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与素质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究

2024-01-01 04:39苑玉伟
成才之路 2023年35期
关键词:模式课程思政育人

苑玉伟

摘要:“职业生涯规划与素质教育”课程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择业、创业、就业能力为目的,贯穿大学教学全过程。为进一步提高育人实效,课程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画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同心圆,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具體教学中,高校要积极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建构“1224”课程思政改革模式,同时重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教学方法,丰富考核方式,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发挥协同育人实效。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与素质教育;课程思政;体系;模式;考核;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35-0113-04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开放大学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教改课题“基于BOPPPS教学模型的课程思政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以《职业生涯规划与素质教育》为例”(项目批准文号:GZZX2232018)研究成果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为此,各高校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职业生涯规划与素质教育”课程是大学阶段的必修课程,是大学生做好生涯规划,实现高质量就业的“助推器”,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1]。因此,高校要深度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和资源,充分发挥其育人效能,勾画“大思政”的育人新格局,切实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发挥课程育人实效。

“职业生涯规划与素质教育”课程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旨在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崇高理想信念以及过硬专业技能的智能型、复合型、社会型高级人才。课程以择业、创业、就业为导向,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为目标,全过程、多方位对学生进行就业培训和指导,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成才,影响到高校的发展建设,因此,做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十分必要。

1.问题

(1)学生层面。有的学生反馈,课程教学内容多,但课时有限,很难在短时期内消化吸收大量知识。这就导致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较低,“低头族”较多,兴趣普遍不浓。(2)教师层面。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存在理论知识灌输多、动手实践少、过分注重“高大上”的知识而忽视“接地气”的内容等情况,导致课程的实用性效能不强。有的教师未将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进行有效融合或融合的方式不灵活、融合的程度停留在表面。(3)课程考核方面。课程考核方式单一,以期末考试为主要考核方式。

2.问题产生原因

(1)课程设置和课时量不合理。“职业生涯规划与素质教育”课程分为四个阶段,安排在大一下学期至大三上学期,时间及内容具体如下。大一下学期———职业生涯模块。内容包括职业发展与规划导论、影响职业规划的因素、职业发展规划。大二上学期———职业素质模块。内容包括职业技能、职业特征、职业修养、职业提升。大二下学期———创业教育模块。内容包括创业意识培养、创业基本技能、创业实践实训。大三上学期———就业指导模块。内容包括就业形势与政策、就业信息搜集、简历撰写与面试技巧、就业心理调适、就业权益保护。每个阶段9课时,共计36课时,对教学内容来说,课时量相对较少,教师和学生都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另外,课程教学采取的是大班制,人数较多,很难进行针对性教学,这会影响到课程思政作用的发挥。

(2)教学模式不符合教学要求。在“职业生涯规划与素质教育”课程教学中,部分教师墨守成规,采取以自身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处于“死学习”的状态。新时代大学生以“00”后为主,其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因此,教学模式要契合学生特点,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更新。但目前,有的教师对“职业生涯规划与素质教育”课程的改革探索相对较少,选取的教学资源不够丰富,也未将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游戏等引入课堂,导致学生的兴趣不浓、参与度不高,这就无法促使学生形成积极思考、创新探索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模式。

(3)理论与实践结合度不够,重理论、轻实践。“职业生涯规划和素质教育”课程以启发、帮助、教育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正确认识自己,使其树立正确的创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掌握就业创业政策、就业创业形势以及就业创业技巧,提升就业竞争力。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注重理论知识解读,较少开展实践活动,即理论与实践结合度不高,且与职业生涯规划比赛、校内实训以及学生的创业、就业实际需求脱节,这就导致学生缺乏思考和创新,其职业规划能力发展受限。

(4)课程受重视度不够。“职业生涯规划和素质教育”是公共课程,有的高校对其不重视。“职业生涯规划与素质教育”课程不仅理论性强,实践性要求也高,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作为支撑。但目前,兼具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专业课教师较少,在部分高校,从事职业生涯规划与素质教育教学的教师由行政人员、辅导员或者外聘教师担任,其在备课、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等方面投入的时间与精力相对较少,对课程中包含的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设计能力不强,存在现教现学、生搬硬套或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等情况,育人效果不佳。另外,课程期末考核以让学生完成职业生涯规划书、创新创业计划书或一份求职简历为主,既单一,又不全面。部分学生也因本课程不是专业课,而采取不认真的学习态度。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有助于高校不断完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因此课程思政要融入课程教学体系,积极提升学生综合素质[2]。而“职业生涯规划与素质教育”课程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主体、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上高度一致,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可发挥同向同行的育人作用[3]。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要以价值为引领,以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为目标,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挖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积极提高学生的生涯管理能力、创新思维和就业能力,实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同频共振,形成协同育人效应[4]。经过实践探索,本校形成了“1224”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模式,即一个主体(课程思政教学)、两个模式(模块化教学、BOPPPS教学模型)、两个课堂(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四类比赛(职业规划大赛、求职模拟招聘大赛、求职简历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

(1)把牢一个主体(课程思政教学),坚持课程教学主渠道,发挥课程育人作用。教师可根据每个学期的教学内容,深入挖掘其中的课程思政元素,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理想,引导学生将个人梦想与国家、民族命运结合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下面以“职业生涯规划与素质教育”的四个模块为例进行详细说明。模块一:生涯唤醒。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学会感恩,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模块二:自我认知。帮助学生明确专业对应的职业选择,并将个人的职业规划和发展与国家、民族发展相结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模块三:环境探索。引导学生了解国家政策、国内外就业形势,把个人发展与国家需要、社会发展、就业形势相结合,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树立远大抱负,形成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模块四:生涯决策。引导学生丰富职业决策、目标设定以及计划实施等方面的知识储备;树立职业生涯发展自主意识;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保持一致;积极、合理规划自我职业生涯;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5]。

(2)采用两个模式(模块化教学、BOPPPS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创造性地采用模塊化和BOPPPS模式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激发课堂活力,发挥课程思政效能。1)模块化教学(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是以岗位任务为依据确定模块、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一是解决职业生涯规划与素质教育课程任务重、课时不足的问题;二是整合现有的师资力量,实现人尽其才,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三是促进知识的有效内化。2)BOPPPS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和交际法为理论基础,认为教学过程包含六个教学环节:导入(Bridge in)、学习目标(Objective)、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和总结(Summary)[6]。该教学模型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参与度,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采取探究式、体验式及参与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此形成以学生参与和反馈为主的闭合教学环路,解决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及积极性不足等问题,逐步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和质量。具体流程如下。第一,完成四个模块思政元素的挖掘,并将其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第二,课前(B),引导学生以线上方式学习相关知识,明确教学目标(O),并以提问、分享等方式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P)。课中(P),通过小组讨论、游戏、体验等方法,引导学生探讨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知识,使其形成自我认知,掌握职业规划书撰写方法。课后,指导学生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职业生涯主题班会、创新创业大赛等第二课堂活动,在实践应用中巩固理论知识,逐步提升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能力和职业素养。第三,分析课程思政教学效果(S),归纳总结经验,创新实践方法。教师可将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及责任感、创新精神等思政元素融入BOPPPS模块中,以学习目标为导向,驱动理论知识模块化学习,然后通过后测和总结,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7]。

(3)用好两个课堂(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坚持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发挥双课堂育人实效。教师可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思政改革方案,坚持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借助职业规划、创业就业讲座,以及玩转就业周等第二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锻炼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的针对性和实效性[8]。

(4)参加四类比赛(职业规划大赛、求职模拟招聘大赛、求职简历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提升其就业能力,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本校定期举行生涯规划类的相关比赛,如职业规划大赛、求职模拟招聘大赛、求职简历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作为检验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的试金石。

1.提升对课程思政的重视度

第一,从高校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高度认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可成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思政教研室,邀请思政教师一起进行教研活动,挖掘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建立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9]。第二,将课程教学与“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比赛等市级、国家级赛事相结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师的教学成就感。第三,根据高职院校的培养年限和教育教学规律,把职业规划和职业意识模块移到大一,将就业、创业指导教育模块移到大二上学期,便于学生尽早形成职业规划意识和就业、创业能力。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可定期或不定期举行课程思政方面的培训,以集体备课的方式引导教师深挖思政元素,优化教学设计,打造一支专业素质过硬、思政水平高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思政教师队伍[10]。

3.创新教学方法

高校要拓宽思政教学通道,引导教师探索多样化的课程思政教学方式,如采用智慧课堂、直播、访谈、演讲和辩论等形式,提升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职业规划和就业能力,切实发挥该课程的育人作用,达到“浇花浇根、育人育心”的思政效果[11]。

4.丰富课程考核方式

教师要加强过程性评价,做好学生的课堂表现记录,包括回答问题、小组讨论、学习态度、作业完成等情况,并将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第一课堂学习和第二课堂实践相结合,形成切实可行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达到全面评价的目的,使“课程思政”真正做到内化于学生心、外化于学生行[12]。具体考核细则和占比如下:小组在课堂上取得的成绩占课程总分的10%,个人积极回答问题占课程总分的10%,小组共同完成课外任务的成绩占课程总分的10%,考勤占10%,期末考核占课程总分的40%。学生自主参与的调研、职场人士访谈、职场沙龙或讲座等,可作为自选考核成绩,其占课程总分的20%。

课程思政的总体教学效果良好,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充分,学生反馈评价高。问卷调查显示,90.5%的学生反馈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符合其学习需求,88.6%的学生认为教师引用的教学案例有助于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89.8%的学生认为通过课程学习可自觉地将个人的奋斗目标与国家前途命运相结合。

总之,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与素质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高校教师应该种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责任田,不断进行探索、改革、实践,深入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把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让教学方式更有温度、教学内容更有广度、思政内涵更有深度,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结合,打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最后一公里”,引导学生自觉把个人前途命运和国家、社会发展相结合,帮助学生扣好步入社会大学的“第一粒扣子”,以此提升课程的立德树人实效。“职业生涯规划与素质教育”是高校的公共课程之一,其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效也会为其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冀雅清.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内核、意义与改革路径———以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为例[J].林区教学, 2023(05):28-31.

[2]夏淑琴.新形势下高校大學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21,42(09):109-112.

[3]王世栋,辛明霞,李广远.课程思政理念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探究[J].就业与保障,2020(14):63-64.

[4]陈淑娟.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通识课教学改革探究———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为例[J].船舶职业教育,2022, 10(04):29-31.

[5]赵林溪,杨晓芳,何小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现状及其课程思政改革途径探索———以保山学院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24):108-110.

[6]刘英慧,丁盈.基于BOPPPS教学模型的混合式教学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12):77-79.

[7]刘雅楠,魏红梅,宋卫信等.“课程思政”理念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体系优化初探[J].就业与保障,2022(04): 45-48.

[8]陈小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成才之路,2022(10):13-15.

[9]苏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设计路径思考[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4(11):101-102.

[10]杨晓红.课程思政理念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探析[J].就业与保障,2021(14):141-142.

[11]冯冰,周华.新商科背景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改革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21(03):38-39.

[12]郭秀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探究[J].黑河学院学报,2020,11(10):58-60.

Exploration of the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of "Career Planning and Quality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Yuan Yuwei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Institute, Chongqing Open University, Chongqing 401520, China)

Abstract: The course "career planning and quality education" aims to enhanc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and abilities in career selection, entrepreneurship, and employment, and runs through the entire process of university teaching.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education, the curriculum should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draw a concentric circle between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achieve full staff education, full process education, and all-round education. In specific teaching, universities should actively explor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contained in the curriculum, construct the "1224"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form model,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reform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team, innovate teaching methods, enrich assessment methods, make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go hand in hand with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and play a collaborative educational effect.

Key words: careerplanningand qualityeducation; curriculumideologicaland politicaleducation;system;mode; assessment; education

猜你喜欢
模式课程思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