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心海 刘华之 钟美兴 陈辉 于安山 陈舒梅
【摘要】 目的 通过实地督查应急集中医学隔离观察场所,发现感染控制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以进一步减小工作人员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风险。方法 以问题为导向,实地督查某市应急集中医学隔离观察场所,从布局流程、人员管理、个人防护、清洁消毒等方面发现感染控制风险点并提出应对策略。结果 共督查调研了33个应急集中医学隔离观察场所,发现存在流程布局不规范、防护用品穿脱区设置不规范、工作人员防控意识和素养不足等方面的感染控制问题。结论 应急集中医学隔离观察场所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高风险场所,通过督查可以发现感染控制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促使应急集中医学隔离观察场所及时改进,对于防范工作人员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急集中医学隔离观察场所;感染控制
中图分类号:R1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721(2023)34-0144-04
DOI:10.19435/j.1672-1721.2023.34.047
自2019年首次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以来[1],其病原体经过多次变异及流行[2],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的传播,给各国人民造成了较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3]。2022年Omicron毒株取代Delta毒株成為主要流行毒株[4],在国内也引起了多起局部爆发感染。为有效防控Omicron毒株的传播,各地政府临时征用大量的酒店、闲置厂房等作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集中隔离观察场所,但很多集中隔离观察场所都是应急改造征用,甚至未通过验收就直接启用,因此难免存在较多的感染控制风险点,容易造成场所内的工作人员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和隔离人员的交叉感染。本研究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实地督查某市33个应急集中医学隔离观察场所,从布局流程、人员管理、个人防护、清洁消毒等方面发现感染控制风险点并作总结分析,根据发现的问题提出应对策略,以进一步减小工作人员感染风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2年3—4月某市33个应急集中医学隔离观察场所运行期间存在的感染控制问题。
1.2 方法 回顾整理某市33个应急集中医学隔离观察场所运行期间存在的感染控制问题,从布局流程、人员管理、个人防护、清洁消毒等方面梳理发现的感染控制风险点并作总结分析,提出应对策略。
1.3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
2 结果
33个应急集中医学隔离观察场所各方面感染控制风险点统计如下。
2.1 布局流程不规范 该市大部分应急集中医学隔离观察场所是在政府主导下紧急将酒店、闲置工厂宿舍等改造而成,在布局流程方面不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定点医院合理和完善,部分应急集中医学隔离观察场所有集中隔离观察区、缓冲区、生活区之间因为建筑硬件原因而出现“三区”界限划分不清、无严格物理隔断、缓冲间隔断不严密、无分区及通道标识、电梯未进行有效梯控等感染控制方面的风险点,见表1。
2.2 防护用品穿脱区设置不规范 鉴于在应急状态下很多集中医学隔离观察场所的改造没有专业人士的指导以及物资保障不到位等原因,部分应急集中医学隔离观察场所的防护用品穿戴区和脱卸区都没有规范设置,存在穿脱区没有镜子、无防护用品穿戴/脱卸流程图、无手消毒剂、二脱区未放置口罩、未安装闭门器、无空气消毒机或紫外线灯等空气消毒设施等感染控制方面的风险点,见表2。
2.3 工作人员防控意识和素养不足 应急集中医学隔离观察场所事务繁杂,需要协调和处理的事情多,工作人员来自不同领域,有医护人员、警察、保安、保洁、消杀人员、管理人员等。大部分工作人员为非医务人员,平时未接受过防护用品穿脱、手卫生技能等感染控制培训与考核,专业参差不齐,缺乏专业医学知识,自我防范意识不强,常出现手卫生执行不到位、不能正确选择防护用品、穿脱防护用品操作不规范等问题,见表3。
2.4 其他感染控制风险点 在物体表面消毒方面,很多应急集中医学隔离观察场所的消毒工作是由外包消杀公司的临聘人员完成的,消毒质量良莠不齐,进行喷洒消毒作业时速度快,消毒液不能充分覆盖物体表面,同时缺少对门把手、电梯按钮、马桶按键、桌面等的擦拭消毒环节,导致消毒不到位、不彻底。在废弃物处置方面,存在隔离房间废弃物未入垃圾袋、垃圾袋未封口或封口不严、医疗垃圾袋未双层包装、没有医疗废物暂存间等方面的问题。在隔离人员管理方面,存在密接和次密接未分区安置、隔离人员出房门在走廊走动甚至串门等现象。同时有应急集中医学隔离观察场所未建立相关的制度和流程、工作人员未经培训考核就安排上岗等问题,见表4。
3 讨论
应急集中医学隔离观察场所能短时间内快速改建且大量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轻症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成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定点收治的重要场所之一,在过去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在防控管理上也存在不少漏洞。为有效解决督查过程中发现的应急集中医学隔离观察场所的感染控制问题,建议采取以下防控对策。
3.1 完善感染控制组织架构 包括配备驻点感染控制人员、构建感染防控督导体系等。
3.1.1 配备驻点感染控制人员 每个应急集中医学隔离观察场所需配备1名专职感染控制工作人员,至少驻点1周,负责督查指导该隔离场所各项感染控制管理工作。(1)指导应急集中医学隔离观察场所的流程布局和环境改造,提出合理建议并监督实施。(2)应对所有工作人员开展有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集中隔离知识及感染控制相关知识的培训。(3)定期进行个人防护、环境日常清洁消毒、终末消毒、医疗废物和生活污水处理、健康监测、人员闭环管理、环境核酸监测等的指导、监测和督导,及时记录、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危险因素并形成台账,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4)应针对不同工作岗位的感染控制防控要求进行重点培训及考核,对于考核不合格的人员进行现场再培训再考核,实现人人过关。(5)协作制定应急集中医学隔离观察场所的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和应急预案等。
3.1.2 构建感染防控督导体系 应急集中医学隔离观察场所每日进行自我督查,县区每月定期督导,省市不定期抽查督导,形成三级感染防控督导体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期间,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指挥部协调相关专家建立以感染控制、疾病控制及卫生监督人员共同组成的感染控制专家组,负责制定应急集中医学隔离观察场所感染控制的相关制度和流程,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重点、弱点区域进行督导,使感染控制工作同质化[5]。同时及时反馈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并进行整体梳理,找出共性问题和感染控制高危风险点,通过“回头看”等方式从多维度感染控制视角开展再协调、再督导。
3.2 做好环境和设施的改造 环境和设施的改造主要包括完善流程布局、完善设施设备等。
3.2.1 完善流程布局 (1)根据现有建筑物布局规范设置改造“三区两通道”。生活区、医学观察区和物资保障供应区之间严格分界,设置缓冲间,必要时采用物理隔断方式进行隔离,并设置显著标识,确保各区域之间空气不形成对流。(2)工作人员通道和隔离人员通道尽量分布在建筑物两端,不能交叉并设置显著标识,做好流线指引标识。(3)做好各区域间电梯管控,清洁电梯不得入污染区,污染区电梯不得在生活区停靠,避免工作人员和隔离人员误入。
3.2.2 完善设施设备 (1)供应合格且充足的个人防护设备。(2)规范设置防护用品穿脱区,在穿脱防护用品处张贴穿/脱防护用品流程图,配备穿衣镜、医疗废物桶、手消毒剂、空气消毒机/紫外线灯等。(3)各分区隔断的门建议安装自动闭门器,使门保持长闭状态。(4)设置医疗废物暂存点,张贴明确警示标识,由专人管理,每日及时清运医疗废物。(5)隔离房间应有独立卫生间,且具备通风条件,窗户限位,房间内配备洗手液或肥皂、消毒用品、垃圾桶和垃圾袋。(6)使用空调系统通风时应选择分体空调,建议常态下停用建筑物内中央空调[6]。(7)公共区域应设置监控,目的是防控观察对象的交叉感染风险与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的风险。(8)设置独立化粪池,污水进入市政排水管网前需进行无害化处理[7]。
3.3 严格培训 工作人员上岗前需接受感染控制知识培训和技能考核。由专门的感染控制人员对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医护人员、后勤人员、保洁员、保安、现场消毒人员和管理人员等开展有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集中隔离知识及感染控制相关知识的培训,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确保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应急集中医学隔离观察场所流线流程、手卫生规范以及个人防护用品穿脱方法等[8]。
3.4 工作人员做好个人防护 应急集中医学隔离观察场所工作人员在隔离区域内工作时应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乳胶手套、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医用防护面屏或护目镜、鞋套、靴套等,并确保规范穿脱。工作期间减少人员交谈,避免聚集,做好手卫生。
3.5 规范处置废弃物 每个房间至少放置1个垃圾桶,要求集中隔离人员在垃圾桶内套上垃圾袋,每次清理垃圾时将垃圾袋封口扎紧,置于房间门口,由保洁人员统一清理,做到日产日清。使用质量浓度为1 000 mg/L的含氯消毒液对垃圾袋外表面和封口处进行喷洒消毒,之后外加一层医疗废物垃圾袋套装,采取鹅颈结式封口,避免用力挤压。应急集中医学隔离观察场所产生的废弃物当作医疗垃圾处理,每日定时集中回收至医疗废物暂存间,由专业公司进行转运和无害化处理。
3.6 规范清洁消毒 规范清洁消毒包括日常消毒、预防性消毒、终末消毒、污水处理等。
3.6.1 日常消毒 消杀人员应正确掌握消毒溶液的配置方法,并做好浓度监测及消杀记录。每日在收垃圾后使用含1 000 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对楼梯、走廊等场所及房门口的桌椅等物体表面进行喷洒消毒。电梯按键、门把手使用质量浓度为1 000 mg/L的含氯消毒液或75%酒精擦拭消毒。隔离房间由集中隔离人员自行进行清洁与消毒,日常以清洁为主,必要时进行消毒。
3.6.2 预防性消毒 集中观察人员离开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后,所住房间应进行彻底的预防性消毒,并进行环境核酸采样,7 d后再安排新的隔离人员入住。
3.6.3 终末消毒 出现阳性人员的隔离房间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并对门把手、床单、床头柜、水龙头、马桶按钮等部位做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后才能安排新的集中隔离人员入住。
3.6.4 污水处理 污水需经消毒处理后才能排放至市政管网,可定期投加含氯消毒剂(初次投加,有效氯40 mg/L以上),需确保消毒1.5 h后总余氯的质量浓度达到6.5~10.0 mg/L[9]。
3.7 做好健康监测和行为管理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对集中隔离人员和工作人员进行健康监测和行为管理。
3.7.1 集中隔离人员 (1)隔离期间不得随意出房间、串门;(2)配合工作人员每日进行健康监测,如有发热、乏力、干咳、嗅(味)觉减退、咽痛、腹泻等异常应立即报告,不得谎报、瞒报;(3)保持良好卫生和健康习惯,勤洗手、勤通风,注意咳嗽礼仪。
3.7.2 工作人员 (1)每天2次体温监测,早晚各1次,每天进行1次核酸检测,并建好相关台账信息;(2)若出现发热、乏力、干咳、嗅(味)觉减退、咽痛、腹泻等异常,应暂停工作,做好自我隔离,主动报告隔离场所负责人,并按规定送发热门诊诊治;(3)做好工作人員闭环管理,不得吃堂食,单人单间住宿,不得随意串门,不得私自离开工作和休息场所,特殊情况外出应报隔离场所负责人审批[10]。
综上所述,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强,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气溶胶传播的可能。通过多次督导检查,多数应急集中医学隔离观察场所已经对反馈的问题进行了积极整改,感染控制工作得到进一步落实优化。应急集中医学隔离观察场所作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中的重要一环,其中存在较多的感染防控风险点,工作人员及隔离人员交叉感染的风险大。通过对感染控制风险点的分析、归纳和总结,完善应急集中医学隔离观察场所的布局流程改造,提升工作人员感染控制知识和技能,落实好消毒隔离等防控措施,可以有效避免工作人员和隔离人员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参考文献
[1] ZHOU P,YANG X L,WANG X G,et al.A pneumonia outbreak associated with a new coronavirus of probable bat origin[J].Nature,2020,579(7798):270-273.
[2] 冯李婷,王星,李莉,等.天津市输入型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感染者的临床特征分析[J].天津医药,2022, 50(10):1083-1087.
[3] 黄永明,陈晨.基于DIIM的经济系统关联型损失评估:以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的影响为例[J].系统管理学报,2021,30(6):1152-1159.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22,15(2):81-89.
[5] 李春辉,蔡虻,陈萍,等.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感染防控专家共识[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2,21(6):511-523.
[6] WANG X L,WANG J,SHEN J,et al.Facilities for centralized isolation and quarantine for the observation and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OVID-19[J].Engineering(Beijing),2021,7(7):908-913.
[7] 张莹,袁悦,王磊磊,等.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城镇污水系统应急管理与防护[J].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3):1-3,8,249.
[8] 陈嘉仪,周增丁,曹伟伟,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普通医院转定点医院闭环工作人员管理防控经验[J].内科理论与实践,2022,17(2):159-163.
[9] 姚希,巩玉秀,张宇,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7—2012實施情况调查[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0,19(8):728-732.
[10] 杜静,韩晔.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形势下医疗机构感染防控策略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2,32(15):2392-2396.
(收稿日期:2023-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