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概论”课融合式教学改革探究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为例

2024-01-02 11:34孙明慧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23年5期
关键词:概论共同富裕二十大

孙明慧

锦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1]对于“概论”课,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而言,善用“大思政课”重在“融”。因此,在“概论”课教学改革中应将社会大课堂、社会大平台、社会大师资等资源和力量融入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深入开展融合式教学,增强课程的实践性与时代性,打造铸魂育人的核心思政课程。

1 大思政课视域下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概论”课的基本原则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2]的任务要求,“概论”课作为立德树人的主干课程,肩负着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教材、课堂、学生头脑的重要任务。“融合式教学主张通过对教学目的、主体、内容、方式和评价的多维度、系统性融合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因此,“概论”课融合式教学试图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中,遵循以学为主、守正创新、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等基本原则,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与课程内容、社会现实、学生实际等融合起来,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入行。

1.1 坚持以学为主,要传授知识,更要弘扬精神

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指引未来。作为“概论”课教师,要想讲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学懂弄通党的二十大报告原文以及相关会议论述,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实质。在具体授课过程中,首先要及时更新教材知识点,原汁原味地讲授党的二十大的理论创新成果;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弘扬党的二十大精神,如爱国精神、奋斗精神、担当精神、实干精神、创造精神和斗争精神等,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百年大党的精神密码,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强国目标,正确引导学生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责任与使命,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积蓄力量。

1.2 坚持守正创新,要统一思想,又要体现特色

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概论”课教学是全国各个高校面临的重要使命和任务,从国家到各省再到各校都出台了落实的文件,也开展了很多相关的培训,为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概论”课提供根本的遵循。与此同时,在实施层面,各地高校如何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概论”课,需要结合高校特色、学生专业特点以及地域文化等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有针对性和有实效性的融入方式和方法。例如,对于医学院校来说,融合式教学可以探索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医学生的医学特色相融合,从医学视角、医学案例、医学实践活动等方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打造一门具有医学特色、专属于医学生的“概论”课。这样与其他学科院校“概论”课相比,既做到了统一步伐,又体现了院校特色。

1.3 坚持问题导向,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中国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深刻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4]“概论”课教学不仅要讲授结论,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将问题与结论有机结合起来,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结构下,理解、认同、践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因此,在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概论”课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坚持问题导向,培养学生不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不断追问“为什么”的思辨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党的最新的理论、方针和政策。对于“概论”课教师来说,在具体教学设计环节要突出问题导向,以问题链的方式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为什么”,最终引导学生得出“怎么办”的结论,使问题与结论环环相扣,首尾呼应,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教学内容。

1.4 坚持系统观念,要整体融入,又要突出重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蕴含的新思想、新任务、新要求全面深刻,把所有内容都融入“概论”课教学过程非常不现实,课时上也不允许。因此,在融入的过程中,应该坚持系统观念,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实质与“概论”课教学目标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同时也要结合社会热点、学生困惑、院校特点、地域文化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融入,做到重点突出。例如,将党的二十大主题融入“概论”课教学之中,要“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论述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主要任务和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5],既讲清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贯穿始终的奋斗目标,又突出了不同时期面临的时代课题与历史任务,将党的十二大精神与“概论”课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做到整体融入且又重点突出。

2 大思政课视域下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概论”课的路径思考

2.1 理论教学:推动课程内容、经典理论、最新成果相融合

在理论教学中,推动课程内容与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相融合,引导学生从“两个行”的逻辑关系中掌握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理论最有效的办法是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6]因此,“概论”的理论授课必须与经典理论相联结,厘清授课内容的理论根基和思想源头。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7]因此,“概论”课教学也必须与最新成果相融合,让学生感受到授课内容是一脉相承,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的。例如,在讲授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关于共同富裕的问题时,融合式教学的教学思路如下:

首先,梳理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倡导“工人阶级夺取政权,使整个社会直接占有一切生产资料,让它们供全体和为了全体的利益而共同使用”[8],即通过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实现公有制,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所有制基础。列宁明确地提出了“按劳分配”的概念,并进一步指出按劳分配的原则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其次,共同富裕思想的接续性发展。在社会主义道路初步探索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强调:“我们的目标是要使我国比现在大为发展,大为富、大为强……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9]毛泽东同志倡导在生产力不断发展和社会财富不断积累的基础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国家富强。邓小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认为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是共同富裕,并指出共同富裕不是单个富裕,也不是同时富裕,而是全体社会成员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逐步达到富裕的状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和优越性的体现。

最后,共同富裕思想的最新成果。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提出了“共享发展”的发展理念,提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方式和手段,并在“十四五”规划中制定了实现“共同富裕”的阶段性目标。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彰显了共同富裕理论与实践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通过融合式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从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最新成果中掌握共同富裕思想的来龙去脉,在理论上明确中国共产党人对于共同富裕的价值追求,从而坚定实现共同富裕的信心和决心。

2.2 实践教学:推动社会调研、志愿服务、理论宣讲相融合

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提出,“高校要紧扣思政课实践教学目标和要求,利用志愿服务、理论宣讲、社会调研等实践活动,开展实践教学。”[10]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有效补充,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动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有益方式。因此,在“概论”课实践教学中,应积极推动社会调研、志愿服务、理论宣讲相融合,鼓励学生以多种形式参与社会实践,从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中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实践教学中开展融合式教学,“概论”课应广泛开展校内外教学实践,结合授课内容,可以带领学生到新型城市社区、新农村示范村、地方特色产业等开展社会调研活动,感受新时代社会各方面建设的蓬勃生机景象;可以带领学生到敬老院、福利院、落后地区乡镇中小学校等开展公益志愿服务,引导学生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还可以带领学生开展居民健康管理常识、法律法规解读、博物馆和纪念馆讲解等理论宣讲活动,引导学生将大学所学的内容服务更多的社会大众。总之,在“概论”课实践教学中推动社会调研、志愿服务、理论宣讲等多种社会实践方式相融合,引导学生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与国家共奋斗。以地方红色文化为主题开展实践教学为例,首先,教师结合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提前制定活动方案,设计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实践方式,如以地方红色文化遗址为主题的社会调研活动、以保护和修复地方红色文化遗迹和文物等志愿服务活动、以弘扬地方红色文化的理论宣讲活动等;其次,学生们可以结合兴趣爱好、地域特色、专业特点等选择自己喜欢和擅长的实践形式,并根据活动方案制定可供参照的具体实施步骤,教师随时跟踪指导,学生们利用寒暑假积极开展社会实践,以文字、图片、视频等记录实践过程,撰写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形成实践活动总结汇报材料;最后,举办社会实践成果交流汇报会,学生可以多种形式、多种角度、多个方面汇报关于地方红色文化的实践成果与心得体会,激发学生之间互相学习的热情,使学生从一方面到多方面感受地方红色文化的魅力,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2.3 网络教学:推动云端名师、线上资源、网络平台相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1]因此,在网络教学中,“概论”课程推动云端名师、线上资源、网络平台相融合,拓展理论课堂与实践课堂的广度和深度,扩大“概论”课授课教师队伍的阵容,集结社会各领域专家、名家、名师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利用人民网+客户端、学习强国、慕课、腾讯会议、周末理论大讲堂、青年大学习、雨课堂等线上平台,让学生借助网络多媒体信息技术多方面、多角度体悟党的二十大精神。网络教学的有效开展和运用突破了传统课堂固定时空地域的限制,丰富了教学资源和教学形式,使“概论”课堂从有限走向无限。在“概论”课网络教学中,融合式教学将教学资源借助网络空间传递给学生,通过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在线互动平台、实时直播平台等,形成学习、互动、分享等于一体的融合式网络教学。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例,首先,向学生推送了人民网+客户端平台举办的“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青春为祖国 挺膺共担当”的主题思政大课,云端聆听党的二十大代表、知名高校思政教师、优秀青年大学生等讲述新时代青年的理想与追求,同时在雨课堂讨论区发起了“医学生的新时代使命与担当”等互动讨论话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交流观看心得,优秀留言给予加分奖励。其次,充分利用教育部主办的“周末理论大讲堂”、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主办的“金课开讲啦”、共青团中央主管中国青年报主办“青年大学习”中关于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最新解读报告资源,以课程学习参考资料的方式推送给学生们,完成任意一场报告即可获得相应的平时成绩,通过权威和专业的云端资源,引导学生关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最后,举办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成果展播活动,学生可以通过微视频、微艺术、微课堂等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其中,优秀的微视频、书法绘画作品、微课堂等在学院网站、课程公众号和学堂云等网络平台展示,并给予加分奖励,鼓励学生们以传播主体的视角进一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入行。

3 结束语

思政课“无论怎么讲,最终都要落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上来”[12]。在大思政课视域下,“概论”课要积极开展融合式教学,遵循以学为主、守正创新、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等基本原则,力图将社会大课堂、大平台、大师资等融入“概论”课教学之中,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入行。“概论”课融合式教学改革是一个需要反复实践和不断创新的过程。因此,“概论”课教师应该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完善教学顶层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经常性教学反思,将“概论”课打造成为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思政课程。

猜你喜欢
概论共同富裕二十大
二十大颂
喜迎党的二十大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喜迎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青铜器辨伪概论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