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兆军
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兴技术领域的突破和发展,正在不断地改变着世界的产业格局,新兴产业的异军突起导致各种新岗位不断涌现,新的岗位意味着新的人才需求和岗位要求,特别是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了适应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支撑国家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规划,教育部从2017年开始进行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大力推行新工科建设。与高职院校传统工科相比,新工科最大的特点就是跨界和融合,旨在培养具有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更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更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思维的新工科技能型人才[1]。新工科建设涉及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材开发、实训、师资等多个方面,教材改革是重要的突破口之一。
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教材”的要求[2],由此活页式教材开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活页式教材以其“紧密贴合产业发展新需求、与信息化资源完美结合和基于能力本位的模块化、标准化的内容组织模式”等突出优势,与目前高职院校正在开展的新工科教材改革的新要求不谋而合。但是总的来说,目前活页式教材的研究和实践仍然处于一个起步阶段,相应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可以参考的实践范例还非常匮乏,因此对于刚刚兴起的高职院校新工科而言,活页式教材的开发和研究多数也是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初始探索阶段,面临着诸多的困境。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的新工科专业建设如火如荼,活页式教材的开发逐步增多。但是综合分析目前已经公开出版的活页式教材可以发现,教材更多的是物理结构上的改变,把传统工科教材的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重新拆分组合,然后以活页的方式呈现而已。此类活页式教材的开发目标仍然是以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为主,这与新工科专业全面综合育新人的人才培养目标还不能有效的匹配,其原因在于对高职院校新工科的专业定位和职业教育的类型属性认识不足,从而导致所开发的活页式教材难以有效匹配高职院校新工科的教学新目标。
高职院校的新工科专业对应的是新兴产业领域的新岗位或者传统岗位的新要求,因此新工科活页式教材必须及时地体现这些新兴领域的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和新规范,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培养出符合新岗位需求的新时代技能型人才[3]。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存在的校企合作不深入和产教融合不足等问题,导致目前的活页式教材在内容选取上与新产业的情况依然存在着较大程度的脱节。正是由于对当前科技和产业发展情况的总体把握不足,从而导致所开发的活页式教材在内容的选取上缺乏时代性,难以真正满足新工科的教学需求。
活页式教材是以企业真实的工作过程为导向,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基于能力本位而开发的模块化的新型教材[4],其内容的选取和结构的组织紧密贴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体现最新的企业岗位工作标准。且新工科对应的往往是新兴技术产业,这就要求新工科活页式教材的编写者必须对新技术、新规范和新工艺等内容有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了解,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发出新工科专业教学所需要的新型活页式教材。这对新工科活页式教材的编写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既要熟悉职业教育,又要熟悉行业发展。而目前的活页式教材的编写者仍然是以学校的教师为主,很多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经历,虽然目前对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师普遍有企业实践的要求,但是受时间、岗位等因素限制,其对行业最新的发展情况了解不足,也就无法承担起活页式教材开发的重任,这也导致很多教师不愿意去触碰这个领域。而有的高职院校则把活页式教材的开发任务全部交给了企业人员,由于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对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认识不足,导致开发的教材更像企业现场的工作指导书,不适合课程教学。
与传统工科类教材相比,新工科活页式教材仍然是一个“新教材类型”,其目标设置、内容选取、组织结构和编写体例等各个方面都与传统的工科类教材有差异,其总体的适配程度需要定量和定性的评价机制来衡量。从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对新工科活页式教材的质量评价方面的研究还是空白。当前新工科活页式教材的开发和更新仍然是“走一步,看一步”,其有效性、针对性、科学性和适配性等还没有成熟的质量评价体系可以衡量,这对活页式教材的进一步发展是很不利的。
当前,新工科活页式教材的一些基本问题还未有定论,如活页式教材的定义、开发体例、组织结构等,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职院校和相关学者对活页式教材研究与实践的积极性[5]。但是不管活页式教材与传统教材的差异有多大,归根结底还是要遵循职业教育对教材的基本要求,要符合高职学生认知规律,适合新工科专业的教学需求,因此一些最基本的、通用性的开发原则必须要遵守。
新工科活页式教材的开发必须以新兴产业领域最新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而典型的工作任务必然来自真实的企业实践。与传统工科相比,新工科所对应的产业领域涉及工业机器人、云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这些领域里的企业在具体的工作内容、工作岗位、设备和技术等方面都有新的变化,所对应的职业领域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就要求新工科活页式教材的开发必须确定最新的典型工作任务,基于新的工作过程来设计和开发教材。
与传统工科专业相比,新工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更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新工科活页式教材除了要增加新的知识,培养学生新的技能,更要注重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实现全面育人。在活页式教材的目标设置上要真正关注知识、技能和素质三者的协调统一,在传授新工科领域新知识和培养适应新领域工作岗位新技能的过程中,要以各种不同的手段和形式全面融合劳动教育、思政教育等内容,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主要引导学生成为能够适应新技术领域新岗位要求的技能型人才。
与本科高校的学生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习主动性差、学习兴趣不高、创新能力不足、喜欢动手而不喜欢理论学习等问题。因此新工科活页式教材的编写必须充分考虑新工科学生的学情和认知规律,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为本位出发进行教材结构的组织和设计,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迁移水平,基于行动逻辑来组织教材的编写,让学生逐步养成想学、真学、能学和会学的习惯,从而能够为适应真实的工作过程奠定基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不同形式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出现,学生获取信息的手段和途径也日益方便和快捷,职业教育也在向数字化转型,所以活页式教材必须实现与信息化资源的高度融合。新工科活页式教材要充分依靠数字化技术,将教材的内容以不同的信息化手段重新进行编辑、制作和发布,例如将活页式教材的具体内容制作成各种数字化格式的PDF文件、PPT文件、动画、微课等,可以实现教材内容的多样性展示。同时丰富多彩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可以放到相应的教学平台上,学生还可以以活页式教材作为入口在线获取学习资源,在电脑、手机和平板等设备上随时浏览和学习。此外,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在线交流、讨论或者在线做题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强化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掌握新技能,提高新工科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教学成效。
指音之适中和清实。古琴演奏非常强调手指的内在力量,拨、挑、揉等动作都需要力量的集中爆发,方能使琴声苍劲、幽远,同时手腕要轻松自如,跟随琴意运动,要做到指上有音,就好像琴声从手指自然的流淌出来。与此同时,作者在苍劲幽远的琴声中,将人性解放出来,重新复归于自然,这种“自然”恰恰是道家思想的核心。道家崇尚自然,主张清静无为,提倡道法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这种观点恰恰关注琴本身对人的影响,“寄情于琴”同时寄情于自然。
在正式开始活页式教材的开发之前,必须首先要明确活页式教材所适用的新工科专业,这是首要条件。只有明确了专业适用范围,才能有针对性地在该新工科专业领域内收集活页式教材开发所需要的各类最新的素材,特别是相关领域最新的企业真实工程案例和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岗位标准等,以便于开发的活页教材更能适用最新的产业发展需求。而由于新工科涉及的技术领域往往具有跨学科融合的特性[6],因此与传统工科专业教材相比,新工科活页式教材所涉及的知识领域更宽泛和更多元,这就对编写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编写者必须对新工科相应专业涉及的知识、技术、技能、岗位、需求等有非常清晰和深入的了解,必须做深入的调研和分析,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发适用的活页式教材。
活页式教材的内容选取、章节安排、结构形式和教材编写规模等都取决于活页式教材在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课程性质和学时安排),这是必要条件。是公共基础课程还是公共专业课程,是专业必修课程还是专业核心课程,是平台课程还是专业特色课程,这些都是活页式教材开发之前都要明确的问题。不同的课程定位,对活页式教材的具体要求也是有差异的。如果定位为“专业群平台课”则需要考虑通用性的问题;如果是公共课,则要偏向于基础性和通识性;如果是专业核心课程或者专业特色课程,则要考虑专用性的问题,在内容上往往与对应的新工科技术领域密切相关,针对性更强。
新工科活页式教材是以行动为导向,以任务为载体而设计开发,最终反映企业真实的工作过程、技术、标准和规范,这些是职业院校的专任教师所不熟悉的,而且新工科活页式教材更加“立体和多元”,其开发绝对是一个“精细活”,所以必须建立结构化活页教材编写团队。新工科活页式教材的编写团队要充分吸纳思政课教师、公共基础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等,更需要行业企业技术人员、企业能工巧匠和管理人员的参与。
编写人员要结构化,既要有职业院校的专任教师,也要有行业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必要时还有科研院所的技术研究人员参与;编写人员的年龄要结构化,要分层次和梯度,既要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和资深企业人员,更要有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参与;在编写人员的特长方面也要考虑结构化的安排,既要有技能型和教学型的,也要有研究型的,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实现结构化的分工,从而能够各自发挥特长,形成更大的“合力”,从而开发出更加贴合产业发展新需求,以培养岗位职业能力为目标,以企业真实项目任务为载体的模块化活页式教材。
行业企业的技术人员负责提出工匠精神和企业文化的基本要求,提供典型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案例,提供转型升级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和新标准等,提供基础数据、图像、视频等原始素材,提供相应职业新标准和岗位新职责,参与案例等资源建设;高职院校教师则负责对新的职业能力进行整理完善和教学化及均衡化处理,对职业能力按教学规律进行逻辑序化,合理设计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内容,融入课程思政保证素质目标实现,系统设计可视化的教学资源,总体统筹活页式教材的编制。
编写团队组建之后,接下来就要基于本课程对学生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培养要求,从相应的新工科专业领域挖掘真实的企业案例,特别是涉及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技能方面的。然后紧紧围绕着“三新”,以内部讨论、研讨会或者评审会等方式,对案例进行综合分析,明确解决案例中的问题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了解清楚企业解决这些问题所实施的方法、途径和手段,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关注怎样进行迁移,使之能够符合教材的呈现方式。特别是涉及具体企业技术标准、检验标准、岗位工作标准、工艺标准和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很多并不适合直接引入到教材中,必须进行二次加工,使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校的教学要求,这就需要对案例进行综合分析,并进行重新梳理和设计,最终形成可以参考的案例库。
建立了相应的案例库之后,活页教材开发团队就要结合课程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具体目标,基于新知识、新技能和新规范对新工科专业学生的新要求,经过团队讨论和评审之后,确定活页式教材的编写体例,为教材的开发确立格式上的统一框架。虽然目前对活页式教材的开发还没有形成统一的体例格式,但是考虑到活页式教材多数是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以过程为导向,注重前后知识点的链接,因此其编写体例大体可以沿着如图1所示脉络开展。
图1 活页式教材的编写体例示意图
教材编写团队根据任务分工,按照编写大纲进行教材的具体编制工作。编写人员要对所负责的章节进行详细的设计,一是对任务进行具体的描述,要把企业真实的任务描述清楚;二是确定学习目标,涉及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任务书的编制,要对涉及的设计要求、生产要求、工艺、材料等方面进行具体描述,提出具体可执行的任务要求;四是对案例进行详细解读,这个部分要融入知识链接、思政要点以及企业真实的设计文件、生产文件或工艺文件等,要对具体的工序和设计或加工过程进行描述,让学生体验真实的企业现场;五是案例总结,对整个任务进行提纲挈领式的总结,帮助学生进行回顾和反思;六是任务分组和具体实施,让学生在开展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创新分析和总结心得,使学生真正有所收获;七是通过小组活动和成果评比、展示等,对整个任务进行总体评价和反馈。
新工科专业所涉及的教学内容与传统工科专业相比更加新颖、多元和复杂,多学科融合的特性比较明显,因此传统的工科类教材已经不能适应新工科对教材的新需求。活页式教材之所以与高职院校新工科教材改革的要求完美契合,是因为活页式教材具有“教学生态入口”的属性,活页式教材可以融合各种类型的信息化和数字化资源[7],为学生搭建立体化全方位的教学资源体系(如图2所示),拓展学习的空间,延伸学习的时间,引导学生自主学、愿意学、随时学和持续学。海量多样的信息化、数字化教学资源可以大大拓展活页式教材的功能域,丰富其内容量,活化其表达方式,满足个性化的教学要求。
新工科活页式教材的开发要依据新工科课程的知识、技能和素养要求,仔细分析每一个模块的具体内容和教学目标,根据模块内容所涉及的应用场景,梳理出详细的知识点、技能点,根据学情调查梳理重点和难点,结合教学需求,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出符合教学标准的信息化资源,确保教材内容与资源类型的匹配性,明确信息化资源的功能定位,使其成为活页教材的有力补充。而且要考虑到信息化资源易存储和易呈现,学生能够很方便地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通过扫码二维码等方式进行获取,也可以通过各类学习平台进行推送,从而使学生能够通过活页式教材这个入口获取海量学习资源,大大提高教学成效。
活页式教材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载体,已经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新工科专业教材改革的一个突破口,是高职院校推进新工科专业建设的有力举措。与传统工科专业相比,新工科涉及的专业方向和技术领域相对而言才刚刚兴起,因此其活页式教材的开发也是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到底怎样开发新工科专业活页式教材,目前为止还没有成熟的理论和统一的范例,需要高职院校在推进新工科专业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实践和总结。新工科活页式教材的开发流程涉及新工科专业的各个层面,需要考虑的要素很多,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研究和实践的综合性教材改革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