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震宇:以“黄埔模式”推动科研产业化 铸就防腐蚀材料民族品牌

2024-01-03 08:24陈锦煌胡漫雨
广东科技 2023年6期
关键词:防腐蚀科研成果广东

文/陈锦煌 胡漫雨

[导语]

“我国每年因腐蚀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左右。金属材料使用量的90%以上是钢铁,由钢铁造成的损失约为7000亿美元,超过每年各项大灾(火灾、风灾以及地震等)损失的总和。”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广东腐创院”)副总工程师、研究员王震宇引自《中国腐蚀调查报告》的一系列数据可谓触目惊心。王震宇专注纳米改性重防腐材料与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研发及应用,协助企业及政府应对防腐蚀难题,在多个领域打破欧美国家的技术垄断,为我国电力、交通、通信、军工、水利等多个领域的建设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人物简介]

王震宇,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研究员。专注纳米改性重防腐材料与功能高分子材料研发及应用。他研发的环境友好型耐蚀导电高分子基复合接地极材料,解决了接地腐蚀导致的电力等基础设施运行安全问题,实现“60年接地全寿命服役”,可为我国每年在接地全寿命服役节约大量资金;研发的纳米涂层钢筋技术解决了海洋钢筋混凝土结构长效防护难题,延长使用寿命40年以上,降碳约1亿吨。他瞄准粤港澳大湾区“万亿智造”的需求,在广东腐创院这个新型研发机构平台,推动前沿技术转移转化,形成“人才聚集+技术聚集+产业聚集+资本聚集”的研究与产业融通的创新模式。2023年,荣获广东“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王震宇在2022 年广州市黄埔区科技活动周活动上作科普分享

王震宇(左)在实验室指导工作

自小喜爱做实验 成长路上遇良师

对王震宇来说,走上防腐蚀相关的高分子材料研究道路并非偶然。由于父亲从事的也是化学相关工作,所以他许多童年时光是在实验室里度过的。“因为从小看着大人们在实验室工作,我自己对做化学实验也很感兴趣。小学一二年级时,人还没实验台高,就已经会摆弄那些实验器材。”在家庭氛围的熏陶下,王震宇读书时成绩最好的两个科目一直是数学与化学,还曾在这两个科目上拿过国家级竞赛的三等奖。

“学霸”的成长道路并非一路坦途,王震宇坦言,自己在求学途中也曾陷入迷茫,应该感谢成长路上遇到的数位良师,才让自己有今天的成就。

“考上初中后,就像被放飞的鸟儿一样,我成天到处去玩,基本没写过作业,成绩一直都垫底。”初三那年,由于有次偶然解开了一道全班没人做得出来的数学题,王震宇的聪慧被当时的数学老师注意到。在老师持续不断的关注和鼓励下,王震宇开始体验到学习知识的乐趣,发奋用功的他在那年期末从倒数的“差生”变成了全年级排名前几的优秀学生,并由此一路升学考进中国科学院。

在攻读硕博学位期间,王震宇又遇到了两位对他影响极大的良师——柯伟院士及韩恩厚研究员。两位老师对科研工作的严谨态度、摒弃功利心态的科研观、对专业领域发展的高瞻远瞩及平易近人的品格魅力,都为身为学子的王震宇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据介绍,广东腐创院于2020年3月创立,柯伟院士作为总顾问,韩恩厚任院长。追随着两位良师的步伐,王震宇在2020年8月毅然辞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的事业编制,阔别家人来到广州黄埔这片干事创业的热土,开始了他在防腐蚀科研道路上一段全新的征程。

专注科研二十余年 攻坚克难打破垄断

回首自己的科研生涯,从1996年以攻读硕士的学生身份进入中国科学院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所开始,王震宇在中国科学院度过了24年光阴,在此学习与工作期间完成的大量科技项目为他打下了扎实的科研基础。

“27 岁时我开始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独立带课题组,当时经验资历都十分有限,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是极大的。”1999 年,年仅27 岁的王震宇攻坚克难,完成的科研任务中有一个防腐蚀复合材料及涂料的研发项目,依托该科研成果,他顺利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签下人生中的第一份合作合同——协助对方提升输送原油管道的防腐蚀能力。回忆起那次合作,王震宇依旧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将科研成果转化落地的喜悦,不仅增强了他从事科研行业的信心,更在他心中埋下了一颗用科技研发成果服务企业发展、服务国家建设的种子。

此后,王震宇带领的团队捷报频传。他针对腐蚀性土壤环境,研制出纳米改性导电高分子防腐型基复合接地极材料,解决了腐蚀导致的电网装备失效和高电压安全问题,实现“60年接地全寿命服役”。他研发的纳米改性重防腐复合涂层技术和产品广泛应用于海洋装备、航空材料、供水管道、油气运输等领域,打破了欧美国家对高端防护材料的长期垄断局面。这些研究成果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电网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国电力建设科学技术成果奖一等奖。此外,王震宇主持完成的其他科技项目还获得过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军队科技进步奖、中国工业防腐蚀技术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

“科技工作者首先要对自己研究的相关领域有浓厚兴趣,既要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要有长期积累的沉稳耐心。”王震宇提醒想要攻读新材料领域专业或从事科研行业的年轻一代,最重要的是“充足兴趣”与“沉得住气”。

借鉴“黄埔模式”思维推动科技成果落地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如何让科研成果对接上企业需求,使科研成果落地、促进社会发展,将科研成果推向市场并形成产业化发展,最终形成一个产学研一体的良性闭环,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新挑战,也是新机遇。”王震宇表示,来到广东腐创院工作的两年多时间里,他切身体会到“广东模式”,尤其是“黄埔区模式”“广州开发区模式”的优势所在。“在这里,科研成果的体现不是我们能获得多少专利,或者发表多少论文,而是看我们的科研成果能够服务多少企业、创造多少产值和效益。”

研发的技术如何实现产业化,对于王震宇来说是一项新课题。到广东后,王震宇参加各种科研展会,走访了50多家企业,了解真实的市场需求;拿出攻坚克难的科研精神自我加压、主动学习,组建起高效的初创团队,参加项目路演、下沉市场,迭代了一版又一版商业计划书,终于,在2022年12月同时注册成立了两家产业化公司——广东傲博新材料有限公司和广东和通科技有限公司。

面向市场需求,王震宇带领团队进一步完善了以纳米改性导电高分子防腐型基复合接地体材料为核心的服务体系,结合新型耐蚀接地极材料应用、腐蚀在线监测设备及腐蚀控制一体化技术,为电力、石化、通信、军用、铁路等行业的企业单位提供从安装到监测的“全方位服务”。“我们的科研技术目前已经被应用在南方电网、国家电网、中石油等大型企业的接地工程上,不仅为企业和国家省下接地材料被腐蚀后产生的更换费用,更解决了最重要的安全问题。”

同时,王震宇带领团队在纳米改性复合涂层的科研成果基础上,开发出重防腐型、新能源电池绝缘型、高端装饰型、耐高温型等功能粉末涂料,让防腐蚀新材料科研成果落地应用的场景不再局限于海洋装备、电力设施、油气管道这些大型工程,也可以应用在新能源汽车、建材家居等行业。“新能源汽车行业当前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其中大家很关心的一环就是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安全问题。我们针对沿海地区及高湿高热地区,研发应用在新能源汽车电池上的耐蚀绝缘粉末涂层,显著提高它的抗击穿、耐腐蚀和绝缘性能。”

在王震宇看来,完成一项科研技术的突破还远远算不上“打破垄断”,只有熟悉、适应市场需求后,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可以控制成本、可以形成产业化生产并实际应用落地,最终实现全面国产替代的成果,才算是彻底打破其他国家的垄断,不再有被“卡脖子”的可能。

“一些饮用水大型输送管道工程,要求达到百年耐久性防护水准,以前我们只能用欧美国家的防腐蚀涂料技术。随着我们团队研发全寿命服役的管道内壁高性能粉末涂层和管道外壁聚合物砂浆等防腐体系正式产业化投入使用,彻底打破了欧美国家的垄断,从经济层面及国家安全层面考虑,这都是很重要的一步。”

王震宇对新材料领域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材料学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我们当前面对的环保、能耗、降碳等问题。在防腐蚀科研进步及产业化应用领域,还有很大的空间等待科技工作者去开拓探索,去大显身手。”

猜你喜欢
防腐蚀科研成果广东
科研成果转化
原油储罐腐蚀与防腐蚀技术探讨
户外防腐蚀型防爆三相异步电机设计
中国科研成果震撼全球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2019杭州国际防腐蚀产业博览会将于9月举办
索尔维推出可持续防腐蚀Halar ECTFE水性涂料
加强医疗科技自主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
审批复杂 科研成果落地难
广东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