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美洵
浙江省杭州观成教育集团704 班
在我看来,2023年夏天最好看的电影莫过于《长安三万里》。电影中,垂暮之年的高适困守边关,在看似窘迫颓唐中追忆似水年华,娓娓道来漫长人生中与李白数次短暂的交集。
在高适的回忆中,鲜衣怒马少年郎李白登场了,他仗剑去国,任侠使气,在江夏与高适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那时的李白每个毛孔都汩出才华,一张嘴就是王霸大略。
少年李白的人生理想是轰轰烈烈干一场,然后飘然而去羽化成仙,如他诗歌里写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他希望像鲁仲连一样立下不朽的功业,为功名、为英雄梦而上下求索。
江夏黄鹤楼熙熙攘攘,扬州二十四桥明月夜,长安胡旋舞姬醉生梦死,岐王宅里寻常见。崔颢、杜甫、王维、孟浩然、张旭、贺知章……我们在课本上熟识的诗人逐一闪亮登场,大唐的繁华跃然眼前。
然而,出身商贾之家的李白报国无门,他干谒权贵吃了闭门羹。无奈之下,李白只能靠入赘来改变命运,只能借酒消愁,只能靠求仙访道寻求人生的意义,只能寄情于山水来麻痹自己。再后来急于想出人头地的李白误入永王叛乱的乱局,混到了“世人皆欲杀”的境地……
从少年意气风发,到中年际遇沉浮,再到晚年壮志未酬,李白遭遇了一系列重大人生变故,生于“开元盛世”却折戟于“永王之乱”。一般人经受这样的打击后极可能就此消沉,而李白不一样:他可以“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他可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可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可以“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可以拿“楚狂接舆”自比,连孔夫子都不放在眼里;他可以“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乱世不一定出英雄,但一定出诗人。李白没有实现自己治国平天下的伟大梦想,却给世人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诗句。他将一生的失意与愁心,浇灌成熠熠生辉的诗篇,治愈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就像他在弥留之际写下的《临路歌》,还是以高蹈飞翔的大鹏自比,余风足以激荡万世。
“诗仙”也许觉得自己放纵不羁爱自由的一生,也有累的时候,他于当涂县醉酒捞月跌落长江而溺亡,其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将其埋骨于此。2023年的春节我去马鞍山市当涂县的李白墓前凭吊缅怀,但见寂寂寥寥的荒草孤坟,真的难以与曾经风流倜傥、光芒四射的“诗仙”相联系。
看完《长安三万里》后,很多人觉得李白输了,高适赢了。有人甚至觉得电影想表达李白空谈、高适实干。在高适十年又十年的叙述中,流露出他既钦佩李白的诗歌天才,向往他的洒脱不羁,但又并不认同他放浪形骸、挥金如土的人生行为。我问我一年级的弟弟,你是想当李白还是高适,他毫不犹豫地选择高适。那么高适赢了,李白输了?
我读了“为你读诗”推荐的《你当像李白长风破浪》,这本书从月亮、少年、行旅、英雄、道教、酒等多个维度,揭秘李白身上雄奇、瑰丽的生命力,集中品鉴了李白近百首流传千古的诗文。我感觉他的生命就像是酣畅淋漓的四川火锅,却又被他天马行空的想象以及让人叹为观止的文学天赋所驯服。若说唐诗是喜马拉雅山脉,我以为李白就站在了珠穆朗玛峰顶。感叹我们一千二百多年来没几个文学家在诗歌上能超越李白,后人只能匍匐在他巨大的阴影下默默仰望。
我看完《你当像李白长风破浪》这本书,我觉得李白赢了,赢了千秋万古名,他留下的诗句成为中国人的文学故乡。就像电影中垂垂老矣的高适回京时所说:“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会在。”
武将们守护的是疆域,诗人们传承的是文脉。高适看似成功守住了长安,其实没有守住;唐朝有救了,其实越来越无可救药。“安史之乱”后大唐由盛转衰,千年之后大唐已经成为遥远的传说,但是只要李白这些文化经典永流传,我们心中的大唐盛世和文明传承就在。
老师评
“仙”,是李白一生的注脚,他的诗歌鲜有愁怨,多是洒脱与狂放。他的精神,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慰藉着无数的你我。正如作者所说:“千年之后大唐已经成为遥远的传说,但是只要李白这些文化经典永流传,我们心中的大唐盛世和文明传承就在。”
作者对李白的理解深刻透彻,全文叙述集中,不蔓不枝,语言简练流畅,感情丰富真实,读来令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在此,也祝愿小作者“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