开放校内相关学历教育、教师教学发展培训课程。(34)参见李先波、陈俊豪:《民警职业能力培训课程建设探析》,《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年第12期。通过聘请驻校教官担任毕业论文实践导师、学生副班主任,组织驻校教官定期参加学生主题班会、读书报告会等活动,增强教官对学校的融入感和参与度。同时,拓宽教官选用渠道,积极探索聘用基层公安机关中取得公职律师资格的民警和一线公安队所指挥员作为外聘教官每年定期来院校授课交流等机制,发挥不同类型人才在实战化教学上的优势。将教官在公安院校任教经历折算为担任领导职务任职经历,作为晋升高级警长的重要条件。更为重要的是,为促进校内外两支教师队伍的高度融合,要深化结对制度,安排专业教师与驻校教官结成“对子”,实现校内专业教师与校外兼任教官交流帮带常态化,推动双方定期开展研讨交流、集体备课、教学材料修订等活动,并通过“共上一门课”比武等方式实现知识和经验的共享,进而激发两支队伍协同进步的驱动力。

五、结语

本研究面向“新公科”建设,深入探究提升公安院校教师实战化教学胜任力的相关要素。研究认为,“公安实战问题意识”“多学科融合知识结构”“实战化教学综合技能”和“自主持续发展驱动”是促进“新公科”教师实战化教学胜任力这艘“航船”在复杂多变的时代浪潮中行稳致远的四个关键因素。这四个因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彼此影响、内外循环、协同并进的教师实战化教学胜任力模型。在社会数字化转型和高等教育新发展趋势下,公安院校必须积极作为、主动求变,着力解决人才培养的供给侧同公安改革发展的需求侧的精准对接问题。(35)参见金诚:《面向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新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公安教育》2022年第9期。本文建议以四个关键要素为赋能着力点,探索建构“融合+”实战化教学教师发展生态,包括搭建“多元融合”的实战化教学合作新平台、完善“多学科融合”的教师发展培训新体系、打造“理实融合”的实战化课程改革新模板、构建“双师融合”综合保障新机制等,为公安院校教师实战化教学能力提升创造更大的空间。

猜你喜欢
胜任公安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 06:16:36
融合菜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老公安”的敛财“利器”
《融合》
现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 07:10:34
新形势下如何增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胜任性
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公安报道要有度
新闻传播(2016年20期)2016-07-10 09:3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