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子岩
秋日清晨,蒲公英借着山风,送走了最后一个孩子,望着那远去的背影,她孤独、寂寞地萎去。迷雾中,梧桐的叶子起航归家。小溪越发沉默,噤了叮咚声,渐渐睡去,等待下一个春天的来临。
我和小雨挎着竹篮,不管不顾地闯进这场寂寥。我们,要去收秋!沉睡的乡野,顷刻间被我们吵醒了。
金黄的稻田攒着稻谷沉甸甸的香,勾来许多小动物到田中采购。田间传来“咕咕咕”“吱吱吱”各种声音。果园里满是果子甜蜜蜜的香,一颗颗猕猴桃挂在枝头,朝我微笑;一个个橘子把头昂得很高,生怕我看不见;一个个柚子躲在绿叶间,似乎没有想好穿什么衣服出门,而一旁的菜地里,白萝卜早已迫不及待地探出头,畅聊着关于秋天的一切。
我和小雨不知所措起来:究竟先收哪样呢?“1,2,3!”闭上眼,转几个圈,再睁开。呀,白萝卜拔得头筹!我们再也按捺不住,呼啦啦地跑过去。东瞅瞅,西瞧瞧,这些萝卜实在太调皮,争先恐后往地面上钻,个个吵着嚷着让我先收它。“别急别急,待我‘大力岩来把你们都带回家!”我挽起袖子,卖力地拔起来。
“岩子,快看,我拔出来了一个!”小雨冲我挥动她手里的“战利品”。“唉,我怎么就拔不出来,萝卜稳稳地站在地里,一動不动。”看着小伙伴手里的萝卜,再看看这结实的土地和倔强的萝卜头,我又急又愁。“你换一个试试,那些拔不动的萝卜,可能还没有做好被人带回家的准备,不勉强它们。”小雨在菜地的另一头瓮声瓮气地对我说,手却没歇着,忙乎着拔下一个萝卜。“我觉得你说得有道理。”听从她的建议,我决定找准目标,“再战一回”。就在这时,一个头昂得高高的萝卜进入我的视线。“好,就你啦!”我伸手握住萝卜缨子,试着往上提,感觉有一点儿松动,心里一阵狂喜,憋住一口气,使劲儿往上一揪——“哎呀!”萝卜竟被我拽出来了。我往后踉跄了几步,顾不得差点儿摔倒,大声喊:“小雨,快看,我也拔出来了。”“哈哈,我已经拔出两个了……”菜地里,我们在愉快地收秋,笑声、聊天声填满了秋天的乡野。
白白嫩嫩的萝卜还挂着泥土,和我们现在的大花脸模样可有一拼。大人在一旁唠叨:“哎呀,小花猫们,快去把脸上的泥洗掉。”我俩嘻嘻哈哈跑进厨房,拧开水龙头——洗脸?肯定先洗萝卜呀!水浑了,萝卜却愈发水灵,凑过去闻一闻,清香扑鼻。我实在包不住口腔里奔涌而出的口水,张嘴狠狠咬一口,凉丝丝的甜味瞬间占满了我的嘴巴。
“嘎——嘎——嘎”,屋顶传来大雁的鸣叫,它们仿佛是为即将的南行给自己加油打气。院落的鸟儿们正养羞,它们行色匆匆,也在忙着收秋。
收秋,就是这样自由、恣意与快乐!
(指导教师李欢)
支你一着儿
小作者先通过秋日景物描写,营造寂静、冷清的氛围,紧接着笔锋一转,写和小伙伴去收秋,吵醒这萧瑟的秋日,文章基调瞬变,秋日顿时变得热闹喜庆起来。这是一种哀景写乐情的手法。正如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先写秋日寂寥,再写白鹤一飞冲天,展现为理想而奋斗的豪情壮志。这种方法,你学会了吗?
(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