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取得更大突破

2024-01-04 17:08彭劲松
当代党员 2024年1期
关键词:双城经济圈成渝

彭劲松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两个大局”、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重大战略决策。川渝两地紧扣“两中心两高地”战略定位,紧密协作、相向而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从夯基垒台、重点突破,迈向全面提速、整体成势,取得了一批阶段性重要成果,合作之路越走越宽广。下一步,重庆必须进一步加大统筹部署力度,强化规划、政策、项目、平台协同,打造更多具有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在构建全国发展大局中实现新的更大突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聚焦构建中国经济发展“第四极”,在推动区域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中实现新突破

体系健全、功能完备的区域协作体制机制,是促进区域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基础保障。近年来,川渝两地积极探索毗邻地区行政区与经济区适度分离改革试点,推动川渝高竹新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等“2+8”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功能平台建设,区域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进程加速。同时也要看到,成渝两地政策形成机制、诉求各不相同。要加快川渝区域城乡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积极主动推进两地重点区域在发展规划、标准、规则和制度上的同步协同。充分发挥重庆中心城区等核心引领作用,集聚高端要素,壮大核心功能,提升极核发展能级和辐射带动能力。以产业链协作为重要纽带,推动构建与成(都)德(阳)绵(阳)眉(山)乐(山)雅(安)城市發展带、达(州)南(充)内(江)自(贡)宜(宾)城市发展带等的协作关系。进一步加强川渝合作示范区所涉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及各专业规划有效衔接,推动示范合作区行政审批、项目准入、产业布局、要素供给的一体化机制建设。以重庆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为牵引,努力带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的枢纽节点。

聚焦建设统一开放大市场,在打造西部重要资源要素配置运筹高地上实现新突破

统一开放的区域市场是高标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年来,西部金融中心、“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一批要素载体加快建设,人才、资本、物流等要素集聚能力持续增强,资源要素流动更加频繁。要创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关键要素资源配置的新机制,加快城乡土地要素市场的改革创新,探索开展成渝地区建设用地指标、生态地票的跨省调剂交易试点、探索建立成渝地区统一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加快川渝统一开放的人才要素市场,推进建立人才联合引进和共用机制,实现户口不迁、关系不转、身份不变、双向选择、能进能出的人才柔性流动环境。加快建设重要资源要素的交易市场,争取在重庆建立天然气、再生铝等期货产品交易所,设立面向东盟市场的农产品和酒类等商品期货市场。以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为抓手,在重庆建设以“一带一路”为特色的金融、科技、物流、贸易大数据集成创新及交易平台,完善国际各类企业需要的高频数据出境便捷化管理制度。

聚焦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在推动区域协同创新上实现新突破

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要进一步深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协同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含金量”“含新量”。积极争取在成渝地区布局建设更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临床医学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前沿交叉研究平台等科学“国之重器”。构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参与成渝地区基础创新、原始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激励机制,推动承接一批国家重大科学试验和研发项目在成渝地区先行开展。推动设立商业化运作的科技投资基金、“成渝创新走廊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等,引导风险投资、天使投资进入,做大做强成渝地区科技创新的“资金风险池”。推进科技创新券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互通互认、双城兑付。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与科技成果转化协同机制,促进川渝两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建立联合培训基地、联合实验室、联合教育基地,共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成果转化基地。创新科技组织机制,围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采取定向组织、并行支持、悬赏揭榜等科技项目组织新模式,面向全国招募高水平研究团队,开展重大产业科技攻关和关键核心技术成果产业转化攻关。

聚焦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实现新突破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重庆是中欧班列的品牌诞生地、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枢纽节点城市,是全国唯一具有港口型、陆港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五型”国家物流枢纽布局的城市。要进一步发挥重庆独特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开放优势,构建陆海内外双向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贸易大通道,完善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长江航运、航空货运等高效衔接机制,提升重庆规模化多式联运的运作效能,加快通江达海、向海发展的步伐。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化外商来渝投资便利化、通关便利化、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退换货和数据流动便利化的改革举措,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城市营商环境。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加快对接REC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主动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加强在经贸、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合作,支持跨境电商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布局更多独立站、海外仓,推进产业双向投资,加大重庆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轨道交通等产品在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占有率,提升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能力。大力推动新型数字贸易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跨境贸易大数据平台,培育数字贸易经营主体,积极发展知识产权服务、数字内容进出口、跨境金融、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

作者:重庆社会科学院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猜你喜欢
双城经济圈成渝
“双城剧汇”共促戏剧发展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中国双城发展模式
首都经济圈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成渝双城到同城
基于Shift-share的成渝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研究
双城和一周
论兰州经济圈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首都经济圈京津冀分产业区位优势研究
成渝复线璧山段全线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