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通识教育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以就业指导为例

2024-01-02 12:30:30林千惠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9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思政精神

林千惠

(福建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1)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提出要把教育摆在优先位置,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而不懈努力[1]。课程思政是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的创新举措,课程思政提出至今,经历了理念探索、试点运行、全面推广几个发展阶段,在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但目前课程思政建设更多的是基于理论研究,对具体课程实践研究不多,理论与实践两张皮,内涵挖掘不充分,思政元素生搬硬套,课程思政效果不佳。

就业指导课程是毕业生毕业前学习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为了探索课程思政如何更好地融入就业指导课程,我们向参与授课的教师和被授课学生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共收集到40份授课教师问卷、800份学生问卷。根据问卷的调研结果,有针对性地与10名同学进行深入访谈。调研结果表明,当前就业指导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落地,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就业指导课程思政目标是什么、就业指导课程思政元素有哪些、思政元素如何融入教学、如何提升课程思政实践。

一、就业指导课程思政目标解读

调研结果显示,当前授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目标的理解还不到位:60%的教师对《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重点内容了解不够,50%的教师对就业指导课程思政目标和重点内容不太掌握。促进课程思政育人最大化,要先厘清就业指导课程思政目标。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倡导将思想政治教育“像盐溶化于食物一样”融入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3],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本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4]。课程思政在当前过度追求教育工具性发展的背景下,要唤醒对学生精神价值的关照。就业指导课程思政目标在普遍性内容的基础上,有其独特性的部分。

(一)倡导对人生价值的探索

职业规划、职业选择是每个职场人都需要面对的课题,而对于即将离开象牙塔踏入职场的青年学子,不仅要掌握具体的求职面试技能,更要在心底埋下一颗希望的种子,去更好地思考工作的意义,思考自己渴望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么样成为这样的人的问题。就业指导课程要帮助广大青年学子扣好进入职场的第一粒扣子,引导青年学生对人生价值、职业规划进行探索,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二) 引导小我融入大我的追求

文化的影响印刻在人的思想、行为模式中,甚至影响人的求职就业。对于个人自身,只有把握政策形势,将个人发展与祖国大方向相结合,才能助力个人事业更好的发展。对于国家而言,要引导广大青年学子树立国家意识,拥有远大理想,将个人的小我融入祖国发展的大我中,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添砖加瓦。

二、就业指导课程思政元素构成

调研显示,50%的教师在课程思政推进中对课程思政内容本身和教学过程的准确性与科学性把握方面有一定的顾虑。授课教师和学生对就业指导的思政教育内容理解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思想统一才能促进实践的发展,按照课程特征、知识特征和教学特征,我们认为“就业指导”蕴含的思政元素可归于七大维度:政治认同、家国情怀、科学精神、公民品格、人格发展、法治意识、职业精神。

(一)政治认同

立足中国国情,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我国经济实力实现了历史性跃升。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114万亿元,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18.5%,稳居世界第二位[5]。特别是新冠疫情影响下,对比国外经济数据,中国经济显示出了强大韧性,经济大环境的向好为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充分了解中国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学生对中国崛起的政治体制和国家意识的认同,坚定“四个自信”。

(二)家国情怀

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家国情怀镌刻在中国人民的血液中,没有国家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个人的发展成就。在就业方向选择教学中,可以中国历史上名人志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责任担当,身边同学自愿投身西部计划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的生动实践为例,引导学生思考个人选择与国家发展关系,帮助学生将个人求职与社会需要、国家发展相联系,为社会、国家发展作出贡献。

(三)科学精神

百年来,中华民族巨大飞跃的背后离不开科学精神的指导[6],科学精神的核心强调理性与实证性,坚持用科学的态度看待问题[7]。不仅是自然科学需要科学精神,社会科学同样离不开科学精神的指导,遵循事物发展规律指导实践开展。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深刻认识科学精神的意义,并学会在未来的学习、生活工作中自觉用科学精神指导实践。

(四)公民品格

公民品格是现代社会制度运行的重要支撑,是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展现出公民应有的道德品质、道德情感,对维护社会的安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8]。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大学生必修的通识课,更准确地说应该是一门教导学生为人处事的课程。课程内容中涉及的大量知识点蕴含着诚信待人、团结友善精神,履职尽责、爱岗敬业精神,沟通协作、团队互助精神。通过本课程,帮助学生明晰公民权力和义务,引导学生主动作为,关注自身责任感的培养。

(五)人格发展

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拜金主义、社会责任缺失、信任缺失等问题,需要引导学生在求职就业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求职观、择业观,实现从学生向职场人角色的转变。因此,在本课程的讲授中不仅要传授就业的术,更要传授就业的道: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自己能够做什么,当两者指向一致,才能助力事业的发展。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对话、自我探索、自我沉淀,最终促进人格的成长。

(六)法制意识

要引导学生树立法治意识,一方面避免因无知而违法,懂得基本法律常识,不被有心人利用,懂得甄别信息真伪;另一方面能够懂得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保障自身利益。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当下热点问题,比如实习遇到拖欠工资、互联网公司强制推行的“007”工作制、工伤界定等问题,强化学生的法治意识,以期促进学生未来能更好在职场社会生存和发展,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发展和谐稳定。

(七)职业精神

职业精神是一种隐性的品质,是实现职业成就必不可少的条件。古今中外,取得巨大职业成就的人都具有良好的职业精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高凤林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工匠精神;身患渐冻症的原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爱国敬业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将这些丰富、鲜活的实际案例融入课程,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明确使命责任,培养严谨认真的职业作风,为成为一个合格、高素质的职业人而努力奋斗。

三、就业指导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调研结果显示,40%的教师认为课程思政建设最困难的地方在于思政元素如何融入课程知识点,56%的学生希望教师在讲解思政内容时能够采取视频、动画、案例分享等鲜活方式。为了凸显课程思政而将专业课堂变成完全的思政课堂,或者将思政元素不加选择生搬硬套,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割裂开来,这些都不可取,教学效果不佳。因此,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融合性

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公共基础课程,承担着指导学生更好地求职就业、掌握基本求职技能和专业能力的使命任务。课程思政教学并不是简单地将思政元素等同于国家大政方针而进行解读传达,如果将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点割裂,显性的嵌入会破坏课程本身的逻辑结构,使得教学方式显得不伦不类。要在充分理解课程本身知识点逻辑的基础上,挖掘课程背后的育人元素,将思政元素融合进知识点,让学生增长智慧,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二)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匹配性

思政元素是丰富多样的,比如文史类的中华优秀文化、经管类诚信服务以及理工类的科学思维方法、科学伦理精神等。要结合学科特点、知识特点进行对应的课程思政元素分析,充分考虑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匹配性。比如,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的思政元素倾向于制度认同、爱国情怀、社会责任等;求职指导的思政元素倾向于法治意识、公民品格、职业精神等。

(三)课程思政元素表达方式的丰富性

课程思政倡导对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关照,关注学生思想境界的提升。要实现教育的入脑入心,填鸭式的说教已不适用,要充分借助短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择机采取角色扮演、辩论赛、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多渠道、多感官的教学方式让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收获思想启蒙。

四、推进就业指导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

(一)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素养水平

课程思政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思想上,教师要重视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把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提上日程,树立常学常新的意识;在学习内容方面,不局限于国家大政方针、时政热点的学习,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五史”学习教育的同时,要加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学习,提高民族自信心、民族认同感;在学习方式上,采取集体学和个人学、线上学和线下学、自主和研讨相结合等多种方式。要加强与思政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思政工作人员的沟通交流,深刻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涵,合力推动课程思政实施。

(二)推进教学素材中思政内容的建设

围绕存在的问题,结合就业指导课程的学科性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进教学素材中思政内容的建设。

首先,要设置具体的素质目标。每章节的课程目标设置要有具体的情感、价值目标,为教师开展教学指明方向,以课程目标的形式强化育人的意义,实现教书与育人的协同发展。

其次,要挖掘课程知识背后蕴含的育人元素,就业指导课程每章背后的思政元素是不同的。在明确知识点所对应的思政元素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思政素材,推进课程思政教学。

再次,在课程导入、正文主体、总结练习等不同环节,依托视频、图像、文本等各类资源,契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推动思政教育入脑入心。

最后,为了促进课程思政系统全面地开展,在课程实践的基础上,要总结经验形成范式,探索就业指导课程思政“操作手册”式的教学指南,并动态进行更新调整,做到与时俱进。

(三) 倡导交流-对话的思政教育模式

当代青年学生的心理特点是:不盲目崇拜权威,反感说教,学生只接受他们认同的知识和观念。基于此,课程思政的教学必然不同于以往讲授为主导的单向输出教学,倡导的是师生在平等基础上的沟通-对话过程。课堂上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领悟。教师充当引导者的角色,通过启发教学、情景教学、活动操作等多种方式,推动课程思政教学的开展。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思政精神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人民周刊(2021年22期)2021-12-17 07:36:09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 09:14:54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3:18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拿出精神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