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育新学校 黄菁婧
小学语文教师构建多角色、多样化的互动课堂,既可以增进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关系,营造更民主、平等、轻松的学习氛围,又能借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其主动认知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提升课程教学效率与质量。对此,为了进一步增强语文教学的实效性,本文从互动课堂构建视角出发,阐述教师通过创建问答探知、情境探讨、游戏互动、合作认知、故事演绎、主题辩论等授课活动,提高学生与教师和同学互动的积极性,改善其语文学习效果的具体教学策略。
在构建互动课堂时,语文教师要遵循民主平等的教育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他们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创造互动交流的认知条件,以转变学生对学科教师和对课程学习的看法,使其更积极地参与互动探知活动,能够大胆地表达观点和看法,从而真正改善课堂学习效果。
要想使课堂教学展现出较强的互动性特点,教师需要遵循双向互动教学原则,结合授课内容创设多样化的互动认知活动,使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实现多元互动和多向交流,以增进师生之间的距离,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而更好地改善其互动学习效果。
要想让互动课堂发挥出更大的教育作用,教师需要进一步优化互动教学手段,遵循形式多样的教学原则,除了开展师生问答互动活动之外,还要根据教学要求和授课内容创建多样化的互动授课活动,借此带给学生更丰富的学习体验,有效激活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其自主学习和互动探知的积极性,进而提升语文学习效率。
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课堂,能够有效活跃课堂学习氛围,转变学生对语文课程的看法,使其更主动、积极、自觉地参与多样化的互动探知活动,从而更好地提升交流学习效率。另外,教师可以利用灵活有趣的互动活动增进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的距离,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借此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畏惧感和疏离感,进而提升他们主动发言和表达观点的勇气,改善其互动探知效果。除此之外,在互动探知过程中,学生能够实现有效的互帮互助和学习启发,从而更好地提升语文学习质量,增强自主学习和互动认知的信心。
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对教师有着极强的敬畏心理,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得很严肃,则会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学习压力,使其对教师产生较强的疏离感,从而导致他们在课堂上害怕与教师沟通,害怕当众发言。对此,要想真正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态度,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互动性自主探知问题,以创造师生互动的条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从而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另外,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有效激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其发言的积极性,从而构建更高效的互动教学课堂。
以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开满鲜花的小路》一课为例,首先,教师围绕课文题目设计互动思考问题,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心,鼓励其积极发言,消除其畏惧心理。其次,教师针对课文内容提出深度探索问题,提升学生交流的兴趣和热情。例如,针对课文题目,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开满鲜花的小路’中有哪些关键词?看到这个题目,脑中的第一想法是什么?”对此,有的学生回答:“课文题目中的关键词是‘鲜花’和‘小路’,第一想法是路上有哪些种类的鲜花。”还有的学生答:“题目的关键词是‘开满’‘鲜花’和‘小路’,看到题目想到的是路上的鲜花是谁种的?满是鲜花的小路到底是什么样子?”
最后,教师结合课文内容提出相关问题。如到底是谁在路上种的鲜花?鼹鼠先生收到包裹后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小动物们看到开满鲜花的小路分别有怎样的反应?文中“美好的礼物”指的是什么?松鼠太太为什么说是美好的礼物?
针对上述问题,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更自由的阅读空间,鼓励他们带着问题自行阅读课文内容,找寻并表述问题的答案,以提高学生自主发言的积极性,激发其主动学习的热情。教师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创造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既可以改变学生的阅读学习态度,消除他们对教师的畏惧感,又能借此提升其互动问答的主动性,从而提高阅读学习效率。
要想进一步增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教师要合理优化教学手段,可以创建多样化的语文探知活动,构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课堂,让学生在情境交流、游戏互动、小组探知、故事演绎、互动辩论等活动中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在拉近师生、生生之间距离的同时,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质量。
1.创设情境交流活动。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增强课文探知的趣味性,提高学生主动阅读、自主表达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开展情境交流授课活动,根据课文内容创设多样化的探知情境,如直观情境、生活情境、动态情境、游戏情境等,利用生动的教学情境拉近学生与语文知识之间的距离,让他们受到情境中各种情绪的感染,进而产生更强烈的情境探讨兴趣,在自主思考和互动交流过程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有效提高情境认知质量。
以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狐假虎威》一课为例,为了快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升其课堂交流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利用动画视频创建情境探知活动。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动画视频,创设直观生动的阅读学习情境。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内容,针对视频情境进行探讨交流。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交流情况,及时纠正他们错误的探讨方向,或者适时给予一些引导性的帮助。比如,学生通过观看动画视频对课文所讲述的故事有一个初步了解,但是并没有完全理解课文的含义,对此,有的学生针对视频内容提出了自己的疑惑:“为什么老虎那么凶猛,但是它却不敢吃狐狸?”对这一问题,学生可以结合教材进行互动讨论,分析老虎与狐狸之间的对话内容,探讨狐狸用哪些话语唬住了老虎。有的学生问:“老虎是真的相信狐狸了吗?”对此,学生需要细致观看动画视频,从老虎的神态和动作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如老虎东张西望、老虎松开了狐狸等。还有的学生问:“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动画视频深入分析教材,探讨老虎与狐狸的言行,找出故事背后的寓意。开展情境交流活动既可以快速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又能让他们对动画视频产生深层感悟,从而加深对课文内涵的理解。
2.创建游戏互动活动。
为了快速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对课文内容产生更强烈的探究兴趣,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创建互动性的游戏活动,这种互动教学方法不仅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成长规律,还能提升他们参与互动探知活动的动力,从而有效改善学习效果。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姓氏歌》一课为例,在课堂导学环节,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设计“拍手说姓名”趣味性互动游戏,让学生通过参与游戏活动对课文产生更强烈的好奇心,从而提升其主动阅读的兴趣。首先,教师让学生拍手打节拍,从左边第一排第一位学生开始,跟随拍手的节奏,用组词的方式介绍自己的姓氏,如“我姓张,开张的张;我姓王,大王的王……”全班学生要按照从前到后、从后到前的蛇形顺序依次介绍,当姓氏相同时,所组的词语不能相同。其次,游戏结束后,教师要结合游戏提出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如“除了组词之外,还可以用哪些方式介绍自己的姓氏呢?”以此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提升其主动阅读的兴趣。教师在导学中开展互动游戏活动,能够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互动探知的兴趣,进而使导学展现出应有的教学效果。
3.开展小组合作活动。
语文互动教学形式不能局限于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还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生生互动的机会,创造更多自由交流的空间,使其在互动讨论、相互启发中提高语文认知质量。对此,教师可以结合授课要求创建小组合作探知活动,引导各组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自主交流,让他们在互帮互助中改善合作探知效果。
以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一课为例,首先,教师按照同组异质原则将班级学生划分成多个学习小组,其次让各组针对本篇说明文进行快速阅读,最后,以合作讨论的方式划分文章段落,概述段落大意,总结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探讨文章的最终结论。例如,各小组通过讨论将文章划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1~3自然段,作者运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表明猎豹是陆地上奔跑速度最快的动物;第二部分为4~8 自然段,作者采用逐层递进的写作思路,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作假设等说明方法,依次介绍了游隼、喷气式飞机、火箭、流星体和光的速度,最终得到光的传播速度最快这一结论。教师开展小组合作互动交流活动,既可以提升学生阅读学习效率,又能借此培养其合作学习的意识,使他们在互帮互助和交流讨论中快速理解课文内容,改善阅读认知效果。
4.开展故事演绎活动。
在语文课堂单元知识巩固环节,教师可以依据教学材料开展课文内容互动演绎活动,引导学生扮演课文中的各种角色,结合课上所学知识,根据自己的理解生动地演绎文中故事情节,在默契配合、故事呈现过程中增强互动学习的体验感,更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改善知识巩固效果。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蜘蛛开店》一课为例,为了进一步巩固课上教学内容,增强学生课堂学习的体验感,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创建故事演绎活动。学生需要扮演文中提到的主角与配角角色,如蜘蛛、河马、长颈鹿、蜈蚣等,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故事情节生动地演绎出来。在表演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利用眼神、表情、动作、话语等要素,充分展现文中每个动物的性格特点,还要实现角色之间的完美配合,通过合理互动让情节演绎得更加流畅自然。例如,当扮演长颈鹿的学生询问如何购买围巾时,扮演蜘蛛的学生要用惊讶的眼神和抬头仰视的动作表现内心活动。在编织完长颈鹿的围巾后,扮演蜘蛛的学生可以通过小声嘀咕和瘫在座位上的方式表现当时的心情和状态。而扮演长颈鹿的学生在收到围巾后可以赞扬蜘蛛的手艺,以突出蜘蛛朝三暮四、草率决断的缺点。教师创建故事情节演绎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课堂学习的体验感,还能增强他们之间的互动性与默契度,使其在故事演绎过程中加深对单元知识的理解。
5.创设主题辩论活动。
教师可以根据单元授课目标,结合课内外知识创设主题辩论活动,以增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其在深度思考和观点辩论过程中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形成良好的质疑精神,进而提高其认知语文知识的水平。
以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亡羊补牢》一课为例,此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牧羊人在第一次羊圈破损而丢失羊时,并没有听取他人的意见及时修补羊圈,导致第二天夜晚羊圈里的羊再一次被狼叼走,而后牧羊人意识到弥补羊圈的重要性,最终修补了羊圈,保住了剩下的羊。学生通过交流讨论能够明白本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做错事,只要肯听取意见,认真改正错误就不算晚的道理。另外,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其大胆质疑的探知精神,教师可以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创建主题辩论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愚公移山》这一寓言故事,以“愚公应该移山还是搬家”为主题开展辩论活动。班级学生需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分成两组,一组支持“愚公应当移山”的论点,另一组支持“愚公应该搬家”的论点。各组学生需要自行寻找能够佐证本队论点的依据,如现实案例、地理知识、自然现象等,通过有效的口语表达精准阐述本组的观点。教师创建主题辩论活动,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还能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观点表述能力,使其在论点辨析过程中提升语言组织水平,从而真正提升语文辨析式学习质量。
综上所述,为了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实用性与有效性,教师要合理改进各个环节的教学方法,结合授课内容创建多样化的互动认知活动,以活跃班级学习氛围,提高学生互动学习的兴趣,使其在合作交流和深入探讨过程中透彻理解语文知识,从而真正提升课堂认知效率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