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交通科技协同创新信息平台多级架构建设研究*

2024-01-03 08:24欧阳涵钟鼎文何志军
广东科技 2023年6期
关键词:广东省交通协同

文/欧阳涵 钟鼎文 何志军

0 引言

科研信息化建设是科技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当前科技创新活动规模日益扩大,加强科研信息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分析广东省交通运输企业、行业科技管理的困境,提出以建立互联互通的广东省交通科技协同创新信息平台(以下简称“创新平台”)多级架构为抓手开展协同、分级、规范管理交通科研工作,为交通行业科技监管、资源汇聚与交通企业自主研发提供有力支撑。

1 国内交通科研信息化管理现状

1.1 国内主要省份交通科研信息化管理现状

近年来,国内以江苏、河南、安徽等省份为代表的交通行业主管部门,结合地方政策特点和业务需求搭建了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科技项目及成果等业务的信息化管理,简化了资料流转及审核程序。作为政府内部的业务工作管理及交流平台,这些交通运输科技管理系统主要面向交通系统的管理部门以及交通运输领域的科研院、设计院等主要科研单位用户,管理范围主要是各省的交通运输厅(局)立项或归口管理的各类科技项目,对下级地市、企业项目的引导与监管力度有所不足。

1.2 广东省交通科研信息化管理现状

为进一步加强对科技项目的管理,广东省交通运输厅(以下简称“省交通厅”)于2009年启动科技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对交通科技项目的过程管理以及项目研究成果等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并于2011年起陆续升级了科技管理功能,扩展了教育、节能减排、信息化等模块。然而,这一综合管理系统在设计、业务支撑、数据共享等方面仍存在部分问题,并已无法适应广东省交通行业科研管理和服务新需求。

以往,广东省交通行业的科研活动多为政府立项的科研项目,企业或相关机构自主立项项目较少,然而从2017年开始,广东省交通厅科技项目从财政补助为主转变为清单制管理模式,推动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结合自身发展需要自主立项科技研发项目,企业自主立项项目数稳步增加。交通领域科研攻关项目主要由工程建设管理单位或路段公司等承担,由于缺少对业内科研项目及成果信息的了解、科研管理人员经验及专业度不足、传统台账管理模式效率低下、工程建设项目系统缺少信息联动等原因,容易导致出现重复研究、科研信息化管理不足和“信息孤岛”的问题。

2 广东省交通科技协同创新信息平台多级架构建设思路

2.1 建设宗旨及原则

广东省交通科技协同创新信息平台由广东省交通厅与广东华路交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发建设,旨在实现对行业科技项目监管、汇聚行业科技资源;满足企业集中并规范地管理科技项目及成果的需求,形成有效的科研组织管理模式;同时,搭建行业、企业数据联动通道,打通政府与企业的科技创新管理的壁垒,实现行业科技创新活动全链条的协同管理。

综上,创新平台的建设原则归纳为以下3点:一是明确核心。明确交通科技监管功能与协同服务功能作为创新平台的核心,以资源汇聚、跨界协同、资源共享推进交通科技生态进化,促进行业发展。二是需求导向。对政府、企业需求的相关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及严谨论证,明确主要、重要问题,制定满足业务需求、目标明确、有针对性的顶层设计。三是深度融合。统筹全省交通科技资源,推进信息技术与行业管理和服务深度融合,推动政企间多源数据融合,促进科技信息交流。

2.2 建设架构

为更好地服务交通运输行业的科技创新管理,笔者创新性地提出了“1省级平台+N地市和大型集团企业级+M专业领域”的建设愿景,以创新平台为技术支撑平台,搭建了应用层、数据服务层、基础设施层三级架构(见图1)。

图 1 广东省交通科技协同创新信息平台多级架构

应用层通过创新平台统筹全省交通科技资源,实现行业资源与政府服务资源共享化、数据可视化、服务智慧化。数据服务层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数据共享,实现科技创新服务与监管工作的深度融合、业务协同。基础设施层则包括所需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安全设备、大数据基础平台等设施依托的省电子政务云和公有云。政府侧数据通过基础设施层统一复用的政务云资源,实现省交通厅内外跨系统的业务与数据交换;公共侧数据通过公有云,实现与地市协同平台、企业创新管理平台等各层级平台的数据交换,政府类项目、成果业务协同联动,以及企业科技创新管理协同联动。

3 创新平台多级架构实施成效

创新平台坚持“新理念、新需求、新服务、新体验、新技术、新架构”的六新理念,建设开发移动化、数字化、社交化的服务系统,通过数字化、信息化手段为各类用户解决科技创新管理中的各类问题。

3.1 建设成果

(1)实现科技管理服务全面升级

为优化科技管理服务模式,创新平台实现了移动端与个人用户端(PC 端)同步管理,提高了项目管理效率,提供更加规范、透明、高效便捷的服务。平台将原有的科技项目管理链条延长为现在的“需求征集—规划(立项)评估—立项管理—任务书管理—开题管理—中期管理—验收管理—项目后评估—知识产权管理”,全面、准确地收集和分析科技项目动态,为项目管理单位提供科学决策。通过数字化管理,科技项目各方面的信息得以自动采集、比对、统计分析,从而实现了对项目的监管,也为项目管理单位提供决策依据。

(2)提供全面、动态、多元化的交通科技资讯

运用大数据、爬虫等新技术,创新平台提供含工程项目最新进度、前沿技术、科技成果、标准规范等“交通+科技”特色资讯。通过神经网络、决策树、支持向量机等机器学习算法,对大数据的各种维度分析、分类、打标签,连接全渠道客户触点,挖掘出数据中蕴藏的价值,实现资讯互联互通,数据优化互动。

(3)促进跨行业协同创新,打造交通行业科技创新资源池

充分发挥科技资源库的作用,实现全面、动态的科技资源应用,推动科技资源与创新成果开放共享,推进行业共治共享新格局。及时更新国家标准、交通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及省交通厅公开发布的技术文件并免费向社会公开;基于资源和行业内外顶尖专家优势,促进行业交流、技术进步;通过汇集国家级、部级、省级、行业层面的政策资源,促进多层次政策交流。

(4)为管理单位提供科学决策、精准施策的依据

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对数据库所有项目及相关信息进行各种维度分析、标签化,通过自动采集、对比与统计分析等功能,实现项目的数字化管理、可视化查看,具体包括项目数量、经费投入、成果产出、科研人员投入的趋势分析与报告导出,挖掘数据中蕴藏的价值,解决企业的年度科研报告整理耗时费力、数据统计不精准、决策支撑材料不足等问题。

3.2 应用成效

(1)支撑广东省交通行业主管部门科技管理工作

承接原有科技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相关业务数据,实现对交通行业主管部门职能涵盖的科研业务支撑,构建起集科研规划、项目管理、标准管理、人才管理、平台机构管理、信用管理的一体化管理平台,提供管理和监督功能,汇聚全省交通科技资源。创新平台充分利用省级信息平台的科技项目结构化数据库,与下级规模企业系统数据库互联,设置相似度比对分析模型对科技项目申报材料进行重复率计算,为企业项目管理人员提供参考,避免重复研究。

上述功能已于2020年8月上线试运行,管理广东省交通运输厅立项的1168个科技项目及1063个相关成果;2021至2022年,协助开展狮子洋通道、揭惠铁路等重大工程科技项目审查60余项;提供工程项目进度动态、前沿技术、科技成果等工程项目资讯,累计访问用户16万人次;统筹汇聚交通标准857项、专家740人、交通科技政策422项等资源,为业内产、学、研、用各方提供协同创新“一站式”全链条服务。

(2)支撑规模企业科技管理工作

为规模企业提供系统化、集约化的管理平台,创新平台支持对企业科技创新项目全过程管理及科技创新数据资源的汇总分析,提升企业科研管理水平。采用信息平台多级架构模式,整合项目数据信息资源,支持企业与科技创新管理部门工作协同联动,减少资料重复填报。

广东省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于2021年启用创新平台协同服务系统,开展企业自主立项项目管理工作。截至2023年8月,公司在规模企业侧共录入了17家下属单位的137个集团立项科研项目以及1584项企业知识产权,29个企业项目同步至省交通厅申报立项,可查看广东省交通厅389项立项项目数据,有效支撑了集团科技规划、立项评估、过程监管等工作,提升了科技项目质量与管理水平。

(3)支撑项目级企业科研管理工作

打造独立部署的项目级企业科技创新管理平台,对科技项目过程、成果和档案进行管理,助力引导企业采用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方式。

广东省公路建设有限公司于2022年10月在创新平台下建设企业科研管理系统,通过系统管理将项目、成果等业务由原本的层层审批处理调整为直接由专职人员处理的扁平化管理流程,大大提高了项目管理的效率。在创新平台助力下,统筹管理下属22个项目级企业共89个科技项目,登记处理380个成果产出以及近1.68亿元的研发经费;增设了数据分析和数据报表自动填报的功能,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对接省级信息平台,支持优质的项目推荐至广东省交通集团立项。

4 结语

创新平台多级架构协助广东省交通厅整合行业创新资源,加强行业科研监管并满足规模级企业、项目级企业自身科技创新管理需求,平台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基本实现了广东省交通行业科技创新活动全链条的协同管理,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行之有效的科研组织管理模式。下一步,创新平台将根据行业发展需要,不断改进升级,打通科技与基建的壁垒,实现交通基建业务板块科技相关内容的数据融合。

猜你喜欢
广东省交通协同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繁忙的交通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小小交通劝导员
广东省海域使用统计分析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协同进化
广东省10年将投1187亿治水
广东省今后5年将投7226亿建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