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委编办
广元市围绕“文旅兴市”战略,优化文旅体制,重塑产业发展领导体系,聚合文旅资源,优化融合发展服务体系,提升文旅质效,强化科学发展支撑体系,持续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广元自古为入川的重要通道,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富集,拥有剑门蜀道、唐家河世界级旅游资源2处,国家级文旅资源和品牌162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项、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22个。近年来,广元市委编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旅融合发展的系列重要论述,围绕“文旅兴市”战略,积极构建机构职能、发展服务、支撑保障三大体系,持续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党政机构改革为契机,以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着力点,强化党的统一领导,重新组建统一机构,整合配置统一职责,构建了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机构职能体系。一是强化党的统一领导。加强党委职能部门的统一归口协调管理职能,在宣传部“三定”规定中,明确党委宣传部会同组织部管理文化旅游单位的领导干部,归口领导文化旅游单位。成立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建设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工作领导小组以及市领导任组长的文旅康养产业专班,定期调度产业发展情况、重大项目建设进度,研究制定文旅发展规划,统筹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强化要素保障,跟踪督办各项工作。二是整合配置统一职责。整合分散在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文化、旅游、文物管理以及统筹推进相关事业的保护利用传承和产业融合发展等职责,由新组建的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统一管理。动态调整部门权责清单,开展部门“三定”规定执行情况跟踪评估,实现“三定”规定与权责清单有机衔接,明晰卫生健康、经济合作、商务、体育等相关部门关于文旅产业发展的职责分工,建立了协同配合工作机制。三是重新组建统一机构。市、县区重新组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为政府工作部门,加挂文物局牌子。优化文旅产业发展内设机构设置,统一设置产业发展、文化、旅游相关业务内设机构。加强文旅产业发展基层机构设置,在旅游资源富集的乡镇,统一设置文化旅游办事机构或直属事业单位。
聚焦文旅产业发展涉及的公共文化、旅游景区、历史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基础资源,采取整合优化、创新激励、拓宽延伸等方式,优化整合服务机构,推动文旅产业发展资源有效聚合。一是聚焦资源集聚,搭建服务平台。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创作力,整合文化馆和艺术创作机构,优化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着力增强文物保护传承研究力,整合皇泽寺、千佛崖石刻艺术博物馆和考古工作站,设立广元石窟研究所,提升文物保护、石窟研究、考古挖掘机构的保护传承开发能力。着力提升文旅产业发展软实力,完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建设,设立非物质文化、戏曲发展保护机构,加强川剧、豫剧艺术的研究、保护和传承,不断提升“白花石刻”“麻柳刺绣”“射箭提阳戏”“薅草锣鼓”等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保护。二是聚焦服务品质,创新激励机制。针对广元现有49个国家A级旅游景区的实际,出台《关于优化产业园区机构编制资源配置的意见》,建立以门票收入、游客人数等为主要指标的激励机制,由机构编制部门实施一年一考核,并依据考核情况落实激励政策。近年来,先后提升了5个景区服务机构主要负责人职级,同步调整优化其内设机构及领导职数,推动5个3A级景区成功升级为4A级,景区品牌和服务质效大幅提升,社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三是聚焦服务质效,转变服务方式。优化文旅产业审批服务,设立并联审批服务窗口,优化办事指南,推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强化文化旅游公共信息、大数据监测体系建设,开展公共文化场馆免费、错时和延时开放等服务,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精神文化休闲需求。持续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将戏曲市场拓展、政策性文艺演出、重大节庆活动统一交由国有文旅集团承担,实行市场化运作;在景区景点解说、环卫保洁等方面积极推行政府购买服务,降低运行成本。
围绕文旅产业发展对专业人才、产业延伸融合、良好市场环境的需求,通过编制挖潜增效提升使用效益、强化文旅产业与医疗康养等产业有机融合、规范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等多个渠道,不断提升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突出文旅人才支撑。采取系统内挖潜、统筹调剂等方式,优先保障市属文化旅游单位用编需求,近年来补充文化旅游发展工作力量20名;下达人才专项事业编制6名,专门用于引进旅游、石窟研究、文物保护开发等方面高层次人才,实行专编管理、动态管理、实名管理。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培育国家级、省级、市级共70多项非遗项目的传承利用乡土人才。二是突出产业融合支撑。围绕“文旅+康养”融合,立足广元绿色生态的环境优势和建设康养旅游名市的需求,优化市中心医院、中医院等重点医院机构编制配备,强化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设立乡镇卫生院中医馆,提供医养结合、康复疗养等健康医养服务,不断强化生态康养对文旅产业发展的支撑。围绕“文旅+体育”融合,立足广元地处川北山区的实际,单设体育工作机构,下达专项编制引进特色体育项目人才,探索观赛旅游和冰雪、水上、山地户外等运动体验旅游项目开发和旅游业转型升级新路径。围绕“文旅+农业”融合,立足“一县一品”特色农业发展规划,支持县区优化设置农业特色机构,引领现代特色农业、休闲农业转型升级,实现文旅产业与特色农业的有机融合,培育红心猕猴桃、米仓山茶叶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6个。三是突出文旅执法支撑。整合文化、旅游、文物、网信、体育等领域行政处罚及相关的行政检查、行政强制职责,在文化市场领域实现了更大范围的综合行政执法。市本级单独设置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县区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与文旅部门实行“局队合一”管理体制,以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名义统一执法。加强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建立完善文化旅游的投诉、受理、处置等工作机制,不断规范文化旅游秩序,提升文化旅游服务质量。