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畜牧养殖粪污环境的改善措施

2024-01-02 08:28:06柯聚保
南方农业·下旬 2023年10期
关键词:畜牧养殖改善措施福建省

柯聚保

摘 要 福建省是畜牧养殖大省,近年来,养殖粪污污染日益严重。为改善环境,促进畜牧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总结了福建省畜牧养殖业发展与污染现状,从推行种养结合,实现绿色发展;延长产业链,实现全面治理;加强设施改造,实现资源化利用;实施人才战略,强化科技引擎;调动多元主体,提高全民关注等5个方面介绍了具有可推广性的畜牧养殖粪污环境改善措施。

关键词 畜牧养殖;粪污环境;改善措施;福建省

中图分类号:X71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20.018

福建省是畜牧养殖大省,近年来在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下,引发的养殖粪污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畜牧养殖粪污的处理长期以来未受到重视,同时存在处理方法不科学、技术落后等问题,导致福建省畜牧养殖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这不仅影响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还会引起动物疫病的传播[1]。因此,探索畜牧养殖粪污环境的改善和处理策略,是畜牧养殖发展中需关注的重点话题。

1 福建省畜牧养殖业发展与污染现状

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下,福建省的养殖业也取得了较大发展,其类型有水产养殖、畜牧养殖和家庭养殖,其中以畜牧养殖为重点。目前,福建省畜牧养殖业不断适应着市场的发展趋势,向高效益、高附加值、生态友好型的方向转型,养殖产业在不断升级更新,牛、羊、猪、兔生产结构更加合理,“生猪独大”的局面得到一定程度改善。《2022年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在2022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共计53 109.85亿元,全年猪肉产量128.07万t,增长3.0%,牛奶产量21.51万t,增长10.7%,禽蛋产量59.83万t,增长7.0%,2022年年末生猪存栏共计956.76万头,比2021年末增长2.0%,全年生猪出栏1 614.13万头,比2021年增长4.3%。福建省畜牧养殖主要集中在泉州市、漳州市、三明市、莆田市等地,畜牧养殖规模占全省养殖规模的60%以上。在十八大以后,福建省积极助推畜牧养殖的生态质量型发展,大力推广生态环保型养殖模式,鼓励规模化养殖,稳定生猪生产,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使得畜牧业朝着机械化、标准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但畜牧养殖粪污治理情况却不甚理想。为了分析福建省畜牧养殖的粪污处理现状,本文针对泉州市、南平市的12家规模养殖场进行了调研,具体分析结果如下。

1.1 畜牧粪便的清理方式

在本组调查的12个规模化养殖场中,粪便的清理方式包括水冲粪、干清粪、发酵垫料3种类型,本组规模化养殖场粪便清理方式以干清粪工艺为主,占比83.3%,还有2家使用水冲粪工艺,占比16.7%,尚无养殖场采用发酵垫料工艺。相比于干清粪工艺,水冲粪工艺的污水处理难度和成本也更高。

1.2 畜牧粪便的处理工艺

结果显示,在泉州市、南平市的12家规模化养殖场中,畜牧粪便的处理工艺有好氧堆肥发酵技术、热解炭化技术和厌氧发酵处理技术,其中,有11家养殖场使用了好氧堆肥发酵技术,这一工艺高效、成熟,仅1家养殖场采用了热解碳化技术,这一技术比较成熟,但是投入成本较高。

1.3 污水处理技术

本次调查的规模化养殖场中,使用的污水处理工艺有膜分离浓缩技术、直接还田、生物聚沉氧化工艺,其中有8家养殖场采用生物聚沉氧化技术,这一技术的前期成本较低,处理效率比较理想。还有1家养殖场采用直接还田工艺,这家养殖场位于农业园区,养殖密度不高,配套消纳农田,支持直接还田利用。

从福建省的畜牧养殖粪污处理情况来看,尽管资源化程度在不断提升,但是规模偏小、规划不当、布局分散的问题依然普遍存在,由于产业布局不科学,加之畜牧养殖有一定的特殊性,养殖场多分布在近海、沿湖地区,附近农田无法消纳畜牧粪污,需要进行集中化处理。调查显示,现有的畜牧养殖处理设施比较落后,这是影响福建省畜牧养殖粪污环境改善的主要因素,另外,缺乏完善的畜牧粪污收、贮、运体系,导致畜牧养殖粪污环境的改善存在成本高、处置难等问题。

2 福建省畜牧养殖粪污环境的改善措施

2.1 推行种养结合,实现绿色发展

2.1.1 优化农业布局

福建省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生态基础,为了改善畜牧养殖粪污环境,需要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合理安排消纳用地,在推行各类规划性文件的基础上合理调整区域养殖产业布局,推行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促进畜牧养殖的生产规模化、技术专业化、过程清洁化发展,立足于福建省水网面积较大的环境特点探索畜牧养殖粪污的资源化处理模式,实现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2.1.2 探索生态发展

不同地域农业发展对于畜牧养殖粪污的承载力各有差别,通过多种产业的结合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合理搭配畜牧种群,建立绿色生态产业链,能够使畜牧养殖朝着零排放、无污染的方向发展[2]。因此,针对福建省的资源优势,从需求端着手,推广有机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探索畜牧养殖的生态化发展模式,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与水产养殖、农田菜地、森林湖草、花卉草木等形成统一布局,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生态农业循环体系。

2.2 延长产业链,实现全面治理

2.2.1 明确执行标准

在福建省畜牧养殖行业的发展进程中,需要以现有的网络体系为基础,促進区域联合与部门联动,开展合作攻关。针对养殖废弃物、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等建立明确的标准体系,加强技术研究,建立集种植、养殖、屠宰于一体的标准化体系,充分展现出畜牧养殖的现代化发展水平,打造全新业态,完善标准执行体系,为新项目的落地调整好框架,这是发展生态农业的刚需。

2.2.2 拓展生物链条

为了实现畜牧养殖粪污的无害化处理,建立完善的生物链体系也是一项重要举措。以微生物培育、昆虫生产、虫菌复合等作为核心技术,大力开展关于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研究,使之能够成为生态循环农业的重要环节,实现对畜牧养殖粪污的资源化利用和处理。另外,加强对“清道夫类”环境昆虫的利用和研究,如金龟子、蚯蚓、黑水虻等,尽管福建省在这一方面的研究基础比较薄弱,但是在关注度的提升和技术手段的推广下,生物链条必然能够在畜牧养殖粪污环境的改善中大有可为。

2.2.3 创新治理模式

目前,福建省畜牧养殖存在非洲猪瘟、农业面源污染、禽流感疫情交织的问题,链条松散的资源化利用模式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单一依靠政策红利很难实现畜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对此,还需要以省情、市情为出发点,探索建立全新的养殖粪污治理体系,实现粪污的精准化治理。比如,可以将饲料、肥料与能源化结合,建立“融链条”,促进饲料业、环保业、能源业、屠宰和种养殖业之间的跨界合作,发挥出各个治理主体的作用,在协同工作中取得良好的实效。

2.2.4 实现生态补偿

在当前的环保高压态势上,福建省依然有一些养殖者存在投机心理,为了全面改善粪污环境,还需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这是发展畜牧养殖业的需要,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客观诉求。不可否认的是,福建省畜牧养殖资源化利用和处理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未能形成体系化的处理模式,大多是依赖集体的意识自觉[3]。对此,需要发挥出政府主导作用,为薄弱环节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延长产业链条,建立全方位的生态补偿机制,补偿内容不仅包括对环境污染的行为赔偿,还包括为表现优异的主体提供奖励,这可以作为畜牧养殖粪污环境改善的“润滑剂”,通过“政府-企业-社群”的联合运作,从根源上解决养殖粪污环境污染问题。

2.3 加强设施改造,实现资源化利用

2.3.1 改造粪污处理设施

根据各养殖场情况,以异位生物发酵床、厌氧发酵池为技术核心,对现有养殖场粪污配套设施进行改造,遵循“缺什么,补什么”的改造原则,逐步实现圈舍的清洁化、养殖环境控制的智能化。同时,建立集中处理设施,形成可覆盖、区域化的有机肥生产加工体系,利用豆粕、木屑、畜牧粪便等生产有机肥料,这不仅能够实现畜牧养殖粪污的资源化利用,还能够辐射多个养殖户。

2.3.2 建立大型沼气利用设施

以沼气工程为发展紐带,加快建立生态循环体系,利用“畜牧-种植-沼气”的种养结合模式产生沼气,可用于用电、供暖,沼液可用来灌溉林地和农田。同时,建设粪污与沼液消纳设施,根据各市情况选择适合的位置建立沼液集中运输设施,为家庭农场、专业种植合作社配套专用的输送车辆,不定期从养殖场中将沼液运输至农田,促进种养消纳、畜禽粪污治理的有机结合。

2.3.3 指导养殖场升级改造

以《进一步深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十条措施》为出发点,引导各个养殖场进行标准化生产改造,推动“四个配套”的建设。1)建设布局配套设施,合理实现污道、净道的分流,与周边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协调;2)升级生产工艺配套设施,推进清洁化生产,实现末端利用、源头减量;3)设施设备。普及环境控制、自动清粪、喂料饮水、远程视频监控等设备,提高畜牧养殖生产的智能化发展水平;4)提升养殖场环境承载能力,充分考虑畜牧养殖模式、防疫要求等因素,将各类生产要素优化组合起来。

2.4 实施人才战略,强化科技引擎

2.4.1 建立面源污染监测体系

建立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体系,完善畜牧粪污监测,提高畜牧养殖的经营管理水平,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监测粪污污染情况[4]。监测体系的重点包括农业投入和排放端的监测,通过电子台账的方式记录畜牧养殖投入品情况,支持投入品来源追溯;针对排放端,需要完善监测体系,定期对系统进行更新和升级,同时,深入研究福建省农业面源污染的机理,修正排放核算体系,合理利用农业面源污染排放数据信息为福建省畜牧养殖业的生态化转型提供决策依据。

2.4.2 建立产业技术联盟

整合福建省现有的科技资源,培育专业技术人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养殖企业共同合作,将先进的科研成果应用到养殖一线,邀请领域内的专家提供技术指导,加强关键技术攻关,侧重研究畜牧粪污环境改善的实用化技术,从源头、中间环节着手净化养殖生态环境,形成技术支撑。

2.4.3 储备与引进科技团队

鼓励专业化科技团队的引进,借助福建省已有的高等教育平台,为畜牧养殖定向培育优秀人才,增加对此类人才队伍的资金和政策扶持,继续引入优质人才,打造可促进福建省畜牧业生态化发展的科技人才团队。通过完备的服务、科学的激励措施引入人才、留住人才,将此类高端人才的知识优势转化为福建省畜牧业发展的产业优势。

2.5 调动多元主体,提高全民关注

2.5.1 加强宣传教育

目前,还有一些养殖者对于畜牧养殖粪污环境改善、粪污资源化处理的必要性和意义认识不足。因此,需要加强人员的宣传教育,让畜牧养殖管理者、生产营销人员、养殖污染防治责任网格员等人群主动树立主人翁意识,了解畜牧养殖粪污环境处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主动与国家政策相结合,践行生态养殖理念,为福建省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提供人才力量[5]。

2.5.2 强化示范引领。

在畜牧养殖粪污的资源化利用上,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养殖场户是主角,结合福建省的农业发展需求,努力打造一批优秀的示范案例,利用目前的信息传播优势通过多渠道组织新型宣传模式,大力传播畜牧养殖粪污处理的优秀案例,推广物美价廉的实用技术,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3 结语

改善畜牧养殖粪污环境是建设美丽乡村、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针对福建省的实际情况,需要大力推广畜牧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走生态化发展道路,开展专项治理,引导养殖户树立生态化养殖理念,通过多举并行的方式改善粪污环境。

参考文献:

[1] 薛晓聪,樊斌,张乃夕,等.粪污处理视角下黑龙江省畜牧业发展策略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11):1-6.

[2] 魏秀芬.天津畜牧业粪污治理的实践、困境与对策[J].中国畜牧杂志,2017,53(8):143-147.

[3] 李仁,王永生,刘志江,等.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创新体系的构建:以吉林市畜牧总站为例[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2):1-3.

[4] 刘文明.畜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以吉林省为例[J]. 中国畜牧杂志,2014,50(8):33-36.

[5] 励汀郁,王明利.畜牧业助力“双碳”目标实现路径研究:基于不同国家的经验比较与启示[J].世界农业,2023(1):5-16.

猜你喜欢
畜牧养殖改善措施福建省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海峡姐妹(2020年2期)2020-03-03 13:36:30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海峡姐妹(2019年11期)2019-12-23 08:42:20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海峡姐妹(2018年1期)2018-04-12 06:44:32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
海峡姐妹(2017年1期)2017-02-27 15:22:17
浅析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预防
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控防效果研讨
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防治
新形势下提升供电所供电管理水平的实践思考
中国市场(2016年41期)2016-11-28 05:43:41
浅析机电设备管理涉及的技术分析
浅析营运资金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