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

2024-01-03 20:17徐方平
决策与信息 2023年12期
关键词:着力马克思主义时代

○徐方平 岳 坛

(湖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2023 年10 月7 日至8 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重大理论成果,为我国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引。

一、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不管是马克思主义,还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都是对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训的科学总结,同时又都在新的伟大实践检验中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列宁说:因为“马克思主义不是死的教条,不是什么一成不变的学说,而是活的行动指南”,所以“它就不能不反映社会生活条件的异常剧烈的变化”[1]160-161。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最新成果,就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生活条件的异常剧烈的变化”的能动反映,是对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新时代以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的态势下,面临着许多新形势、新任务。习近平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以强烈的问题意识,努力探索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客观规律,积极回应了“什么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什么要加强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怎样加强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早在2013 年8 月,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就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和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强调对于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弥足珍贵的经验,“一定要认真总结”,并在新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2017 年10 月,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新的文化使命”的重大命题,指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2]36-37

2023 年10 月,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将党的文化建设使命概括为“七个着力”:一是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二是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三是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是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五是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六是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七是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从哲学上来看,“七个着力”既是认识论又是方法论,既有宏观层面的理论指导,又有中观层面的实践指向,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南。

二、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

恩格斯深刻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3]14毋庸置疑,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在对文化建设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断深化的历史过程中,对党领导的丰富多样的文化建设实践,“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屋建瓴,审时度势,始终把文化建设摆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非常突出的位置: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文化是重要内容;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文化是重要支撑;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文化是重要因素;在强国建设中,文化是精神力量;在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中,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这种对文化建设重要性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认识,表明我们党对新时代文化建设规律的把握越来越客观和科学,表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涵盖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和改革发展稳定等诸多方面,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等众多领域,是一个集实践性、原创性、开放性和科学性于一体的理论体系。2022 年10月,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一方面用“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和“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该思想的主要内容,其中文化建设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郑重强调:“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必须通过构建具有强大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等五个重要路径,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文化力量。此次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中提出的习近平文化思想,就是对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文化建设思想的概括和提升,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

三、习近平文化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建设的理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作出了重要贡献,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于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认为,任何一种文化都是由当时的物质生产水平所决定的,是对其经济、政治等发展程度反作用的结果。文化对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毛泽东指出,人的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4]292。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百余年来,她一以贯之地把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作为自己的文化行动纲领,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文化建设的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和发展的习近平文化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习近平把坚定文化自信视作文化建设的基本前提,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他多次论述文化自信对于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发展战略的极端重要性,认为文化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2016 年6 月,他强调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将文化自信与其他三个自信相提并论。同年7 月,他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又指出:全党要坚定“四个自信”。2020 年9 月,他强调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5]312。由此,形成了“四个自信”这一具有原创性的论述。其中有关文化自信的重要论断,深刻阐释了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精神世界建构的战略性意义,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新的时代生命力。

习近平非常重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其重要论述构成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又一重要内容。一是用“三个事关”和“一项极端”来强调其重要性,认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二是用“四个强调”阐明了文化建设的行动纲领,强调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强调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坚持“两个结合”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着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创”工作;强调要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的基础上,开放包容,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将来,在交流互鉴中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汇聚中国力量,等等。这些科学论断夯实了我国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制度基础,为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凝聚功能,推进新时代我国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有力抓手,为民族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和价值引领,开辟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广阔前景。

猜你喜欢
着力马克思主义时代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四个着力”让人大履职更出彩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坚持“三个从严” 落实“三个着力”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坚持“四个着力” 推动民族团结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