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台
佩佩的爷爷奶奶是大学教授,爸爸妈妈是副教授,家里藏书上万册,可是—
佩佩识字很多,与同龄孩子比至少领先两年,却不会口头表达,就像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
佩佩出生在教育世家,爷爷奶奶是功成名就的大学教授,退休后在家著书立说,爸爸和妈妈研究生毕业后也走上大学讲台,都成了副教授。
因为爸爸妈妈工作忙,佩佩从小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爷爷奶奶家有三间书房,摆满了高高的书架。玩捉迷藏的时候,佩佩最喜欢在书架间藏身,但是爷爷奶奶腿脚不灵便,不能经常陪她玩,她只好一个人在书房翻书看,有时看着看着就睡着了。
因为家里藏书多,爷爷奶奶又擅长教学,佩佩识字很早,两岁时就能独立看绘本。因为爷爷奶奶好清静,爸爸妈妈又不常回家,佩佩很寂寞,经常一天不说一句话。
在爷爷奶奶的熏陶下,佩佩把少言寡语当成美德。她想下楼找小朋友玩,总不被允许,因为在奶奶看来,玩沙子很脏,追逐打闹很傻。爸爸妈妈认为,佩佩生长在书香之家,长大后一定是学霸。
3岁那年,佩佩在妈妈的带领下到幼儿园报名,不料被兜头浇了一盆冷水:因为佩佩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建议晚一年入园。
妈妈马上带佩佩到医院检查,医生说孩子的声带、舌头、听力、神经系统都正常,但言语清晰度只有69%,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停留在两岁左右。
心理科医生会诊时发现,佩佩识字很多,与同龄孩子比至少领先两年,却不会口头表达,就像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
医生的结论是:佩佩患有语言功能发展障碍,俗称“语言饥饿”,是指婴幼儿在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没有得到足够的语言刺激和引导,出现语言匮乏或拒绝说话的情况,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康复训练,如唇舌活动训练、交流能力训练、理解和表达训练等,才能一定程度上恢复正常。
智力发展首先是语言能力的发展,因为语言是表达的工具。没有家长前期对牛弹琴式的语言刺激,表达能力的爆发式增强不可能发生
研究表明,智力发展首先是语言能力的发展,因为语言是表达的工具,“语言饥饿”不仅妨碍宝宝学习知识,还容易使宝宝被同伴孤立,出现恐惧、自卑、自闭等心理症状。所以,家长不可掉以轻心。
让我们先来看看宝宝学说话的一般性规律,确定宝宝是否正常。
简单地说,宝宝入园前的语言发展分两个阶段:被动语言阶段和主动语言阶段。
第一,被动语言阶段。
10~18个月时,宝宝从开始学说话到会说30~50个短语,是宝宝理解语言的阶段,对家长语言的理解能力不断发展,能听懂一些话,并能一步一步把语言和具体事物结合起来,还能用动作和表情对家长的语言做出回应。如家长问:“电灯呢?”宝宝会用手指指电灯。再问他:“眼睛呢?”他会用手指指自己的眼睛。
这个阶段,宝宝的概括能力迅速增强,知道“灯”这个词不仅指特定的灯,还指各种灯,知道不同的老太太都是“奶奶”,不同的男人都是“叔叔”。这种概括叫“一名多物”。
另外,宝宝也懂得了“一物多名”。例如,宝宝除了知道自己的名字和小名外,还知道“宝贝”“乖乖”“孩子”“儿子”等都是指自己。
第二,主动语言阶段。
2~3岁时,宝宝的语言能力进入爆发期,像个小麻雀一样,整天叽叽喳喳说个没完。如果家长积极回应,宝宝往往欢欣鼓舞,语言发展突飞猛进。实际上,这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没有家长前期对牛弹琴式的语言刺激,这种表达能力的爆发式增强不可能发生。
什么时候开始跟宝宝聊天?答案是从宝宝出生开始。当宝宝咿咿呀呀发出各种声音的时候,家长要积极地回应,学他发出这些声音,或者說一些夸奖他的话
不想让宝宝遭受“语言饥饿”之苦,家长应该这样做:
第一,多和宝宝聊天,别怕宝宝听不懂。
什么时候开始跟宝宝聊天?答案是从宝宝出生开始。
宝宝任何能力的发展都需要一个暂时看不到效果的积累期,语言能力也不例外。当宝宝咿咿呀呀发出各种声音的时候,家长要积极地回应,学他发出这些声音,或者说一些夸奖他的话。家长的积极回应会鼓励宝宝更多地与人交流,帮助他的语言能力迅速发展。
家长做家务的时候不要冷落宝宝,利用这个机会跟他聊聊天,把自己正在做的事情、自己的动作、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及时描述给宝宝听,并且认真观察宝宝的反应,针对宝宝的反应给予一些贴切的描述。这是帮助宝宝理解事物因果关系,了解人类情绪、行为、各种自然现象的契机,对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大有帮助。
第二,要适度地逼迫宝宝把要求说出来。
宝宝有什么要求,家长不必过于善解人意地满足他,要适度地逼迫宝宝把要求说出来。这样做,其实是给宝宝创造练习语言表达的机会。比如,宝宝渴了,用手指指水杯,家长不妨递给他一个空水杯。宝宝捧着空水杯喝不到水,可能会发呆,这时家长要耐心等待,或许宝宝会费力地说出“水”字来。
第三,宝宝18个月以后,家长要少说儿语,要引导宝宝发展规范语言的表达能力。
儿语即幼儿语言,比如把“狗”叫作“汪汪”。在宝宝学说话的初期,家长适当说儿语有利于宝宝的语言发展,不过,宝宝18个月以后,家长要少说儿语,要引导宝宝发展规范语言的表达能力。比如,当宝宝会说“狗”这个词时,家长就不要再用“汪汪”来称呼狗,而要加上一个形容词,告诉宝宝:“这是大黄狗,那是小黑狗。”
第四,不要重复宝宝的错误发音。
刚学会说话的宝宝,很多音发不准,如把“吃”说成“七”,把“狮子”说成“希几”,把“苹果”说成“苹朵”,等等。家长不要学宝宝,要用正确的发音与宝宝说话,给宝宝做出正确的示范。
第五,语言环境越简单越好。
有些家庭中父母、爷爷奶奶、保姆各有各的方言,语言环境复杂,会使正处于学习语言阶段的宝宝产生困惑,导致说话晚。因此,在宝宝半岁到两岁这个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家庭成员都要尽量说标准的普通话。
【编辑:陈 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