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因为革命形势的需要,考察湖南农民运动,其中株洲地区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站。毛泽东在株洲地区的一系列调查研究活动,使党肯定了农民运动的必要性,看到了农民的力量,明确了革命方向。深入研究和总结毛泽东在株洲地区调查研究的历史背景、主要过程、重要影响和主要特点,对于做好新时代调查研究工作,推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调查研究;农民运动
[作者简介]苏海新,中共株洲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主任,讲师,湖南株洲 412000。
[中图分类号] D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23)07-0038-06
大革命时期,在党的组织领导下,中国农民运动特别是湖南农民运动蓬勃发展。然而,一些土豪劣绅、国民党右派开始对农民运动发起了责难,认为农民运动“过分了”,与此同时,也出现极度赞扬农民运动的声音。对此,便有了“遭得很”与“好得很”、“痞子运动”与“革命先锋”的争论。当时在党内,以陈独秀为首的右倾机会主义者,慑于国民党右派的反动叫嚣,不敢支持蓬勃发展的农民革命斗争,没有认识到农民是共产党和工人阶级最主要的同盟军。为了回答党内党外关于农民革命斗争提出的问题,1927年初,毛泽东到湖南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等五县作了为期32天的考察,写下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充分肯定了湖南农民革命斗争。其间,毛泽东在1927年1月27日至2月4日,先后考察了株洲地区(注明:按照当前行政区域划分)的农民运动,具体考察了醴陵县城、城东先农坛、东富寺、龙凤庵、伏波庙、八叠乡等地,前前后后一共是9天时间。
毛泽东通过对株洲地区的农民运动考察,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积累了丰富素材。本文以毛泽东考察株洲地区农民运动作为个案研究对象,进行历史溯源,追溯毛泽东考察株洲地区农民运动的全过程,深化其历史考察,并进一步探讨毛泽东调查研究的现实启示。
一、毛泽东调查研究的历史考量
(一)毛泽东考察株洲地区农民运动的历史背景
大革命时期,一方面北伐军在湖南取得较大的军事进展,另一方面,湖南农民运动势如破竹,迅猛发展。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指出,从1928年10月开始,湖南农民运动从组织时期转入革命时期,“农会会员激增到200万,能直接领导的群众增加到1000万。……在湖南农民全数中,差不多组织了一半。①”农民会员的激增,农会组织的壮大,他们把攻击的矛头直接对准“土豪劣绅,不法地主,旁及各种宗法的思想和制度,城里的贪官污吏,乡村的恶劣习惯”②,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上打击地主,清除恶习及盗匪毒瘤,普及政治宣传。其结果是地主特权丧失,颜面扫地,农会掌握了真正的权力。这也势必会遭到反革命势力的反扑,纷纷指摘农民运动“过分”、“遭得很”、“痞子运动”甚嚣尘上,而农民及其他革命派则认为农民运动“好得很”、“革命先鋒”。面对党内党外两种截然不同的争议,毛泽东决定赴湖南考察,摸清楚农民及农民革命斗争的真实情况。
株洲地区的农民运动轰轰烈烈,特别是醴陵。毛泽东特地把醴陵作为5个考察农民运动的重点县之一。醴陵县全县15个区都成立了农会,区以下建立了乡农民协会323个,会员达58431人。到1927年春,会员发展到20多万人,全县90%以上的农民都投入了运动③,雷厉风行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农村大革命运动,大杀土豪劣绅的威风。酃县12个区、48个乡成立了农民协会,农会会员数量5468人。株洲县域8个区及各乡均已建立农协会组织。到1926年12月底,攸县全县建立了110多个乡农民协会、7个区农协会农会会员达10万多人④。1926年11月底,茶陵县全县已有4个区、124个乡成立了农民协会,拥有会员11260人。1927年2月,国民党茶陵县党部创办了“茶陵县农民运动讲习所”,训练区、乡农民运动骨干。同年4月,茶陵县全县农民协会会员已增到5万以上,能直接领导的群众就有20万人⑤,占据全县总人口的四分之三。整个株洲地区的农民运动风起云涌、不可阻挡。乡农民协会、区农民协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农会会员数量暴增,创办了攸县农民运动研究所、茶陵县农民运动讲习所等用于培训区、乡农民运动骨干。株洲地区农民运动的在自身组织建设与规模扩展过程中,支援北伐战争,建立农民武装——农民自卫军,同反动团作斗争,从政治和经济上打击地主阶级、土豪劣绅,推翻束缚农民的四大封建宗法枷锁——封建政权、神权、族权、夫权,革除社会恶习和镇压反革命等等,这些实践均走在了湖南省农民运动的前列。特别是醴陵县,其成为全省农民运动开展得最好的县份之一。毛泽东在参加湖南全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后,了解株洲地区特别是醴陵县农民运动相关情况,即于1927年1月27日至2月4日开始考察株洲地区的农民运动。
(二)毛泽东考察株洲地区农民运动的主要过程
1927年1月27日,在国民党湖南省党部执委戴晓云的陪同下,毛泽东从长沙出发,乘坐火车,由株萍铁路总工会负责人吴汉卿护送到醴陵县农民协会所在地,即城东先农坛,会见了地执委书记罗学瓒和县农协委员长孙筱山,罗学瓒与毛泽东既是同乡,又是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同学、同事。二人简单叙旧后,毛泽东说明了此行来意,罗学瓒转达基层农会骨干请求毛泽东发表万人大会讲话的要求。毛泽东应允。当晚即在罗学瓒的卧室召开了中共醴陵地执委成员、国民党县党部执委及部门负责人的汇报会,县农协委员长孙筱山、国民党县党部执行委员潘疆爪、总工会委员长易足三等相继作了汇报。28日晚,毛泽东又在先农坛召开基层农运干部汇报会,听取农运特派员、中共区委书记、区农协委员长等汇报的农村情况。29日,毛泽东在罗学瓒、孙筱山的陪同下,前往国民党县党部、女界联合会、总工会、民众运动训练所和城区农民协会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在考察城区农民协会时,还了解到两大特殊群体——育婴堂残疾儿童和流浪乞丐的实际情况。30日上午,万人农民协会会员大会在文庙坪召开,毛泽东发表了一篇长篇演说——《北伐战争后的形势和农民运动的任务与方法》。毛泽东基于前三天的考察,充分肯定并高度赞扬了醴陵县的农民运动。30日下午,毛泽东参加了一场醴陵知名人士、社会贤达的座谈会,主持人是省农运特派员张明生、袁品高,直接听取他们对农民运动的看法,知悉醴陵农业、瓷器生产情况。31日,在整理几天考察资料的基础上,罗学瓒提出要召开地委成员与有关部门党员负责干部会议,毛泽东应允并在会上作出重要指示:第一,继续发展党组织。每个区选出一两个有威望的党员并予以公开,确保共产党的核心领导;第二,继续扩大农民协会,发动一切可能入会的力量;第三,继续建立农民武装,推翻地主武装;第四,要成立特别法庭,镇压反革命;第五,继续强化农民协会骨干力量的教育,适时发现并及时调整不适合担任农民协会领导的骨干力量。毛泽东考察醴陵县城至此结束。
1927年2月1日,正值除夕,毛泽东离开先农坛,在孙筱山的陪同下,渡过渌江,徒步4个多小时,到达醴陵南一区东富寺,距离县城25华里,借宿在共产党员易克仁房里。东富寺是明代修建的大寺庙,长年香火不断。在县城的调查会上,孙筱山有谈到东富寺打菩萨积极。毛泽东迫切想知道老百姓对打菩萨的反应,想来此地探个究竟。除夕之夜,毛泽东召开农民协会干部座谈会,地点就设在南一区乡农协会——东富寺四进,农会干部汇报完南一区農民运动情况后,最后谈到了毛泽东非常关心的打菩萨问题。针对东富寺打菩萨,些许老百姓便将菩萨偷抱回去的反应,毛泽东指出当前中心任务是组织引导农民同土豪劣绅作斗争,对于打菩萨破除迷信一事不要包办代替。2月2日,大年初一,700多人的群众大会在东富寺召开,毛泽东一方面号召农民团结办好农民协会,另一方面又以朴实形象的话语引导农民破除迷信。当晚,又在东富寺召开了南一、二、三区农民协会干部会。2月3日,大年初二,毛泽东在孙筱山的陪同下离开东富寺,从阳三石火车站乘火车到了姚家坝龙凤庵(今属芦淞区白关镇、原属醴陵县北二区)作短暂停留,并在现龙凤庵中学后的三棵枫树下召开座谈会,当地教师代表张俊阀、唐奇凤、袁品高等、还有农民代表纷纷作了汇报。吃罢午饭,步行去往渌口考察。渌口工、农会干部程炳生、李仁桃、胡晋高等将毛泽东和孙筱山迎至伏波庙(今属渌口伏波岭、原属醴陵县北二区),渌口女界联合会、农民协会办公室等均设在此处。走访了几户贫苦农民家庭后返回伏波庙。当天晚上,毛泽东在伏波庙召开工、农、商、妇各界代表座谈会,到会的各方代表有30余人,工会、农会、商会、女界联合会代表分别是张童保、张清高、刘裕和、胡迪梅等人,一一发言,毛泽东认真倾听、询问并详细记录了工农商妇劳苦大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及有关工农运动的发展情况。各界代表相继发言后,毛泽东强调破除迷信要打“死菩萨”,地主阶级、土豪劣绅这些所谓的“活菩萨”更要打。并作出要求渌口迅速组建工农武装的重要指示。2月4日,毛泽东在返回长沙前,还到了株洲地区最后一站——被害农运领袖汪先宗家乡八叠乡(今属芦淞区枫溪街道、原属湘潭县东一区),随即在农运负责人汪起凤家中召开湘潭农运骨干代表会议。这是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的结束会。⑥醴陵、衡山等县均派代表参加。毛泽东听取了大家关于农运工作的汇报后,作了重要指示。
离开八叠后,毛泽东即返长沙。不久后,毛泽东就发表了光辉著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运用了不少在株洲地区第一手调研资料提出来的精辟论断。如毛泽东在考察中发现一些土豪劣绅以所谓的“保产党”等组织公开同农民协会分庭抗礼,甚至殴打残害农协干部,汪先宗就是被当地豪绅袁良汉、汪孝逵勾结军阀予以杀害的。毛泽东在这篇著作中就引用了醴陵的典型事例,“醴陵之西南两区表面上地主权力低于农民权力,实际上因为政治斗争不激烈,地主权力还隐隐和农民权力对抗……⑦”,由此提出要加强对地主政治上的打击。
(三)毛泽东考察株洲地区农民运动的路径
1.从农民立场出发。身为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的毛泽东在农村调查研究中,深入基层群众,善于倾听群众声音,了解群众疾苦,关注到农村真实的社会状况。他从农民立场出发,在听到醴陵南二区三星里乡的农运干部准备将一个有缺点的贫农戴高帽游垅时,毛泽东当场就指出不能用对待土豪劣绅的方式对待农民特别是贫农。对待有缺点的农民,应该是通过说服教育帮助其改正。他特别关心群众生活,在醴陵县城考察的时候,毛泽东在城隍庙墙角处看到一群衣衫褴褛的乞丐,他当即就问随行的人:“这些人谁来负责?今后应该怎么办?”随后作出指示:农会应该要负起责来,农会把农民组织团结起来后,将土豪劣绅给打倒,并将从他们手中夺回来的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如此才能解决乞丐的问题。在经过育婴堂门口的时候,毛泽东见到残疾儿童,随即征询在旁群众的意见。
2.从实际情况出发。毛泽东基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鞭辟入里地分析农民运动给株洲地区农村带来的变化。政治上,农会采取清算、罚款、捐款、示威、游垅、关押、枪毙等措施打倒土豪劣绅的威风,农民的社会地位由此提高;经济上,为了减轻农民的负担,一方面严禁地主阶级恶意抬高粮价,另一方面宣传减租减息,从经济方面给地主阶级施以重锤;思想上,废除封建宗法,破除迷信,妇女与穷人准入祠堂,打掉东富寺、龙凤庵等寺庙的菩萨,东富寺的许多菩萨被搬掉堆在墙角边上,“龙凤庵的农民和小学教员,砍了木菩萨煮肉吃”⑧;文化上,普及政治宣传,兴办农民夜校,普及农民的文化知识,提升农民的文化水平。
3.从革命需要出发。党在创立之初将工作重心放在了领导和发展工人运动上,之后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化,毛泽东逐渐开始关注农村,关注农民的力量。他从革命的需要出发,客观分析农民运动。毛泽东考察株洲地区农民运动,就是从革命需要出发的一次调查研究。基于了解农民运动的实况,探究农民革命程度,并发现助推革命进一步发展的最可靠最广大同盟军——农民。毛泽东指出,农运一些被攻讦为“过分之举”实际上也是符合革命形势发展需要的方向。此外,毛泽东以革命需要作为出发点,对于农民运动,不同的阶层有着不一样的态度和看法。富农消极,中农游离,贫农彻底支持。因此,毛泽东在不同农民阶层态度各异的基础上,作出要把广大贫农团结起来,把中农争取过来的重要指示,进一步指导农民运动的推进。
4.从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出发。随着革命的进一步发展,毛泽东就通过调查研究深入思考并探讨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毛泽东考察株洲地区农民运动,深感农民大众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他们受到地主阶级、县政权、土豪劣绅的多重压迫,不得已才奋起反抗,进行斗争。这让毛泽东看到革命的目的就在于推翻封建主义、土豪劣绅等的统治与压迫,建立自己的武装,捍卫自己的利益。由此,革命的对象就是县官老爷衙门差役的政权、祠堂族长的族权、城隍土地菩萨的神权、丈夫的夫权,将矛头对准封建统治与宗法迷信。毛泽东在考察株洲地区农民运动过程中更是看到了革命的动力就在于广大的农民大众,并号召将其团结组织起来,提升他们的政治觉悟,形成他们自己的武装,共同投身革命斗争。毛泽东看到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也为后来找到一条符合中国革命的道路奠定了基础。
二、毛泽东调查研究的重要影响及主要特点
(一)毛泽东调查研究的重要影响
1.对株洲地区农民运动的影响。毛泽东在株洲地区考察农民运动所作的重要指示及重要讲话,为株洲地区后来的农民运动指明了方向,是株洲地区农民运动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此后,株洲地区的农民运动不断掀起新的高潮,迈向了一个新阶段。一是农民建立了自己的武装——农民自卫军不断扩充,各县区乡普遍建立健全农民自卫军、工人纠察队,并将各县及地方团防局的枪支武装全部收编改为农民自卫军。二是各县成立了专门审判土豪劣绅的特别法庭,镇压反革命破坏活动,枪毙了一批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三是组织了“攸醴茶三县讨罗(定)军事委员会”,组织三县农军,将湘东保安司令罗定及其部队驱逐出株洲地区。四是进一步发展壮大了各级党组织及农会组织。支部和党员由原来的“50多个支部、700多名党员发展到1927年4月的124个支部、1950名党员。农协会员由原来的20多万发展到60多万人⑨”。此外,破除迷信思想、宗法观念,改革社会陋习的斗争深入到各个领域。
2.对湖南全省农民运动的影响。毛泽东对株洲地区农民运动的评价与指示对于全省农民运动同样影响深远。一是促进了整个湖南省农民运动的深入发展,加速了赵恒惕反动统治的灭亡。全省的党组织和党员不断扩充,农民协会组织也在不断壮大,农会会员数量不断增加。群众的觉悟进一步提高,加速了赵恒惕军阀统治集团的灭亡。二是为《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提供了生动的素材。毛泽东实地考察了醴陵先农坛、东富寺、白关镇龙凤庵、渌口伏波庙、芦淞区八叠乡等地,召开萬人农协会员大会、农协骨干干部座谈会等会议,考察先农坛、东富寺等农民协会所在地,走访贫苦农民家庭……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提到或引用14处之多的醴陵事例,报告中的一些精辟论点不少都是出自考察株洲地区农民运动的第一手资料。三是传播了革命火种。毛泽东在发展农民运动的同时,注重通过讲习所等培养骨干力量,培养了一批批革命人才,建立的农民武装力量纷纷促进了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马日事变”后,农民运动遭到沉痛损失,但农民运动培养出的人才仍然树立了革命正气,带来了革命生机。
3.对中国革命走向的影响。毛泽东通过总结株洲地区等地的农民运动,看到了中国革命力量最可靠的同盟军就是广大农民。湖南农民运动以后,毛泽东基本提出了建立和巩固农村政权,建立农民武装,没收土地的基本方法观点。这些要素实际上成为后来“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重要部分。农民协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农村组建的唯一权力机关。为了加强自身建设,农民协会开展了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总结的十四件大事。这对于后来在广袤的农村地区建立和巩固革命根据地具有巨大的启发作用,也为后来的革命斗争实践指明了方向。
(二)毛泽东调查研究的主要特点
1.调研内容的针对性。毛泽东考察株洲地区农民运动过程中不仅充分肯定农民协会在政治、经济上打击土豪劣绅的做法以及武装工人纠察队、举办农民夜校、兴修水利道路、禁烟禁赌、废娼、革除社会恶习等,而且发现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如针对湘东保安司令罗定擅杀农协委员长罗震一事,他指出要组织农民自卫军,建立农民武装才能彻底推翻地主武装。有针对性地考察,才能针对性地作出指示,将农民运动推向新的高潮。
2.调研对象的代表性。毛泽东在株洲地区的调查研究所考察的对象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第一类是农会骨干及干部。毛泽东在醴陵先农坛、东富寺等地先后召集农会干部开会,直接听取基层农会干部提供的农村情况汇报。第二类是来自工农商、女界联合会等社会人士的代表。毛泽东在醴陵先农坛听取总工会委员长易足三、女界联合会委员长李秀泉等人的汇报。并参加醴陵知名人士、社会贤达座谈会,了解醴陵农业、瓷业生产情况及他们对农民运动的看法。第三类是农民特别是贫农。毛泽东到了伏波庙后,又到南岸考察农运及农民生活情况,并走访了贫苦农民家庭。第四类是特殊群体。1月29日,毛泽东考察了解到育婴堂残疾儿童及流浪乞丐等情况。
3.调研方式的多样性。一是普遍调查与典型调查相结合。毛泽东通过对醴陵县城如先农坛、文庙坪等地,东富寺、龙凤庵、伏波庙、八叠乡的调研考察,采用普遍调查方式从整体上了解株洲地区农民运动。同时又以典型调查方式深刻认识农民运动的深层次问题,坚持了普遍调查与典型调查相结合,既掌握了面上的情况,又深入到了本质。二是会议调查与演讲相结合。毛泽东每到株洲地区一处都会专门召集农会、社会人士等各方代表开展座谈会,搜集掌握第一手的汇报资料。同时又通过演讲方式及时总结、作出指示。如毛泽东在文庙坪召开的万人农协会员大会上、在东富寺召开的700余人的群众大会上,发表演讲,充分肯定并高度赞扬醴陵农民运动,也号召农民团结起来,办好农会,破除封建迷信。三是单位调查与个别走访相结合。毛泽东为了更多地接触民众,了解社会状况,他先后到株洲地区县总工会、农讲所、农协、女界联合会等单位调研,并深入贫苦大众下乡进行考察。
4.调研结果的深远性。毛泽东在株洲地区的调研影响极为深远,不仅推动了株洲地区农民运动走向了一个新的阶段,而且也推进了全省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加速了赵恒惕反动统治集团的灭亡,更是为中国革命找到了最为可靠的同盟军——农民,带来了革命的生机,传播了革命的火种,指明了革命的方向,为后来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此外,毛泽东在株洲地区的考察所掌握的素材也被其运用到《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重要内容中。
三、毛泽东调查研究的现实启示
1927年1月27日至2月4日,毛泽东深入株洲地区考察农民运动,对于党搞好调查研究、做好各项工作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启示。
(一)重视调查研究是党开展工作的基本功
毛泽东身体力行,最早在全党兴起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实地开展一系列的调查研究。1927年至1943年,毛泽东开展的大规模调查研究就多达32次。在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过程中,形成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寻乌调查》《农村调查》《反对本本主义》等多篇影响深远的调查报告,并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政治话语及形象比喻“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研究是党开展工作的基本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纽带,是检验干部工作能力的“试金石”,是反映干部宗旨意识的“温度计”,关乎干部的民心所向、工作作风。正因为如此,习近平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关于调查研究的思想,尤为重视调查研究。他指出开展工作不能刻舟求剑,不能闭门造车,更不能异想天开,必须全面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加强调查研究是党进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所要遵循的“成事之道”。
(二)实事求是是调查研究的灵魂
毛泽东考察株洲地区农民运动的原点正是遵循了求实精神。为了进一步认清革命形势,推动农民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出于正面反击党内外对于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的质疑、攻讦、非难,毛泽东深入湘乡、湘潭、衡山、醴陵、长沙五县进行农民运动的考察。由于有了在湘潭、湘乡、衡山考察的经验,毛泽东一到醴陵,就要求醴陵相关干部提供现成的书面报告、报表统计资料。这也是毛泽东遵从实事求是原则的具体体现。在株洲地区的考察过程中,毛泽东看到了株洲地区破除封建迷信的进步。他见渌口伏波庙的菩萨被打掉并堆于一角,笑着肯定菩萨挪位让农民协会办公之举,并称此举“稳健”!面对国民党右派、土豪劣绅、官僚政客对农民运动“糟得很”的污蔑,毛泽东实事求是地从革命需要出发,从农民立场出发,从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肯定农民运动“好得很”!因为农民运动推翻了压在农民头上的封建势力,仅用半年就做到了孙中山倡导国民革命几十年未能实现的目标。毛泽东基于农村地区的调查研究,果断扭正了党外污蔑农民运动的视听,扭转了党内对于农民问题的错误认识,并作出要团结、组织、领导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实事求是是调查研究的灵魂所在。要从客观实际出发,探求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如此才能发现问题并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习近平强调:“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具有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⑩”开展调查研究既要“走马观花”,更要“下马观花”,深入系统弄清楚“实事”,才能“求是”,作出的科学决策才能符合时代所需、人民所愿、规律所求。
(三)问题意识是调查研究的导向
马克思指出:“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⑪”明确的问題意识是调查研究的导向,是取得调查研究成效的重要保证。毛泽东考察株洲地区农民运动,就是为了回答农民运动是“糟得很”还是“好得很”?是“痞子运动”还是“革命先锋”?是否“过火”?毛泽东抓住了调查研究的主要问题,通过总结农民所做的十四件大事,高度赞扬了农民运动的必要性,指出了中国革命绝不能忽略了农民这一重要问题,以正视听,平息党内外对农民运动的指摘之声,进而逐步为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革命道路作好了铺垫与准备。
调查研究最终就是要作出科学决策,解决问题。突出问题导向,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才能科学决策、有效施策。新时代党要坚持问题导向,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对此,习近平总书记聚焦新时代党调查研究的突出问题,提出:“调查研究要紧扣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紧扣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现实问题,紧扣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需要解决的问题。⑫”通过调查研究,全面了解这些现实紧迫问题,进而精准施策,解决问题。
(四)以人民为中心是调查研究的根本价值遵循
毛泽东深入洞察到农民疾苦,看到农民悲惨的生活环境。他发现醴陵的贫苦农民受到经济与政治上的双重压迫、盘剥,文化上更是蒙受奴役。“西二区高桥乡胡氏宗祠有160亩祠租,还有杨泗会、彩公会、汉公会、泌公会、路公会240亩,共计400亩祀租,年收200多石租谷,全由胡春台等6个土豪经管,从不公开账目……⑬”正是因为毛泽东苦人民之苦,所以他才决定用事实反击党内外人士的各种误解,也能够感同身受明白农民进行斗争的理由。为了配合不断高涨的农民运动,农民协会组织动员群众力量,通过兴办农民夜校、女子职业学校等方式来发展文化教育。毛泽东明白必须要从农民立场出发,用农民群众接受的方式进行教育,才能更快地提升他们的文化水平、理解能力以及工作技能,增强他们投身革命的政治觉悟。而且毛泽东善于运用形象易懂的群众语言,加深农民群众的理解。2月2日大年初一这天,他在东富寺召开的700余人群众大会上讲到破除迷信的问题,非常简明且幽默地阐述:“听说你们这里还有人求菩萨减租,信八字,信风水,我们办农会只几个月,土豪劣绅、贪官污吏都倒台来……过去敬了几千年菩萨,没有看到关圣帝君,观音菩萨帮你们打倒一个土豪劣绅,现在你们想减租,我问你们有什么法子?是信神呀?还是信农民会?⑭”这番语言极合农民大众的口味,群众纷纷点头称是。他还曾指着东富寺的围墙对台下的群众说,这墙是用三合土筑的,三合土中的沙子是散的。可是加石灰、黄土,用水和拢,干拢以后,用羊角耙也挖不进!随后他又说,比如梳布,因为纱多,扭在一起,即使系上一个大石头,用劲滚纱也不会断。如果只几根纱,一扯就会断。毛泽东用两个形象的比喻,告诉农民团结起来力量大。
这些都说明毛泽东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调查研究的根本价值遵循。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同样秉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工作导向。新时代开展调查研究要求党员干部聚焦群众心坎上的好事实事,俯下身子,倾听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讲人民大众的语言,切实考量群众实际需要,同时以人民为师,以人民为检验者,作出的科学决策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
四、结语
当前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国内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党内新考验新危险尖锐复杂,各类风险因子重叠交织,亟需通过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予以认知和应对。调查研究是攻克新矛盾新问题、应对新考验新危险、落实新目标新任务的现实诉求之道和关键之举。对此,必须不断学习毛泽东在株洲地区考察农民运动所内蕴的现实启示,致力于推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注释]
①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
②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
③中共株洲市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办公室编印.民主革命时期株洲党史资料(第一辑)[M].株洲煤田印刷厂,1998:203.
④中共株洲市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办公室编印.民主革命时期株洲党史资料(第一辑)[M].株洲煤田印刷厂,1998:244.
⑤中共株洲市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办公室编印.民主革命时期株洲党史资料(第一辑)[M].株洲煤田印刷厂,1998:257.
⑥中共株洲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中国共产党株洲历史:1919—1949(第一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88.
⑦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4.
⑧中共株洲市委办公室.中共株洲市委党史办.毛泽东在湘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M].株洲市教育印刷厂,1993:127.
⑨中共株洲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中国共产党株洲历史:1919—1949(第一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91.
⑩习近平.谈谈调查研究[N].学习时报,2011.11.2
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90.
⑫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218.
⑬醴陵市档案史志局.中国共产党醴陵历史(第一卷)(1921—1949)[M].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71.
⑭中共株洲市委办公室.中共株洲市委党史办.毛泽东在湘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M].株洲市教育印刷厂,199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