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陕西关中地区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探究

2024-01-02 06:50
辽宁农业科学 2023年6期
关键词:关中地区民俗文化产业

刘 凯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渭南 714000)

近些年,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经济转型逐步升级,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异愈发明显,城市发展更加繁荣而乡村发展在人才流失、老龄化严重以及乡村文化衰落等方面与城市发展表现出极大的差异。 为此,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解决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异问题,尽可能的缩小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异,从2017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 ~2022)》中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的5 点总要求——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 乡风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础、生活富裕是根本目的,要求在满足物质生活富裕的基础上实现精神富裕[1]。

农村文化产业是一种特殊的产业类型,不仅可提高农村的经济效益,也能促进农村的文化发展、培养乡风文明的相处模式、 培育人民的文化自信。 陕西省作为我国的文化大省,拥有丰厚的文化资源,尤其在关中地区,更是拥有不少的民俗文化,多种民间艺术和民俗创造源远流长,是陕西民众丰富且宝贵的精神财富。 本文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对陕西省关中地区农村文化产业进行分析,以助力关中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和提升乡村文化振兴整体水平。

1 乡村振兴背景下陕西关中地区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1.1 有利于关中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文化底蕴的传承

拥有“八百里秦川”之称的陕西省关中地区,在我国历史上十三代王朝政权的都城在此建立,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和优秀的传统文化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壤之中。 乡村作为原始农耕文明的起始地,拥有孕育多种文化多样性的形态,保存我国民族文化最原始的根基。 近些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发展农村经济,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上,强调大力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文化产业主要依附于乡村本土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文化底蕴,发扬和培育优秀的乡村文化产业是乡村文化现代化转型的重要依托,是乡村文化价值的重要体现,因此,在大时代的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和培育农村文化产业对于弘扬关中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加固文化根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2 有利于带动关中地区农村经济大力发展

农村文化产业作为乡村振兴发展的要务之一,其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乡村文化,可以与多种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如乡村旅游和特色美食、乡村特色手工业和制造业、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休闲农业等方面共同结合,打造新型的乡村文化创新产业,促进乡村文化与上下游关联产业的相互联系,进而一整个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关中地区人民群众内部力量的凝聚,增强民族文化和自信。

1.3 有利于提高关中地区农村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的立身之魂,是凝聚民族内部力量的关键核心。 关中地区具有很多特色的文化产业,发挥和传承这些优秀特色文化产业不但可以提高农民收入,而且优良的传统文化会引领人民的思想进步、丰富人民的精神思想。 文化产业兴旺可促进关中地区的现代化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缩小城镇和农村之间的文化差距、凝聚人民群众的内部力量,使人民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2]。 坚定文化传承、增强文化自信,不但可以稳定农民的价值观念,也为国家迈入更高水平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基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提供有利的条件。

1.4 有利于关中地区的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质量提高,提升人民的精神文明风貌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着重解决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物质生活和丰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 农村文化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主要媒介,在乡村文明建设和文化创新过程中发挥着引导作用,加强乡村文化创新,营造良好的乡村文明风貌,打造具有特色的乡村文化产业,对于农民的思想变革和主观能动性具有促进作用。

2 乡村振兴背景下陕西关中地区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2.1 关中地区民俗文化和旅游耦合产业现状

关中地区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如民间习俗陕西“八大怪”、民间曲艺秦腔和木偶戏、民间美食岐山臊子面和羊肉泡馍、民间工艺泥绘彩塑以及民间建筑礼泉袁家村和兴平马嵬驿等,这些地域建筑、美食和手工艺品带有独特的关中地域文化,是关中地区乃至全省的核心文化资源。近年来,以民俗旅游为主的文化产业在关中地区蓬勃发展,许多民俗活动、博物馆、民俗特色小镇、民俗风情街和主题公园受到越来越多的游客的喜爱,在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的基础上,传播了关中地区的特色民俗文化,使关中地区的很多独特文化产业顺势得到发展。

2.2 关中地区民俗手工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关中地区有很多独具特色的民俗手工艺品,这些工艺品特色鲜明,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们往往都是古代神话、传说演变而来的一种民间艺术,一方面是居民对于当下生活的一种情绪宣泄和表达,另一方面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精神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旬邑彩贴剪纸、凤翔木板年画、社火脸谱、西秦刺绣等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工艺制品,不仅可以用作销售,作为文化符号流通到不同地域,而且可以加强民众凝聚力,提升当地居民的精神文明风貌,丰富经济发展体系。 传统文化的传播不再只局限于小范围,而是在更广阔的地域进行流传,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本土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它们发扬和继承下去[3]。 目前,在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推动下,许多本土特色的手工艺制品被推送到世界各地,使得关中地区民俗手工艺文化发展日益浓厚,手工艺品制造业越来越繁荣,农村经济稳步提升。

2.3 关中地区民俗文艺演出产业发展现状

关中地区有很多演出形式的民俗艺术如秦腔、华阴老腔、皮影戏等,它们都是通过演艺和经营手段来传播的艺术形式,受到越来越多的观众喜爱,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甚至被传播到海外,其中,华阴老腔被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国门成为一种中国与世界交流的媒介。

2.4 关中地区民俗文化展览馆藏经营类产业发展现状

关中地区不乏博物馆和民俗艺术展览,它们将本土的乡村文化整合到一起,搭建起临时和永久性的展览平台,以满足民众对于民俗文化体验的多种需求,在保护当地传统文化资源的同时,实现经济创收的效益。 根据“中国文化发展指数发布与评价报告(2018)”显示,陕西文化产业影响力指数(0.149)位列第12 位,还处于全国文化发展的中等水平。

2021 年,全省博物馆机构数量达到了312个,比2012 年增加了102 个,增长率达到了48.6%,年均增长率达到4.5%。 同时,博物馆人员数量为8 511 人,比2012 年增加了2 992 人,年均增长率达到了4.9%。 此外,博物馆的藏品数量为438.7 万件,是2012 年的4.3 倍,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7.5%。

博物馆及馆藏品数量整体呈增长态势(图1)。 文化馆及民俗文艺演出、展览近10 年增长趋势见图2。 2012 年,陕西关中地区共有88 个文化馆,而截至2021 年,文化馆数量已增长至122个。 同时,举办展览的次数也从2012 年的5 118次增加到2021 年的6 819 次,增长了1.1 倍。 此外,组织文艺活动的次数也从2012 年的1 464 次增长为2021 年的4 475 次,增长了57.4%。 举办训练班的次数也从2012 年的8 985 次增加到2021 年的15 716 次,增长了74.9%。 文化馆的收入也从2012 年的500 百万增加到2021 年的820百万,10 年间增加了320 百万[4]。

图1 博物馆及馆藏品数量趋势

图2 文化馆及各项活动趋势

2.5 缺少资金投入、基础设施条件差

许多农村地区,地处偏远,人才流失严重,经济发展缓慢,资金投入不足,在加上农村本身的基础设施建设较差,导致对外来游客的吸引力大大降低,对于乡村文化的弘扬和传承中增加了许多阻力。

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青壮年群体稀缺,再加上有能力、有头脑的人才流失,导致农村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人专业人才少、现有人 员创新意识不强,乡村文化产业发展不足、文化建设水平低下,对乡村文化产业振兴和创新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3 乡村振兴背景下陕西关中地区农村文化产业发展问题

3.1 文化产业经营模式单一,创新发展潜力不足

现有的关中地区特色文化产业,在此之前有过繁荣时期,但由于生产经营模式单一,许多地方采用固定的经营策略,虽能一段时间的红火,但终究“昙花一现”很快走向冷淡,究其原因,是每个地区缺少符合自身经营的理念,未能打造自身特色的文化产品,固定和单一的发展模式注定会走向乏味。

3.2 文化产业人才不足,创新意识不强

人才是一个地方发展重要资源和动力,人才兴旺乡村产业发展也兴旺,而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乡村走向城市,农村的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青壮年群体稀缺,再加上有能力、有头脑的人才流失,导致农村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人专业人才少、现有人员创新意识不强,乡村文化产业发展不足、文化建设水平低下,对乡村文化产业振兴和创新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3.3 缺少资金投入、基础设施条件差

许多农村地区,地处偏远,人才流失严重,经济发展缓慢,资金投入不足,在加上农村本身的基础设施建设较差,导致对外来游客的吸引力大大降低,对于乡村文化的弘扬和传承中增加了许多阻力。

4 乡村振兴背景下陕西关中地区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路径

4.1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文化产业创新中的重要功能

要加强乡村基层党组织人才队伍的建设,完善各部门的岗位职责,细化人员分区管理,在对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群策群力,做到真正与人民群众多交流,多沟通,将政策放在实处,充分接收来自人民群众的反馈,要有所作为,将党和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文化产业的第一要务落到实处。

4.2 推动当地特色文化产业与现有新技术的融合

关中地区发展历史悠久,很多手工艺品和手工制造具有民族特色,应当发展当地特色手工业,结合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如通过网络带货、直播销售文化产品,并推动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如文化和旅游(美食)发展、民俗(手工艺品)与当地文化(博物馆)结合发展、演艺和科技结合发展等多种产业结合发展的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农民自产自销的能力,也可以充分利用当地文化特色,发展文化产业,除此之外,要深入挖掘乡村自身独有的文化特质,灵活变通经营方法,走更长远的发展路线是解决问题的关键[5]。

4.3 吸引人才和资金投入,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和基础设施建设

人才是第一文化产业创新的生产力,资金是发展必不可缺的条件之一,农村要想发展就必须吸引人才和资金。 农村文化产业作为乡村发展的精神依托,其涉及到乡村产业的各个方面,在与其他产业融合的过程中,需要有足够的资金和人才去建设和合理分配资源,加之农村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较差,也需要更有能力的人去经营,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去建设,因此,农村文化产业创新要充分建立在人才和资金的吸引上才能更好地进行[6]。

猜你喜欢
关中地区民俗文化产业
冬季民俗节
羽翼与转化:朱子学在关中地区的接受和传播
民俗中的“牛”
民俗节
陕西关中地区民间刺绣的色彩差异性分析——以东府为例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谈陕西关中地区土葬与风水的农业基础
浅谈汉代关中地区主要水利工程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