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万香
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妇产科,江苏南京 211500
分娩时的疼痛是孕产妇最恐惧的问题,尤其对于初产妇来讲,该类群体在首次面对分娩时充满了对未知的恐惧,较经产妇更容易产生多种负面情绪,加上分娩过程中疼痛的不良刺激,会使神经系统分泌的儿茶酚胺类物质异常增多,最终将会影响宫体收缩[1]。在发生宫缩缓慢时可通过注射缩宫素的方式干预,但如果使用不当便会导致产后出血概率升高。随着当前国内群众对于医疗服务需求的提升和无痛分娩在社会面的普及,使得越来越多初产妇在面对分娩时选择无痛分娩的方式[2]。舒芬太尼、罗哌卡因等镇痛药物临床应用范围较大,可通过连续硬膜外麻醉的方式干预,不仅镇痛起效速度快,而且应用后的不良反应率相对较低,能够有效减轻分娩期间产妇所感觉到的疼痛,提升分娩舒适度[3]。基于此,本研究便利选取2021 年5 月—2023年5 月于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分娩的85 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便利选取于本院就诊的85 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环编号单双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3 例,年龄21~35 岁,平均(28.94±2.11)岁;孕周37~41 周,平均(39.05±0.46)周。观察组42 例,年龄20~36 岁,平均(29.01±2.14)岁;孕周38~42 周,平均(39.08±0.45)周。对比两组产妇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初产妇;②单胎妊娠;③符合分娩镇痛指征;④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①主观选择剖宫产分娩方式者;②合并严重妊娠期合并症者;③沟通障碍或合并神经方面疾病者。
对照组产妇常规分娩,不实施镇痛干预,仅在进入第一产程后为其提供缩宫素(国药准字H34020474;规格:1 mL∶10 U)辅助分娩。将10 U缩宫素与500 mL 5%葡萄糖溶液混合,经由静脉通路匀速注射入产妇体内。
观察组产妇实施硬膜外麻醉的无痛分娩辅助,待其进入产房后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并等待宫口开放。确认宫口开放宽度在2~3 cm 时,协助产妇将体位更改为左侧卧位,在腰部放置消毒铺巾,选择腰椎L2~L3 间隙处穿刺,于该位置所对应皮肤表面给予常规消毒,以碘伏充分擦拭皮肤。穿刺进入腰椎间隙后适当回抽,如发现无回抽血则说明穿刺成功,将输液导管和穿刺针连接并给药。选择盐酸罗哌卡因(国药准字H20060137;规格:10 mL∶100 mg)、枸橼酸舒芬太尼(国药准字H20054172;规格:5 mL∶375 μg)两种镇痛药物,剂量分别为15 mL、4 mL,将药物混合后于宫缩间隙时给药。给药过程中需密切观察宫缩状态,如宫缩程度明显减弱,或完全消失,则需立即提供2.5 U 缩宫素干预,同样以500 mL 5%葡萄糖溶液作为溶媒,使用匀速泵给药,速度设定为5~15 滴/min。随后开展持续性硬膜外镇痛干预,使用匀速泵给药,其中罗哌卡因剂量为0.1 μg/mL、舒芬太尼为0.4 μg/mL,将镇痛药物和100 mL 0.9%氯化钠溶液混合,给药速度控制在8 mL/h,待宫口完全开放后停止镇痛。
①对比两组疼痛评分。利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依据产妇主观感受进行疼痛感评估,评分0~10 分,其中0 分为无痛,10 分为剧烈疼痛,分值越高,则疼痛主观感越强烈,比较两组产妇第一、二、三产程时疼痛程度。②对比两组分娩产程所用时间。记录两组产妇分娩各个产程及总产程所用时间,进行组间对比。③对比两组分娩方式及不良妊娠结局。对比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及发生产褥期感染问题的发生率。④对比两组新生儿结局记录。观察对比两组新生儿结局,对比出现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的总发生率。
采用SPSS 27.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产妇第一、二、三产程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疼痛评估对比[(),分]
表1 两组产妇疼痛评估对比[(),分]
?
观察组产妇分娩第一、二、三及总产程所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分娩产程所用时间对比[(),min]
表2 两组产妇分娩产程所用时间对比[(),min]
?
观察组42 例产妇中,1 例出现产褥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38%,对照组43 例产妇中,8 例出现产褥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18.60%,观察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8,P<0.05)。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对比[n(%)]
观察组分娩新生儿出现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新生儿结局比较
女性在自然分娩时会产生明显的疼痛,且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评定为人类所能感知到的痛苦中的最高等级[4-5]。在实际进入产程后,随着产程时间的延长,这种疼痛感也会随之加剧,导致分娩阶段会产生多种应激反应[6-7]。其中初产妇均为首次接触分娩,对分娩过程、疼痛程度等的认知程度相对较弱,因而在分娩前和分娩过程中表现出的负面情绪也更加明显,这类不良心理状态也会给分娩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神经功能紊乱,使宫缩难以达到顺利分娩的程度,还可能使产后大出血概率提升[8-9]。而为了有效缓解疼痛给初产妇分娩带来的影响,临床可为其提供缩宫素干预,该制剂属于长效催产素之一,能够和子宫外壁平滑肌细胞中的相关受体结合,从而使平滑肌出现有节律的收缩情况,人为提升宫缩强度,以缩短产程时间,并且对产后出血也具有一定的预防效果[10-11]。但缩宫素仅能够从侧面减轻孕产妇承受疼痛的时间,但对疼痛本身没有明显的缓解作用[12-13]。
为了应对现代女性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增高,无痛分娩技术应运而生,其可以通过局部药物镇痛的方式大幅减轻宫缩带来的疼痛感,使分娩的舒适度得到有效提升[14-15]。其中连续硬膜外麻醉方案效果较为突出,其不仅麻醉时间较长,而且见效速度更快[16-17]。从本研究结果可见,观察组产妇第一、二、三产程时的V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为(362.74±21.29)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655.83±22.04)min,且第二产程、第三产程的时间也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说明硬膜外麻醉不仅可以减轻产时疼痛感,还可大幅缩短产程[18-19]。观察组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仅为2.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60%,此项研究结果与柒银子[20]研究结果中研究组新生儿不良结局总发生率(3.70%)低于对照组(29.63%)具有一致性,反映了硬膜外麻醉镇痛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初产妇分娩期间通过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可有效减轻分娩期间痛感,促进产程进展,改善分娩及新生儿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