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松林下无序采集鲜艳乳菇对其种群数量的影响分析

2024-01-05 08:40易金陈春旭喻群芳展茂魁易筑刚
贵州林业科技 2023年4期
关键词:菌根样方马尾松

易金,陈春旭,喻群芳,展茂魁,易筑刚*

(1.遵义华粟环境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贵州 遵义 563000;2.遵义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贵州 遵义 563000)

大型真菌是指在真菌中子实体较大型的一类,人们通过肉眼可以看见且能够徒手采摘到的一类真菌[1]。在自然界中菌物有150万种以上,目前被人们研究认识的或已经被记述的仅约7万余种,约占5%[2]。大型真菌是一类目前具有重要开发应用经济价值的真菌,其应用前景极为广阔,资源极为丰富[3]。按生态习性可以把大型真菌分为木生菌、粪生菌、土生菌、虫生菌和外生菌根菌[4]。

马尾松(Pinusmassoniana)是贵州省人工林的主体,丰富的马尾松森林资源是发展野生食药用菌的基础[5]。马尾松林下着生的乳菇类是一种典型的外生菌根菌,一般统称松乳菇类群,如鲜艳乳菇(Lactariusvividus)、松乳菇(L.deliciosus)、油味乳菇(L.quietus)、橙黄乳菇(L.akahatsu)、血色乳菇(L.sanguifluus)、红汁乳菇(L.hatsudake)、横断乳菇(L.hengduanensis)等约40种食用乳菇[6]。本课题组前期调查发现,在贵州主要以鲜艳乳菇和红汁乳菇为主,尤以鲜艳乳菇数量居多[7]。

鲜艳乳菇(L.vividus),又称靓丽乳菇、黄丝菌,为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层菌纲(Hymen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es)、红菇科(Russulaceae)、乳菇属(Lactarius),是马尾松林下着生的外生菌根真菌[8]。因其子实体肉质脆嫩,味道鲜美独特,营养丰富,是纯天然的珍稀名贵食药用菌[9]。但因其特殊的生态条件、营养方式和子实体分化条件,尚不能人工驯化栽培[10]。

长期以来,在贵州部分地区,由于不当的经营(包括采摘、管理等)方法,导致其自然种群出现严重下降的现象,加剧了松乳菇资源的枯竭,导致原本着生该类乳菇的地方出现“歇年”的现象,即大小年,上一年度着生较多鲜艳乳菇,下一年却只出菇几个或者不出姑,再待下一年有少量出菇现象[11]。为科学解析这一趋势,我们通过野外田间对比试验,以期找到造成自然种群严重下降的原因及有效解决的方法。

1 试验地概况及试验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贵州省湄潭县高台镇(107°35′E,27°65′N),海拔830~950 m,坡度约20°,属飞播造林的马尾松混交林,马尾松分布不匀,平均405株·hm-2,林龄约20~25 a。

1.2 试验方法

在试验基地内选择鲜艳乳菇产量高、分布均匀、地面平缓,立地条件一致的试验地面积400 m2(20 m×20 m),在试验地设置12个正方形样方,样方面积10 m2,样方间隔1 m,用双层遮阴网隔离。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A、B、C和D共4种采摘方式,并设置3个重复。各采摘方式处理说明如下:

采摘方式A:在菌柄与根部交界处用剪刀采摘。具体为,采摘时用左手轻压土面,然后剪断,完整保留菌盘。

采摘方式B:按田字形均匀留5个菌菇不采,直至腐烂(留菌种),其余连根拔出采摘。

采摘方式C:选择分布均匀的5个菌菇不采,其余保留菌盘,用剪刀采摘。

采摘方式D:全部连根拔出采摘。

2019年9月26、28、30日3 d,在实施采摘前,先对样方内菌菇进行调查,记录菌菇子实体数量及其形态指标,作为采摘前的数据。然后按试验布置,对各样方采取相应的采摘方式进行菌菇采摘。

第二年同期,即2020年9月26、28、30日3 d,再对样方内的菌菇数量进行调查,得到各采摘方式处理后第二年的菌菇子实体出菇数据。

1.3 数据分析

使用R软件,采摘方式处理前后(2019年为处理前、2020年为处理后)为因子,对4种采摘方式,分别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采摘前,即2019年9月26—30日,所观察的一个产菇高峰期,样方平均产菇35.8个,标准差8.3个,中值33个。采摘后第二年同期,样方平均产菇25.9个,标准差16.0个,中值21.5个。各处理采摘前后的出菇数量统计详情见表1。

表1 处理前后各采摘方式出菇数量统计表

经对比,处理B和D的样方平均出菇量出现大幅下降。样方平均出菇量处理B由35.3个降低为11.3个,处理D由38.7个降低为13.3个。降幅分别为67.99%、65.63%,处理A和处理C的样方平均出菇量有增加。样方平均出菇量处理A由37.3个增加到41.7个,增幅11.5%;处理C由32.0个增加到37.3个,增幅16.6%。由此可见,采取连根拔出的处理B和D,即便是留种(处理B),也会大幅降低来年出菇量。而采取保留菌盘的处理A和C,则不会降低来年出菇量,且有所增加。从方差分析来看,处理B和D显著影响来年出菇量;而处理A和C对来年出菇量影响不显著。此结果支持前述判断。

3 结论和讨论

3.1 结论

以连根拔出的方式采摘,即便少量留种,仍显著降低鲜艳乳菇来年的出菇量,降幅可高达65%以上。而以保留菌盘的剪切采摘方式,不会对鲜艳乳菇来年出菇量产生显著影响。

连根拔出是人们采摘鲜艳乳菇和其它野生菌类的传统方式,本试验初步证实了此方式对来年鲜艳乳菇出菇量有负面影响,而保留菌盘对维持资源可持续性有积极意义。

3.2 讨论

由于外生菌根菌要与寄主共生方能出菇,主流方法在原生长有子实体的林地进行人工增施菌液或者菌剂,从而达到增加子实体数量的目的。但是目前最新报道是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于富强团队[12],通过制作、移栽于松苗林地形成共生关系的菌根松苗,从而实现出菇的方法。该方法虽然能实现大量出菇,但是存在以下推广问题:(1)菌根苗是在实验室培养出来的,专业技术要求高,经济成本高;(2)该方法是重新栽种已经形成共生菌根的菌根苗,目前我省现有马尾松林均为20世纪飞机播种造林,成林的马尾松面积高达168.43万hm2,该研究方法获得的菌根苗不能利用现有资源;(3)在林业上,除能扦插的树木外,苗木的移栽需要带土栽培方可保证较高存活率,该研究方法获得的菌根苗未携带土壤,即使能做到携带土壤,运费成本也较高。综上,菌根苗虽能达到一定效果,但是从经济成本、技术要求、便利程度、现有资源利用等方面综合考虑,有待进一步商榷。在本研究中,通过保护菌盘并留菌种可显著提高出菇数量,可能是因为以下原因:一是保护菌盘可为下一次出菇提供场地,不用再经过漫长的菌盘形成过程;二是留下个别子实体不采摘可在一定程度上为孢子传播提供来源。但具体原因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如通过测定样方内鲜艳乳菇菌丝体含量、占比等数据,这也是我们未来的研究方向。值得注意的是,鲜艳乳菇的生长除适宜的环境条件外,人为的干扰破坏对出菇影响非常大,特别是随意踩踏,在一片林子里,采菇人频繁进入对第二年的出菇影响极大。鉴于此,本研究采取设置菇床和管护通道的方法,目的是避免对出菇区域的踩踏破坏。具体方法是:在出菇区域,沿等高线设置1.2 m宽菇床,之间留置0.3 m宽的管护通道。

乳菇属食用菌与松科植物共生,是典型的外生菌根菌,人工驯化和栽培的研究未有重大突破,市场供应全依赖于野生采集,过度采摘导致产地资源破坏严重,产量逐渐减少,且其保育促产还未引起足够重视。通过前期开展鲜艳乳菇的保护研究,总结出针对松乳菇类群有效的管理方式,该方式对乳菇属食用菌保护有显著作用。

猜你喜欢
菌根样方马尾松
昆明金殿国家森林公园林业有害生物调查研究
植被盖度对飞播造林当年出苗效果的影响
典型野生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灌草丛植物多样性研究
云南九龙山自然保护区水青冈群落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特征
外生菌根真菌菌剂的制备及保存研究
马尾松栽培技术及抚育管理
马尾松果糖-1,6-二磷酸酶基因克隆及表达模式分析
马尾松初级种子园复壮技术
24年生马尾松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测定及家系选择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菌根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