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全球经济增长:平庸之年还是板块分化?

2024-01-05 16:19康恺
财经 2024年1期
关键词:稻葵人民币经济

康恺

美国高通胀持续,将使美联储继续维持高利率环境,这将令美国经济陷入衰退风险。图/法新

截至2023年12月25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升破7.1的点位,较10月低点攀升2.4%;同日,10年期美债收益率由5%左右的高位跌至3.886%。对利率较为敏感的2年期美债收益率更是大幅下挫至4.338%;截至12月24日当周,美国三大股指实现周线八连阳。

岁末年初,全球经济亦步入周期转换的关键时刻。站在预测与前瞻的界点,2023年11月22日,在《财经》年会上,经济学家们就2024年的全球经济发展呈现了一场思想盛宴。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副总裁朱民表示,2024年,全球经济将进入下行周期,金融环境将进入紧缩周期。全球将进入“中高通胀、中高利率、中低增长、极高债务”——“三高一低”的格局。

朱民认为,美国(经济)的基本格调大概定义了整个发达国家的基本格调,所以世界经济就会沿着这样的方向走。在他看来,美国高通胀持续将使美联储继续维持高利率环境,这将令美国经济陷入衰退风险。目前,美联储正陷入两难之中。“不能往前走,因为通胀起来了。也不能往后走,因为往后走就是经济危机。美国经济只能进入一个平庸的阶段。”

“2024年,通胀将持续高企,利率也将保持高位。在通胀、利率双高但又不是特别高的背景下,经济就好不了。”他进一步表示,“2024年是很奇葩的一年,它没有很强的上升动力,也没有明显的下滑风险。但现在很难说它是平稳之年,通胀、利率、地缘政治等因素都在冲击全球经济,所以我把2024年称为平庸之年。”

不過,在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看来,上述框架未必能够解释全球经济的全貌。他表示,上述基本框架认为,当前的世界经济就是一个经济体。但这恐怕有一点不贴合实际。“当前世界经济已经走向了板块化的格局,不能用传统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方法来预测2024年以及未来的经济。”他说道。

在李稻葵看来,美国版经济叙事——即高通胀推动央行加息,使经济面对衰退隐忧,可能并不适用于欧洲和中国。因为从最开始的立论基础来看,美国、欧洲与中国的通胀情况并不相同。这也使得中美近几年的货币政策、利率环境不尽相同。

具体到2024年中国经济及金融市场走向,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张明认为,汇市和股市短期的拐点可能正在到来。其原因在于,从宏观数据来讲,2023年中国经济的底部就是7月,8月-10月连续三个月大多数据在反弹;其次,中美关系边际正在改善,至少在短期内朝着积极的方向走。“从近期的表现来看,汇市的拐点已经得到了市场的验证,所以我们期待2024年中国的股市会有更好的表现。”他说。

摩根士丹利预计,2024年,中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将从2022年-

2023年约4%的复合增长率小幅提高至4.2%。私人消费可能保持5%的强劲增长。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将增长3.2%,因为政策刺激可能会使基础设施投资(包括绿色资本)强劲发展。

高盛则认为,2024年,中国经济或将增长4.8%。服务业、新兴市场(一带一路)和高附加值出口、新制造业和新基础设施,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不过,房地产市场或具有一定不确定性。

朱民对全球经济的判断基于“美国标准”。在他看来,2024年,美国通胀难回2%以下,将维持在3%-3.5%之间。受此影响,美国的利率水平将保持在4%左右,不可能再回到零利率时代。在高通胀、高利率背景下,美国经济会大幅下滑,经济增速或在1.3%-1.5%之间。“美国(经济)大概定义了整个发达国家的基本格调,世界经济将会沿着这样一个方向走。”他说道。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预测称,全球经济增速的基线预测值将从2022年的3.5%降至2023年的3.0%和2024年的2.9%,远低于3.8%的历史平均水平。2024年,美国经济或将增长1.5%,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资料来源:Wind。制表:颜斌

朱民特别提及,在当前高通胀、低增长环境下,美联储货币政策正陷入两难。“货币政策走到今天,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太大了。理论上而言,为遏制高通胀,美联储理应缩表,将资产负债表收回到2020年水平。但如果将这部分全都收回,美国经济就将陷入衰退。所以货币市场死掉了,(美联储)也是进退两难,没有财政(政策)没有货币(政策),经济整个周期下行,它只能进入一个平庸的阶段。”他说。

数据显示,2008年以来,在金融危机和新冠疫情等事件冲击下,美联储开启“量化宽松”政策,使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从2008年初的0.92万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3月末的8.94万亿美元,占GDP的比重从6.25%上升至36.67%。此后,美联储虽开启缩表进程,但截至2023年11月中,其资产负债表总规模仍在7.86万亿美元高位。

不过,全球经济并非仅只有美国。在李稻葵看来,全球经济已走向了板块化的格局,不能用传统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方法来预测全球经济。“不同板块经济不同步,不可能谈2024年整个世界经济是平庸的,全球经济各是各的,各有各的节奏。”他说。

在他看来,全球经济可分为三大板块。其一,是以美国经济为核心的北美、拉美经济体;其二,是以德国经济为核心的欧洲经济体;其三,是以中国经济为核心的东亚经济体,其中东南亚受中国经济影响较大,日本、韩国仍需磨合。

摩根士丹利最新亚洲股市展望报告提及,2023年对亚洲三大股票市场来说是一个关键的一年——日本已经明确摆脱了30年的经济停滞,同时加速进行企业改革。印度实现了强劲的相对盈利,宏观基本面在美国金融状况急剧收紧的情况下经受住了考验,获得国际资金大举流入。自2021年1月以来,印度在MSCI AC亚太指数中的权重已分别上升4个百分点、1个百分点,至10%和33%。

資huXKLsXRmXowudFYo4tPdQ==料来源:Wind

李稻葵进一步表示,美国版经济叙事——即高通胀推动央行加息,使经济面对衰退隐忧,可能并不适用于欧洲和中国。因为从最开始的立论基础来看,美国、欧洲与中国的通胀情况并不相同。

首先,美国是需求拉动型的通胀,欧洲是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成因并不相同。目前,乌克兰危机虽未结束,但未呈现最开始的剑拔弩张之势,这使得欧洲能源危机暂缓。从推升欧元区通胀的主要因素——能源价格来看,截至目前,布伦特原油价格已跌至82.02美元/桶的低位,较2022年中下跌近30%。

其次,相对于欧美延续两年之久的高通胀环境,中国的物价走势相反。10月,中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再度转负。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10月,中国CPI同比下降0.2%,环比下降0.1%。

“中国没有通货膨胀问题,哪有什么世界经济,中国跟美国的周期完全相反,美国是消费过旺,因此有通货膨胀,而我们是消费不足,这个周期是不同步的。”李稻葵说道。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11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5%。1月-11月平均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0.3%。

在此背景下,中美采取了不同的货币政策,尤其在2023年开启了“美国利率环境偏紧、中国利率环境偏松”的格局。在美联储加息背景下,6月、8月,中国人民银行两次降息,OMO(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和MLF(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分别下行20个和25个基点。受此影响,10月中旬,中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倒挂程度创2002年来最大。

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及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最新发表观点称,政策支持和房地产企稳对2024年经济增长至关重要。其基准预测是,未来几个月房地产活动将企稳,(2024年)下半年开始环比反弹,其对全年经济增长的拖累较2023年减弱。这需要政策支持进一步加码。如果基准情形兑现,这应可以促使消费者信心企稳,从而推动消费持续复苏。

在朱民看来,美联储货币政策不断呈现外溢效应。“美联储利率上升如此之快和之高,引起了整个金融界资产负债表的变化,进而带动整个金融流动性的变化,这是毫无异议的。”他说。

2023年硅谷银行、瑞士信贷银行倒闭便是典型案例。在经历美债投资亏损、存款挤兑、股价暴跌之后,当地时间3月10日,硅谷银行被美国监管机构关闭,成为美国史上第二大银行倒闭案。就在几周内,流动性危机传递到了大西洋彼岸。受流动性危机和市场情绪影响,当地时间3月19日,瑞士联邦政府的一纸公告,宣告了瑞士信贷银行167年独立经营终结。

“无论欧洲央行喜不喜欢,它的政策走向在很大程度上还将取决于美联储。”总部位于日内瓦的百达财富管理宏观经济研究主管Frederik Ducrozet说道,“如果美联储采取先发制人的激进举措(开始降息),欧洲央行可能不得不跟进。”

在美联储2023年12月释放鸽派信号后,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仍维持紧缩政策。由于市场预期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的降息速度可能慢于美联储,截至12月中旬,欧元兑美元和英镑兑美元双双走强,上涨幅度一度涨超1%

不过,在李稻葵看来,目前,美联储的相对地位却在下降。比如,本轮美元加息,的确对中国市场有一定的心理冲击,但中国这一轮基本上是扛过来了。“我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启示,美元的带动能力没有像过去那么强了。”他说。

上述观点在人民币市场反映得较为明显。在美联储加息背景下,中国要刺激经济,这就使得中国人民银行不得不降息,进而带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贬值。不过,过去一段时间内,人民币一揽子货币不降反升,这意味着,其他非美货币兑美元贬值更多,人民币兑非美货币升值。

人民币兑CFETS货币篮汇率指数2022年底为98.67,曾于2023年11月20日升至99.69的高位。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非常重要,但并不是人民币汇率的全部,更应关注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

近期人民币汇率正积蓄升值动能。截至2023年11月21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两周累计升值近2000点。截至11月22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升破7.1的点位,创三个半月新高。不仅如此,人民币在岸、离岸及中间价正呈现“三价合一”的局面。

此外,李稻葵还表示,美元的低位亦有所下降。“巴西、沙特阿拉伯都在说,我们愿意以人民币结算。沙特把原油、巴西把铁矿石卖给中国接受人民币结算,拿了人民币后又部分来买我们的国库券,这也在证明美元在国际上的相对地位没有以前那么强了。”他说道。

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数据显示,2023年11月,人民币超过日元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当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所占份额攀升至4.6%,高于上个月的3.6%。

经济学家表示,人民币支付比例最近的上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国利率较低,这在推动外国投资者离开中国境内债券市场的同时,也使人民币在贸易融资领域更具竞争力。

2023年11月,人民币在贸易融资中所占份额从上月的5.1%升至5.7%。这将人民币推至略高于欧元的第二位。目前,中国基准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3.45%,而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的区间下限为5.25%。

不过,李稻葵也提醒道,如果美国的国际地位下降太快,引发一场美元和美国国债的危机对中国是很不利的。

2023年11月14日,美国加州旧金山,人们在街头迎接习主席访问旧金山并出席APEC会议。图/视觉中国

在李稻葵看来,在当前全球经济格局下,中国政府要做三件事,这已经在做了。首先,在全球经济板块化大趋势下,一定要想方设法防止板块之间的硬脱钩,中国和美国之间还是要保持基本贸易通畅和金融交易投资的通畅。

当地时间2023年11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旧金山斐洛里庄园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中美元首会晤。在相互尊重的气氛中,两国元首就事关中美关系的战略性、全局性、方向性问题以及事关世界和平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坦诚深入地交换了意见。

同日,中美两国发表《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重申两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共同努力的承诺。该声明指出,中美两国支持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增至3倍的关键目标。两国还争取到2030年各自推进至少五个工业和能源等领域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大规模合作项目。

此外,两国还同意将更广泛的温室气体纳入现有的2035年气候目标,包括甲烷和氧化亚氮。

资料来源:美联储

在保尔森基金会副主席兼总裁戴青丽(Deborah Lehr)看来,多年来,中美两国在政府、企業、智库等多种渠道开展气候问题合作,并在制定碳减排计划、推动新能源行业发展、深化绿色金融合作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作为全球两个最大的碳排放国,中美携手更有助于全球碳减排。

李稻葵还称,其次,中国还应努力扩大自己板块的规模或者朋友圈。从“一带一路”这个视角来看,包括金砖机制,这是在板块化的前提下尽量把自己的朋友圈做大,把更多经济体纳入板块。最有意思的是拉丁美洲国家,尽管拉美国家与美国很近,同一个时区,基本没有时差,但与中国交往更多。比如像巴西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他进一步表示,再次,要加强国际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在板块化情况下,各个经济体周期不一样,由于它内部经营的问题,美元的国际地位客观上影响力下降了,这个情况下必须做好人民币的基础设施。

“比如说,国际结汇,这方面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国债市场一定要做好,沙特阿拉伯和巴西的铁矿石的公司拿了人民币买什么呢?当前最容易买的不是我们的股票,而是我们的国债。25万亿元国债市场一定要做大,一定要做规范,更不用说地方债的解决必须靠国债市场做大做强,目前12%的国债是外资拥有的,这个规模还可以做大。”李稻葵说。

实际上,这一情况在近期已有显现。2023年11月,境外投资者向中国境内债券市场净投入350亿美元。这与近期的趋势截然相反,是六年前开始记录此数据以来最大的单月流入规模。至此,境外机构已连续三个月增持银行间市场债券。

不过,在人民币国际化、金融开放不断推进过程中,很多领域都本能地构思闭环逻辑,这使上述进程略有遗憾。

以近年来最新金融开放举措——跨境理财通为例。截至目前,虽然跨境理财通平稳运行,但资金跨境汇划总金额低于此前设定的南、北向各1500亿元的总额度。“跨境理财通落地两年,粤港澳大湾区参与的个人投资者已突破6万人,涉及相关资金跨境汇划3.2万笔,金额超73亿元。”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副行长吴燕生于2023年11月中旬表示。

在香港交易所董事总经理及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巴曙松看来,闭环是折中的产物,既想保留外汇管制,又想推动跨境配置。这显然不是新形势下的金融开放,也很难支持中国企业做国际化配置。

他表示,资本市场要互联互通、人民币要国际化,就不能把闭环作为一个终点状态。美元、欧元、日元对外流出时,就不可能要求它是闭环,但人民币对外流出时往往形成了路径依赖。此外,互联互通机制还存在并未触及一级市场、未有效匹配国际优质发行人和国内投资者、股票市场覆盖产品单一等问题。

“目前来看,互联互通机制成绩巨大,2024年就是沪港通启动十周年,对金融开放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从新形势变化看,从服务实体经济的新需求看,互联互通可能还有很多事务要做、要推进。”巴曙松说。

猜你喜欢
稻葵人民币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怎样认识人民币
你不了解的人民币
走近人民币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100元人民币知识多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