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建党精神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内在逻辑的三个维度

2024-01-02 12:40秦宇航
保定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中国式建党中华民族

秦宇航

(河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401)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并论述伟大建党精神崭新命题,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史上的又一理论创新和精神成果。2021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六中全会上提出“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要求。2022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主题再次强调“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中。可见,伟大建党精神是对党百年奋斗历程回望后的凝练,其理论与实践意义远超出一般理论创新和精神成果,并在新的起点上赓续红色血脉,引领民族复兴。当前,学术界对伟大建党精神有着充分研究,本文拟从伟大建党精神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角度进行探析,从三个维度梳理二者的逻辑关系。

一、以何而能:伟大建党精神是正确反映历史发展要求的时代精华,从根本上显“能”

(一)伟大建党精神是烽火乱世中正义之化身,奠定民族复兴的根基

对于伟大建党精神的生发以及历史作用,我们要放眼于整个世界之形势,聚焦于近代中国之实际,才能真正理解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必然性与正义性,才能真正领悟伟大建党精神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史所趋、发展之势。做到真正理解、领悟的前提是从社会历史观的角度着眼,社会历史观是认识、把握伟大建党精神之于世界、之于中华民族、之于近代中国而形成的根本出发点。

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1]196,人类社会经历着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进而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历程。其中,从14至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阶段,到资本积累过程以及随之进行的资产阶级革命,人类逐渐从封建社会迈入资本主义时代,与之相对应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战胜封建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主义制度也最终确立。这一过程正如马克思所言:“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从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中产生的。”[2]然而,当世界迅猛发展之时,我国仍处于封建小农经济和封建君主统治阶段。此时,资本主义为满足自身欲望、扩大自身利益使中华民族被迫卷入世界发展洪流。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大工业“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各国以往自然形成的闭关自守的状态”[1]194。利益熏心的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实施了战争摧残的军事侵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强势入侵的经济侵略、签订丧权辱国条约的政治侵略、麻痹奴役中国人民的文化侵略,直接导致近代中国长期处于山河破碎、战乱频仍、内忧外患的境地,倒逼中华民族走上了救亡图存的道路。

从地主阶级“师夷长技以制夷”和“中体西用”洋务运动的器物层面现代化追求,到资产阶级领导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制度层面现代化追求,再到民主科学思想指引下的新文化运动文化层面现代化追求,其结果都在证实:一方面,维护封建秩序的地主阶级和具有两面性的民族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另一方面,学习西方的器物和制度亦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近代中国的国情。只有在中国共产党追寻的新的精神、思想指导下才能彻底完成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解放的任务。这一过程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扩张也促进了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脚踏中国大地、胸怀远大理想,做开天辟地之大事,成建党之伟业,锻造出伟大建党精神。“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1]152。伟大建党精神形成于无产阶级的伟大实践之中,产生于近代中华民族存亡绝续之际,因而伟大建党精神一经形成就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休戚与共的先进基因,蕴含着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初心和使命,是烽火乱世中正义之化身,是在革命实践中淬炼而成的时代精华,必能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伟大建党精神有着科学的生成逻辑,为复兴之路提供科学指引

伟大建党精神不会凭空出现,也并非主观臆造而成,而是在科学理论根基、深厚文化底蕴、坚实实践基础的交融互筑中形成,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和方向指引作用。

其一,马克思主义是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理论基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以其自身放射的真理光芒,使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地选择了真理性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指引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地分析国内外形势,其革命性指引中国共产党不断实现自身事业与人类事业的发展,其实践性指引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奋斗中创造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其人民性指引中国共产党将人民镌刻在旗帜之上,其发展性指引中国共产党在汲取互鉴中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因此,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认清革命道路、擘画光明前景、坚定前进信念、树立远大理想的理论之基,为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提供扎实、科学的理论基础并指引着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

其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文化基因。想要弄清楚这一关系,就必须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共产党人、伟大建党精神之间的关系。中国革命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展现文化素养与实战才干以及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实践场域,实践场域中呈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导革命实践、塑造中国共产党人品质、奠定伟大建党精神的总体脉络。质言之,伟大建党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高尚情操和崇高理想所提炼而成的结晶,这一结晶追根溯源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熏陶和塑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人生姿态滋养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精神;“守其初心,始终不变”的情怀滋养了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品格;“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精神滋养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爱国情怀;“留取丹心照汗青”“民为邦本”的忠诚无私与人民情怀塑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操守。总之,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实践中的高尚品格和崇高追求,为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提供了历史传统、道德规范和文化积累。

其三,党的伟大实践是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实践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伟大建党精神必然孕育于伟大实践之中。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寄希望于通过学习资本主义的器物、制度、思想文化来改变国家命运,却都以失败告终。此时,中华民族需要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在黑暗“泥潭”中把握马克思主义出现的契机,把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无产阶级革命有机结合,在实践中探索出追求真理、挽救国家危亡的正确道路,创建了中国共产党,锻造出伟大建党精神。可以说,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建党实践的精神提炼,为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提供了科学指引。

总之,生发于民族危亡之际的伟大建党精神,是那个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为挽救国家民族所进行实践探索的精神产物,是社会形态变革进程中革命实践锻造而成的时代精华。伟大建党精神在科学理论根基、深厚文化底蕴和坚实实践基础的支撑下实现了自身的科学性、革命性与先进性,这也印证了只有在伟大建党精神的引领下才能且必能洗刷近代中国百年耻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横纵两个维度解答了“以何而能”的问题。

二、以何而行:伟大建党精神为民族复兴提供精神力量和物质基础,在百余年历程中见“行”

(一)伟大建党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3]百余年的实践证明,伟大建党精神是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武器。伟大建党精神所具有的求真正气、实践志气、斗争骨气、奉献底气为民族复兴提供了精神动力。

其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求真正气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科学性和正义性。中国共产党在风雨如晦的年代选择了真理性的马克思主义,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完成了其他政治力量都未能完成的历史任务,带领中国人民走出漫漫长夜,创造出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用实践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用实践证明了的真理性更体现在道路、理想的选择上,理想并非主观臆造的想象,而是建立在真理基础上的理想。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确立了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并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创造出人类文明新形态,不断向着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目标迈进。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从选择马克思主义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全新形态,都是党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科学性与正义性的实践表达。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4]16。历史与实践证明,我们取得革命、建设、改革各时期的伟大成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我们不断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是因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书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二十一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实现民族复兴、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与指导遵循。

其二,“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实践志气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的实践力量。践初心、担使命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特征。这种践初心、担使命的实践志气,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蕴含于伟大建党精神之中,且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贯穿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全过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将实践志气融入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中,新时代的中华民族迎来了“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因此,这种实践志气是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价值导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的动力之源。

其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斗争骨气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赋予顽强的斗争力量。在建党与党建过程中,前进道路是曲折的,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着各种艰难险阻。然而,他们坚信前途是光明的,秉持这一坚定信念,将践初心、担使命的志气转化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骨气,表现为甘于抛头颅、洒热血的牺牲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中国共产党将牺牲精神和斗争精神践行于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中,创造出革命、建设、改革各时期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秉承斗争精神,同危害国家安全、发展、利益的各种国内外风险挑战作斗争,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磅礴力量。

其四,“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奉献底气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了领导核心,确立了人民的主体地位。对党忠诚缘于中国共产党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领导核心;不负人民缘于人民是国家主人,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主体力量。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入党誓词、遵守党的章程,在具体实践中不负人民,排人民之忧、解人民之难、应人民之心、合人民之意,始终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种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也成就了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最大底气。因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4]46的群众路线中,我们必能激发出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历史合力,以强大的历史合力共创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

(二)伟大建党精神的动能转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物质基础

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已升华为中华民族的先锋力量,其作用不仅体现为提供精神力量,更体现在伟大建党精神的动能转化。中国共产党将其精神力量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伟大建党精神形成伊始就内蕴着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现实任务。近代国情决定了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三座大山”,中国共产党人在“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精神的激发下,开展了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改善人民生活的经济建设,为革命的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正如毛泽东所说:“战争不但是军事和政治的竞赛,还是经济的竞赛。”[5]1024因此,土地革命时期我党在根据地确立土地革命总路线,发展农业生产,鼓励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与私人经济三者并存。抗日战争时期在根据地实施公私兼顾、减租减息、“管理进口,保护出口”等经济政策,确立“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经济总方针。此外,“保护社会经济中的有益的资本主义成分,并使其有一个适当的发展,是我们在抗日和建设民主共和国时期不可缺一的任务”[5]793。解放战争时期,党在解放区实施取缔官僚资本、发布《五四指示》《中国土地法大纲》以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等策略。上述实践为革命胜利、挽救国家危亡创造了物质条件。在伟大建党精神的引领下,中国共产党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体现出伟大建党精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救国的动能转化。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百废待兴,我们亟须用发展证明新中国之“新”。此时,伟大建党精神内涵中的“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给予党足够的底气,从过渡时期土地改革、“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新民主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的转变,到全面建设时期《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提出,以及中共八大制定的经济建设方针,1960年提出针对国民经济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等,一系列的成功探索证明了伟大建党精神转化为新中国发展的物质支撑,使新中国在国际上站稳了脚跟,展现出伟大建党精神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立国的巨大作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思想指引下,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旗帜,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恒心转化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勇气。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党的十三大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党的十五大确定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大作出“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具体细化,党的十七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伟大建党精神指引下化抽象精神为具体实践的生动写照。中国人民实现了“富起来”的飞跃,中华民族走向世界舞台有了更深厚的物质基础,这深刻彰显出伟大建党精神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兴国的强大动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伟大建党精神指引下,守正创新,以“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品质,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继续开辟发展新境界,实现了突破性进展,取得了标志性成果。在伟大建党精神引领下,全党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各项工作。在伟大建党精神宏观指引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体指导中,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实现了“小康社会”这一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完成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伟大建党精神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出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正朝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放射出伟大建党精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强国的璀璨光芒。

综上可见,伟大建党精神在百余年实践中展现出的精神力量与物质动能转化,深刻反映出伟大建党精神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性论断相契合的伟大意义,是“以何而行”的百余年历史性见证。

三、以何而成:伟大建党精神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与发展方向,民族复兴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达“成”

新时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伟大建党精神必将赓续红色血脉,支撑起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与发展方向。这是以伟大建党精神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所在,是对伟大建党精神“以何而成”的现实性回答。

(一)伟大建党精神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从领导核心、指引旗帜到发展与共享主体再到全人类共同价值三个维度,伟大建党精神支撑起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4]23-24的本质要求。

其一,从领导核心、指引旗帜维度讲,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式现代化领导核心、指引旗帜一致。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真理性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和方法遵循,完成建党伟业,锻造出伟大建党精神。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奋斗探索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创造了百年伟大成就,并在新时代开创出中国式现代化。因此,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发展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时,中国共产党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根据世界形势、人民需求、社会变革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此,要想搞好既有各国共同特征,又有本国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就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理论自觉、精神自觉与实践自觉的体现。

其二,从发展与共享主体维度看,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动力相承接,伟大建党精神是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动力。伟大建党精神形成伊始就把人民群众放在最高位置,把为人民谋幸福镌刻在旗帜的中心,使“党是人民的党”深入民心,绘就了百余年来人民群众一心一意跟党走的中国景象,完成了“党是人民的主心骨,人民是党的根基”的真理性检验。中国式现代化,其本质亦是一种“人民性”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继承伟大建党精神内核,为人民谋幸福的时代化新形态,自然也是人民作为发展与共享主体的新形态。在中国式现代化推进过程中,从中国之制到中国之治的“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坚持与发展“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从解决温饱问题到达到小康水平再到全面建设小康,最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脱贫攻坚历史性任务,追求“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从《井冈山土地法》等规定出台的生态文明建设孕育萌芽阶段到“建设美丽中国”全面深化阶段的“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既是人民在实践中发挥主体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牢固基础的表现,也是人民享受发展人民民主、丰富精神世界、实现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果的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体现。

其三,从全人类共同价值维度讲,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式现代化理想互通。伟大建党精神是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创造的,是“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1]411的思想结晶,这种胸怀天下的情怀一以贯之于新时代的中国式现代化。百年前,伟大建党精神透露着落后就要挨打的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新时代,伟大建党精神内含着中国与世界命运与共的关系,这种关系源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探索出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中创造出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的现代化模式与人类文明的中国形态为人类现代化探索提供了新方案、新助力,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彰显出伟大建党精神引领中国式现代化追求全人类共同发展的价值诉求。

(二)伟大建党精神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本质要求与发展方向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有什么样的要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有什么样的发展变化就有什么样的新要求。总之,发展方向是本质要求的题中之义,伟大建党精神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同时也必然影响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第一,中国式现代化是坚持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核心动力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在总结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经验基础上追求现代化进程的新时代成果。伟大建党精神与现代化事业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形成发展的。因此,中国共产党作为“领路人”,其核心地位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必将永不动摇。坚持中国式现代化中党的全面领导,就必须明确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各领域各环节,确保党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发挥总揽全局的领导核心作用。

第二,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伟大建党精神“不负人民”的内涵决定了以人民为中心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取向和发展方向。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资本逻辑宰制社会的运行模式有着本质区别,西方资本主义私有制是不能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根源,而致力于实现共同富裕、人民幸福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与旨归。在伟大建党精神引领下,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式现代化中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提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设计,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倡导多劳多得、勤劳致富的积极理念。这体现出中国式现代化“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4]27的发展思想。

第三,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五个文明”与“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要求相承接,“五个文明”协调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追求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表现。伟大建党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实现人民解放、人民自由幸福而产生的。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中提到,“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6]。新时代,于苦难中形成的伟大建党精神照耀着“五个文明”协调发展,五位一体均衡推进的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同时,物质、政治、精神、社会、生态协调推进的“五个文明”构建出辩证统一、系统全面的中国式现代化体系,超越了单向度的现代化,也为发展中国家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新的选择。

第四,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近代中国内忧外患,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成为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要义。中国共产党以武装的革命战胜敌人,其根本在于为国家创造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中华民族深知和平的来之不易,对和平有着无比的向往,打破了“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区别于西方国家恃强凌弱、零和博弈、追求霸权而导致和平赤字、安全赤字、发展赤字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致力于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致力于营造公道正义、共商共建共享的世界格局,促进全球发展繁荣。总之,中国式现代化走的不是殖民掠夺的老路,不是强国必霸的歪路,而是走和平与发展的正路。在伟大建党精神引领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彰显出为实现和平、发展、正义、民主、自由而奋斗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三)伟大建党精神引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创造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具体实际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淬炼出伟大建党精神,其过程与结果本身就是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体现,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式现代化探索发展中创造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将“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品质践行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全面发展,架构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主体框架。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表明中国共产党“走自己的路”发展战略的正确性,打破了“现代化等于西化”的西方文明“神话”,证实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行”。

综上所述,从李大钊“为救世界之危机,非有第三文明之崛起”[7]的呼吁、反思与觉醒,到邓小平提出“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8],再到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牢牢掌握我国发展主动权”[9],中国共产党坚持历史主动与历史自觉,创造出“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的人类文明的中国形态,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不仅推动了中华文明的自我革新也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式现代化一脉相承,具有内在逻辑的一致性。以伟大建党精神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逻辑缜密的理论关系与实践理路从根本上解答了“以何而成”的世界之问。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10]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也必将促使中国以科学的理念走上复兴之路。伟大建党精神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驱动力量。

其一,伟大建党精神锻造于民族危亡之际,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实践中的时代精华,有着科学的生成逻辑,这是科学解答“以何而能”时代之问的根本。其二,伟大建党精神是党百余年实践的精神武器,百余年实践不仅证明了伟大建党精神蕴藏着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更证实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动能转化为民族复兴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这种精神与物质的双重力量是解答“以何而行”中国之问的关键。其三,对于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二者关系而言,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精神指引,在伟大建党精神引领下,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者、开拓者、实践者。中国式现代化是伟大建党精神百年传承中所构成的精神传统的逻辑结果,是对伟大建党精神在理论、历史、实践三个维度的真理性检验与时代回馈,是伟大建党精神指引下的在新时代呈现出的关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果实。因而,深化二者的关系是回答“以何而成”世界之问的核心。可见,伟大建党精神从锻造淬炼而成到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再到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发展,清晰展示出伟大建党精神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能、行、成”的内在逻辑。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11]。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让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彰显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为世界提供更多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方面作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中国式建党中华民族
中国式民主
建党百年颂
建党百年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中国式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