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第三中学/陈 萍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提出:“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艺术教育要面向未来,培养具有综合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改革和优化美术教学方式,如利用项目式教学,有助于落实此目标。项目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包括信息收集、方案设计、项目实施以及最终评价等都由学生自己完成。学生通过该项目的组织与实施,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以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项目式教学是提升美术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之一,以学生为中心,创造真实的学习情境,坚持以问题与任务为导向,引领学生进行持续的探究与综合实践,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次变革。然而如何让项目式教学落到实处,成为学生喜爱并真正提升学生素养、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式是教育教学的关键。
本文以为推广家乡特产设计文创产品的实践为例,重点结合和县地区的优秀传统人文资源,从项目式教学内容、驱动性任务设置、教师角色转化、教学过程评价以及教学成果展示等方面作出思考,引导项目式教学落地生根,培养学生通过美术项目式教学参与家乡建设的意识,在真实的情境中实现深度学习,从而让素养教育落到实处。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2]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担当。在项目式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挖掘本地优秀的传统艺术形式和文化资源,并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教材相关课例有机整合起来,探索其与美术课程结合的形式和方法,促进学生对知识进行整体联系和建构,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并提升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家园。首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多参观和县本地的历史博物馆,通过这个窗口,全方位了解当地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同时邀请非遗文化剪纸艺术传承人走进课堂,让学生亲身体验剪纸艺术的魅力,认识非遗文化的重要历史意义和作用,并引导学生提炼非遗元素,将其融入文创产品的设计和制作中去。其次,教师要整合七年级、八年级美术教材中设计应用课程,如“宣传品的设计”“吉祥物的设计”“面具的制作”“展示设计”“关注身边的美术遗存”“美术遗存的保护与传承”等,设计一个与传统非遗艺术相结合的大单元教学。再次,项目式教学在内容设计上,要联系家乡的现实生活,发现艺术现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解决和县当地特产的现实困境,如因包装相对简单影响销量等,并综合运用美术及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创造性设计文创产品,让学生在艺术实践活动中,将知识转化为素养和能力。这不仅可以让中华优秀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还可以让优秀的传统艺术形式在项目化教学的实践中得以传承和发扬,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质疑的活水源头。项目式教学强调教师要围绕真实的问题情境,设计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综合运用学科核心概念、跨学科知识和艺术实践来解决问题。驱动性任务的设置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项目式教学的成败。首先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有兴趣的驱动性任务,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一个好的驱动性任务可以让学生学习变得更有目的性和方向性。其次教师要联系现实生活,构建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学习内容,营造真实的问题与任务情境,引发学生自主探究。
和县特产乌江霸王酥有着2000 多年的历史,原名蛤蟆酥,又名小酥,当年西楚霸王项羽从四溃山(今驷马山)突围后,败走乌江城,品尝过此小吃。后来,老百姓为了纪念他,改名为霸王酥。2017 年,和县“乌江霸王酥制作技艺”入选安徽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然而如此“名片式”的特产,为何只局限于本地人知晓,外人鲜有人知?教师带领学生在实地调查后总结出几点原因,如产品不够丰富、宣传不到位、包装过于简陋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设置出项目式教学的驱动性任务——为推广家乡特产设计文创产品,在传递美食的同时也传递一种文化自信。这种基于真实情境的驱动性任务,对学生来说更真实,更能推动持续性探究。在此项目式学习中,学生学以致用,运用美术学科知识通过亲身参与和实践来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色彩、造型、材料等元素的构建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
“艺术教学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育人价值。”[3]艺术教育不仅要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也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项目式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和任务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艺术实践活动。教师是实践活动的引导者、解惑者和参入者,这其实给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师要高屋建瓴,放眼未来,着眼学生的可持续发展。[4]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优化知识结构,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积极探索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美术项目式教学的教学方法,运用教师之间的学习讨论和实践,制订和完善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案。
教师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带领学生查阅资料,通过观察、访问和问卷的方式,全方位多渠道地了解乌江霸王酥等地方特产的历史和现状,了解消费者的审美和需求,寻找地方特产销售不畅的原因。在项目式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引导其结合本地传统剪纸艺术,提炼非遗元素运用于宣传品、产品包装等相关文创产品的设计制作。教师需要辨别出学生不同阶段的需求,并在指导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为他们提供资源、鼓励和更加合理的建议。所以在项目式教学中,教师既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也是一起学习完成任务的合作伙伴。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可以给项目式教学营造更加轻松高效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意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项目式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一课一评”的评价机制,将学生课堂学习和项目式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生评价,强调评价的统一性,坚持素养导向,既要关注学生掌握艺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对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考查。在项目式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实践活动中的行为和态度,欣赏并尊重学生有个性、有创意的表现。同时教师应改变以分数来评价学生的方式,可以采用分项等级制和评语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发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师将评价指标分为文化素养、专业技能、艺术实践三个方面,这几个方面也指向美术的核心素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从项目教学筹备时的素材收集到项目式教学的内容确定,从学生的分工合作到小组成员的作品展示,教师在各阶段的评价中提出具体要求,让学生不断反思,完善自己的创意和制作,给出自评成绩,最后汇总学生的自评、互评和老师的总结性等级性评价、针对性评语等。在实施项目式艺术实践过程中,评价机制要贯彻全过程。评价只是一种手段,以鼓励为主,目的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反思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促进其专业成长和全面发展。
成果展示与分享是对项目式教学效果的检验,也是项目式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学习成果的展示活动获得艺术的成就感,增强学习的信心。比如,通过举办全校范围的学生作品展或网上作品展,可以营造更好的美术学习氛围。
在为推广家乡特产设计文创产品的实践项目式教学中,学生策划了一系列的作品展,如“关于宣传品的设计展”“产品包装设计展”“文创产品设计展”等,从展览的策划到作品的展出,每个环节都由学生自主完成。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和提升,通过展览过程中老师和同学的评价和反馈,学生也可以反思自己的实践成果。在老师和企业的帮助下,学生将自己的包装设计真正应用于家乡特产的包装中,获得良好的市场反馈,学生艺术创造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得以不断增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做,应是一体的,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美术项目式教学也是一个边做边学的过程,它强调艺术课程的实践导向,使学生在真实的驱动性任务学习情景中提高艺术素养和创造力,将知识本位转变为能力本位。项目式教学是一种新的教与学的尝试,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和努力,不断总结反思,让素养教育落地生根,真正为社会发展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