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恒钊 文丽娟
[摘 要]研究生思政课“问题+课题+专题”链式教学,是在思政课教育教学中发现新问题、着手课题研究、探索专题讲授,形成层层递进、螺旋式上升的教育教学模式。有助于强化研究生的问题意识,提升研究生思政课感染力与吸引力,有利于研究生的主体性发展。研究生思政课教师要把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与问题探究有机结合起来,贴近研究生学习、生活、科研实际,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力与吸引力,让思政课堂充满生机活力,彰显研究生思政课的温度、深度与高度,使思政课的教育功能发挥其最大化。
[关键词]研究生;思政课;问题;课题;专题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3) 12-0106-04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实现德才兼备的研究生人才培育目标的关键课程,对于提升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推动立德树人目标的落地生根具有重要价值。推进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培养研究生的问题意识,提升他们课题科研能力是关键。链式教学是以问题为线索、研究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问题中学习知识,激发研究生的求知欲与创新力。“问题+课题+专题”链式教学是在思政课教育教学中发现新问题、着手课题研究、探索专题讲授,形成层层递进、互相补充的教育教学模式。研究生思政课链式教学“就是在研究生思政课教学中,坚持问题导向、进行专题讲授、开展课题研究,形成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教学链条”。[1]研究生“问题+课题+专题”链式教学不是单一的教学模式,也不是三者简单地相加,而是一种有梯度、有科研、有教学的混合式教学创新模式。
一、研究生思政课“问题+课题+专题”链式教学的价值
研究生“问题+课题+专题”链式教学模式为研究生思政课教学带来新的思路,它以问题、课题、专题为载体,以链式教学为纽带,从低到高、从易到难、从表到里,层次分明、条理清晰,通过设问与释问,创新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方法,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解决思想困惑,培养研究生思维能力,实现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目标。
第一,有利于强化研究生的问题意识。研究生思政课教学面临着较多困境,例如,研究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热情不高,对于课堂问题的参与度不强,有些研究生的质疑能力较低,研究生的问题意识薄弱,不善于发现问题,缺乏主动探索的能力,在思政课上没有成为课堂的“参与者”。思政课不是教师自问自答的“独白”,而是应该发挥师生互动、凸显学生主体的独特优势,讲出理论的深度、温度与高度,强化知识的价值认同与理论认同,以理服人并内化于心。研究生“问题+课题+专题”链式教学以“问题”为导向,以“链”为纽带,创设问题质疑的火花、搭建思维碰撞的桥梁,引发知识的交流、启发,启迪研究生探究、思考,敢于挑战权威、善于探究问题,并且饶有兴趣地参与问题、课题、专题的探讨中。链式教学把教学内容设置成问题专题形式,以不同问题设计教学,启发研究生不断地探究问题、认知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寻问之道上深耕教材内容、把握教学大纲。这会有利于研究生养成敢于质疑与创新的精神、提升问题意识,有利于促进研究生思政课理论性与思想性的统一、问题提出与问题解决的统一。
第二,有利于增强研究生思政课实效性与吸引力。当前价值取向的多元态势冲击着研究生的精神世界,传统的“权威模式”往往僵化了课堂活动,降低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然而有些教师固守着自身多年惯用的教学模式,没有顾及研究生的感受与反应。有些思政课课前问题预设不够周全,内容缺乏趣味性,问题设计脱离了研究生的实际,难以满足研究生的爱好与需求,导致教学内容没有吸引研究生的注意力,难以引起研究生的共鸣,难以激发研究生的参与热情,思政课的教学效果难以尽如人意。链式教学模式精心设计、创新研究生的课堂教学方法,转变以往“填鸭式”教学模式,形成问题链模块,促进不同知识的迁移,能有力激活研究生思政课的活力,提升研究生思政课的教学质量与获得感,增强研究生思政课的吸引力、趣味性与实效性,有助于思政课教学理论体系的建构,“彰显了思政课逻辑的力量和理论的魅力”,[2]极大增强研究生思政课实效性与吸引力。
第三,有利于研究生的主体性发展。“问题+课题+专题”链式教学模式以研究生为主体,强化了研究生的主体性。链式教学前后的问题、课题、专题是螺旋式上升,解决研究生的知识结构断层问题,推进他们意识思维不断向纵深发展,教导研究生自身去发现真理,自主建构知识,领会理论的内在逻辑,鼓励研究生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促进研究生的知识内化与行动自觉。“问题+课题+专题”链式教学凸显与强化研究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发挥研究生自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研究生主体性的作用,激发理论学习的主体自觉,自主去探寻问题的根源,使研究生不断去求真、向善、臻美。
二、问题是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逻辑起点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好的思政课问题导入要做到精准,解决研究生真正困惑的问题。应紧贴教材、突出重难点,以问题为导向,设置系列链式问题,进行课题与专题研究,澄清研究生思想上、价值上的困惑。教师要依据研究生的专业特色与身心发展特点,“分析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是(教育教学的规律) 和‘势(新时代的发展要求)”。[3]要結合社会热点,契合研究生的需求与,既充分体现当前时事政治的热点话题,也关注研究生生活实际中的思想政治疑难,利用社会“大舞台”,挖掘思政课堂元素。思政课教师应提升驾驭课堂提问的能力,关注研究生困惑,找出焦点、重点、难点问题,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选出具有启发性与代表性的问题,通过找准问题、精准靶向,厘清课题与专题研究的关键所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思政课教师要畅通对话渠道,在问题的交锋中产生智慧的火花,畅所欲言、平等对话,在交流中引导研究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引导研究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形式要做到多样化,围绕“如何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展开,解决是否可能与何以可能的问题。设置开放性的问题,激发研究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创造力与想象力,形成研究生的头脑风暴,培育研究生的怀疑精神,使研究生在教师启发下能够大胆质疑,在探求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培育研究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纠正思想上的错误与思维上的偏差。
“一个好的初始设问能够引发课堂的一连串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4]启发学生去主动追问。因此,思政课教师要科学合理地进行问题设置、创设问题情境,要能激发研究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参与感,探寻问题的发轫,让研究生在问题的追根溯源中提升问题意识,由疑生问,打开思维之门,锻炼勤于思考、善于思维的能力,发挥研究生的能动性与创造性。问题要富有“新”意,思政课教师应巧设问题情境,将各种问题串联成一系列的思维逻辑,设计成有序的具有内在规律的问题链条,各问题之间循环往复、螺旋上升。要注意各个部分内容之间的关联性与逻辑性,注意前后问题之间的相互承继与衔接,掌握学术研究的方法,寻找问题、抓住典型问题、提炼中心问题,提出逻辑紧密的系列问题,形成问题链条,注意各问题之间的逻辑性,构建完整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问题链“应当层序分明、逐步推进;升高自下、由表及里;剥茧抽丝、环环紧扣。”[5]教师要依据重难点设计好启发性、有逻辑性的问题,同时要精心设计好问题情境与问题陷阱,让研究生能够“跳一跳够得着”,解决前一个问题要为后一个问题的解决奠定基础,后一问题又是前一问题澄清后产生的新困惑,不断满足研究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激发研究生进行新的探索、提出新的思考,在进一步追问、挖掘与释疑新问题过程中,培育研究生的探索意识与质疑精神。
三、课题是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着力点
开展课题研究能使研究生不断提升专业素质,帮助研究生迅速成长为专业人员,形成科研意识,解决理论和实践中遇到的困惑问题。一个好的课题能够提升研究生的求知欲与创造欲,激发他们攀登科学高峰的奋斗精神与创新精神,提升研究生自主探究课题与论文撰写的能力。课题研究还可以增强研究生实践调查能力,增强理论功底,用理论结合研究生的生活与学习实际,提升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高校教师与研究生应该教学与科研同行,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发挥,促进课题研究的理论、实践与价值的统一。
课题研究需要有敢为人先的勇气与智慧,研究生思政课教师要准确把握国家政策的需求与正确的政治导向,结合自身的特长,设置立意新颖的选题。教师要为研究生提供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或感兴趣的选题,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热点与难点选题,提供能够反映新时代的贴近国家实际、贴近人民实际、贴近研究生实际的最新理论成果。思政课教师应将自己的科研成果有机融入思政课专题教学之中,遵循研究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思政课的教学规律,启发研究生的发散思维,培养研究生辩证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拓宽研究生的思维领域,紧紧把握时代脉搏,释疑现实社会复杂问题,使研究生在不断激荡的各种社会思潮和杂音面前做出理性的思考,增强研究生的思维辨别力与判断力,勇于追求真理、不断增加知识,积极主动探究新知,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与科研能力。
研究生要根据课题指南、顺应时代与国家发展要求,结合自身兴趣点拟定选题,随后搜集整理相关资料,撰寫好申报书,进行课题论证。教师应督促研究生主动学习,把握好自主学习的内容与进度,引导研究生自主研究,在导师指导下,撰写阶段性论文成果、调查报告,形成最终研究报告或专著。
课题研究要发挥研究生参与科研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发挥研究生参与科研的主体作用,同时要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培养研究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对研究课题进行专业与兴趣分工,既发挥个人创造性,又要凝聚集体智慧,以老带新、以优促新。思政课教师和研究生都应该提高自身素养,可以利用“周末理论大讲堂”“名师讲坛”“青椒论坛”,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和理论功底。
四、专题是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落脚点
研究生思政课可以采取专题教学的授课形式,参照教学大纲,科学合理设计专题内容,分别完成相对应的教学任务。思政课教师应该具有敏锐的“嗅觉”,突出教学重难点与时代的需求,联系重大现实问题,讲清讲透理论。要分析学情弄清研究生的知识体系,理顺逻辑分析教学的内容,精心提炼思政课教学素材,深耕教材、把握大纲、凝练专题,优化思政课教学体系,打破原来的章节模式,做到专题设计科学化,运用深邃的理论、丰富的内容,增强研究生思政课的辐射力与吸引力,让教师饱含热情地教、研究生充满兴趣地学,提升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实效性。
“教学设计是激活课堂、优化教学的助推器。”[5]专题设计要注重专题的体系以及各部分内在的逻辑与结构的合理性,注重各专题内容的对接以及课程内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既相互独立又浑然一体,兼顾专题之间的逻辑性、连贯性与知识体系的历史性与衔接性。以研究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课程为例,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与新时代不同划分,可以将课程设计为不同的专题。
在实施研究生思政课专题教学时,应设计好教学思路与教学重点难点。结合重点难点问题,满足不同研究生个体的需求,激发研究生的课堂活力,安排好专题的广度、深度与难度。专题讲授的内容不一定面面俱到,内容可以按照问题链的方式设计,突出关键重点,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而次要的内容可以忽略或精简。专题设计可以采取“总分总”的方式,优化链式设置,把控好专题课堂,探讨特定问题,利用丰富、鲜活的专题教学素材,构建主题鲜明、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教学模式。思政课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研究生水平实现精准供给,满足不同研究生个性化、多样化、差异性的需求。还应该有专题课后的拓展内容,如经典文献研读、查找相关文献资料、社会实践活动等。同时要注重本科、硕士、博士不同阶段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区分与衔接,打造本硕博一体化思政课育人体系。
专题教学要体现互动性与先进性,在内容讲解时注重对研究生价值观的引导,加强对研究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方法上可以采取主题讲授、互动探究、问题讨论、实践教学等方式。研究生思政课教学还应该与其他有关课程相互配合,使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凝聚合力。要规范集体备课、协同作战,激发思政课教师各自所长,发挥教学团队协作作用。还应该拓宽研究生思政课的主渠道功能,可以运用网络教学平台与研究生“同频共振”,唱响社会主义主旋律。
總之,“问题+课题+专题”链式教学的改革创新模式,对于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感染力与亲和力,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思政课教师要不断对研究生思政课进行改革创新,设置好问题、课题、专题链式教学模式,激发研究生的发散思维。思政课教师要适当地课堂留白,给研究生留下自己的问题思考、专题学习、课题研究的空间,让他们做出理性选择,在学中思、思中悟、悟中得。创设逻辑性强、层次分明的问题,锻炼研究生善于质疑的能力,培养敢于提出疑问的创新人才,使研究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这也是“问题+课题+专题”链式教学模式改革的终极目标与归宿。
参考文献:
[1]李芳,曲凯梁,叶飞.研究生思政课“问题+专题+课题”链式教学实施策略探析[J].高教论坛,2021(9):40-42+48.
[2]何秀超.问题链教学法让思政课活起来[N].人民日报,2019-05-24(09).
[3]张雷.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导向+课题研究+专题讲授”链式教学改革[J].教育观察,2018(23):25-27.
[4]卢迎春.运用问题链教学激活思想政治理论课生命力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教育(德育),2021(10):60-66.
[5]王茜,张志祥.基于问题链教学法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路建构[J].未来与发展,2021(6):91-95.
(责任编辑:王义祥)
基金项目:2021年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研究生思政课‘问题+课题+专题链式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研究”(JXYJG-2021-071);2021年江西农业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大学生思政课‘问题+课题+专题链式教学改革研究”(2021B2ZZ28)。
作者简介:胡恒钊(1975—),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文丽娟(1979—),女,本科,高级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Research on the Reform of the "Problem + Subject+ Topic " Chain Teaching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for Postgraduates
Hu Hengzhao1 Wen Lijuan2
(1 College of Marxism,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 Gangcheng School of Jiujiang C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Abstract: The "problem + subject + topic" chain teaching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for graduate students is to find new problems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start the topic research, explore the topic teaching, and form a progressive and spir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mode. It is helpful to strengthen the problem consciousness of graduate students, enhance the infectivity and attrac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of graduate students, and is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ubjectiv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Teachers of postgradu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should organically combine research-based learning, classroom teaching and problem exploration, close to the reality of postgraduate study, life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mprove the radiation and attraction of postgradu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ak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es full of vitality, highlight the temperature, depth and height of postgradu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nd maximize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Key words: Graduat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Problem; Subject; To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