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水英
(福州市鼓楼区水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1)
失眠症是目前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超过1/3的成年人一生中均可能在某个阶段产生短期睡眠问题,其中近半数人群随着疾病发展会变为慢性疾病。全世界失眠症或是失眠障碍患病率已达40%~50%,目前我国的发病率为10%[1]。失眠症的发病与患者本人性别、遗传、年龄等因素有明显关系,其在特殊人群中发病率明显提升[2]。针灸、认知行为治疗是临床治疗失眠症的关键手段,其对患者进行缓解以及症状减轻有积极作用[3]。本次主要探究针灸结合认知行为治疗对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2022年我中心的90例患者进行研究,依据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男25例(25/45,55.56%),女20例(20/45,44.44%);观察组男20例(20/45,44.44%),女25例(25/45,55.56%)。观察组平均年龄与对照组平均年龄分别是(49.00±15.30)岁、(49.00±15.30)岁。观察组高中20例(20/45,44.44%)、初中15例(15/45,33.33%)、大专10例(10/45,22.22%);对照组高中25例(25/45,55.56%)、初中10例(10/45,22.22%)、大专10例(10/45,22.22%)。两组一般资料基本保持一致(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中心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内容如下。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并预先对患者进行口头的睡眠指导,使其了解与睡眠护理相关的信息,同时提醒家属加强对患者睡眠过程的关注,保证其护理的有效性。重点展开情绪疏导。睡眠障碍患者可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情绪,尤其是睡眠之前,因此,应教会患者不良情绪改善的技巧。针对不良情绪严重的失眠症患者,提醒患者可以通过听音乐等方法适当放松心情,这对其不良情绪改善有积极作用;针对不良情绪严重的患者,可以预先介绍治疗成功的案例,给患者树立治疗信心,并结合心理咨询方法使其掌握与心理护理相关的内容。可以在睡前对患者进行放松干预,这就需要让患者了解放松训练细节以及相关内容、操作标准,保证其可以积极自护,也可以通过卡通动图、真人导学视频、发短信文字介绍,对其进行健康宣教,保证其睡眠放松训练得到有效实施。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患者采用针灸结合认知行为治疗。
1.2.2.1 针灸 首先提醒患者保持仰卧位,在穴位处消毒之后选用无菌的针对患者进行针刺。针刺穴位有百会穴以及印堂穴,具体操作过程是向下平刺0.5~1寸;神庭穴平刺0.2~0.5寸;神门穴直刺0.2~0.5寸;三阴交直刺1.5寸左右。百会穴与神庭穴的针灸是在动脉方向进行穿刺,针身与皮肤以10°~15°夹角穿刺,得气之后将百会穴以及印堂穴针柄与低脉冲电针治疗仪连接,频率设置为2 Hz固定频率,留针的时间为半小时。刺激强度以患者本人的可耐受程度为主。针灸不需要安排专门的针灸医师操作,隔日1次,每周3次,共4周。
1.2.2.2 认知行为治疗 认知疗法主要以信息推送视频以及卡通动图等方法向患者展示。每周根据失眠症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睡眠干预,提醒患者记录睡眠日记。根据睡眠量表评分对自身的睡眠情况进行分析以及评估,并制订个性化的认知行为治疗方案。根据方案内容执行睡眠教育与认知疗法方案内容,告知失眠症患者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保证规律作息,对睡眠障碍的改善有积极作用,同时保证睡眠环境适宜,应预先设置室内温度、湿度、声音、光线等,叮嘱其禁止摄入兴奋性以及刺激性饮品。还需提醒患者减少对睡眠的过渡期待以及要求,尽量保证自然睡眠。睡眠限制以及刺激控制需根据睡眠日记的内容,每周制订睡眠计划,并对自己的上床及起床时间进行调整,保证睡眠效率达到患者需求,尽量使睡眠效率提高到80%~90%,同时依据睡眠日记每周向患者反馈睡眠问题,纠正其不良睡眠习惯。
1.3 观察指标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分值越低表示睡眠质量越好。选择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患者不良情绪。SAS:评分在50分以下为正常;50~60分为轻度焦虑;61~70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SDS:评分在53分以下为正常;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生活质量评估以简单健康调查量表(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SF-36)为主,对两组开展评估,内容包含情感智能、精神健康、健康状况、社会功能、躯体疾病以及生理功能6个维度,分数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佳。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与无效,显效主要是指失眠症患者在实施本次治疗之后其症状明显改善;有效主要是指患者的症状较之前有一定改善;无效主要是指患者的临床症状较之前无改变。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组内总例数×100%。依从性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与不依从,依从度=(完全依从例数+部分依从例数)/组内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0.0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的相关数据,计量资料包括睡眠质量、不良情绪与生活质量评分,用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包括治疗效果与依从性,用例数、率(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参与比较的数据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效果与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与依从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与依从性比较[n(%)]
2.2 两组睡眠质量与不良情绪比较 干预前,两组睡眠质量与不良情绪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与不良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情绪与睡眠质量比较(分)
2.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
3.1 疾病介绍 在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情况下,失眠症已经成为比较多见的现代疾病,患者的睡眠质量无法满足患者本人身体的生理需求,会对患者的平时生活以及工作产生影响,长期下来可能使其身心失衡。随着目前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转变,社会压力增加,失眠症发病率也有明显的提高,且长时间遭受睡眠问题干扰,但是多数失眠症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相对较为欠缺。因此,需要加强对失眠症的有效干预[4-5]。
3.2 常规治疗手段的相关介绍 目前,现代医学针对失眠症的治疗,以常规镇静、安眠类药物为主,其对患者病情改善有一定疗效,特别是短期内见效相对较快,长时间使用可能会导致患者身体受到一定程度伤害。主要是因为镇静、催眠类药物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与依赖性,而部分医院的医师以及患者往往为了保证药物药效,逐步增加镇静药物的剂量,使得治疗陷入恶性循环[6]。失眠症中医上属于“不寐”的范畴。中医针灸治疗不寐的方法较多,疗效确切[7]。相关研究显示,针灸之后,患者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等不适症状得到进一步改善,其睡眠质量也有一定提高,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其对患者的病情改善有一定作用。但是也有研究显示,部分类型的患者在实施针灸干预之后,存在复发现象,远期疗效也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究其根本原因,多是由于失眠症患者错误的睡眠习惯或是不良的睡眠认知没得到有效纠正,进而使其病情反复。对失眠症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患者睡眠障碍改善有一定作用,但因为护理内容少,护理针对性不强,使其存在极大局限性。
3.3 针灸结合认知行为的联合作用机制 其通过睡眠卫生教育改善患者错误的睡眠习惯,消除干扰因素。刺激控制疗法主要通过行为干预,重新建立床与睡眠的积极关系。睡眠限制疗法主动减少清醒状态时患者的卧床时间,促进催眠效率的提升,有效解决患者因睡眠驱动力不足以及昼夜节律失调导致的睡眠问题。而通过改善患者的过度关注以及不合理期待,重新建立积极理性的睡眠信念。而认知行为治疗中用到的放松训练,主要包括呼吸渐进式放松、肌肉放松等,其可以降低失眠症患者在入睡时的阻力,减少其觉醒次数。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中医治疗的基本干预方法,其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将毫针以一定角度刺入患者的身体内部,通过提、插等手法刺激特定部位,实现对疾病针对性治疗的目标。
灸法古称“灸焫”又称艾灸。主要是以艾绒为主要材料为患者的疾病实施有效干预,将其点燃之后在患者的体表穴位进行熏灼的一种治疗方法,其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方法对患者进行干预,同时也可以在艾绒中掺药末,实现加强治疗的目的,其主要优势为行气活血与消肿散结等。针灸结合认知行为治疗失眠症患者,同时发挥两种干预方法的优势,不仅能提高治疗效果,还能提升患者配合度,对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也有一定价值。
3.4 结果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与不良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可以看出针灸结合认知行为的实施,通过发挥针灸与认知行为治疗的优势,提升患者的认知水平,并使其通过放松训练与睡眠日记等,使得患者身心得以放松,改善其不良情绪,促进睡眠质量改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与依从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可以看出观察组的治疗方法实现了作用叠加,提升了患者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及配合度。
本研究纳入的该疾病样本量相对较少,其可能会影响整体的研究效果与质量,一般需要在之后开展与该主题相关的研究期间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患者人数,同时需要保证研究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经验符合研究标准,这对研究可靠性增强有一定支持。
综上所述。对失眠症患者实施针灸结合认知行为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与睡眠质量,提高其生活质量、治疗效果与依从性,值得广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