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建琴
中学历史课程的重点是国内和国际上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对中外重要历史事件有了一个概括性的了解,并且形成自己的史学思想和历史视野。在当前强调“核心素养”的教育环境下,中学历史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教科书上,更应该将家国情怀融入其中。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大局观和价值观,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然而,这也是农村中学历史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因此,本文将重点探讨在农村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融入家国情怀教育。
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通过在中学历史课堂中融入家国情怀,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增强他们对祖国的认同感和自信心,激发他们对祖国的骄傲之情,并培养学生敢于承担的责任心。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学生可以学会自强、尊老爱幼等良好的品德,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荣辱观,同时,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可以丰富自己的经验,提高历史思维能力,进而提升整体素养。因此,将家国意识融入农村中学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村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的重要价值
(一)有助于培养初中生正确的历史观
在农村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对于初中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起着关键的作用。历史是一门关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学科,而家国情怀则是激发学生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与责任感的重要因素。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历史事件对国家和民族的影响。历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重要历史事件与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深入探讨,学生能够明白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需要个人付出努力,甚至牺牲生命。这种理解不仅仅是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更是培养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与责任感的基础。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通过渗透家国情怀,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历史事实,还能够正确理解学习历史的意义和价值,形成科学的历史观,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有助于推动初中德育的实践深化
在农村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对于推动初中德育的实践深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家国情怀是指对家乡和祖国的深厚情感,它不仅是一个人身份认同的象征,更是培养学生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关键。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可以激发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历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见证,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了解自己所居住的地方的发展历程和文化传承。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地方历史,展示地方名人、景点和传统文化等方式,唤起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这种情感的激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其在学习中更加全情投入,也更有动力为家乡和祖国的繁荣贡献力量。
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家国情怀不仅仅是学习中的认知和情感,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历史进程中人民面对挫折英勇奋斗取得胜利的历史事件,学生可以在面对困难和遇到挑战时拥有勇气。通过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家乡和社会,增强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和自尊心,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所以在农村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对于推动初中德育的实践深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农村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的策略
(一)挖掘素材,进行家国情怀渗透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挖掘素材并将家国情怀渗透其中是至关重要的。历史是一座宝藏,蕴藏着丰富的故事和深刻的道理,通过挖掘这些素材,能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的家乡以及祖国,培养学生对家乡及祖国的热爱。历史是民族的根基,是文化的源泉。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了解到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还可以从历史素材中发现并讲述那些为国家做出杰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故事。这些历史人物可能是科学家、艺术家、政治家等各个领域的代表,他们为家国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通过介绍这些人物及相关事件可以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和奋斗,为国家的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以“七七事变”为例,我们可以深入挖掘相关素材,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激发他们对祖国繁荣昌盛的珍惜之情。可以展示七七事变发生的背景和过程,让学生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行为。通过表格、图片、视频等相关的多媒体素材,让学生看到当时的战争场景,了解到中国人民所面临的危机和困境。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日军会入侵中国?这个问题可以引发学生对历史背景的思考,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还可以引用相关的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中抗日英雄的事迹。通过名人名言、小说等素材,让学生感受那个时代国人的坚强意志和不屈精神。另外,也可以通过学习抗日英雄的生平事迹,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不可估量的力量,普通人也可以成为英雄。这将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家国情怀,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通过深入挖掘七七事变的素材,让学生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激发他们对祖国繁荣昌盛的渴盼,从而培养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中华儿女。
(二)创设情境,进行家国情怀渗透
初中历史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历史,创设情境成为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通过创造生动的场景和角色,将学生带入历史背景中,让他们亲身感受历史。在教學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些鲜活的历史事件或人物来创设情境,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讨论和思考。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思考,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在讨论中培养他们对家国情怀的思考和认识。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去认识历史,理解历史对国家、民族和个人的重要意义,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和角色,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要善于引导和示范,成为学生情感认同的榜样。只有将情境创设与家国情怀渗透相结合,才能使历史教学更加深入、生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以“鸦片战争”为例,可以通过刻画角色、再现历史场景和引发思考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段历史并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创建角色是一个重要的步骤。教师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如英国商人、清朝官员、中国士兵等,与学生进行互动。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夠更直观地感受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各方利益的冲突,可以思考英国商人的动机和行为,同时也能理解清朝官员在面对外敌入侵时的困境。这样的互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的压力和挑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再现历史场景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图片、视频或者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那个时代的生活和环境。
例如,可以展示当时的战斗场景,或者是一些历史文物,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性和代入感。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鸦片战争,从而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家国情感,这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评价。
例如,提问学生:如果你们是清朝官员,会如何应对英国商人的压力?又或者问:同学们对于鸦片战争的发生有什么深刻的感悟?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不仅可以思考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还可以培养他们对于家国情怀的关注和思考能力。通过刻画角色、再现历史场景和引发思考等方式,学生可以更深入地感受历史的厚重和庄严,从而更好地塑造家国情怀。
(三)利用诗句,进行家国情怀渗透
从某种意义上说,诗词是中国文学艺术的典型代表,不仅是其精华,也是一种表达形式,同时还是传递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那些能够流传至今的诗词,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具有历史价值,可以作为历史证据。有些人用诗词来记载历史,有些人则用诗词推进历史。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有选择地使用诗词,让学生对中国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这对于增强初中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起着积极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帝王相关的历史时,可以引导学生朗读李煜的《虞美人》。他的这首词浸润着命运无常的哀伤,刻画了强烈的故国之思,抒发了亡国之后生命落空的悲哀。通过这首词,学生可以理解古代帝王的权力困扰和责任重担,进而对历史上的帝王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此外,诗句还可以用来渗透爱国情怀。例如,在学习近现代历史时,教师可以引用鲁迅《狂人日记》中的“我曾经有过这样一种幻觉:我觉得自己是个千古未有之大贤大圣,我要建立一个新的世界!”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这样的诗句不仅能够勾起学生对国家命运的关切,更能够激起他们积极投身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意愿。教师利用诗句进行家国情怀的渗透,不仅能够丰富历史教学的内涵,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学习兴趣。学生将从诗中感受到历史人物的情感,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人物的内心世界。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更能够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让他们成为有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时代新人。
(四)采用歌曲,进行家国情怀渗透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常常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对家国情怀的兴趣,其中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引入歌曲渗透家国情怀。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巧妙地运用歌曲来渗透家国情怀,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祖国的历史和文化,通过引入具有历史的歌曲,能够唤起学生对特定历史事件或时代的兴趣。历史歌曲可以是当时流行的,也可以是专门创作的,无论哪种形式,都能够将历史与音乐相结合,使学生更加容易记忆和理解相关历史。
以“北伐战争”为例,教师可以选择有关民族英雄和抗争精神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曲旋律激昂,歌词充满了爱国情怀,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对北伐战争有更深刻的理解。在学习抗日战争相关历史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些与抗日题材相关的歌曲,如《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这首歌曲描绘了八路军的英勇斗争和钢铁意志,展现了他们对祖国的忠诚和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决心。通过这首歌曲,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那个时期民族英雄的无畏精神,从而更好地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教师教授“改革开放”的内容时,可以选择一些反映这一时期变革和充满希望的歌曲,如《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曲以其欢快的曲调和歌词中所表达的青春活力和希望,能够让学生对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产生共鸣。通过歌曲的引入,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同时也能够感受到那个时期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奋斗精神,从而促进家国情怀渗透。
三、结束语
家国情怀是一种深深植根于每个人心中的精神动力,它激励着中华子孙后代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的学生是教师的责任和使命。为此,教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采用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逐步引导,增强学生的家国意识和培养他们对国家的情感,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学生能逐步树立起正确的家国观念。
编辑:曾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