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校“大学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

2024-01-05 01:55李国辉巫幼师
韶关学院学报 2023年11期
关键词:大学体育思政大学

李国辉,巫幼师

(韶关学院 体育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5)

2016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21 年12 月,广东省教育厅印发《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的工作措施》中提出一体化推进思政课专业团队和协作平台建设、思政课教学研究、思政教师培养培训等[2]。《广东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行动计划(2019—2021 年)》中提出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高校“校地结对、实践育人”计划推进全省高校与珠江三角洲、大湾区、粤东、粤西、粤北所有县(市、区)结对共建育人基地[3]。针对广东省部分高等院校“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情况,探讨“大学体育”课程教育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如何发挥其教育作用,促进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从而促进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的全面发展。广东省是中国对外经济交流最为频繁和活跃的省份之一,在全球化和经济高度竞争的背景下,需培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高校要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4]。对广东省“课程思政”建设课题进行研究,有助于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打造更全面、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为广东省及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交流和合作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广东省高校“大学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现状分析

(一)发展现状

针对广东省高等院校在体育课程思政中执行的实际情况,从高校教学要求、制度方法、表现形式与内容3 个角度,对部分高等院校“大学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实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对广州大学、广州体育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嘉应学院、韶关学院、惠州学院、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及肇庆学院等8 所高校的50 名教师和400 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分别为42 份和384 份。

随着课程思政政策文件的发布,广东省各高校都在加速推进“大学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发展建设。在教学需求上,多数高校都能结合自身的校园特色,通过多种方式落实“大学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包括“教学要求”“制度方法”“形式内容”等(见表1)。在制度方法上,大多数高校分别从构建课程思政工作、创新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几个角度展开“大学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工作。部分高校开展“大学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在得到校方的批准后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计划,具体的教学方法还有待教师摸索,更多的是通过专题报告会、专题研讨、专题演讲等方式开展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活动,实施现状与课程思政教育有关政策的精神仍有较大的距离。

(二)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情况

1.高校教师对体育课程思政概念理解情况

教师认为体育课程思政概念中“一种贯彻与体育教学全过程的全新体育教学理念”占比最高,达71%;觉得大学体育课程思政教育概念是“体育课程思政概念在体育教学中偏于学生的思政教育”的比例最少,为26%。受访教师在“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理念理解上存在一定差异性,部分教师把“大学体育”课程思政教育视为体育教学模式而未站在思政教育角度审视体育教学问题,还有部分教师对体育课程思政教育与“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之间的联系理解不够深刻,其体育课程思政理念意识有待提高。

2.高校教师对体育课程中包含思政元素认知情况

思政教育元素可概括为:爱国主义教育,无私奉献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吃苦耐劳精神,进取精神,规则意识,安全意识,诚信意识,责任感等。体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能够反映出体育的本质内容,是体育的理想象征,是体育精神,也是体育能够长盛不衰的一个主要因素。在“大学体育”课程思政教育中,含有的思政元素最多的表现方式是“积极进取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占比分别达到了90%和88%(见表2),教师对所有的选项的认可程度都比较高。体育专业实践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提供针对性指导,在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将体育思政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表2 教师对体育课程思政元素的认知情况(N=42)

3.高校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实施课程思政情况

高校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内容,不仅涉及课堂融入的问题,还涉及教师对课堂各环节的设计。针对体育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可从4 个方面进行:一是充分认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其在体育课程中的渗透;二是要将思政教育目标融入体育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三是要将体育思政元素融入体育课程中,提升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四是要将思政教育延伸到体育课堂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高校体育教师将教学内容融入“大学体育”课程思政情况可分为5 类,其中占比最高的是亲身示范环节,达63%;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专业课教师把思政教育与亲身示范教学相融合,对学生的行为举止产生了良好的引导作用。教学计划编制环节的比例为59%;把课程思政元素融合在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计划中,可让教师更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在“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环节的参与往往是同步进行的,其中54%的教师将思想政治元素融入学习实践环节中,在教学目标评价环节中,教师的比例占47%。在讲解和评估教学目标的同时,给予学生奖惩措施,可以使他们更好地意识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并能及时提高。

高校教师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可在体育活动中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适当的教学方式还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运动技巧,增加其对体育价值的认知,进一步完善他们的个性[5]。高校教师在“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使用直观法的比例为63%,使用语言法的为75%,使用游戏竞赛法的为72%,使用合作式学习法的为65%,使用探究式学习法的比例为46%。在教学方式上,教师更注重个体化,多人协作、游戏式教学等。适当的运动技能课程教学方法能让思政教育摆脱单调乏味。

在高校实施课程思政教育中,教育目标是关键。高校教师以不同途径把思政教育纳入教学目标,其中“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的比例分别为91%、78%、63%,其他目标为8%。在这3 种教学目标中,“情感目标”占比较大,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更倾向于对学生的情感目标。学生运动时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心理状态、学习态度、精神品质是教师在教学中评价学生时借鉴的重要依据[6]。其中学习态度占比为88%、精神品质为83%、价值观为76%、心理状态为53%,其他为13%。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要求教师不仅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体育技能水平上,还要将注意力集中在他们在体育活动中展现出来的综合表现上,对他们的思想价值观进行正确的指导。

(三)高校学生课程思政情况

1.高校学生对“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认知情况

对学生关于“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认知情况调研可发现,“一种贯穿于体育教学全过程的全新体育教学理念”“整个体育过程包含思政教育的教育新体系”“思政课程观和体育专业课相融合的思政教育模式”3 方面的比例最高,分别是70%、81%、89%。学生大多能意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思政教育在体育课程中处于核心地位,体育课程对思政教育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由此更要分清体育课程和思政教育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发挥出两者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7]。

2.高校学生思政教育收获情况

学生通过体育课程教学收获到的思政教育具体表现为:在教学中,被调研的学生有70%感受到了“爱国主义精神”,66%体会到“无私奉献精神”,60%地体会到了“集体主义精神”,63%体会了“吃苦耐劳精神”,68%体会了“积极的进取精神”,41%表示收获到“规则意识”,48%的学生收获到“安全意识”,此外收获到“诚信意识”的学生有32%。教师们积极探索思政因素,认识到不同课程也应有不同的思政内容,才能使学生接受更全面的教育。思政因素是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以让学生更有意义地学习,使他们更有兴趣地参与[8]。对高校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理念的指导,需要结合学生的群体和个体特点,进行综合性指导,教师要将其中蕴含的思政因素合理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感受运动能力提高的同时体验精神层面的提升。

二、广东省高校“大学体育”课程与思政融合发展存在问题

(一)高校“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有待加强

针对《大学生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大纲》的印发,广东省教育厅召开了座谈会,在全省高等院校中大力推动“大学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工作[9]。但有部分高校尚未制订出完善的“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制度,课程思政建设组织工作安排缺乏规划,对教师在“大学体育”课程思政中的教学实施的引导和要求缺乏针对性,导致体育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效果不明显,体育课程思政的实施环节的管理部门与教学部门协同度不高,统筹力量投入不足,降低了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工作要求和质量。

(二)教师的大学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部分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实施的目标不够清晰,教师对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课程思政元素缺乏较深刻地理解[10]。思政元素与体育教学相融合首要表现在体育课堂的教学设计方面,要综合考虑体育技能教学实施的特征和规律,科学地设计教学过程。部分教师将思政教育融入体育教育课程教学活动较生硬,教学手段、方式、内容和设计等方面的不够科学,在实践教学中主动性不强,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对思政内容和元素的运用缺乏思考与创新,教学方法相对单调;部分教师常以理论讲授的方式对学生传授体育课堂中的思政内容,教学过程枯燥,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兴趣弱化,缺乏积极性,容易产生对体育课的抵抗心理;部分教师将“大学体育”课程思政任务化,落实课程思政过于形式化,在弘扬体育运动蕴含的体育精神、指导学生的思想政治价值观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三)学生对“大学体育”课程思政认知有待提升

学生的注意力大多数集中于本专业的学科知识,更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在面对“大学体育”课程时,专业知识的差异导致他们对“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关注度不高,在认知方面会在思想上形成分歧。部分学生对体育课程思政的意义、作用、内容以及实施措施等认识不够充分,认知途径相对单调,造成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的效果打折扣。

三、广东省高校“大学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策略

(一)抓好政策传达,完善课程思政建设制度

高校教学主管部门要有坚定的大局观,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明确职责,把控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各个环节,加强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在校园的宣传工作,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体育教学工作的多个层面。高校应进一步完善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相关制度,首先,建立体育课程思政评价激励机制,将体育课程思政工作内容纳入评价指标体系中,评价结果与评聘、绩效、科研等挂钩,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引领作用;其次,完善体育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机制,从学校层面强化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成立高素质的课程思政师资团队,通过传帮带的形式提升头课程思政师资力量;第三,建立稳定的思政资源开发机制、思政教学培训机制,为体育教师落实课程思政建设提供资源保障,从教学经费等多方面完善相关配套制度,进一步推进体育课程课程思政建设。

(二)提高教师“大学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深入挖掘“大学体育”课程的思政元素,教师是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者和渗透者,要充分理解体育对学生价值观、品德、精神、人格、认知等影响[11]。创建“传统教学+创新教学≥2”的体育课程理念,课程教学设计环节应涵盖运动知识、体育精神和体育品德等多方面,将教学内容和过程串联起来,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进行结构化设计。教学方法上善用信息化、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发挥教学影响。利用信息化平台拓宽教师教学空间,通过网络构建案例、课件或虚拟仿真等综合教学资源平台让学生能更直观地掌握知识技能和感受精神价值。教学过程中教师处理好思政元素与知识技能之间的联系,将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中的思政要素紧密相结合,达到“大学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的预期效果。考试内容将思政要素与高校体育课程考核相结合,从原本的“理论+技术”转变为“理论+技术+过程+平时表现”,在评估方式方面,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等多角度的评价方式,健全教学评价与评定体系,充分发挥高校体育课程对学生的综合育人效应。

(三)提高学生“大学体育”课程思政认知程度

学生的思政教育认知是提升其思想价值观的根本,具有积极的体育课程思政教育认知,有助于学生发挥体育课堂主观能动性。高校应在学生中开展体育课程思政教育重要性的宣传,提升学生体育课程思政认知水平。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强调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意识到思政教育对其自身全面发展的不可或缺性。学校可定期举办思政主题教育,通过解读国家政策与重大时事,举办重大体育事件主题讲座等活动,发挥思政引领作用。学校在校园体育文化培育、学生体育社团品牌打造、校园运动主题景观设计等方面发挥精神引领功能,让体育思政元素融入校园,走进学生生活,引导学生在课堂之外感受体育思政元素。

四、结束语

广东省教育主管部门通过下发文件和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高校学校体育课程思政工作进行了部署,大部分学校也作了相应的安排。少数高校的执行力还有待加强,其在实施体育课程思政的方法上还比较僵硬,相应的制度办法还有待完善,相关培训工作还没有形成规模和常态化,造成了师生对体育课程思政的认识不够透彻等问题。还有个别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开展方式相对局限,学生对体育课程思政中所包含的理念与实质还缺乏准确的理解。

高校要自觉推进体育课程思政教育,提出相应的体育课程教学要求,强化体育课程思政政策的实施,明确各方职责,对教学部门、教师、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端正高校体育教师的课程思政观念,使他们充分利用自身的特长,把体育中的思政元素融入体育教育的过程中。高校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重视体育课程的思政教育,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促进自身思想素质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大学体育思政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关于大学体育教学中素质拓展课程的探讨与分析
“思维引导”法在高职大学体育教学与训练教学中实践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