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海鸾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各行业都在朝着高品质、专业化方向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图书馆应主动承担育人的责任和使命,更好地运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教育功能为高质量教育提供辅助服务[1]。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017年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要求,“三全育人”迅速成为各大高校育人工作的主要方向,与之相关的机制模式也在不断探索建立[2]。2021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明确要求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图书馆应充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现实困难,把握发展方向,强化关于图书馆育人功能的探讨,提升馆藏建设和供给质量,全面推进自身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和数字化服务水平提升,促进产学研的立体化发展,助推高质量育人目标快速实现。
“三全育人”指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从古至今,图书馆除了提供阅览服务,还承担着非常重要的教育功能[3]。当前,社会各个行业都在朝着高质量、专业化方向发展,对于毕业生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三全育人”理念与新时期育人要求相契合,强调将教育功能切实贯彻到教学研究中,从内容和形式上都要满足在校师生的现实需求。
高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和学科建设的重要基地,图书馆的功能与服务应与高校的教育教学目标向匹配,并发挥相应的育人功能,高校图书馆的育人功能水平是高校综合教育实力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在新时期教育背景下,以“三全育人”理念为引领的图书馆教育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使自身丰富的教育资源与课堂教学互补,探索服务新模式[4]。在“三全育人”目标实践过程中,高校图书馆应发挥先导性、基础性作用,先导性作用在于通过理念引导全员树立全新服务理念,转变服务思维与方式方法;基础性作用在于强化基础资源建设,通过优化馆藏资源、阅读环境以及提供智慧化的服务渠道,为在校师生提供高品质、便捷化的信息获取路径和舒适阅读场景。“三全育人”理念是高校图书馆在服务中实现立德树人、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推手,能够促进馆藏资源的多元化、多样化、全方位、立体化呈现,助力读者深刻理解信息内涵,并主动树立正确的阅读价值取向,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全育人”是新时期高校育人的指导思想和实践原则,强调将育人功能贯穿于各个环节,实现全方位渗透。全员育人是指高校图书馆育人的对象应包含教职员工、在校学生以及社会服务对象,这要求高校图书馆全体员工要具备强烈的责任感,主动服务,并鼓励引导读者参与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群策群力,共促育人质量的提升[5]。全过程育人是指将“立德树人”理念和系统育人计划合理地贯穿于学生从入校到毕业的各个环节,将“以读者为中心”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服务过程,突出在校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创建便捷的借阅、查询、自习、展览和休闲场景,起到课堂知识的补充和延伸作用。全方位育人是指通过系统设计将育人目标渗透到各种形式中,将时间、空间等元素与阅读活动协调搭配。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图书馆应对自身育人功能进行深入探讨,调动各方力量构建“三全育人”体系,更好地服务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传统服务模式下,高校图书馆着眼于将育人目标聚焦于图书馆中的“物”,如优化图书馆环境和基础公共服务设施等,忽略了在校师生的现实需求,人本理念与人文关怀体现不突出[6]。充分调动“人”与“物”的融合,提升育人功能,是“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方向,具体到实际工作中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要落实“全员育人”要求,号召馆员队伍主动提升专业素养,引导在校师生主动参与图书馆建设,共建共享建设成果。二是要将育人责任切实贯穿于馆员的职责范围和在校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确保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三全育人”视角下,成熟的图书馆服务体系是按照全新组织架构,从馆长到馆员全员参与育人工作,构建育人机制,最终形成精神层面的共识与合力,共同促进育人质量的提升[7]。“人”与“物”是实现“三全育人”的基础和保障,高校图书馆应通过资源优化配置和机制构建使资源优势发挥最大化,实现自身的创新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育人是教育恒定不变的目标,只是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制度下表现为“育什么人”与“如何育人”。高等教育本身是一个明德育人的过程,当今大学教育的形式趋于多元、知识来源也越来越广泛,但其精髓始终是“立德树人”。“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图书馆应立足于育人目标,提升读者服务的全面性、层次性和时效性,通过强化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和服务模式创新实现产学研合一,使在校师生学有所长、学以致用。创新是促进服务水平提升的核心驱动力,高校图书馆应在“三全育人”引领下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优化阅读环境,为在校师生的产学研全生命周期提供全面保障。在育人目标上,高校图书馆应结合《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等文件系统推进资源建设、服务方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建设,使读者服务更加契合学生的成长规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阅读途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8]。
高校图书馆应在立足自身资源的基础上构建对应体系,保障育人价值充分体现。“三全育人”体系的构建应在充分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基础上,结合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具体要求,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制度,将理念贯彻到具体的工作环节中,培养知识、能力、品质突出的高素质大学生。首先,体系构建应满足“全员育人”要求,要求全员参与服务工作,根据不同岗位的职责分工与特点,通过不同手段充分调动和激发馆员的主观能动性,确保其做好图书上架、借还、采编、采购、检索、传递等工作,同时开通师生意见反馈渠道,对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做到经常沟通、快速整改、及时反馈,让图书馆成为为师生所需、为师生所用、为师生所爱的文化交流场所[9]。其次,育人体系应将重点着眼于补充和延展课堂教学,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和科目主动提供对应的补充资料、操作实验和实践项目,同时为学生期刊论文和毕业论文提供对应的素材,使阅读服务贯穿于学生大学教育全过程。再次,育人体系要注重“全方位育人”,即不但要注重学生的学科教育,还要通过阅读推广活动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通过阅读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和培养良好习惯,实现身心健康成长。
馆员能力提升是高校图书馆实现“三全育人”目标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实现高质量服务的基础。随着图书馆服务手段的更新迭代,以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快速兴起并成为在校师生获取信息和服务的重要手段,知识的管理和服务的灵活性大幅提升,智慧图书馆、自助服务也将是图书馆未来服务的必然方向,因此,馆员必须使自身的服务手段从手工化、自动化向智能化、智慧化方向转变,同时强化自身的专业能力提升,满足用户对个性化服务的需求。与之相对应,高校图书馆应制定和落实馆员职业能力提升规划,针对不同岗位、不同情况的馆员制定自治能力提升计划,从理念引导、服务态度、工作流程等方面实现立体培训,切实提升馆员的服务能力。同时,高校图书馆还应构建对应的服务评价体系,确保服务达到预期并据此对服务方式方法进行优化革新,通过馆员服务评价体系逐步实现管理结构优化,努力在公平公正的管理基础上营造风清气正、治理有方的服务环境,使馆员做到心中有标准、服务有目标。高校图书馆馆员能力提升培训与服务评价是一套“组合拳”,缺一不可,培训是能力提升的来源,评价是服务提升的保障,二者互相促进,协同激发馆员服务热情。
智慧元素是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实现高质量读者服务的基础支撑。高校图书馆的智慧元素引入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是用智慧手段转化信息载体形式,丰富数字馆藏资源,逐步完善借阅与阅读服务系统,最终构建能够全面覆盖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数据平台,实现读者需求的“一站式”服务;其次是推进自助服务设施建设,通过合理规划经费投入构建多功能、立体化、交互性自助服务平台,更好地为学科建设提供支撑和保障,使在校师生能够更加便捷、精准获取相关资源;再次是利用智能技术与设备构建学术交流场景,支撑实现信息讲座、论坛等大型学术交流场景,提升办公效率与服务质量。信息供给方式对用户满意度的影响很大,“智慧+服务”是当下最契合在校师生多元化和碎片化需求的服务方式[10]。基于此,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智慧手段构建资源和服务导航体系,推进知识服务从手工、自动化向智能化、智慧化方向转变,促进线下线上服务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提升用户与图书馆沟通的有效性,深化服务内涵。
高校图书馆是在校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形成价值观的重要场所。高校图书馆应在充分理解“三全育人”内涵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建设和服务发展方向,通过更新服务理念、科学构建体系、提升馆员能力,优化供给方式等举措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构建新时期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的新路径、新模式,助力高等教育迈向更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