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琴,覃 昌
(宁夏大学 民族与历史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红色革命圣地时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在党的百年历史征程中,甘宁青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分布广泛,种类多样,我们需要不断创新内容和形式,赋予其新的文化内涵。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特别是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不断交融的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传播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融媒体”概念始于20 世纪80 年代美国的传播学界,1983 年,在《技术的自由》中,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普尔从产业融合的视角阐述了媒介融合现象,指出媒介呈现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1]3。1996年,美国学者凯文·梅尼在著作《大媒体潮》中提出了“大媒体”的概念,描述了新闻业不分领域全面竞争的现象[2]。2003 年,美国西北大学传播学教授里奇·戈登强调媒介融合包括媒体科技融合、媒体所有权合并、媒体战术性联合、媒体组织结构性融合、新闻采访技能融合以及新闻叙事形式融合,使人们对媒介融合的内涵有了更为全面而具体的认识[3]。
“融媒体”概念于2009 年被首次提出,意指在互联网基础上,整合、融通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发挥集约效能,实现媒体建设与传播形式的多重创新,是一种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4]。有学者指出信息从历时性传播转变成共时性分享,信息资源碎片化的存在是融媒体时代逐渐演进的变量,随着赋能技术的持续发展,形成以新兴媒介为主导的“互联网+”产业新格局,融媒体形态也日益丰富多彩[5]5。
融媒体并非单纯的“媒介融合”,是传统媒体在面对市场化与全球化、数字化与网络化、移动化与智能化的冲击和挑战时所开展的媒体融合实践,是传统媒体的自我发展和完善,是媒体融合的不同发展阶段。2014 年8 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整合新闻媒体资源,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部署、推进宣传文化领域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任务,是适应媒体格局深刻变化,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和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举措。当前,媒体融合被正式提到国家战略层面。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人们不断体验着创新成果所带来的红利,媒介形态的多样性也拓宽了人们的视野。伴随融媒体超越传统媒体的技术优势、渠道优势、平台优势和载体优势,新时代信息传播也增加了更多的可能,业界普遍认为,融媒体时代已经到来,主要表现为下述四个特征:
第一,信息传播的共时性与场景化。融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的限制,尤其是在线直播的方式突破了地域、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人们可以通过在线直播的方式第一时间参与到节目演出、体育赛事或直播带货等场景中,进行实时互动。第二,信息资源的丰富性与拓展性。融媒体时代的科学技术越来越先进,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不断更新迭代,信息传播在实现共时性和场景化的同时,信息资源更加丰富。海量的信息资源通过大数据技术被汇聚归类,只要在有信号的地方,用户随时可以获得信息、实时更新信息。第三,用户体验的差异化与个性化。融媒体实现了信息传播的广度和有效度,用户作为信息资源的接收方和反馈方,融媒体通过大数据技术对信息进行细分、精准推送,以提升目标用户的个性化体验。此外,多种多样的信息平台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和社群化的展示空间,以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和体验。第四,主体间的互动性与体验性。融媒体时代,个体的力量逐渐突显,个体在信息平台上逐渐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主体。信息传播方与接收方、用户与用户、平台与平台之间建立起多元互动模式,用户从不同的平台接收相同或不同的信息,同时将信息通过相同或不同的平台传递并分享给他人,在这个过程中用户自我获得感得以实现。
红色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部分。物质文化载体包括革命遗址遗迹、标志性物件等,比如纪念馆、纪念碑、故居、遗址、遗物等。红色文化精神作为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会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丰富,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地域性和特殊性,形成了内涵丰富的红色文化。
甘肃属于红色文化资源大省,根据2019 年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等部门对全省革命遗址遗迹全面普查的结果,甘肃全省共有革命遗址遗迹900多处,现有红色旅游景点720多处。
宁夏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根据《宁夏地区革命文物的保护管理与保护利用调查研究》,共收录宁夏境内99 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包括重要会议旧址、重要名人故居等5 大类),2 295 件(套)可移动革命文物(包括武器、档案文书、名人遗迹等12个类别)[6]。宁夏文化和旅游厅、宁夏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编辑出版的《宁夏红色文化地图(2021版)》收录红色旅游景点74个,其中党史学习教育参观点33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3处。
根据青海省党史网的数据显示,该省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5 家、省级7 家,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8家、省级33家、市州级53家,国家级、省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14处,红色旅游影响力不断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7]红色精神是红色文化最核心、最深层次的表达。建党百年来,在甘宁青地区孕育和形成了不同内容和形式的红色精神(表1)。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宝贵精神财富,比如甘宁青地区红色文化蕴涵着当地社会大众的政治理想、爱国情怀、思想观念和道德追求,是新时代加强党员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群众理想信念的宝贵资源。
表1 甘宁青地区红色精神简况一览表
发展红色文化旅游,是甘宁青地区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路径之一。甘宁青地区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取得了非常好的传播效果。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更好地弘扬红色精神,呈现中国人民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抗战历史,国家旅游局以抗战为主题编制了全国红色旅游景区电子图,精选出65条抗战主题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其中包括“延安—华池—庆阳—兰州”线,涉及甘宁青地区的有庆阳市华池县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旧址、兰州市城关区八路军兰州办事处旧址等。
在百年建党之际,为了充分展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历史进程中取得的重大成就,文化和旅游部等四部门在实地考察、调研基础上联合推出了“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其中包括甘宁青地区有“壮怀激烈·初心不改”“红军会师·征途在前”“红旗漫卷六盘山”“雪域高原·红色青海”等精品线路,这些线路成为新时代红色旅游线路中的品牌线路。此外,为了展示当地民众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助力党史学习教育,甘宁青地区推出了多条地方旅游线路。甘肃省围绕长征丰碑、红色沃土、浴血河西、时代楷模、脱贫攻坚、生态文明6 大主题,推出了20 条精品红色文旅线路。宁夏重点围绕“重温红色历史、传承奋斗精神”“走近大国重器、感受中国力量”“体验美丽乡村、助力乡村振兴”等主题,推出了22 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青海省也相继推出了10 条红色体验精品线路。
为了推动甘宁青地区红色文化的大力传播,甘宁青地区政府积极打造红色文化官网,利用不同媒介平台多形式地传播红色文化。
3.2.1 利用红色文化官方网站传播红色文化
甘肃省在红色文化官方网站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甘肃党史网通过介绍甘肃各地红色文化纪念馆,分享甘肃红色旅游、红色影视、红色故事,开展《红色记忆》文献研究等途径,积极宣传该省的红色文化,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红色文化网络传播。中国甘肃网、每日甘肃网直接传播相关红色文化,设置相关栏目,开展红色文化传播。此外,甘肃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积极利用网站报道传播党史学习教育、红色文化实践活动等,引导网友们对本土红色文化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3.2.2 发挥社交平台的传播效能传播红色文化
随着微信、微博、抖音、快手、B站等社交工具的广泛应用,民间社交平台逐渐成为传播红色文化的重要平台,并且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例如微博平台“微游甘肃”“博爱兰州”“人人爱庆阳”等发布的红色文化活动和内容引起网友热议互动,有效提高了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知名度。抖音、快手平台,一些传播红色文化的官方账号能得到百万粉丝的关注与支持。比如宣传甘肃地区红色文化的视频评论区已成为一些民众表达对地方红色文化看法观点的重要渠道。B站在甘肃红色文化网络传播中主要承担着学习指南的角色,如甘肃红色旅游线图推荐、红色文化知识科普和红色遗址介绍成为很多B 站网友“一键三连”(点赞、关注、收藏)的热门视频,成为传播甘肃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
3.2.3 多路径传播红色文化
在拓宽红色文化传播路径方面,甘肃省除了官方网站和社交平台之外,还大胆利用其他红色文化传播方式。例如甘肃省一些民间媒体、自由媒体网站放映红色文化纪录片、电视剧、电影、舞台表演等,加深人们对本土红色文化的认识。甘肃党建App和学习强国APP 都加大甘肃红色文化的宣传力度,向广大共产党员充分展示本土红色文化风貌和精神内涵。再如甘肃张掖高台县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在疫情期间开设了红色文化网络直播室,通过搭建红色教育网络直播学习课堂为各企事业单位开展线上宣讲活动。学员通过网络进行集体学习或分散收看,跟随讲解员线上“云游”纪念馆,有效地传承和弘扬了革命精神。
融媒体时代下,信息资源海量且多元,渠道来源多种多样,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非常便捷。公众在接收信息时一方面有了更多自主选择,另一方面也习惯了碎片化的阅读方式。特别在功利主义和消费主义文化的影响下,人们热衷现实中的物质利益,疏于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对于红色文化的价值认同也趋于淡化。因此一些不正风气和争议话题会出现在网络上并迅速蔓延,大大冲击了红色文化话语权的正向引领。在融媒体传播中,宣传红色文化的主流媒体电视、报刊、杂志等受众人数开始减少,一些老红军、革命老前辈由于无法适应信息传播的规律,无法在线上发表观点、更新内容,虽然是红色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却逐渐淡出大众视野。红色文化具有一定的政治性和教育性,官方传播主体虽然占有资料优势,但因内容过于严肃、形式过于呆板等问题而远离大众视野。民间传播主体由于缺乏专业性和系统性的训练,在传播能力和传播信息的准确性方面无法得到保障,容易受到质疑。
当前,制约甘宁青地区红色文化传播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红色文化网站信息不够全面。红色文化网站既是党的思想传播和发展的重要阵地,也是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网络平台。大众对于红色文化的了解往往是通过一些媒体报刊、视频宣传和旅游网站,而这些信息传播渠道往往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和针对性,无法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介绍。在互联网信息资源日新月异的情况下,红色文化网站关于红色文化资源的及时更新和准确公示,对于促进红色文化在人民群众中快速传播和普及具有重要影响。
在红色文化网站信息资源的调查中,甘宁青地区缺少对红色文化景点的级别和总量的分类与汇总。例如,有些红色文化景点具体地址缺失,有些红色文化景点在城区规划时被拆除或者搬迁却没有及时更新变动信息。特别是甘宁青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大多分布在偏远落后的地方,红色网站信息的内容和形式会影响到红色文化整体的传播与推广。
甘宁青有些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因孕育着城市的文明和历史而广为人知,有些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由于缺少资金、技术、人才、管理,同时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尽管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已然得到以建设开发却很难吸引到游人。人们对于红色文化的认知往往来自于书本、影视、课堂以及社会等方面的宣传,甘宁青地区的红色文化虽然都有宣传,很多地方也是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或者党史教育基地,但社会影响力较弱。究其原因,甘宁青部分地区对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缺乏统一的规划,统筹协调不足,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不够,导致人们对于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缺乏认同感和辨识度。很多单位都有自己的宣传部门,但是整体上单位与单位之间没有形成联合宣传的规模效应,缺少府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甘宁青地区红色资源的跨县跨市跨省间相互宣传、合作宣传的能力有待提升。
受融媒体时代影响,平台商业化促使平台用户更多地追求经济效益和娱乐体验,红色文化在商业平台宣传推广中,由于受流量问题和商业利益制约,很难实现受众群体的广泛传播。例如甘肃省博物馆尝试自主研发融媒体技术,打造了全国首个文旅融合创新服务小程序——“红色文化在陇原”,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很难与商业网络平台一较高下,而且平台维护和推广还尚需时日。在内容不断创新的时代,甘宁青地区的红色文化宣传如果只是单向输出,如文字讲授方式传播,对于当代年轻人来说,如果没有切身体会很难产生共鸣。
甘宁青地区红色文化是活着的历史教科书,也是我国坚定文化自信的源头治水。融媒体时代媒介载体越来越成熟,用户类型在大数据分析下开始细化。为了促进甘宁青地区红色文化的传播,要充分考虑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相互融合,“IP”是互联网的门牌号,内容是“IP”的灵魂,现在社会中各行各业都有优质的IP形象,如何打造IP也是很多企业的品牌战略。同样地,塑造甘宁青地区红色文化IP 对于当地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至关重要,也是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光明日报》刊发的《如何借助IP 让红色文化出圈》一文认为,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发生了太多值得书写的红色故事,大量红色题材文艺作品比如电影《地道战》《地雷战》《林海雪原》等被制作出来成为人们共同的回忆,但很多优秀的作品并未形成多少系统的“作品链”或“产品链”。红色文化要想出圈,打造IP 必须树立整体创作观,形成聚合效应,让IP作品灵活多变,以适应在不同媒介语境中传播,满足不同受众人群的需求。IP作品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体现时代的精神力量,商业化的手段、市场化的方式都是传播红色文化的手段。甘宁青地区要充分挖掘地区红色文化的独特内涵和IP 价值,通过不同形式孵化IP品牌,借助国内大型网络IP交易及创新平台,助推地区优质IP增量,通过短视频、纪录片、网络视听等方式做好红色文化传播。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人类社会正在逐步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技术已经向社会经济生活全面渗透。VR技术、三维全景使人们获得了更新奇的产品体验和服务感受,大数据、人工智能推动了红色文化旅游产业链现代化的新生态。根据携程发布的《2022 年上半年红色旅游大数据》显示,暑期红色旅游景区门票销量增长5倍;88%游客选择本地周边红色旅游;80后最爱红色旅游占比41%;亲子家庭红色旅游占比近三成,选择去乡村旅游同时游览红色景区的游客比例在迅猛增长。
甘宁青地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红色文化市场的不断繁荣,融媒体背景下甘宁青地区红色文化有了更多传承与发展的可能。在党中央政策的引导之下,甘宁青地区三省区积极跟进和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甘肃出台《甘肃省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指出“鼓励运用模拟场景、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展览展示红色资源,再现历史情境,增强生动性、互动性和体验性”。宁夏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实施方案》,在中共宁夏第十三次党代会中指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培育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高品质文化需求”。青海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数字政府建设的实施意见》《青海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这些政策文件为甘宁青地区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与发展提供了具体政策上的支持,塑造了良好的环境。
当前,甘宁青地区积极推进数字文旅产业与红色文化的融合发展,利用数字技术建立遗址遗迹、生态景观的“数字档案”,鼓励采用网络直播、网站专题专栏、小程序等线上营销方式推广乡村红色旅游精品景点线路;地方政府要促进智库研究人员与红色文化宣传部门的沟通合作,引导甘宁青地区相互交流,推动甘宁青地区红色文化宣传,提高区域红色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融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在商业利益驱动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网络传播内容的过度娱乐化成为当下新媒体传播关注的重要问题。红色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文化,传播主体要重视红色文化传播内容的先进性,积极构建红色文化话语权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10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新时代的青年需要坚定政治信仰,强化自身修养。青年理想信念的形成离不开社会的影响,离不开学校的教育,离不开自我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重视实践育人,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受教育、长才干。”[8]在对新时代青少年的素质教育中,甘宁青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是开辟第二课堂的源头活水。
甘宁青地区的红色文化对于促进青少年理论与实践学习,丰富青少年业余文化生活,提升青少年文化认同,培育青少年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铭记历史是为了不忘来路,更是为了以史为鉴,走好今天的路。只有广大青少年从小接受红色文化熏陶,自觉学习革命先辈优秀精神品质,才能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此外,甘宁青地区可以联合宣传、文物、高校、党校(行政学院)等单位和社会各界力量,依托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博物馆、纪念馆等实体平台,讲好当地红色故事,鼓励青少年参加红色旅游田野实践,在全社会形成传播红色文化的浓厚氛围,不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发展。
目前,甘宁青地区红色文化的传播媒介既包括报刊、书籍、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也涵盖了网站、微博、微信、抖音、客户端等新兴媒介。相比新兴媒介,传统媒介拥有更规范的审核流程,传播的内容更具权威性和专业性,它们依据红色文化资源素材创作的内容相对更具有原创性。然而新兴媒介的技术优势、渠道优势、平台优势和载体优势是传统媒体所欠缺的,甘宁青地区红色文化的传播需要结合两者的优势。目前甘宁青地区红色文化网站建设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这些网站由于内容过于严肃、资料整理缺失、互动性不足导致网站缺少活力,点击率较低。
甘宁青地区红色文化网站建设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趣味性互动反馈话题,成立一支具备行业知识的专业运营团队。此外,更重要的是,融合甘宁青地区红色文化资源,打造“多位一体”的红色文化传播矩阵。一方面,从参观红色基地、唱红色歌曲、讲红色故事、读红色诗文、观红色电影等途径,强化参与者对于红色文化的认识;另一方面,利用官方媒体有奖知识竞答、文创作品大赛评选、红色文化宣传大使接力、红色文艺作品征集、寻访身边红色人物等活动激发全社会民众参与红色文化的热情,建设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传播矩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甘宁青地区红色文化红色资源丰富,是民族地区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史学习的宝贵资源,是培养肩负民族复兴大任时代青年的现实教科书。近年来,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了深刻转变,开始由自然思维转向智能思维。而传统的红色文化保存与传播形式已经很难适应这种思维方式变革的需要。在大数据时代促进红色文化数字化变革,对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文化引领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红色文化要永葆活力,就必须与大数据等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深度结合,实现红色文化的数字化变革。红色文化的数字化是将数字技术、信息技术运用在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中,通过数字采集、复原再现、展示传播等方法将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物质文化及非物质文化以数字媒体的形式展现出来。新时代,加强对红色文化的传播路径探讨,积极做好甘宁青地区红色文化的传播工作,促进民族地区文化交往交流交融,推动甘宁青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中华民族共同体伟大复兴事业进入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