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美学视觉下的城市滨海滩涂湿地植物景观规划
——以杭州大江东临江湿地公园为例

2024-01-03 08:28朱德亚阳大伟王巧良
农业与技术 2023年24期
关键词:临江滩涂景观规划

朱德亚阳大伟王巧良

(1.浙江伟达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1100;2.杭州岩洞科技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1100;3.之江实验室,浙江 杭州 311100)

湿地作为“地球之肾”,是自然界非常重要的生态系统,包含了多种珍贵的生态资源,具有蓄水调洪、调节小气候,净化水质、保护生态多样性等多种作用,其拥有的野生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为鸟类的繁衍和迁徙提供了大量的栖息地。滩涂湿地是众多湿地类型中的一种,其处于海陆交界的生态过渡带,具有独特的水文、植被以及土壤特征,并结合了海洋与陆地的双重特征[1]。

滨海滩涂湿地在维持区域生态平衡,提供珍稀动植物栖息地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作为生态屏障的滨海滩涂湿地,也大大减弱了该地区的一些海洋灾害[2]。随着沿海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潮滩围垦,污染物排放,外来物种入侵,水资源利用不合理等行为加剧破坏了滨海滩涂湿地的环境,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面临退化和损失等风险[3]。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和随机森林分类方法,解译了1990—2020年中国滨海地区的遥感影像,我国滨海滩涂湿地呈现总体减少的趋势,总面积减少约42.98%[4]。

目前,关于滨海滩涂湿地治理的趋势是“尊重生态过程进行修复”的理念。我国多个地区已经开展了滨海滩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和湿地生态相关检测,建立了多个滨海湿地生态系定位观测研究站,实现了沿海湿地生态恢复目标的确定和外来入侵物种的管理等研究成果[5]。通过植物景观对滩涂湿地进行规划设计,在生态修复的基础上,美化滩涂湿地,形成城市湿地公园,进一步保护和完善湿地生态系统。本文以杭州大江东临江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针对现状问题,对滨海滩涂湿地进行合理保护和适当开发,运用生态美学,分别从植物种类选择,植物景观设计,兼顾物种繁衍生息的保护和湿地教育价值等方面进行植物景观规划,将公园进行合理分区,划分成游览观光区、科普教育区、人禽互动区、森林保育区,旨在形成生态效益显著,景观特色鲜明,教育意义深远,经济效益联动的湿地公园,促进滩涂湿地的恢复和发展。

1 生态美学设计理念

生态美学是结合了景观设计、生态设计、园林美学及游憩学等多种学科交叉形成的一种新的设计理念,是生态学与美学的有机结合,以生态学为基础研究美学,将重要的生态学观点和方法吸收到美学中,形成了一种旨在重建人、自然、社会和谐关系的新的美学理论形态[6-8]。

在城市滨海滩涂湿地的植物景观规划中,保留现状原有的植物是在进行湿地植物造景设计时借鉴的主要手段。因此,在植物景观规划中,应以乡土植物为主,适当引入园林植物,进行多种植物群落搭配,营造丰富的植物空间,不仅可以形成丰富的视觉效果,也能进一步增强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9]。

2 临江湿地公园概况

2.1 区位概况

临江湿地公园位于杭州“三江两岸”生态廊道的东端,杭州湾入海口钱塘江南岸,是东亚和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的重要中转站。湿地范围为钱塘江与滨江二路之间的生态区域,岸线长约40km,面积约101km2,是杭州沿江最大的滩涂湿地。

2.2 环境概况

杭州湾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7~15.9℃,年平均降水量988.1~1197.2mm[10]。由于潮涌的作用,杭州湾长期处于淤涨状态。历年的围垦造陆,使得杭州湾滩涂湿地遭到破坏,湿地数量和生物种类大幅度减少。

2.3 现状概况

临江湿地公园拥有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4大湿地类型,兼有湖泊湿地与浅海滩涂湿地的双重特性,水文景观丰富。潮滩盐土是临江湿地公园的主要土壤类型,由芦苇群落、大米草群落和海三棱藨草组成的成片大规模盐生沼泽植物群落是其主要的植物群落景观[11,12]。湿地内还拥有丰富的鸟类资源,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22种(一级2种,二级20种)。但由于没有合理的植物景观规划,导致湿地植物景观效果不够成型,其生态功能没有充分发挥。

3 临江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规划

3.1 痛点剖析

3.1.1 基底土质盐碱程度高,潮汐水位不稳定

临江湿地公园整体地势较为平坦,地面标高(黄海高程)在4.5~5.5m,虽经历历年的围垦,但土壤整体盐碱程度高,土质以滨海盐土和潮化盐土为主,大量园林植物在本区域无法生存,且此处为钱塘江入海口,潮汐的涨落将带来水位的上下起伏,尤其每年的天文大潮时期,使得滨海区域植物随时存在被潮水淹没的可能[13]。

3.1.2 植物种类简单,植物景观不成型

湿地内植物种类比较单一,以草灌和经济作物为主,缺乏成片的乔木林,除未开垦区为天然草本植物群落,其他区域的植被以人工栽植为主。

3.1.3 缺乏主题规划设计,功能空间不鲜明

湿地内目前主要为3大功能空间,即开垦的自然滨海草地,农田水塘,工业废弃地和垃圾堆放地,没有形成参观游览的主题空间功能划分。

3.2 规划理念

基于上述的现状痛点,本项目植物景观规划重点将生态美学融入城市湿地景观设计之中,以高效生态文化理念为主导,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和基础设施,打造生态保护、旅游观光、科普教育、自然野趣相结合的湿地景观,向游客传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设计理念,使湿地景观的生态审美对象不仅仅局限于自然景观,而是对生态环境审美体验的再创造[12-15]。

在植物景观规划上,通过植物群落的修复,动植物栖息地的搭建,形成多生物的自然生境,乔木层可以为鸟类提供栖息场所,灌木层可以为大型鸟类提供庇护场所,地被层则可以保持水土,为鸟类及其他生物提供觅食场所。

此外,根据现状水文条件,对陆地、水际、水中3大类区域进行植物品种专项选择研究,更好地形成多样化的自然生态湿地植物景观群落。

3.3 临江湿地公园分区植物景观规划

为了使游人更好地融入湿地环境,感受丰富多样的湿地景观,将湿地公园进行合理分区,划分为游览观光区、科普教育区、人禽互动区、森林保育区,如图1所示。针对不同区块的功能和特色,有针对性地进行植物景观规划。

图1 大江东临江湿地植物景观规划图

3.3.1 游览观光区

将游览观光区设置在湿地敏感度相对较低的区域,开展一些以湿地景观为主体的游览、休闲活动,并且规划适宜的路线和游览方式以及活动内容,在维护湿地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安排适宜的游憩设施[13]。游览观光区重点展示湿地自然景观、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游览观光区主要分为核心湿地景观展示区、水上森林观景区、湿地草滩植物观赏区[14]。游览观光区最重要的是植物本身的色彩,色彩往往是最吸引游客的元素,并会影响观赏游客的情绪氛围,如亮丽的色彩会使人产生兴奋的情绪,而柔和的色彩则会使人感到幽静放松。因此,在植物搭配时要尤其注重植物的季相变化以及与水面的光影互动变化。以下是游览观光区的植物品种推荐。

3.3.1.1 核心湿地景观展示区

该景观分区结合山水地形、园林小品建筑等其他园林要素,在原有湿地植物的基础上,重点种植以季相变化鲜明的综合观赏型湿地植物,以此丰富植物景观群落空间,突显湿地植物的景观效果,形成景观生态完整体。具体推荐植物如下。

水际植物群落,包括水杉、落羽杉、油松、水松、蒲苇、夹竹桃、黄杨、厚叶石斑木、美人蕉、荻、芦苇、芦竹。

水中植物群落,挺水植物包括水葱、千屈菜、再力花、香蒲、灯芯草、黄菖蒲、梭鱼草、喜盐鸢尾、水生美人蕉;浮水植物包括大漂、凤眼蓝、人厌槐叶萍、睡莲、莕菜、槐叶萍;沉水植物包括川蔓藻、篦齿眼子菜、狐尾藻、金鱼藻、线叶眼子菜、菹草、角果藻、马来眼子菜、黑藻、苦草、伊乐藻[16]。

3.3.1.2 水上森林观景区

该景观分区位于海岸浅滩种植区,海岸水陆交接的浅滩出可以大量种植耐盐碱杉林,形成气势磅礴的水上森林植物群落。在保护大江东湿地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上层种植东方杉、墨西哥落羽杉、中山杉等耐盐碱和耐水湿的树种,下层种植芦苇、荻、白茅、碱蓬等禾草类植物,形成杉林夹岸空间、森林禾草空间、森林水面空间等层次丰富的植物景观空间,疏密有致,气势磅礴,如图2~4所示。在季相上突出表达秋冬季荻芦飞雪与杉林火红的壮观景色,突出自然野趣,如图5所示。

图2 杉林夹岸空间

图3 森林禾草空间

图4 森林水面空间

图5 秋冬季相表达

3.3.1.3 湿地草滩植物观赏区

该景观分区主要位于湿地生态游览区的海岸滩涂,主要由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组成的湿生植物群落景观,与岸带陆地的疏林草地自然过渡。沉水植物以狐尾藻、水葫芦、眼子菜为主,浮叶植物以凤眼蓝、莕菜、睡莲、萍蓬草为主;挺水植物以芦竹、芦苇、千屈菜、菖蒲、荻为主。各类湿生植物种植范围应达到一定的面积,只有形成一定规模的由各种湿润植物组成的植物群落,才能实现生态稳定,同时在季相表达上也要给游客带来良好的视觉冲击效果。

3.3.2 科普教育区——水净化植物景观展示区

本区主要通过展示水生植物的污水净化能力,向游客科普相关知识。由于一种植物一般只能吸收一种或有限的几种化学污染物质,从美学和生态效益的角度来说,很有必要进行合理的植物搭配。同时,自然教育元素与植物景观的搭配也是该区域植物景观规划的重中之重。通过游步道将不同水深程度的植物景观进行串联,结合植物科普牌、环保元素材料等,充分体现生态环保的理念,形成具有代表性的科普教育植物景观节点空间。临水草滩种植柽柳、海滨木槿、臭椿、构树等具有强净化水体能力的常绿和落叶的乔灌木,形成高大的植物背景,增强植物景观的层次感;水岸与水面则种植挺水植物芦苇、香蒲和藻类沉水植物等,形成主要水体净化植物群落。同时,搭配夏季开花的水生美人蕉,丰富整体季相变化,增添植物景观的观赏性。具体植物推荐如下。

水际植物群落,包括柽柳、海桐、海滨木槿、油松、夹竹桃、臭椿、构树、铺地柏、芦竹、单叶蔓茎等。

水中植物群落,挺水植物包括千屈菜、喜盐鸢尾、马蔺、溪荪、梭鱼草、美人蕉、芦苇、水葱、黄菖蒲、香蒲、再力花等;浮水植物包括睡莲、莕菜、大薸、马来眼子菜、香菇草、禾叶慈姑等;沉水植物包括黑藻、狐尾藻、金鱼藻、川蔓藻、角果藻等。

3.3.3 人禽互动区——水生鸟类栖息地植物景观区

由于滩涂的存在,底栖生物大量增加,与之呈正比增加的鸟类资源是湿地公园必不可少的生物链,选择适宜的植物,创造适合鸟类的生境,可为鸟类提供繁衍栖息地和迁徙的中转站,提高湿地生物多样性。有研究表明,生境的植物结构复杂程度及植被的覆盖度与鸟类的丰富度呈相关,尤其受人为因素干扰较小的成片芦苇群落和灌草丛非常适合一些水鸟筑巢产卵,且高度1m左右的芦苇灌草丛可为一些中大型水生鸟类提供非常适宜的隐蔽屏障空间[17]。根据“以鸟为本”的设计理念,还需要考虑到鸟类的进食需求,尤其是每年的11月—第2年3月,鸟类的食物较少,想要留住迁徙的候鸟过冬,需要尽可能多种植一些早春开花、挂浆果植物以及蜜源植物。同时,做好鸟类科普牌,宣传野生鸟类的保护常识,倡导游客科学观鸟,不打扰鸟类生活。具体植物推荐如下。

水际植物群落,包括石榴、构树、女贞、桑树、柿树、沿阶草等。

水中植物群落,挺水植物包括芦苇、荻、芦竹、香蒲等;浮水植物包括大薸、满江红、萍蓬草、莕菜、睡莲、水葫芦等。

3.3.4 森林保育区

该区域暂不对外开放,主要培养一些耐盐碱的植物,为后续科研、防灾等提供价值。建议种植成片的水杉、墨西哥落羽杉、中山杉、东方杉等高大乔木,既起到抵御海潮的作用,又形成气势磅礴的植物景观。

4 总结

城市滨海滩涂湿地植物景观规划应在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上,从生态美学的角度进行分区规划,注重植物种类的适应性筛选、植物群落空间的科学布局,以及植物季相的丰富表达。通过对杭州大江东临江湿地的植物景观规划,将生态美学这一设计理念落实到实际的规划项目当中,对临江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修复及景观环境的提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以期为今后城市滨海滩涂湿地植物景观规划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猜你喜欢
临江滩涂景观规划
中国发起外来滩涂草治理战
霞浦滩涂
景观规划设计
汉调二黄“临江而歌”
GIS技术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以四川省自贡市釜溪河仙市至沿滩复合绿道郊野段景观规划为例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探讨
培育产业升级新引擎 打好临江崛起攻坚战
海边滩涂软淤地基挡潮闸基础设计
沿海滩涂围垦施工的技术要点
重庆临江二队明代炼锌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