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田
(保定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1]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留给我们的历史性结论,这一论断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信仰和中国实践之间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思想自觉和理论自信。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真理,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极大地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马克思主义又是一种崭新的信仰,是人类信仰史上的伟大变革,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并且必须始终随着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不同的形势和任务,马克思主义信仰贯穿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
毛泽东指出:“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2]这种革命的信念能激起人们赴汤蹈火、前赴后继的热忱和意志。潜心翻译《共产党宣言》的陈望道,把粽子蘸着墨汁吃掉却浑然不觉,还说“真理的味道非常甜”,彰显了中国的共产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救国真理的渴求。李大钊在军阀的绞刑架上用生命践行了自己的信仰,在以他为代表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宣传下,中国工人阶级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土壤上成长为革命的最基本动力、近代中国新生的伟大的革命阶级。在革命战争年代,瞿秋白、夏明翰、方志敏等无数马克思主义者,勇往直前、英勇斗争,为捍卫自己的信仰而献出生命。
中国革命的组织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坚定革命信仰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新民主主义理论,成为引导中国人民自觉在复杂环境中不断前进的旗帜,对中国革命的胜利起了重大指导作用。邓小平在回顾我国革命成功的历史经验时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仰,有共产主义信念。他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3]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我们的队伍之所以能在一切艰难困苦面前甚至是面临绝境之时,依然保持强大的战斗力和铁的纪律,关键是拥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
马克思指出:“要揭露旧世界,并为建设一个新世界而积极工作。”[4]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革命时期转向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信仰具体表现为社会主义建设信念。
党的八大正确分析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调动一切力量,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而奋斗的任务。这样的建设信念又鼓舞着马克思主义者为夺取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而奋斗。马克思主义者的信仰的具体表现也由取得革命成功转变为夺取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社会主义建设信念鼓舞着中国人民坚信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努力奋斗。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石油工人“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情,河南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人民解放军战士雷锋在平凡岗位上甘当螺丝钉的共产主义情操,用生命诠释了信仰的力量。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经过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实践,我国社会生产力极大解放,人民生活显著改善,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不断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展现,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最好证明。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建设时期更加坚定,社会主义建设信念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现代化国家建设中发挥着强大精神动力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的中间环节,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马克思主义真正发挥作用必须有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有一大批矢志不渝为之奋斗的忠诚信仰者和实践者。而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就是这其中的先锋队和主力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5]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不断用鲜活丰富的中国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以持续不断的理论创新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创造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从“解决温饱”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到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国共产党追求国家现代化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正是全体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实践历程。纵观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历程,马克思主义信仰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活力的重要法宝,是支撑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精神动力,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始终高举的旗帜。
河北是革命的土地、英雄的土地,是“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土地。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充满深情,寄予厚望,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到河北考察调研,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等方面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河北建设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河北是环京省份,特殊区位决定特殊使命,也对河北党员干部提出更高的要求。务必要从“真知”到“真信”,提升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纯洁性;从“真信”到“真行”,党员干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建设一支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
河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既包括革命斗争中留下的革命遗址遗迹,也包括记录河北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奋斗历程的纪念场馆、工农业生产建设旧址、红色文学艺术作品,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斗争中培育和形成的革命精神[6]。其中,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李大钊故居和纪念馆、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冉庄地道战旧址等皆为重要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构成了较为完整的河北红色文化资源体系,是河北党员干部锤炼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的宝贵精神财富。
一要加强科学保护和系统研究。红色资源不可再生、不可替代,保护好是首要任务。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深入开展红色资源的专项调查,加强红色遗址、革命文物的调查统计和保护工作[7]。同时要统筹研究力量,积极开展革命史料的抢救、征集和研究工作,加强革命历史调查研究,深入挖掘红色资源背后的思想内涵。
二要整合有形和无形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功能。围绕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重大节点,研究确定一批党性教育基地、革命遗址遗迹、纪念场馆等红色教育基地,按照党史脉络梳理出利于党员干部深刻理解感悟的参观学习路线。组织开展体验教学,使党员干部身临其境学习,给他们讲好其中的党史故事、革命故事、英雄故事,重温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
毛泽东同志在1938年10月《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深刻指出:“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8]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总是号召全党同志加强学习。理论修养是党员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理论学习的过程就是思想统一的过程、行动看齐的过程、力量凝聚的过程、事业推进的过程。
一要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看家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9]。对党员干部来说,要注重马克思主义学理教育,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掌握得越牢靠,政治站位就越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就越强,观察时势、谋划发展、防范化解风险就越主动。河北省每一名党员干部首先必须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务必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看家本领,务必经常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把学习经典著作当作信仰上的义务,作为信仰生活的重要内容[10]。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很多,为方便领导干部和广大普通党员的学习,相关部门可以组织编写选读本以便于党员干部日常阅读;精选马克思主义最精辟的论著,举办集体学习读书班,让全体党员干部都能够在学习经典著作中获得思想的进步,不断坚定自己的信仰。
二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创造性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谱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各种不确定难预料的风险挑战,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迫切需要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解把握其科学性真理性,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河北省党员干部要认真落实党中央要求,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员干部教育的重点内容,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以学习统一思想,增强战斗力。抓好各级党校这一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优化教学布局,增强师资力量,提升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抓好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实施“一把手”政治能力提升计划和青年干部理想信念宗旨教育计划,用好学习强国平台和中国干部网络学院、河北干部网络学院的精品网课。创新统筹各类优质资源,积极适应新时代党员干部学习特点,推进基层党员教育培训全覆盖,开展现场学习交流研讨,提升学习培训的吸引力感染力。
一要坚定政治立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对党绝对忠诚。衡量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否坚定,关键看是不是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能不能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改造客观世界、指导各项工作、推动事业发展。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和国家大事,是党中央赋予河北的重大政治任务。全省党员干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中彰显新担当。
二要精心履职尽责。培育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要在实践中锻造淬炼,在实践中检验衡量。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要深刻认识“人民”二字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根本性意义,始终站稳人民立场,锤炼过硬本领[11]。为此,全省党员干部一方面要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拜人民群众为师,畅通人民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环节,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有力保障。另一方面要关心群众,体恤民情,实实在在办好人民群众关心的事。
三要服务发展大局。当前,着眼我国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等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要认识到紧紧抓住促进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期的重要性[12]。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推动改革创新,坚持使命引领与问题导向相统一。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全省党员干部的问题意识,深入田间地头调查研究,善于发现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突出问题。另一方面要提升各级领导干部应对重大挑战、化解重大矛盾的社会治理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顽强拼搏、主动担当,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来解决问题,带领人民一道践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实现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实价值。
四要从严管党治党。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1]要全链条全过程培养高素质干部队伍,提振锐意进取、担当有为的精气神,更好担当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一方面要进一步规范干部选拔方式,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拓宽干部交流渠道,树立鲜明用人导向,把对党忠诚放在首位。加强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监督,帮助他们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另一方面要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树立正确政绩观。抓好量化考核,引领全省党员干部干事创业,争先创优。打造具有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的过硬干部队伍,鼓励年轻干部主动担当作为,到基层一线建功立业、成长成才。还要构建行之有效的权力监督制度和执纪执法体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强化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严格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党的二十大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即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对中国共产党全体党员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天地。河北省党员干部要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各自岗位上踔厉奋斗,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注入澎湃动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