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新课标的教学理解、择宜与链接设计

2024-01-05 05:34:42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潘建芬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年20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体育教师核心

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 潘建芬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标准》)的颁布,为我国未来十年体育与健康课程画就了育人蓝图,也对当前体育教师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确保《标准》有效落地,需要以课程教学为龙头,对课程要达到的核心素养、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研究等系统设计和逐步改进,更需要体育教师能真正理解、智慧择宜、认真执行,将新课程、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高质量地落实到体育课堂上,并转化为贴近实际的具体教育教学活动,推动体育教学实践的深度变革,让核心素养落地。

一、如何理解以核心素养为纲

《标准》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宗旨,提出了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体育教学必须解决的问题和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内在需求,是深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新指向,也是服务于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纲的《标准》,对体育课程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有效引领和全过程链接了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学业质量,是综合运用形成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素养多方面的发展,从而把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理念全面落实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评价、教学建议等方面(见表1)。

表1 核心素养为纲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理解与链接

二、如何加强课程内容整合设计

课程内容是实现学校体育的主要途径和体育教学活动的直接载体,是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和重要着力点。《标准》制定了学生必须学习和可选择的课程内容,整体设计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专项运动技能和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课程的育人特点设计相应内容,体现教学内容的系统性、连贯性和科学性,也指导教学顺序、进度和评价,为教与学提供明确的学习内容导航。

体育教师在加强课程内容整合设计时,要把课程内容纳入整体课程教学体系中,同时以水平作为阶段呈现,做到课程内容的“纵向”联系和上下贯通,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链条,清晰地知道“什么水平该学什么、该练什么”。同时要根据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和课程内容确定单元,提炼单元主题,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构建,聚焦单元中最为核心、最具有育人价值的内容,打通从学科知识到学科素养的通道,设计出具有项目式、主题式、大单元运动项目或项目组合的学习单元(见表2),符合各个水平学生身心特点的课程教育教学体系,有利于体育教师和学生把握教与学的顺序与进度,实现课程内容学习的有趣、有用、有意义。

表2 教学单元类型和单元设计示例

三、如何落实“教会、勤练、常赛”

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出要在学练多种运动项目技战术和参与展示或比赛的基础上掌握1~2项运动技能,明显提高了对体育课程教学和学校体育在提高运动技能方面的要求,“教会、勤练、常赛”作为课程理念之一,则是实现这一目标任务的必要途径,也成为体育课程教学设计指导思想。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要求,要遵循体育学科内容编排的逻辑性即“每个学生瞄准自我终身体育发展的由浅入深地掌握好1~2项运动技能的科学发展过程”,构建“每个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自主选择学校可以提供的运动项目进行较长时间的专项化体育教学”新的课程教学体系,实现“一校一品”“一生一长”“一师一专”“一项多队”“多学段一体化”的体育课程教学新格局。

落实“教会、勤练、常赛”,“可选择的专项化体育教学”和“大单元体育教学”是关键,在教学中将学练赛贯穿单元和课次任务是途径(见表3),通过创设情境化内容组织、活动化过程实施和针对性学习指导,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帮助学生个性化且统一地完成与终身体育的链接。

表3 “教会、勤练、常赛”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示例

四、如何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

《标准》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要实现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真正转变,也就是将过分关注传授知识与技能转变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例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是否全身心投入、能综合运用知识、技能和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是否获得有意义且健康地发展,是否理解、建构并评判高级的社会性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等。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主要体现以学习单元作为承载单元、整体落实核心素养的基本学习单位,是目标、内容、活动、评价、资源等整合,包括从教学目标向学习目标转变、从教学活动向学习活动转变、从教学评价向学习评价转变、从教学资源向学习资源转变等方面(见表4),以帮助学生获得整体发展。

表4 课程教学实现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学习单元转变要素示例

五、如何树立“教学即研究”的课程意识

《标准》要求:教师要树立“教学即研究”的课程意识,在深入学习、准确领会本标准精神和要求的基础上,开展体育与健康教学实践问题研究。也就是引导体育教师要重视总结教学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在“发现问题—明确课题—实践研究—解决问题—专业提升”的研究路径中,提高体育教研能力和水平,促进自身专业发展。这项要求的贯彻落实可以说是新课标实施过程中的重要工作,指导体育教师在具体实践问题动态生成的过程中,能从“问题取向”落实到“问题解决”,从“宽泛表现”细化到“具体行为”,从“表面现象”聚焦到“能力本质”,体现“问题—行为—改进—总结—理论”的行动改进过程。

树立“教学即研究”的课程意识,需要体育教师将新课标落实推进中原发的需求、模糊的意向、改进的思考不断聚焦为具体的教学研究问题(见表5),在真实问题和解决问题中,采取情境体验和实践磨炼改进教学行为,利用反思实践和行动研究提升教学能力,有效解决理论与实践问题。同时在体育教学研究中,明确自己“什么表现、在什么水平、需要什么、做什么、怎么做”等专业发展问题,最大限度地激活体育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与创新潜能,提升体育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和自发展力。

表5 体育教师树立“教学即研究”课程意识示例

续表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体育教师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40
近观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22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2期)2022-07-13 03:12:18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
语文知识(2015年9期)2015-02-28 22:01:41
《风电场规划与设计》课程内容探讨
风能(2015年4期)2015-02-27 10:14:38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体育师友(2011年5期)2011-03-20 15:2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