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洪光 彭利英 张婵韬
[摘 要]在有关文献中,采用“大四现象”一词特指相对较高的大四逃课率。不言而喻,“大四现象”会对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结合教学实践,分析指出考研、找工作等是导致大四逃课现象的主要原因。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相对较大以及研究生扩招的社会背景下,开展大四逃课现象的研究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大四逃课现象,提出了相关对策。首先,大四课程教师需在到课率方面严格要求学生,其次,在学校教学管理方面,实施课程教学运行弹性化有利于减少大四逃课现象。不同学校可结合各自的校情,深入研究和完善课程教学运行弹性化,推进高校教学研究与改革的发展。
[关键词]大四逃课现象;考研;找工作;严格要求;弹性化的课程教学运行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3) 12-0004-04
一、概述
针对大四逃课率高的现象,出现了“大四现象”一词用以描述上述状况[1] [2] [3]。如何看待上述现象并在实践中加以合理引导,这个问题值得高校工作人員特别是直接参与大四教学工作的高校教师深思。作为大四课程教师,笔者拟结合相关教学实践,对以上现象与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
二、大四逃课现象
作为高校工作者,特别是大四课程教师,对大四逃课现象有一定的客观认识,这对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相应的教学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与大一、大二、大三不同的是,进入大四,意味着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对于普通的大四学生而言,面临一次人生的选择:考研、找工作、考公务员等。这里所指的普通大四学生不包括少数早已确定毕业去向的学生。
对于普通大四学生,多数希望自己能成功实现人生的新选择,因此,基本是全力以赴迎接新挑战。相对而言,这部分学生对大四课程学习的兴趣及相应时间的分配率有所降低。
以笔者任教大四第一学期的专业设计课程为例,在30多人的专业课程学生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准备考研。课程伊始,笔者即发现有三四位同学逃课,并且一般还是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调查得知这些学生是因准备考研而逃课。
笔者随后在课堂上强调了到课率是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后续课程中,这些学生很少随意逃课了,不过他们上课除了课程教材外,往往还携带若干考研资料。
随着教学进程的发展,招聘会逐渐增多。由于笔者课堂上强调了到课率的问题,若招聘会与上课发生时间冲突,学生选择参加应聘会时,基本都能做到事先请假。有时出现四五位学生因此而缺课的现象,对此笔者也很无奈。
更有甚者,有些招聘单位要求应聘学生马上进单位实习,这将对正常的教学秩序带来不小的挑战。
此外,有学生请病假或事假而逃课,凡此种种,造成一段时间内上课满勤现象并不常见,总有几位学生逃课反而属于常态化。
是笔者在教学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学生逃课吗?结合诸如学生、教师和学校有关部门的教学反馈来看,可基本排除教师教学方面的因素。值得一提的是,学校教学督导团成员听课后,大多给出了“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法具有启发性”等正面意见,也有督导团老师提出“学生听课不够认真”的负面意见,而上述负面意见主要是针对考研学生,譬如几位随身携带考研资料的学生甚至上课时也不忘见缝插针复习迎考,这实际属于隐形逃课[4]。
笔者数次在课堂上结合课程内容,谈论涉及专业研究的问题,这时几位“考研族”往往会从“埋头”复习转为“抬头”听讲。看得出,他们对于考研是专注的,关注任何有关考研的信息。从另一角度也反映出他们的上课状态实际是尽量维持考研复习与课程学习之间的平衡。
笔者所在学校为应用型地方本科学校,课余时间,笔者也与部分考研学生进行了交谈,感受到他们对于考研的执着以及对名校的向往,寻求教学与考研的平衡点对于部分学生而言或许是掺杂些许无奈的做法。
三、减少大四逃课现象的对策
我国研究生规模处于增长状态[5],考研学生人数增加,结合当前的就业压力[6],若缺乏一定的引导,“大四现象”对本科教育的影响将逐步加大。从提高教学质量角度考虑,降低逃课率应是每位大四课程教师期望所在。如何降低大四逃课率?笔者拟结合自身实践,提出相关对策,期望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教师的严格要求
大四学生的思想压力在大学阶段学习中达到峰值,考研和就业是压力的主要来源[7]。笔者认为,大四学生的思想压力在客观上加剧了大四相对较高的逃课率。就笔者授课情况而言,学习不上进、刻意逃课仅是极个别现象。
在大四第一学期,不准备考研的其他学生,往往会较积极地寻找工作单位。根据笔者观察和了解,在未找到合适的工作单位之前,部分同学会因赶赴应聘的原因请假逃课,而一旦落实工作单位,基本未出现刻意逃课的现象。当然,其中部分原因笔者认为应归于教师的严要求,由于专业课程属于小班范围的教学,人数相对较少,笔者对学生比较熟悉。每次上课前,笔者目测一下人数,就能大致了解具体是哪些学生暂未到达教室。若逃课或迟到的学生较多,利用上课开场白的空隙,笔者会对未到学生进行点名,这样在某种程度上减少学生刻意逃课现象的发生。因此,即便学生有特殊情况,可能发生迟到或缺课现象,他们也都能在课前及时告知笔者并请假。可见教师的严格要求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大四逃课现象,不过一般只对学生显性逃课的问题起作用[4]。
(二)弹性化的课程教学运行
笔者授课专业的学生反映,与其他以往学期相比,大四第一学期课程数目是最多的,仅必修课程已达到11门,除此之外还有3门学期内需完成的课程设计以及若干公共选修课程,学生感觉课程设置较重,学习压力相对较大。看着近乎排满的学生课程表,笔者认为有关教学管理部门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改进之处。
大四学生的思想压力相对较高,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减少大四课程数目,为学生学习压力减负,利于提高大四学生到课率。弹性学习的核心理念是强调学习者的可选择性[8]。实施课程教学运行弹性化有利于促进提高大四学生到课率。
按笔者授课专业来看,大四第一学期课程量最大,大四第二学期课程量最小(仅有若干公共选修课程),大三第二学期必修课程7门,除此之外还有1门课程设计以及若干公共选修课程。
首先,在符合课程设置内在要求(满足先后顺序要求,例如,原理课程必须安排在相应设计课程之前等)基础上,对上述三个学期的课程进行合理安排,减少大四第一学期课程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课程设置合理化。
其次,对上述三个学期的课程实施设置弹性化。按传统的课程教学运行方式,在相同学期(例如,第7学期即大四第一学期),相同专业各届学生的必修课程是一致的。课程设置弹性化,即同一专业,偶数届学生与奇数届学生必修课程安排有所不同。举例来说,安排偶数届学生在第7学期学习A课程,而安排奇数届学生在第6学期学习A课程。当然,A课程也需满足基本的课程内在设置要求。
再次,实施课程教学运行弹性化,即学校允许学生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具体学期学习相应课程。例如,偶数届某学生本该在第7学期学习A课程,若该生准备考研,为了在第7学期做到既有充分的复习时间,同时也不影响第7学期的相关课程学习,该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在第6学期或第8学期修完A课程。为了防止出现某学期某课程修习人数过多或过少的现象,学校可设置具体条件,比如,对申请提前修习课程的学生提出成绩绩点要求,对申请延迟修习课程的情况提出总体比例要求进行控制等。
课程教学运行弹性化赋予学生某种程度的学习选择权,一方面提升了学生决策能力,对学生走向工作岗位起到锻炼作用;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自主性,学生在课程时间安排上有一定的选择余地,从而有助于提高大四学生到课率,减少“大四现象”。
特别指出的是,课程教学运行弹性化对专业课程的授课教师也有一定的影响。专业课程的学习时间一般设置在大三或大四,按传统的课程设置,某专业课程只出现在上半学年或下半学年,因此专业授课教师只能在某半学年才能接触该课程。课程教学运行弹性化,这为专业授课教师全学年讲授专业课程提供了条件,仅从课程熟悉角度而言,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有助于降低大四逃课率。
清考弊多利少,危及高校教学质量[9]。教育部也对此发出通知,要求坚决取消“清考”制度[10]。笔者对取消“清考”的举措是坚决拥护的,如何落实好这一举措需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在传统的教学运行方式下,取消“清考”,若有学生在大四阶段挂科重修,就不能按时领取毕业证书,不可避免将影响学生的考研与工作。就此角度来说,对于学生而言,通过大四阶段的课程比其他阶段的课程更重要。在传统教学运行方式下,取消“清考”会无形增加部分大四学生思想压力,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校运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不排除有学生为了既考研和找工作,同时又顺利通过课程考试,发生平时逃课,考试作弊等种种极端现象。
反之课程教学运行弹性化,第7学期的课程可在第6学期修习,第7学期的课程若需重修,也可在第8学期进行。第8学期的课程也有机会在第7学期修习。从一定角度而言,这减轻了取消“清考”后大四学生思想压力,有利于保持教学运行的平稳性和减少“大四现象”。
需强调的是,不要将课程教学运行弹性化误认为是另一种形式的“清考”。首先,所谓的“清考”制度仅针对毕业年级学生[9],而课程教学运行弹性化下的重修,面向对象既包含大四学生也包括大三学生,属于完全正常的重修。其次,实施课程教学运行弹性化目的绝不是对取消“清考”的否定,例如,实施课程教学运行弹性化后,若有学生第8学期的课程因挂科需重修,也必然影响个人的毕业。
毕业设计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在传统的教学运行方式下,毕业设计任务书一般在第7学期期末下达给学生,而所有的必修课程基本在第7学期期末结束,部分学生在第8学期借口单位实习需要,长时间脱离指导老师的指导,这实际也是逃课的表现。课程教学运行弹性化,第8学期也可能存在必修课程,从一定程度可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
事实上,各专业都有拔尖学生,传统的教学运行方式导致教学差异化较小,拔尖学生和普通学生学习任务基本一致,有可能出现拔尖学生逃课现象。课程教学运行弹性化强调教学差异化,部分拔尖学生完全能做到在3.5学年完成正常4学年的学习任务。与普通学生相比,拔尖学生在同一时间内学习任务较多,从客观角度将减少拔尖学生逃课现象。因此,很多高校对毕业设计的时间安排做了调整[11],如将毕业设计任务书下达时间提前到第7学期开学初,除加强平时指导和检查外,指导教师在第7学期期末进行毕业设计的重要节点检查,以便第8学期实施毕业设计的差异化指导。例如,在第7学期期末,若有学生毕业设计完成较好甚至基本完成,那么在第8学期可对该学生实施差异化指导。在时间利用效率方面,这对师生均有利,从实质上降低逃课率。
因此,在合理安排的前提下,适当减少第7学期的课程数量,减小“大四现象”对教学的冲击。另外,采取彈性化的课程教学运行方式,提高教学灵活性,赋予师生一定的人为主动性以减小“大四现象”导致的不利影响。
降低大四逃课率,基本出发点在于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推进高校发展进程。当然需指出的是,课程教学运行弹性化对学校管理(特别是教务方面的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以上对课程的安排与建议可能不一定适合所有学校,不同学校可根据各自校情,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课程教学运行弹性化。
四、结语
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笔者分析认为考研、找工作等是导致“大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和考研扩招的背景下,“大四现象”对本科教育的影响不容小觑。在分析研究基础上,笔者提出教师严格要求学生、学校实施课程教学运行弹性化有利于降低大四逃课率。课程教学运行弹性化需进行深入研究,扬长避短,以便更好地服务于高校教学工作。
參考文献:
[1]党亭军,张玉琴.地方高校“大四现象”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9(4):150-152.
[2]王丽华,谷亚新,刘阳.高校“大四现象”的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建设教育,2016(6):100-102,109.
[3]杜小武,吴晓鸥.高等教育中的“大四”现象解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3(6):120-122.
[4]云美厚,杨双安.大学生逃课现象分析及对策[J].中国地质教育,2016(3):91-96.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党的十八大以来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成效[EB/OL].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2/54521/mtbd/202206/t20220615_637627.html,2022-06-15.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深入推动就业工作数字化升级[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2082/2022/2022_zl12/202206/t20220606_635012.html,2022-06-06.
[7]凌宏.大四年级学生思想压力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蚌埠学院学报,2015,4(2):165-168.
[8]李晓强.弹性学习的兴起与高等教育的变革——以西方国家的高等教育为例[J].外国教育研究,2006,33(1):32-36.
[9]徐红.当下我国高校清考问题的质的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4):98-101.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809/t20180903_347079.html,2018-08-27.
[11]张为,任金秋.关于工科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教学存在的若干问题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8,36(9):1-3.
(责任编辑:张宏玉)
基金项目:湖南省一流本科课程“钢结构设计”建设项目(湘教通〔2021〕322号-125);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HNJG-2022-0970);湖南工程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2022-018)。
作者简介:罗洪光(1974—),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土木工程;彭利英(1965—),女,硕士,教授,研究方向:土木工程;张婵韬(1989—),女,博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土木工程。
Analysis of the Phenomenon of Absenteeism in Fourth-grade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Countermeasures
Luo Hongguang Peng Liying Zhang Chantao
(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Hu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
Abstract: In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the term "senior phenomenon" is used to refer to the relatively high truancy rate of seniors. It is self-evident that the "senior phenomenon" will have an adverse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Based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the authors analyze and point out that postgraduate entrance examination and job hunting are the main reasons that lead to the phenomenon of seniors skipping classes. In the current social background of the relatively large employment pressure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expansion of postgraduate enrollment,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carry out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the phenomenon of truancy in the senior year. Aiming at the phenomenon of skipping classes in the senior year, the authors put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First of all, senior course teachers should strictly require students in terms of attendance rate. Secondly, in terms of school teaching management, the implementation of flexible curriculum teaching operation is conducive to reducing the phenomenon of truancy in senior year. Different schools can combine their own conditions to further study and improve the flexibility of curriculum teaching operation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research and re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The phenomenon of seniors skipping classes; The postgraduate entrance examination; Job hunting; Strict requirements; The flexible operation of the course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