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玉莹,刘延惠,刘懿,陈颜明,马思怡,张平,王汝斌
(1.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贵州 贵阳 550005;2.贵州草海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贵州 威宁 553100;3.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贵州 威宁 553100)
黑颈鹤(Grusnigricollis)、灰鹤(Grusgrus)均为大型涉禽,是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的旗舰种。黑颈鹤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仅生活在高原地区,在中国繁殖于青藏高原,在云贵高原、雅鲁藏布江河谷等地越冬[1]。灰鹤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鹤类中数量最多,分布最为广泛的物种,在中国繁殖于新疆天山及东北,越冬于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越冬[2]。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黑颈鹤、灰鹤重要的越冬地,黑颈鹤在草海地区的研究较多,主要集中在觅食地分布[3-4]、行为节律[5]、种群数量[6]、生境适宜性评价[7]等方面。关于灰鹤的研究主要有栖息地选择[8]、行为调查[9]以及与其他水鸟种群动态有关的方面[10],关于两种鹤类共同研究主要有遗传[11]、疫病[12]等。迁徙鸟类每年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往返,以应对季节性的环境变化,从而提高繁殖成功率和存活率[13],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黑颈鹤、灰鹤迁徙越冬目的地之一,研究其黑颈鹤、灰鹤种群迁徙动态,掌握迁徙节律的相关性,可为该保护区对两种鹤类越冬期保护和管理提供基础依据。
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草海保护区)位于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104°9′23″E~ 104°20′10″E,26°47′35″N~ 26°52′10″N),地处云贵高原乌蒙山区腹地,滇东高原向贵州高原过渡的顶点,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具有日照丰富、冬暖夏凉、冬干夏湿的气候特征。草海保护区总面积为120 km2,其中湖泊面积25 km2,是贵州省最大的高原天然淡水湖泊[4],现已记录鸟类246种,其中冬候鸟86种,是黔西北和滇东北最重要的高原湿地和鸟类越冬栖息地之一[10,14]。每年10月底,黑颈鹤和灰鹤会迁入草海保护区越冬,次年3月离开[5]。黑颈鹤和灰鹤在草海保护区夜栖点固定分布于刘家巷、康家海子、王家院子、胡叶林、温家屯、阳关山和江家湾[15]。
黑颈鹤、灰鹤清晨7:00—8:15从夜栖地飞出觅食,夜晚则全部回到湿地涉水夜栖[5],因此,夜栖地种群数量可代表草海保护区全部黑颈鹤、灰鹤种群数量。采用同步调查法[6],分为7组,每组1~2人,于2019年10月至2020年3月每日7:00—8:30同时对黑颈鹤、灰鹤定点监测,固定监测点为刘家巷、康家海子、王家院子、胡叶林、温家屯、阳关山和江家湾7个夜栖地,总监测时间184 d。用单筒望远镜(施华洛世奇 20×55)顺时针扫描整个夜栖地,采用直接计数法[16],记录黑颈鹤及灰鹤种群数量。采用Origin 2018对种群数据进行分析和数据拟合,SPSS 25.0 对两种鹤类种群数据进行Kolmogorov-Smirnov Z 差异性检验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
对种群数据进行拟合,两种鹤类群数量(y)随迁入天数(x)变化呈BiHill增长模型,根据拟合曲线,将曲线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在±0.05内的时期定为稳定期。根据两种鹤类种群数量之和拟合,方程模型为y=2351.49 /[1+(21.18/x)5.42]/[1+(x/130.10)]5.42,R2=0.9742,整体迁入期时间为2019年10月29日至2019年12月14日,稳定期为2019年12月15日至2020年2月10日,迁出期为2020年2月11日至2020年3月23日(图1)。
图1 黑颈鹤和灰鹤种群整体迁徙动态
黑颈鹤自2019年11月8日开始迁入草海保护区,2019年12月12日到达稳定期,2020年2月10日开始迁出,并于2020年3月23日全部迁出,呈现“增长—稳定—下降”模式。稳定期黑颈鹤最大种群数量为1782只,平均数量为1679±56只,种群动态变化拟合模型为y= 1669.59/[1+(11.15/x)3.43]/[1+(x/123.43)3.43],R2=0.9741(图2)。灰鹤自2019年10月29日开始迁入草海保护区,2020年2月4日到达高峰期,种群数量为863只,2020年3月20日全部迁出,种群数量随迁入时间呈现“增加—下降”模式,种群动态变化拟合模型为方程y= 827.70/[1+(25.40/x)1.81]/[1+(x/122.54)1.81],R2= 0.8721(图3)。
图2 黑颈鹤种群迁徙动态
图3 灰鹤种群迁徙动态
通过时间轴比较发现,两种鹤类迁徙时期相近,黑颈鹤在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停留期137 d,灰鹤144 d,其中灰鹤比黑颈鹤早10 d迁入草海保护区,早3 d全部迁出。黑颈鹤迁入期33 d,稳定期61 d,迁出期43 d,灰鹤迁入期99 d,迁出期45 d。与黑颈鹤相比,灰鹤在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整体停留时间更长,且种群数量动态增加在到达峰值后开始下降(图4)。
图4 黑颈鹤和灰鹤迁徙时间比较
不同时期两种鹤类种群数量有一定的差异性,两种鹤类整体迁入期种群数量变化均差异性极显著(黑颈鹤:P<0.001,灰鹤:P<0.001),稳定期黑颈鹤种群数量变化幅度相对较小(P=0.057),灰鹤种群波动比较剧烈(P<0.001),迁出期两种鹤类种群数量变化均差异明显(黑颈鹤:P=0.002,灰鹤P=0.002)。将不同时期两种鹤类种群数量进行相关性分析(表1),发现迁入期和迁出期黑颈鹤和灰鹤相关性显著,相关系数分别达0.975和0.907,说明两种鹤类迁徙节律相似,稳定期两种鹤类呈现比较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93,说明黑颈鹤和灰鹤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17]。
表1 同时期两种鹤类种群数量相关系数
黑颈鹤和灰鹤在草海保护区共存现象明显。首先,两种鹤类均为冬候鸟[18],在时间生态位上重叠度较高,本文研究结果中,两种鹤类在草海保护区迁入、迁出以及停留时间都较为相近,迁入期和迁出期种群数量相关性显著。其次,在空间生态位上,两种鹤类在物种分类上属于鹳形目鹤科鸟类[18],均为大型涉禽,对生境需求的相似度较高[19],从越冬期行为分析,黑颈鹤和灰鹤主要的行为类别为觅食和栖息[2,5],夜栖时,黑颈鹤种群和灰鹤种群虽然会保持一定的距离,但夜栖地范围相互重叠[20],而且两种鹤类食物组成结构相似[15],因此,草海地区越冬期同一生境内两种鹤类同时出现的概率较大。
生态位理论表明生态位完全重叠的物种不能共存[21],因此,草海保护区黑颈鹤和灰鹤必然存在不同维度上的竞争。灰鹤占领越冬栖息地的能力低于黑颈鹤[9],因此在迁徙时间上比黑颈鹤早10 d迁入,且停留期更长,从而抢占先机,更有利于获得更多栖息地及食物资源,以减小竞争。随着候鸟的迁入,在空间上,当草海保护区环境容纳量达到一定程度后,两种鹤类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呈现显著负相关性,据研究,1980—1994年,草海保护区内灰鹤种群数量约有1000~2000只,黑颈鹤则约有100~500只[20],种群数量以灰鹤占优势,与现有记录数据(黑颈鹤1782只,灰鹤863只)相反,两种鹤类表现出明显的竞争性。面对环境压力时,鸟类通常会分离生境的生态位,以满足充分利用资源的需求和维持群落结构稳定[22],灰鹤自身环境适应能力强,可分散到其他越冬栖息地[20],两种鹤类通过扩大生境范围来减少竞争。
本研究通过监测数据表明,草海保护区内黑颈鹤和灰鹤迁徙时期相近,动态分布模式相似,两种鹤类表现出明显的共存和竞争现象,且通过迁徙时间的差异来减少种群间的竞争。但本研究未涉及生境调查,两种鹤类在生境和生态位上的重叠与分离如何影响种群动态的分布,还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