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漆艺传承人才“二维三进四融”培养模式研究

2024-01-01 08:04:09王海宾
成才之路 2023年34期
关键词:普及传承人才培养

王海宾

摘要:为充分发挥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作用,我国在全国范围内的高校大力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来推动传统文化持续发展。文章以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东漆艺传承基地广东培正学院为例,阐述广东漆艺传承人才“二维三进四融”的培养模式,分别从“传承与普及”纵横结合的建构方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学生头脑”三个切入点和“课程思政、环境建设、学科竞赛及产教融合”的四个培养路径,对广东漆艺传承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思考。

关键词:高校;漆艺人才;广东漆艺;传承;普及;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34-0001-04

基金项目:中国民办教育协会2023年度规划课题(学校发展类)“广东漆艺传承基地模式建构与发展策略研究”(课题编号:CANFZG23292)

广东漆艺是东南沿海漆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具有代表性的漆艺是粤东的潮州金漆木雕、粤西的阳江漆艺以及广州佛山地区的广作漆艺。广东漆艺得益于广东独特的地域文化背景以及在对外交流中的特殊地位,成为中国髹漆艺术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根植于传统髹漆工艺的漆艺,包括漆器、漆画、漆塑等艺术形式,其在20世纪后半叶的发展与繁荣主要归功于高等院校师生以及漆艺界艺术家们对传统漆艺的追求和蓄意创新,成为将传统技艺应用于艺术创作的主力军[2]。漆艺是一种传统手工技艺,但随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以及传统漆艺原材料的稀缺和自身的工艺技术特点的局限,已很难延续原有的存续方式[3]。漆艺传承与发展所显现的困境,是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同难题,已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具有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条件[4]。广东培正学院是广东省地方民办本科高校,是广东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东漆艺”传承基地,经过十余年广东漆艺传承人才的培养和学科专业的建设,凝练的人才培养核心要点为:一是广东漆艺传承纵向传授、继承与横向普及推广相结合的综合架构;二是在新文科背景下,跨学科专业融合的广东漆艺传承人才培养格局。基于上述两点,广东漆艺传承基地构建了广东漆艺传承人才“二维三进四融”培养模式,以实现“以漆育人,以漆铸魂”,助力广东漆艺的发展。本文以广东培正学院广东漆艺传承基地为例,阐述广东漆艺传承人才“二维三进四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漆艺人才。

“二维”是在广东漆艺人才培养理念上,将传统技艺的“纵向”传承与“横向”的漆艺文化普及相结合[5]。广东漆艺作为地方传统技艺,纵向“传承”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时代,借助高校专业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功能对技艺进行时间或历史发展维度上的传授和继承,这是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化的基础,也是漆艺创新的前提;“普及”是将漆艺文化向大众进行普遍推广及传播,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对象及不同形式的漆艺文化广泛传播和推广的路径,形成大众重新认知和接纳漆文化的社会环境[6]。

广东培正学院的广东漆艺传承基地在漆艺的传承与普及理念框架下,搭建了相应的学科专业体系。广东培正学院是地方财经类高校,旨在培养应用型商科人才。广东培正学院艺术学院依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及学院自身的特色,将商艺融合,形成“商为底色,漆为特色”的理念,以漆为核心和纽带,将学院的学科专业融会贯通,为广东漆艺传承人才培养搭建学科专业体系。目前,广东培正学院艺术学院是广东漆艺传承基地的主体,共设有六个本科专业,分属三个一级学科,包括美术学类的绘画专业,设计学类的工艺美术、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以及工商管理类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纵向”传承的广东漆艺人才培养主要设在绘画和工艺美术专业,而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则进行漆艺的视觉交互体验、空间环境设计以及服装与服饰融合设计教学,在漆艺技艺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多领域的应用及传播。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进行漆艺文化项目管理和新媒体传播,均是在“横向”上从文化普及和跨界应用的角度,让这一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艺术形式延续发展。纵横结合的漆艺传承人才培养方向具有推动文化发展所需人才的全面性,并能形成合力。

1.进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落实党和国家人才培养总体要求,设置完整的课程体系,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和安排教学任务的规范性文件,是实施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广东培正学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广东漆艺传承与普及为线索,依据学科专业教学与漆艺人才培养的要求,搭建漆艺课程体系,涵盖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通识课程以及综合实践课模块,并在课程模塊的基础上围绕“商为底色,漆为特色”开展和组织广东漆艺传承的教学活动。专业必修课设置为:漆画Ⅰ、漆画Ⅱ、漆器工艺Ⅰ、漆器工艺Ⅱ,授课对象为:绘画和工艺美术专业。专业选修课设置为:漆画创作(绘画专业)、漆艺专题设计(绘画、工艺美术专业)、漆艺创新与实践(绘画、工艺美术专业)、漆艺传承与创新(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等专业)、漆艺传承与传播(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公共必修课设置了艺术导论(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各专业学生可围绕“广东漆艺传承”主题进行漆艺创作、漆艺设计、漆艺传播等,从而完成毕业创作(设计)或毕业论文的课题研究。

2.进课程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本教育教学活动。广东漆艺进课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设计、学生学习成果。不同类型和不同专业的课程都可围绕广东漆艺的传承与普及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和实施,体现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公共必修课“艺术导论”是对大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的基础课程,旨在带领学生了解艺术和欣赏艺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广东培正学院将广东漆艺的内容融入“艺术导论”课程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漆艺的起源、工具材料和发展概况,明确广东漆艺的特点和现状,使学生在广东漆艺传承基地进行情境式学习,通过新媒体交互技术感受漆艺,同时在漆艺体验馆进行简单的漆艺制作,实现多感官学习。

专业的漆艺课程旨在培养具备漆艺技艺传承能力的专门人才,其核心课程包括漆画和漆器工艺两大模块。两大模块的课程均具有进阶性,漆画模块课程包括漆画Ⅰ、漆画Ⅱ和漆画创作,漆器模块课程包括漆器工艺Ⅰ、漆器工艺Ⅱ和漆艺专题设计。每个课程模块都体现了漆艺专业知识和技能由基础到综合运用的过程。

专业漆艺课程体现了“师生共同创作,全程示范教学”的特色。在基础性课程中,漆艺技法及制作过程具象化和可视化,每种漆艺技法运用步骤流程样板的方法展示与陈列,教师依据制作技法流程图与技法步骤实操演示,直观呈现制作过程。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清晰了解基本漆艺技法,为漆艺创作和综合运用打好基础。学校秉承师生共同参与创作实践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与漆艺创作实践中充分了解漆艺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和丰富内涵,并在漆艺创作与绘制实践中感受漆文化。

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开设的漆艺传承与创新课程,将漆艺融入不同的设计领域,围绕漆艺进行视觉传播、包装设计、衍生设计、空间环境设计、家具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与应用的教学。传统漆艺的应用面是非常广泛的,教师在各专业课程教学中,通过漆艺创新设计项目,启发学生在了解传统漆艺的基础上,融入时尚元素和地域文化进行跨界创新与合作,让漆艺回归生活。漆艺的视觉传播设计将漆艺的特色利用动画、VR等新媒体技术呈现全新的视觉感官效应,助力漆艺的普及和广泛传播。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将通过漆艺传承与传播课程实施漆艺传承项目的策划与项目运作管理。在创新创业课程的项目化教学中,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跨学科专业的合作,完成漆艺的创新创业项目。学生在课程中的学习成果体现为理想信念增强的隐性成果和知识能力所形成的作品显性成果,并通过“以展促教、以赛促学,成果导向”的实践教学理念进行展览展示,促进教学评价和反思。

3.进学生头脑

广东漆艺传承基地通过漆艺教学使“兼容并包”“精益求精”的文化特质、艺术宗旨深入学生的精神世界和日常行为,让学生树立传承与发展广东漆艺的理想信念,并愿意为之奉献智慧。广东漆艺传承基地常年举办广东漆艺大讲堂、漆艺体验、漆艺品义卖等党团活动,组织学生深入社区、中小学开展漆艺普及公益行,深入博物馆展览馆考察调研广东漆艺的代表性非遗项目,到边远地区进行漆艺下乡支教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让人民群众多渠道、全方位感受广东漆艺,提高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践行广东漆艺传承与创新发展。

三、与课程思政融合、与环境建设融合、与学科竞赛融合、与产业融合的“四融”人才培养路径

1.与课程思政相融合

广东漆艺传承基地在进行漆艺传承人才培养过程中,将“以漆育人、以漆铸魂”的育人理念贯穿始终。漆艺类课程进行课程思政设计时,站在地域非遗文化传承视角下,挖掘地方漆艺的文化内涵和乡土情怀的精神价值,尤其是广东漆艺兼容并包的文化特质,并作为课程思政的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是在传授漆艺技法与创作技巧的同时,提升课程的人文内涵与精神价值,并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与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教师在课程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深入社会、深入生活,树立正确的艺术观与创作观,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使学生在漆艺作品中反映现实生活与时代风貌,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发展漆艺术,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2.与环境建设相融合

作为广东漆艺的传承基地,具有漆艺文化特色的环境建設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之一。以环境育人是多方面的,包括教室(实验室)、活动空间、展示空间等物理环境,也包括校园文化环境、文化产品、网络平台等人文环境。广东漆艺传承基地充分地将漆艺传承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为漆艺人才培养创设全方位的育人条件。

物理环境建设是基础。广东漆艺传承基地建设了漆艺教学实训室,包括漆画绘制实训室、漆器制作实训室、漆器制胎实训室、漆画创作室、荫房、材料间等。广东漆艺传承基地还建设了漆艺传承馆和体验馆以及漆艺展览展示厅,广东漆艺传承馆集历史回顾、作品欣赏、教育、交互体验等功能于一体,利用有限的空间呈现丰富和立体的广东漆艺文化[7]。

广东漆艺人文环境的建设从实体空间到虚拟空间,建设与广东漆艺文化相关的校园雕塑、漆艺文化长廊、漆艺文创产品、漆艺在线教学平台、漆艺公众号、漆艺数字展示平台等,以人文环境综合立体呈现“漆志传承,漆彩纷呈”的育人局面。

3.与学科竞赛相融合

学科竞赛是检验学生实践能力和教师教学水平的平台。广东培正学院是应用型高等院校,始终贯彻落实“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教育教学理念。广东漆艺传承基地始终坚持“以赛促学、以展促教、成果导向”的教学理念,将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学科竞赛接受社会或同行的评价和认证,使之成为检验教育教学的有效途径。学科竞赛的类型众多,广东漆艺传承基地的学习成果参与专业类、综合性的展览及专业技能比赛。在专业性竞赛中,主办方的层次和部门归属体现了竞赛或展览的面向层次和对象。目前,学生作品参加由教育职能部门主办的竞赛或展览,体现在高校专业群体内的竞争力,而由政府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主办的竞赛或展览则反映与同行业群体的竞争力,面向领域更宽广。

竞赛或展览是一个交流与互鉴的平台。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大赛能够有效激发学习热情和创作激情,并通过参展促进学习的改进与提升,同时结合社会需要,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雅俗共赏、具有地域特色的漆艺作品,在漆艺创作实践中得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并通过创作反映时代风貌,传承广东漆艺[8]。

漆艺传承的创新创业项目参加互联网+、挑战杯等大赛,使学生在跨学科专业的团队建构和思维碰撞中提升创新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以漆艺为专业的学生实践能力还通过各类工艺美术技能大赛进行锻炼,有效夯实理论基础,培养设计思维和专业技能,并以此获得技能等级的认证,为就业打下基础。学生漆艺作品在展览中的集中亮相也在业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推动专业发展,形成双向互动。

4.与产业相融合

广东漆艺作为粤西、粤东、珠三角多项漆艺传承项目及技艺的总体,有其鲜明的地域特点,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曾为地方经济带来了可观的产值。当今,由于社会的变革和科技的发展,传统漆艺及产品的生产方式和成本很难以大规模的产业化模式存在,这需要传统漆技艺与其他产品或产业的融合,以增加产品附加值,拓展漆艺与多个行业、产业的结合方式,将漆艺运用到更广阔的领域,形成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路径。

广东漆艺传承基地瞄准地方支柱产业———皮具箱包,利用漆的特性和艺术语言为箱包皮革进行装饰设计,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同时也利用天然漆的材料特性对产品起到保护和延长寿命的作用。由于天然大漆具有的黏性,将其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灰塑的制作材料相结合,解决了灰塑易碎、易散的问题,还能增加灰塑材料的硬度,发挥漆具有兼容性的作用。

广东漆艺传承“二维三进四融”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项整体和系统的工程,以人才激发广东漆艺的生机与活力。“二维三进四融”培养模式中的“二维”体现了广东漆艺教育的方向,“三进”是广东漆艺教育的切入点,“四融”则为广东漆艺教育的路径。人才培养模式不是一成不变和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必须随着时代、社会需求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以更好地培养德才兼備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飞.关于广东漆艺地域性的探究[J].艺术家,2020(12):162-163.

[2]李秋旻,蔡艺琳.漆画创作中的迹象表达[J].美术教育研究,2021(23):22-23.

[3]芦松敏.中国漆艺教育的现状、成因与体系建构[J].中国生漆, 2018,37(03):29-34.

[4]青立花.岭南非遗文化外宣变译策略考量[J].文教资料,2021(08): 45-47.

[5]王越芬,关媛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家庭美德的传承与转化[J].理论探讨,2022(06):86-92.

[6]周剑石.21世纪中国高等艺术院校艺术设计———“漆艺”学科建设、教学之我见[J].中国生漆,2011,30(01):29-33.

[7]李小军.传承与拓新———对漆艺技法样板课程教学的探索[J].装饰,2013(03):78-79.

[8]金鑫俊,史晓琼,丁韩洁.新时代高校环境育人的实践路径[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3,31(05):22-24.

Research on the "Two Dimensional, Three Entries, and Four Integrations" Training Model for Guangdong Lacquer Art Inheritance Talents

———Taking the Guangdong Lacquer Art Inheritance Base of Guangdong Peizhe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Wang Haibin

(Guang Dong Peizheng College,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zhou 51083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fully leverage the role of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in universities, universities across China are vigorously building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al inheritance bases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article takes Guangdong Peizheng College, a base for inheriting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 universities, as an example to elaborate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two-dimensional, three-in-four integration" for inheriting talents of Guangdong lacquer art. It includes the construction direction of combining "inheritance and popularization" vertically and horizontally, the three entry points of "talent training plan, curriculum, and student mind", and the four training paths of"curriculum ideology, 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 subject competition, and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reflection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inheriting talents in Guangdong lacquer art.

Key words: universities;lacquer arttalents;Guangdonglacquer art;inheritance;popularization; personneltraining

猜你喜欢
普及传承人才培养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海峡姐妹(2020年7期)2020-08-13 07:49:28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软件工程(2016年8期)2016-10-25 15:58:54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出版广角(2016年15期)2016-10-18 00:07:49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6:28:51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人民论坛(2016年27期)2016-10-14 13:32:53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8:35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2:22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6:03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1:08
天文知识普及
视野(2012年2期)2012-07-26 02:5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