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视野下旅游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实践研究
——以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2024-01-03 08:34:54胡奇
职业教育研究 2023年10期
关键词:国际化办学校企

胡奇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 200234)

步入20 世纪90 年代,世界经济进入全球化发展时代,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成为国家亟须解决的问题。

高职教育在国家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明确提出高职教育要进行“国际化”建设,达到“世界一流”水平。2016 年,教育部印发的《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以下简称“教育行动”),再次提出教育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构想,指出要以教育交流为沿线各国民心相通架设桥梁,培养大批共建“一带一路”急需的人才,从而实现共同发展。其中,在共建“一带一路”的支撑性举措中,明确提出要实施“丝绸之路”合作办学推进计划,促进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深化产教融合,共同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和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的能力。2020 年9 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指出要实施职业教育服务国际产能合作行动,加快培养国际化人才,提升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贡献中国力量,展现良好形象。旅游产业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之一,在对外交流、民间外交、拉动经济和传播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旅游职业人才培养在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对“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实施具有重要作用。旅游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旅游职业人才的主阵地,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提升院校竞争力、完善产教融合办学模式、培养高质量技术人才,是高职院校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然使命。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旅游人才培养现状

(一)高职院校旅游人才培养现状

根据2021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可知:全国共有普通高校3 012 所,其中,高职(专科)院校1 486 所,比上年增加18 所。高职学校校均规模9 470人,在校生1 590.10 万人,比上年增加130.55 万人。从统计数据上可以看到,高职院校与高职生人数呈爆发式增长态势,这给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带来了巨大挑战。为了回应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各类高职院校积极探索,就旅游类高职院校来说,主要从校企合作模式、中外合作办学、课程建设、师资队伍质量等方面进行创新变革。例如,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在“后疫情时代”背景下,通过建立校企、校校、校政(地)及“一带一路”开放式职教联盟运行机制和“技能迭代、联盟驱动、跨界融合”人才培养体系,打通了院系之间、专业之间、专业与产业之间的壁垒,力求实现人才培养质量一流、服务能力一流、国际影响一流的中国导游人才;河北旅游职业学院近年来招收境外留学生近百人,通过扩展国际交流合作办学的规模、坚持校企深度合作的方式,响应国家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有学者通过对江苏省、浙江省和山东省的调查研究发现,当前高职旅游院校发展现状共性为:注重国际化办学理念,倡导中外办学,积极探索课程标准、专业标准与国际职业资格标准对接,注重师资队伍建设。这些举措有利于提升旅游职业教育对外开放水平,可以有效地推动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然而,由于国际化战略发展和人才培养办学理念滞后,产教融合重视程度偏弱,缺乏合作创新,也使得旅游类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受到影响[1]。在“一带一路”倡议快速推进中,无论是对于沿线国家,还是对我国来说,都缺乏了解中外文化、拥有专业旅游技能的高质量国际化旅游人才。当前,旅游类高职教育质量水平较低,缺乏良好的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机制,导致旅游类人才不能满足国际间乃至区域内的发展需求,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社会培训的旅游从业人员缺少专业性;具有国际视野的高质量旅游专业人才匮乏[2]。

(二)旅游类高职院校旅游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

1.“一带一路” 倡议下需要什么样的旅游产业人才

教育国际化是各国和各地区不断开放的过程,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国际化人才。对于高职教育国际化所培养的国际化人才,至今尚无明确的定义。纵观当前各类高职院校,对于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缺乏准确定位。相对于中职生来说,高职生需要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而不仅仅是掌握专业技术技能;相对于本科生来说,高职生以能力为本,更加强调实践应用能力。有学者借用加拿大著名学者简·奈特(J.Knight)对教育国际化的经典定义,认为高职院校应该培养复合型国际化人才,这需要整合“国际(International)”“跨文化(Intercultural)”“全球(Global)”三种维度使其充分融入高职教育过程[3]。复合型国际化旅游人才符合当前教育国际化发展背景下旅游人才的培养目标。作为一种应用性非常强的职业,旅游类专业要求从业者在专业能力上具备广泛性与多样性。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针对旅游类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在理论知识上,旅游类高职学生应该掌握具体实践的旅游相关专业知识;在专业技能上,旅游高职生应该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外语能力。“一带一路”对小语种人才需求迫切,要想通过旅游行业为“一带一路”做贡献,对于小语种旅游人才的培养必不可少。在文化维度上,应该依靠当前旅游行业的教学资源与“文旅融合”的契机,在国际市场中传播中华文化。

2.旅游类高职院校如何培养高质量国际化人才

新时期高职院校如何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多元共育等方式,推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培养高质量人才,是“一带一路”背景下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旅游类高职专业大致上可分为:旅游管理、酒店管理、餐饮管理、导游等,这些专业具有较高的实践性。在“一带一路”发展的当下,市场对高职院校育人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学校来说,如何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如何建设国际化的高职师资队伍、如何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以实现培养高质量人才的目的,这些问题赋予了高职院校新的使命。近十年来,中国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采用“产教融合”方法,这也是中国对此总结出来的基本经验和办学方针[4]。企业是旅游高职人才培养中不可忽视的育人主体。旅游人才市场具有高流动性、需求量大等特点,这使得旅游类企业常常出现“用人荒”的局面。旅游类相关企业为了解决这一困境,大多希望与学校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以缓解人才匮乏的问题[5],这也推进了我国旅游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发展步伐。社会和政府如何发挥作用,构建多元共育机制,值得研究者继续探讨。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校企合作国际高职旅游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

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上海旅专”)成立于1979 年,至今建校已经40 余年,是我国最早独立设置的旅游类高等院校,也是全国唯一一所旅游类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之所以选择该校作为个案,一方面,是因为该校办学历史悠久,其课程体系、专业设置较为完备,是中国旅游高等教育的起点,在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史上起到了里程碑式的作用;另一方面,是该校地处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上海,其办学理念具有国际特色,有很强的代表性,可以为旅游职业教育国际化未来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一)面向国际市场,设置有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市场对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导向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旅游业发生了重大变革,旅游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这也是当下高职院校培养高质量国际化旅游人才不可回避的问题。上海旅专地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国际化的氛围与市场需求决定了。《上海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要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交流中心城市,因此,上海地方高校如何与国际交流中心相匹配成为各高校教育国际化的重要课题。上海旅专作为老牌旅游类高职院校,立足于上海旅游和城市发展助力全国旅游业发展,将专科的职业技能型教育理念与本科多层次应用型办学经验相结合,资源互补。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上海旅专不断革新,从改革开放初期为国家培养外事服务的干部,后来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转变为培养旅游专业人才,再到现在立足国际化旅游发展市场需求,培养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共同发展,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从而满足上海及长三角区域的行业需求。上海旅专注重职业特色,在专业教育中突显职业特色,这决定了上海旅专要建立以能力为基础、以实践为路径、以面向国际市场需求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规范专业设置,创新课程体系

旅游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建设,不仅决定了学生所学专业的深度与广度,还直接影响学生毕业后踏入旅游业的专业技能水平。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上海旅专坚持四项原则。一是坚持适应性原则,即适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上海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在当前国际形势发展下调整旅游产业结构,以国内外旅游产业结构和社会人才需求变化趋势作为专业设置的依据。为了学校长远发展,规范专业设置,保证教育资源最大程度的利用率。上海旅专曾几次进行专业名称调整,将饭店管理专业改成酒店管理专业,将财务会计专业简化为会计专业,增设应用西班牙语、会展策划等专业,这些举措无一不是为了应对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趋势。二是坚持科学性原则,即以科学指导思想放眼未来,通过掌握行业发展趋势与专业前沿革新陈旧专业。三是坚持特色性原则,即依据旅游业发展需求而进行专业设置,这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是教学工作的起点,也是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强点。其中特色专业的形成,不仅可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而且在打造学校品牌、增强学生声誉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上海旅专以专业群对接产业链的思路,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四大专业群:会展策划与管理、酒店与餐饮管理、康养与休闲旅游、旅游产品策划。四是坚持前瞻性原则,即专业群的建设是为了更好促进旅游新业态的发展。以康养与休闲旅游专业群为例,年轻一辈的旅游心态与之前大不相同,康养旅游与休闲旅游前景广阔。上海旅专率先迈出一步,与时俱进,拓展旅游视野。在课程体系上,上海旅专聚焦核心职业素养,以满足市场需求、产业发展为出发点,重视职业技能的提升,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环节和社会实践活动。在课程设置上,以国际化人才培养为目标,注重思政引导前提下,积极拓展国际化课程建设。从1982 年首次开设“导游英语”专业,陆续增加“导游日语”“旅游日语”“葡萄酒营销与管理”“应用西班牙语”“应用韩语”等极具国际化视野的专业,构建了科学合理、响应需求的课程体系。

(三)创新国际合作方式,多种育人模式并行实施

国际地缘冲突与疫情阻碍了全球的教育国际化发展进程,这给全世界的高校国际合作带来了冲击与挑战。上海旅专根据当前形势,对国际交流与中外合作办学适时做出了调整。上海旅专以海外实习、国际化办学、国际师资队伍建设这三大业务板块为抓手,以完善制度建设为重点工作,大力推进上海旅专的国际化进程。主要有以下几项内容:加强来华留学生工作,参加线上留学生招生宣讲活动,组织线上留学生招生面试;疫情防控下,为滞留海外的长、短期留学生提供线上课程,做到海内外教学进度同步;为了保障境外交流项目顺利开展,分批次参加低风险国家的境外学习项目以规避影响。在国际化办学方面,深度开展国际合作,先后与几十个国家与地区的几十所院校建立教育合作关系,打造海外基地。以国际化合作办学方式,提升学生国际化视野。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尤其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上海旅专加强教师队伍的专业性与国际化建设,通过人才强校战略,大力引进优质师资,并完善培养机制,以选派教师外出交流学习、企业挂职锻炼等多渠道方式切实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三、上海旅专办学模式对高职院校旅游人才培养的启示

(一)面向国际化是旅游高职教育的战略方向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以及《教育行动》的发布,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旅游高职教育因实践性强、流动性大等特性,使得培养国际化的旅游人才成为应对挑战不被时代所抛弃的必然选择。旅游类高职院校的国际化建设包括国际化办学理念、国际化校企合作、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专业体系与课程国际化建设等方面。首先,应该坚定不移地贯彻国际化办学理念,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专业能力的旅游人才为出发点,以人才强国为培养目标,使学校内涵发展融入国际化进程。其次,要注重国际化校企合作。旅游类校企合作在国内已有一定程度发展,但针对与国外企业的校企合作,大部分旅游类高职院校仍处于发展空白。校企合作作为一种使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受益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应该聚焦国内,还应该放眼全球,学习国际上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不同模式,并针对国内外不同的环境差异加以改进,创新中国本土化与国际化并存的人才培养模式。再次,应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建设国际化师资队伍,引进国内外优秀专业与人才,在师资培育上给予支持和鼓励。最后,要创新专业体系和课程体系建设。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动态,与时俱进更新专业体系,以专业群建设应对产业链发展。

(二)以服务市场主体为目的,创新校企合作机制

旅游高等职业教育要以服务市场主体为目的,确立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目标,主动适应旅游人才市场需求,培养行业真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有其特殊性。实践性与应用性较强的专业特色使得旅游高职院校应该以就业为导向,通过政校联合、产教融合、工学融合等多种方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具有较高实践水平的应用型人才,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创新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教育。一方面,需要构建互利互惠的动力机制,在利益导向驱使下寻找双方利益交集点,保障校企合作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还需要创建利益共享机制,激活旅游高职院校办学活力,在合作实践中逐渐构建校企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良性发展路径。这需要职业院校积极主动地深入旅游企业中了解企业人才需求与利益诉求,拓宽工学结合中企业合作范围与规模。同时,不仅注重国内企业,还要注重“一带一路”沿线外企,扩大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以特色求发展,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之路。

(三)创新多元育人模式,共建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

经济全球化发展推动了我国旅游产业地位的不断提升,促进旅游产业不断向着国际化方向发展。传统育人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旅游高职人才培养,更是对各类型职业院校提出了新的挑战。旅游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和造就拥有国际化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6]。在校企合作、产学融合背景下,学校与企业都是育人主体,但是在当前育人模式下,都忽视了政府与社会的育人作用。只有创新育人模式,实现旅游高职教育的多元共育,才能提升旅游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纵观我国高职院校旅游人才培养现状,大部分高职院校只发挥了学校层面的育人作用,缺乏与政府、企业甚至是社会的沟通与协作,使得人才培养缺乏政策环境支持,也缺乏社会的智库评价,管理制度和服务体系也因此落后于时代发展要求[7]。在大部分研究中,高职院校的协作机制中强调学校与企业和政府的协同作用,但往往忽略了社会组织的作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言:“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求,便是盲目的教育。”

当前,包括国际社会在内,唯有建立“政、产、学、评”协作保障机制,将政府、企业、学校和社会联系起来,才能培育迎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复合型国际化高职旅游人才。

综上所述,中国职业教育正在快速融入国际教育体系,中国旅游类高职院校不仅要适应国内旅游市场的竞争需要,还要以国际视野进行人才模式探索。基于“一带一路”倡议规划革新办学观念,以服务市场主体为目的,创新校企合作、产学融合、工学结合等机制,培养适配“一带一路”倡议的高质量应用型旅游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国际化办学校企
聚焦港口国际化
金桥(2022年10期)2022-10-11 03:29:46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国外汇(2019年12期)2019-10-10 07:26:56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 09:11:04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商周刊(2018年12期)2018-07-11 01:27:18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电镀与环保(2016年3期)2017-01-20 08:15:33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15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