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有懂
深圳市库博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广东 深圳 518000
大浪文化艺术中心与大浪体育中心,位于大浪街道华旺路与布龙路交会处两侧,毗邻阳台山森林公园,周边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捷、居住密集。
图1 大浪文化艺术中心、大浪体育中心鸟瞰图
大浪文化艺术中心是一座面向龙华区的集文化艺术与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区级文化艺术中心,配套公共图书馆、剧场、文化馆及艺术馆等文化艺术设施。项目总用地面积19852m2,总建筑面积6.3244m2,建筑高度50.6m,地上八层、地下二层(局部地下三层),车位数270辆。一应俱全的配套,旨在为周边市民提供更为宽广的文化艺术舞台,打造更舒适合理的运动休闲场所,不断提高市民文化艺术修养。
大浪体育中心是一座面向龙华区的集赛事与大众运动锻炼于一体的区级体育中心,配套多功能馆、游泳馆及羽毛球馆、乒乓球馆、真冰场、健身房、舞蹈室、台球室、架空室外篮球活动场和地下停车场等。项目总用地面积43716m2,总建筑面积90044m2,建筑高度23.9m。地上三层,地下一层,车位数640辆。各式各样的场馆,可满足市民赛事欣赏、休闲娱乐及健身锻炼等需求[1]。
2.1.1 链接城市。项目位于深圳市龙华区大浪街道,环视周围,羊台山森林公园、城市广场、绿轴、龙华河、地铁站等城市资源散布各处,构成一个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捷的场所。设计之初,建筑师深入基地周边民居,发现有些人行道、车道甚至孩子玩耍的场地混为一体,没有明确界定。人们应地造场,或顺从或改变着市井,那么这个高密度的文化综合体又将如何影响居民生活,并为片区带来改变?
在设计方案中,建筑师希望营造一个任何人都能方便进入并且愿意使用、逗留的场所,这个巨大的建筑群体与城市和居民相连接,一起构成更广泛社会的整体。通过观察发现,基地旁边的两条城市道路导致周边城市资源彼此分离,多变的高差更加剧了公共场所的破碎与片段化。找到一条跨高差且连接各重要资源的“路径”成为整合城市的切入点。建筑师以人流流向为节点,建立一条标高变化的空间环路,可以在人的行为和视觉感知上串联各个资源。以这条环路为造型线索,将与之接触的体量提升或下沉,演变出整体建筑形态。
2.1.2 体验场所。在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的概念里,其本质是一个对话性的场所,人们聚集在一个共享的空间中,作为平等的参与者面对面地交谈并形成“公共生活”。本项目要创造的就是这样一个开放、平等的公共领域。通过进一步增加路径密度,刻画出丰满的建筑形体,并创造大量的公共场所。这些公共场所以友好的姿态对公众开放,成为丰富人们生活,提高活动品质的关键。
高整合度、高密度、高开放度的环境下需要新的文体建筑模式。对于文化艺术中心的各功能单元,综合运用水平并置、垂直叠加、交互嵌套等手法,在各场馆的水平、竖向间拉出“缝隙”,形成开放空间。各场馆既能相对独立运营,又通过公共空间、公共交通等组合成整体,打造一个高效的、相互的、共享的文化艺术中心。
高整合度、高密度、高开放度的环境下需要新的文体建筑模式。对于体育中心各功能单元,综合运用拆解、重组、融合等手法,将足球场至于屋顶,通过两个斜坡式的广场与地面连接,形成一个巨大的开放空间,模糊建筑与足球场、广场之间泾渭分明的界限;在各场馆之间设置立体十字交通连廊,各场馆既能相对独立运营,又通过公共空间、公共交通等组合成整体,打造一个高效的、相互的、共享的文化艺术中心。
在这样一个高密度、功能复杂的文体建筑里,打造高效便捷的流线,使人流能快速到达各个场馆是本项目的关键。文化艺术中心在中间四馆交汇处设置一个巨大的、不同标高的架空空间,形成城市与阳台山景观的视线通廊,行人可以在这里聚集,举办丰富的室外活动,也可以高效便捷地到达各个场馆;各个场馆的后勤流线、剧场的演员流线、贵宾流线等均独立设置,高效便捷,互不干扰。体育中心设置立体十字交通连廊,楼梯、垂直电梯串联起立体交通,各个场馆分散在连廊两侧,行人可在十字连廊活动,也可以高效便捷地到达各个场馆。各个场馆的后勤流线、多功能馆的运动员流线、媒体流线等均独立设置,高效便捷,互不干扰[2]。
大浪文化艺术中心集文化艺术与休闲娱乐于一体,功能有艺术馆、文化馆、剧场、黑匣子和图书馆。艺术馆位于B1F-1F,共1922m2,是一个集时尚艺术及文物展示、辅导、讲座于一体的展示空间,为公益文化服务提供展示推广的平台。文化馆位于2-4F,共7005m2,主要设置有大教室(80人)1间,小教室(30人)4间,合唱、器乐、舞蹈、书法等兴趣学习室若干间。主要用于丰富群众文化娱乐活动。剧场位于B1F-3F,共7010m2,设有800个座席。主要用于剧目巡演、群众性文艺演出、中型歌剧、舞蹈、地方戏曲、话剧、曲艺等,同时作为模特秀、大型会议及群众文化活动的场所。建议以演出歌舞剧为主,兼顾其他黑匣子位于B1F-1F,共907m2,设有300个座席。黑匣子灵活度较高,可用于演讲、话剧、时装T台秀。图书馆位于6-8F,共16393m2,以数字、智慧、智能为基础,打造体验式图书馆,布置阅览室、功能厅、报告厅、书吧、珍品储藏室、书吧等。
由于用地狭长,文化艺术中心沿用地东西向设置,以中间的架空公共空间为中心,在西侧设置文化馆及艺术馆,东侧设置黑匣子及剧场,剧场主入口面向东侧的绿化广场;图书馆悬浮在空中,仅用4个核心筒支撑,犹如一艘降落的飞船,打造大浪街道的新地标。悬浮的图书馆底下形成架空公共空间,将用地南侧的阳台山景观引入到北侧的居民区,降低高密度建筑巨大的建筑体量对城市和自然景观造成的压迫感。
本项目出入口较多,其中艺术馆、文化馆、图书馆的人行出入口设置在中间的架空空间处,剧场的人行主入口设置在东侧,连接东侧的绿化广场,便于大型演出的集散。黑匣子的人行出入口、剧场的次入口设置在北侧。由于场地条件限制,两个车行出入口均设置在南侧布龙路,由于布龙路为主干道,为了避免地下室的车流对布龙路交通造成影响,在地下一层设置了等候区,能在高峰期缓解交通压力[3]。
大浪体育中心集赛事与大众运动锻炼于一体,功能有多功能馆、游泳馆、羽毛球馆、乒乓球馆、健身房、真冰场、架空篮球场、攀岩区、屋顶足球场和屋顶网球场。多功能馆共11723m2,设有2500个座席,其中活动座席900个,固定座席1600个。满足多种体育比赛项目使用,如篮球、排球、羽毛球等,用于举办区一级赛事及邀请赛。当举行比赛时,为实现人流分流,1F主要为运动员与记者入口,2F为观众主要入口。观众可通过四个门厅抵达座席。游泳馆共7252m2,设有3片泳池,标准池(50×25m,10泳道)1 片,训练池(50×16m,6泳道)1片,儿童戏水池(400m2)1片,设 有216座观众席。用于满足大众健身、游泳培训、小型赛事需求。
羽毛球馆共4318m2,设有20片标准场,用于满足大 众健身。乒乓球馆共3364m2,设有26片场,用于满足大众健身。健身房共579m2,用于满足大众健身。真冰场共2703m2,用于满足大众健身,滑冰培训。架空篮球场共7358m2,位于3层架空层,设有14个篮球场,其中10个全场,4个半场,并设有更衣室及管理室,满足大众健身需求。攀岩区共628m2,位于三层架空层,设有13m×13m大小攀岩墙,可供市民健身使用。屋顶足球场共8262m2,常规设置为2个7人场,2个5人场,2个5人场可转换为1个7人场,3个7人场可转换为1个11人场,提供多种运营方案,用于满足大众健身、团队包场、足球培训使用。
屋顶网球场共2113m2,设有3片标准场,用于满足大众健身。
传统的足球场设置在地面,占地面积大;本方案将足球场置于体育中心屋顶,让建筑获得更大的占地面积;以南侧高架轨道为基准,将建筑高度控制在24m,降低建筑体量对城市的干扰。在西侧面向文化艺术中心处设置两个大斜坡,消减建筑体量,形成斜坡绿化广场,与文化艺术中心东侧的绿化广场呼应。
本项目出入口较多,东西南北均有出入口进入到立体十字交通连廊,楼梯、垂直电梯串联起立体交通,各个场馆的出入口分散在连廊两侧,多功能馆、游泳馆等大型场馆还在东侧设有次入口、后勤入口、运动员、媒体等出入口。车行出入口设置在北侧及东侧,与人行分开,高效且影响较小。
随着城市的发展,深圳等大城市的土地资源变得愈发紧张,各类建筑也变得高密度、综合化、复杂化。在本建筑设计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对建筑功能的进行了重构,用架空、十字连廊等公共空间将各个场馆连接在一起,使得各个场馆既独立运营,又能相互联系。同时将室内、景观一体化设计,打造从外部景观、建筑到架空空间、室内空间都统一的设计,无缝衔接各个空间。设置1km的立体慢行跑道,通过地下通道、跨路天桥、地铁连廊、绿化广场、公共斜坡等开放空间,让文化艺术中心和体育中心联系在一起,变成一个全开放性的、高可达性的立体的文体公园。
以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为基础设计理论,通过空间重构的设计思路,解决了高密度的文体建筑的局限,为社区带来一个任何人都能方便进入并且愿意使用、逗留的文体公园,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化艺术中心与体育中心。大浪文化艺术中心与大浪体育中心沿着布龙路设置,总长度达600m,在城市的繁忙地带中,成为大浪街道新的地标性建筑,为城市及社区居民带来丰富多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