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爽爽
我的父亲程子华是黄埔5期生。从1984 年到1991 年,父亲在黄埔军校同学会先后任理事、副会长、常务副会长和顾问,在近3000 个日日夜夜里,呕心沥血为海峡两岸黄埔同学交流铺路搭桥,致力于祖国和平统一大业。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时,港澳台地区包括世界各地的黄埔学子都派代表参加了成立大会。此后,父亲把晚年的大部分岁月都贡献给了这份工作。
1984 年,中央书记处批准成立黄埔军校同学会,创办之初任务十分艰巨,这一年是黄埔军校建校60 周年。父亲虽然年逾古稀,但受徐向前元帅委托筹办黄埔军校同学会,即召集在京的几位“老黄埔”,对会名、宗旨、编制和经费等问题进行细致的研究磋商。例如,会名就起了三个:“中华黄埔同学会”“中国黄埔同学会”“黄埔军校同学会”。经过遴选,拍板定案,不要冠以“中华”“中国”字样,就叫“黄埔军校同学会”。不分海内海外,不分大陆台湾,不分前期后期,不分党派职业,只要是黄埔同学谁都可以参加。这样有利于扩大爱国统一战线,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黄埔军校同学会的宗旨也确定下来:“发扬黄埔精神,联络同学感情,促进祖国统一,致力振兴中华。”短期内组织体系初具规模,接纳会员22400 名,还吸收“留美黄埔同学及其家属联谊会”为团体会员,形成了促进祖国统一大军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 程子华。
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之初,父亲赠送给同学会一套《孙中山全集》,希望大家很好地研究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历史。成立大会上,他热情洋溢地说:“我们在大陆的黄埔同学与在台湾的黄埔同学多有联系,只要两岸黄埔同学共同努力,众志成城,就会为祖国统一、振兴中华做出应有的贡献。”
黄埔军校建校60 周年纪念会上,父亲以《拿出黄埔精神和勇气,促进祖国统一和繁荣》为题讲了话。他说:“回顾历史,我们黄埔同学,曾在孙中山先生的旗帜下,合力奋斗,又在民族危亡的时刻,携手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今天,我们面临促进祖国统一的大业,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我们更是责无旁贷。……希望海峡彼岸的校友能够重温一下孙中山先生生前对祖国统一的谆谆嘱咐,把民族大义放在第一位,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拿出当年黄埔的精神和勇气来,为促成祖国的和平统一和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祖国的统一大业一定能够实现。到那时,我们将有更多的校友在一起畅谈黄埔军校的光荣历史,庆贺全国的完全统一。让我们去争取这一天的到来!”
1984 年10 月4 日,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会决定:迅速组织力量编辑一本《黄埔军校建校60 周年纪念册》,为中国现代史提供一部重要参考文献,为1985 年6 月16 日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献礼。大浪淘沙,在当年的大批黄埔同学中,有些人光荣牺牲了,有些人继续追随孙中山先生进行民主革命,有些人成为共产主义者,也有些人后来离开了革命队伍。父亲倡议以较多篇幅刊登国共两党黄埔师生的功绩,用以表明谁为人民做了好事,历史和人民都会给予公正的评说。《纪念册》出版后,在国内发行2 万余册,向海外130 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4000 多册,产生了积极影响。尤其是一些国民党高级将领读后,感到《纪念册》内容丰富、史料翔实,对抗日战争各战场持论公允。不仅表彰了共产党的黄埔校友,而且用较多篇幅展示了国民党的黄埔高级将领,这对团结海内外黄埔同学,增进共识,起到了重要作用。
1986 年11 月9 日召开的黄埔军校同学会一届二次理事会议上,父亲建议创办《黄埔》杂志,编纂专辑、特刊,编发《工作通讯》。在《纪念北伐战争60 周年特辑》中的一篇《黄埔军校与北伐战争》重点稿件,经父亲仔细修改刊用后新华社发通稿,国内主要报刊相继登载,泰国曼谷4 家华文报纸全文见报。《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专辑》和《一届二次理事会专辑》内容丰富,印刷4 万册销售一空。1988 年召开纪念“七七”抗战50 周年大会之后,父亲主持编辑出版了《抗战胜利大型专辑》,受到各界人士的赞赏。1988 年中秋节,父亲积极支持《黄埔》杂志社与中央6 家新闻单位举办中秋佳节联欢会,台湾新闻单位在北京访问的朋友应邀出席中秋联欢会。会上,台湾新闻单位访问团呼吁海峡两岸新闻界朋友互访,通过交流活动增进共识,在海内外尤其在台湾产生强烈反响。
1991 年1 月1 日,海 峡 彼岸传来“中华黄埔四海同心会”成立的消息。在成立大会上,国民党退役将军、黄埔1 期生邓文仪以荣誉会长身份发言:“只要我们一息尚存,为了祖国的统一,为了人民的幸福,我们要牺牲,要奉献,要努力奋斗。”“我们已经垂垂老矣,夫复何求?”
父亲闻讯后非常激动,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会见了中华黄埔四海同心会执行长张琦,并勉励他说:“希望我们两岸的同学手牵手、心连心,当年我们能完成北伐和抗战,如今也能完成祖国的统一。”
层层坚冰已被打破,绵绵连心桥渐渐架起。长期隔海相望和多年寄居异国的黄埔同学向祖国大陆奔涌而来,一批批海外黄埔同学牵线组成的观光团、访问团往来穿梭不绝于途。父亲高兴之余,写下了《天下黄埔是一家》感言,送交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向海内外播送。
1991 年2 月19 日会见中华黄埔四海同心会执行长张琦是父亲最后一次参加两岸联谊活动。在他与世长辞的两周前,还坐着轮椅出席了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扩大会议,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当听说中华黄埔四海同心会访问团即将访问祖国大陆的时候,他心里非常高兴。3 月30 日傍晚,父亲在弥留之际仍然牵挂台湾黄埔同学、访问团校友。入夜父亲飘然远行,令人心碎。4 月8 日,中华黄埔四海同心会访问团抵达北京。10 日下午,全体成员31 人参加了父亲的遗体告别仪式。
今天,作为黄埔后代,我呼吁海内外黄埔组织、黄埔同学及亲属,继续追随先辈的足迹,心怀先辈梦想,弘扬黄埔精神,继承黄埔先辈遗志,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